最新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690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x

《最新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x

最新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

英文名称:

Microbiology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必修课

课程编号:

G131006

所属院部:

生命科学学院

周学时:

4学时

总学时:

60学时

学  分:

4学分

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的专业和年级):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预备知识:

生物化学、遗传学基础知识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微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教育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法、练习法等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鉴定,物种多样性,感染与免疫等;了解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及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要求:

微生物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在教学中充分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微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教材: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

[1]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第2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2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杨革主编.微生物学学习指导.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年.

[4]肖敏,沈萍.微生物学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5]LansingM.Prescott,JohnP.Harley,DonaldA.Klein.Microbiology.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考核形式:

考试(闭卷)

编写日期:

2013年1月修定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3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微生物

2.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3.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5.微生物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重点:

1.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概念

2.微生物所包括的主要类群

3.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难点:

1.微生物学的发展阶段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与功能(8学时)

教学内容:

1.细菌、古细菌

1.1细菌的形态

1.2细菌的构造及功能

1.3细菌的群体特征

1.4古细菌

2.放线菌

2.1形态结构

2.2繁殖方式

2.3菌落特征

3.蓝细菌

4.其他原核微生物

重点:

1.细菌的形态及主要特征

2.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3.细菌特殊构造和功能

4.放线菌的形态及繁殖方式

难点: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与功能(6学时)

教学内容:

1.真核微生物概述

1.1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

1.2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1.3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

2.酵母菌

2.1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2.2形态结构

2.3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2.4菌落特征

3.丝状真菌——霉菌

3.1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3.2形态结构

3.3霉菌的孢子

3.4霉菌的菌落

4.大型真菌——蕈菌

重点:

1.酵母菌、霉菌的主要特征、繁殖方式及菌落特征

2.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3.几种常见霉菌的特征及其用途

难点:

1.真核微生物形态的多样性

2.真核微生物的繁殖过程

3.蕈菌的锁状联合

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5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

1.1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1.2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2.毒粒的性质

2.1毒粒的形态结构

2.2毒粒的化学组成

3.病毒的复制

3.1病毒的复制周期

3.2病毒感染的起始

3.3病毒大分子的合成

3.4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4.亚病毒

4.1类病毒

4.2拟病毒

4.3卫星病毒

4.4朊病毒

5.病毒与实践

重点:

1.病毒的概念、特征、形态结构、化学组成

2.病毒的增殖过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3.烈性噬菌体与一步生长曲线

4.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溶源性细菌的特点和性质

难点:

1.病毒的增殖过程

2.噬菌体生长的测定

3.溶源细胞的特点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5学时)

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1.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1.2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1.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培养基

2.1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2.2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

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

3.1扩散

3.2促进扩散

3.3主动运输

3.4膜泡运输

重点:

1.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功用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

难点:

1.微生物营养类型

2.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第六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9学时)

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1.1生物氧化

1.2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1.3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1.4能量转换

2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

2.1两用代谢途径

2.2代谢物回补顺序

3.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3.1自氧微生物CO2固定

3.2生物固氮

3.3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3.4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的合成

4.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和发酵生产

4.1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4.2代谢调节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重点:

1.发酵的概念和发酵的类型

2.光能营养型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3.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

4.生物固氮

5.代谢调节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难点:

1.微生物发酵的主要类型

2.固氮机制

3.肽聚糖的合成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8学时)

教学内容:

1.纯培养技术

2.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2.1以生长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

2.2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3.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3.1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3.2同步培养

3.3连续培养

4.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4.1温度

4.2氧气

4.3pH

5.微生物培养法概论

5.1实验室培养法

5.2生产实践中培养微生物的装置

6.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6.1控制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6.2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 

重点:

1.纯培养技术

2.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3.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4.消毒灭菌的概念和主要方法

5.化学治疗剂的作用机理

难点:

1.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2.连续培养的方法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9学时)

教学内容:

1.遗传的物质基础

1.13个经典实验

1.2朊病毒的发现与思考

1.3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形式

1.4原核生物的质粒

2.基因突变与诱变育种

2.1基因突变

2.2突变与育种

3.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3.1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3.2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4.基因工程

4.1基因工程的定义

4.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

4.3基因工程的应用

5.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5.1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5.2防止衰退的措施

5.3菌种的保藏

重点:

1.遗传的物质基础

2.质粒的种类及应用

3.基因突变的特点

4.诱变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5.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

6.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

1.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2.诱变育种的方法

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4学时)

教学内容:

1.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1.1空气中的微生物

1.2水体中的微生物

1.3土壤中的微生物

1.4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1.5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1.6不可培养的微生物

2.菌种资源的开发

3.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3.1互生

3.2共生

3.3寄生

3.4拮抗

3.5竞争

3.6捕食

4.微生物的地球化学作用

4.1碳素循环

4.2氮素循环

4.3硫素循环与细菌沥滤

4.4磷素循环

5.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重点:

1.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2.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

难点:

微生物在自然界碳素和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3学时)

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分类

1.1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1.2微生物的命名

2.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2.1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2.2三域学说及其发展

2.316SrRNA和系统发育树

3.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

4.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4.1经典鉴定方法

4.2现代鉴定方法

重点:

1.微生物的命名原则

2.三域学说

3.微生物的经典和现代分类鉴定方法

难点:

微生物的经典和现代分类鉴定方法

第十一章传染与免疫(自学)

教学内容:

1.传染

1.1传染的途径与方式

1.2决定传染结局的因素

1.3传染的可能结局

2.非特异性免疫

2.1屏障结构

2.2细胞因素

2.3炎症反应

2.4体液因素

3.特异性免疫

3.1免疫器官

3.2抗原和抗体

3.3免疫应答

4.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4.1血清学反应

4.2免疫标记技术

5.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重点:

1.传染、抗原、抗体、补体的一般概念

2.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3.宿主的特异性免疫特点

4.免疫学的应用

难点:

1.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2.特异性免疫机制

3.抗体的结构

 

修定人:

王红妹

修订日期:

2014年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