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607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8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章.docx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章.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章.docx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章

3.1我们居住的地球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知道一些证实地球是圆形的现象和方法。

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从我国的载人航天成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现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知道一些证实地球是圆形的现象和方法。

2、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现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

课资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包括资料的查找。

教学过程:

【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生物,也了解了一些组成我们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

当我们抬头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茫茫的宇宙,那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想些什么呢?

你对宇宙和地球有什么疑问吗?

让学生讨论回答:

1、宇宙有多大,中心在哪里?

2、有没有外星人,星星离地球远吗?

3、……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古代中国人——浑天说,盖天说,天圆地方

(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个大圆盾,由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

(3)古代巴比伦人——……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我们中国人也拍到了第一张从太空看到的地球。

但如果你古代人,他们没有走出过地球,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你可以通过那些现象去判断地球的形状呢?

全班分两大组讨论,竞争看谁讲的例子更多,更有说服力,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

太阳和月亮的东升西落;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驶来的帆船,船帆先出现。

模拟篮球实验:

老师演示,全班一起观察,讨论:

P83:

在篮球表面移动的铅笔,慢慢的从下到上开始消失,而木板上的铅笔则不会消失,这个和帆船消失远去的原理一样,证明地球是圆的。

2、看地球外貌,让学生自己分析了解地球。

可以每一排派一个代表,描述地球的外貌特征——形状,颜色,陆地,海洋和大气(通过各种从太空拍摄的图片进行讨论)

3、现在认识的地球的形状:

经过精密的计算,我们发现,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一个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

地球的自转)

【实验】:

弄一个木杆,然后在上面装上两个象纸风车一样的纸片,然后旋转,发现上下两端变扁。

地球的形状也是因为同样的原理形成。

二、地球的大小

但为什么我们看上去它还是圆的呢?

(因为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和地球的两极方向的半径6357千米想必,只长了21千米,仅差0.33%,所以,肉眼看不出。

由地球的赤道半径算出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理解4万千米的长度:

课后练习2:

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走800天——环游地球80天。

三、人类了解地球的历程

大航海时代的哥伦布和麦哲伦,以及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都对地球的认识做了很大的贡献。

(课后通过网络或书籍更详细的了解)

四、我们的地球家园

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已经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虽然已经开始探索外太空(插入我们载人航天的事例和对外太空探索的简单计划),但毕竟这个探索的时间是相当长的。

外星人来到地球,在进入大气层前,会看到什么呢?

【图片】伊拉克油田上空的黑烟;洪水冲过留下的黑色痕迹;沙漠化留下的一片黄色土地——这就是我们的绿色地球吗?

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因为,地球只有一个!

 

 

3.2地球仪和地图(3课时)

[设计意图]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2、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

1、学会制作小型地球仪。

2、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

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1、培养学生观察、读图能力。

2、突出地球仪和地图知识学习学以致用。

[方法与过程]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实验的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结论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经纬网的认识,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地图的三要素

难点:

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课前准备]

地球仪(学生自带)、各种地图,课件

经纬网

[教学手段]

师生共同参与讨论、探究;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毛泽东曾有过“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地球这么大,要学习和研究它,就必须借助工具——地球仪。

每个学生得到一只小地球仪

地轴、两极和赤道

1.展示地球仪

2.提问讨论:

①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②地球仪上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③“地球仪是否装斜了”?

3.教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引导学生自行观察地轴、两极和赤道,得出它们的概念。

看、摸、转地球仪

讨论问题

理解概念

经线和

纬线

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

2.提问:

①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什么线?

(经线)它的形状如何?

长短如何?

指示什么方向?

②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称为什么(纬线)?

它的形状如何?

长短如何?

指示什么方向?

3.列表比较经线与纬线的不同(从概念、形状、长度特征、指示方向四个方面进行)

观察地球仪

讨论笔记

经度和

纬度

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经线与纬线?

(可画出无数条)。

人们为了区别它们,分别给其标注了度数,称经度和纬度。

观察地球仪找到0°、180°经线,西经

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成为东经度和西经度。

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图,哪个经线图穿过的陆地面积大?

哪个小?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度和160度E组成的经线图,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3.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赤道)0度纬线。

由赤道向南和向北各划分90度。

分别成为南纬和北纬。

把地球平分为南北半球。

4.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

 

经度

纬度

度数的起点线

 

 

度数的划分

 

 

代号

 

 

半球划分

 

 

5、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判断:

如北纬450

20°和东经160°经线,找0°纬线。

小组讨论。

完成表格

阅读课本“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图,说出它们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经纬网

1.已知某点的经纬度,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到该地点

2、根据图中的某点的位置。

写出经纬度

做巩固练习

作业:

制作小型地球仪、作业本、课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目标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东经和西经、南北纬、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依据。

导入

要找地球上的一个位置,用地球仪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用到地图。

地图的

定义

地球表面是个球面,而地图确是平面。

问:

怎么样把球面上的信息准确地体现到平面上去?

实验:

把一只经纬网地球仪放在白墙壁前,然后将灯光照射到经纬网

指出:

应用投射原理,根据经纬网的位置,在平面上标出相对于球面上的地理事物,这样简单的地图就制成了。

引出概念: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思考

观察

听讲、归纳

地图的类型及作用

在生活中,特别是旅游肯定少不了地图,

问:

你们见过哪些地图呢?

它们有什么作用?

(展示各种地图)

1、按制图区域可分:

世界图、大陆图、海洋图、省(市)图、县(乡)图等。

 

讨论、回答

2、按用途分;政区图、教学图、军用图、飞行图、航海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地图的三要素

其中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是比较常见的地图。

如何使用它们呢?

问:

仔细观察这三种地图,有什么相同点?

归纳:

都有图例、比例尺、方向(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语言)

观察、讨论

回答

比例尺的概念、大小、表示方法

定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类型:

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直线式)

思考:

1:

5000;表示什么含义?

(指出)数字式比例尺其分子、分母的单位都是厘米。

思考:

在中国政区图上量算北京和香港之间的直线距离

比较:

A、1:

60000000和B、1:

5000的大小

大比例尺≥1:

100000

小比例尺≦1:

1000000

(看政区图和学校示意图)

思考:

A、B比例尺,试比较A、B地图表示范围大小、描述的内容详略?

总结:

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比较详细。

小比例尺则反之。

听讲、笔记

回答;

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的距离为5000厘米。

计算

思考、判断

讨论

三种表示方向的方法

观察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

判断方法:

a根据经纬网判断(注意经纬网是圆形的)

b根据指向标判断(看箭头指的方向)

c没有上面两种,就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

投影常见的8个方向

思考:

在浙江旅游图上,找出南雁荡山、普陀山、千岛湖在浙江省的方位。

观察

归纳

常见的图例

有哪些常见的图例?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

让学生从书上的地图上找

拓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使地图测绘进入一个全新的技术,地图的种类更丰富。

如用遥感技术(在高空或远距离,利用传感器对物体辐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接收、传输、处理和分析的技术)。

投影图3—14

作业:

绘制学校平面图、作业本、课后

 

第三课时

地球仪评价和地图制作

1、地球仪的评价

根据评价标准,各小组选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再进行全班选举,选出最好的三个组品,给予鼓励(平时探究分增加)。

评价标准:

(1)整体:

地轴有没有倾斜,支撑架是不是完整牢固。

(2)经纬线有没有画好,画的是否正确,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七大洲的轮廓有没有。

(4)采用什么材料制作,有没有创意。

最好的三个由制作者上台说明制作过程,用到了哪些工具。

(通过投票选举,票最多的三位同学作品获胜,剩下的学生自己在课后完善后还可以自愿上交,得探究分)

2、校园地图的绘制评比

根据评价标准,各小组选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再进行全班选举,选出最好的三个组品,给予鼓励(平时探究分增加)

同时老师在电脑上操作,一起参与修改,确定基本建筑,然后补充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确定方向,指出北边

(2)比例尺——没量过具体建筑的长宽,可以通过操场一圈300米来进行比较推算,估算出地图上1厘米大约等于实际多少米,然后表明比例尺。

(3)图例——教学楼,住宿楼,行政楼,体育场等等

根据P88光明中学社区的图例,来进行标注。

 

3.2地球仪和地图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2、学会制作小型地球仪。

3、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

4、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重点难点:

1、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的认识学生比较容易搞混,尤其是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强调。

2、地图的比例尺和地图的方向也有难度,大小比例尺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来说明。

课资准备:

资料的收集和课件的制作。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太空拍到的照片中,我们可以七大洲,五大洋,但如果我要找一个具体的位置,我们该怎么去找呢?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把地球做成一个模型,然后我们就可以把“地球”尽收眼底,这个模型叫做地球仪。

(发地球仪)

一、认识地球仪。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整个地球表面的情况,可以知道自己处在地球上哪个位置,要认识地球仪,从认识经线和纬线开始。

1、经线和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称子午线。

(南北两极,地轴,是否真的存在?

赤道: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

纬线:

与赤道平行的线。

(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线,认识他们的形状,指出南北两极,赤道,00经线和1800经线)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2、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课件演示】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

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

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3、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

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PS:

往左大,是西经;往右大,是东经。

有00经线的是西半球。

(2)南北半球:

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

4、中高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中低纬度中高纬度

00~300300~600600~900300600

5、课堂练习:

利用地球仪,找出地理位置,写出经纬度,并判断东西南北半球。

(告知东E,南S,西W,北N)

1、P91练习3(先判断南北半球,再判断东西半球)

找出北京的位置,及地球背面相对经纬度的位置;找出本地的位置。

1160E,400N300N,1220E

※6、环球旅行(地球仪拓展)

目的:

通过小组设计航海路线或者陆地的路线,更深入的了解地球仪。

要求:

从上海出发,环绕地球一周,标出至少5个主要城市极其所在经纬度,并判断再东西半球,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等。

方案:

把全班分成4组,有一个小组长记录航行路线,一起讨论最好的录像(或者最有创意的路线),可以借助各种交通工具,但要有一定的合理性。

同时背投上打出“环游地球80天”的路线供参考。

讨论20分钟,剩下20分钟全班交流。

二、地图。

【引入】要找地球上的一个位置,用地球仪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用到地图。

1、地图的定义

(1)怎么样把球面上的信息准确地体现到平面上去?

投影法(课件演示)世界地图的投影过程。

(2)从世界地图——中国——浙江——宁波——北仑——新契

让学生从大到小认识地图,对地图有一定的感觉。

(3)那怎么来看这些地图呢?

看地图要注意什么呢?

2、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

定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类型:

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直线式)

注意:

大小比例尺

大比例尺:

大于或等于1:

100000(10万)1厘米表示1千米以下

小比例尺:

小于或等于1:

1000000(100万)1厘米表示1万米以上

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

(2)方向

定义:

表示地图上的方向

判断方法:

a根据经纬网判断(注意经纬网是圆形的,例题说明)

b根据指向标判断(看箭头指的方向)

c没有上面两种,就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

自然界其他定向法:

根据太阳和钟表的方向;树冠和树轮定向;

(用课件演示)地形和地物定向;北极星定向。

(3)图例(有哪些常见的图例,让学生从书上的地图上找)

定义:

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方名称和位置。

3、其他地图类型

版图、政区图、旅游图、平面图、立体图、电子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

(通过课件介绍,简单介绍其应用)

4、简单应用:

P89思考,独立思考计算,全班交流

三、地球仪评价和地图制作。

1、地球仪的评价

根据评价标准,各小组选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再进行全班选举,选出最好的三个组品,给予鼓励(平时探究分增加)。

评价标准:

(1)整体:

地轴有没有倾斜,支撑架是不是完整牢固。

(2)经纬线有没有画好,画的是否正确,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七大洲的轮廓有没有。

(4)采用什么材料制作,有没有创意。

最好的三个由制作者上台说明制作过程,用到了哪些工具。

(通过投票选举,票最多的三位同学作品获胜,剩下的学生自己在课后完善后还可以自愿上交,得探究分)

2、校园地图的修改

用投影仪展示老的校园平面图,先让学生认识一些基本的建筑,然后指出哪些变动过了。

自己拿出白纸,对变动过的进行修改,可以进行讨论。

同时老师在电脑上操作,一起参与修改,确定基本建筑,然后补充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确定方向,指出北边

(2)比例尺——没量过具体建筑的长宽,可以通过操场一圈300米来进行比较推算,估算出地图上1厘米大约等于实际多少米,然后表明比例尺。

(3)图例——教学楼,住宿楼,行政楼,体育场等等

根据P88光明中学社区的图例,来进行标注。

课堂上先简单的完成,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来完成!

 

3.2地球仪和地图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

2、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初步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平面经纬网图的制

2、是由大量的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构成系构成,且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果。

3、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开展地图上的“假想旅行”;通过活动课,绘制平面示意图。

课前准备:

各类地图(中国政区图、世界地图、浙江旅游图、学校平面图等)

教学过程:

1、谜语引入:

“Ihavecitiesbutnohouse,Forestsbutnotrees,Riverswithoutwater,WhatamI?

”----谜底:

Amap

2、地图的作用教学:

在生产上、军事上、学习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1)例如1987年5月大兴安岭发生的特大森林火灾,气象部门通过卫星云图准确地报出了火区的分布及火势的发展情况,使有关领导能及时地制定灭火方案组织抢救。

又如修建长江三峡水电站、水库,必须研究当地的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多种专门地图,才能最后确定坝址、坝高、库容等。

(2)由学生讨论生活中使用地图的经历,如旅游图,导购图的使用等进一步了解地图的作用。

 

3、地图含义的教学: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示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强调“缩小”、“平面”等词。

4、地图的绘制的教学:

(1)提出问题:

地球表面是个球面,而地图是却个平面,怎样才能把球面上的各种信息准确地体现平面上去呢?

(2)实验观察:

经纬网地球仪在平面墙上的投影。

要求学生画出平面经纬网图,体会绘制地图的过程。

5、地图三要素的教学:

(1)展示:

常用地图的类型(包括书本中的三幅图),同时针对中国政区图提出三个问题:

1)浙江与香港的直线距离是多少?

2)浙江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3)浙江与那些省市为邻?

(2)学生分组讨论三道题的解决思路,拓展到三幅图的使用,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地图三要素的不同表示方法。

比例尺:

意义:

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方法:

线段式(图2-11)、数字式(图2-13)、文字式(补充)

大小:

指比例尺值的大小。

大比例尺:

大于或等于1:

100000;

小比例尺:

小于或等于1:

1000000

方向:

常用的三种表示方法

A、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

B、在有方向标的地图上,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

C、一般的地图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图例:

不同的地理事物用不同的图例(图例的阅读、绘制、辨认)

(3)练习:

1)完成下表

浙江旅游图中国政区图

地图比例尺大或小

地图表示的范围大或小

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详细或简单

2)在浙江旅游图上,找出南雁荡山、普陀山、千岛湖在浙江省的方位,你怎样完成旅行(包括交通工具的选择等)?

3)在中国政区图上量算北京与香港之间的直线距离

6、课堂小结:

见板书

7、布置作业:

1)探究活动:

选择绘制学校教学区、生活区或活动区的平面图,合作小组一周内完成

2)作业本P16-17

 

 

3.3太阳和月球(2课时)

【设计意图】:

本节教材侧重介绍太阳和月球的基本情况,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强大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探索宇宙以及我们自身生活的影响实际,突出了新课程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

1、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2、了解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

4、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太阳活动类型、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了解月面上的环形山

难点:

了解太阳活动和月球上的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准备】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我们学习了地球,地球仪,那么,在宇宙中,和地球最亲密的两个朋友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太阳神。

学生回答:

太阳:

给予我光和热;

月球:

照亮我们的夜晚。

将太阳和月球比喻成邻居,激发学生探索“邻居”的兴趣

课件展示,讲述:

古代后羿射日的故事

补充说明:

太阳的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

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恒星。

提问:

太阳到底有多大?

从质量和体积两方面与地球进行比较。

提问:

后羿的箭能射到太阳吗?

说明:

所以我们观察到的太阳才会这么小,一个人步行这么远的距离大概需要三千多年

学生回答

生答:

不能,日地的距离是1.5亿千米。

学生计算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

对太阳有个初步的数字化的认识。

运用课件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太阳离地球的距离。

非常形象和直观。

讲述:

(课件展示)加拿大的停电事件和手机的通讯质量问题以及发生在上个月的日本通讯卫星事件。

设疑问:

这些事件都和太阳的活动有关?

展示:

太空航天站拍摄到的太阳照片,观察并思考:

请描述你对太阳的新感受?

学生认真思考

学生描述对太阳图象的感受。

联系最热门的事件,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太阳的兴趣。

讲述:

要了解太阳活动,首先来了解太阳的结构,我们今天主要来学习太阳的大气层的结构。

介绍大气层的组成。

提问:

我们所观察到的太阳是大气层的哪一部分?

展示:

上个月太阳黑子数目的一段录象。

提问:

太阳黑子发生哪一部分?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图象,以及文字,谈谈对太阳黑子的了解。

练习:

第20周为几几年1755+19×11=1964年

1987年第几周1987=1755+11*XX=22

总结:

黑子的形成是由于太阳的表面温度较低而显的较暗的气体斑块。

 

生答:

光球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