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503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二.docx

《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二.docx

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二

 浙江省2018年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十二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杜甫的诗文《赠卫八处士》,开篇两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cēn)与商”,成为脍(kuài)炙人口、千载流传的名句。

在古人看来,“参”“商”两星你隐我现、永远不会相见。

B.近日金东田畈(bǎn)来了一群“割稻客”,他们是来帮助“浙江好人”王汉清收割稻谷的志愿者。

老王以种粮为生,收入不高,但21年来累(lěi)计资助了上千位学生。

C.近日,作家冯唐的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引发网上的热议,有的说这是冯唐的自我检讨,有的因被切(qiè)中要害而辩解,有的则表示不认同而回怼duì……。

D.屈原倡导举贤授(shòu)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

最终他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yuán)、湘流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约瑟夫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不,是个老头儿了,也许已经很老了吧,但还是很健壮。

他从我手中接过马的时候,自己还在喉咙里怨声怨气地嘀咕着:

“老天爷保佑!

”【乙】说着,还那么气鼓鼓地盯了我一眼,叫我好心地猜想:

他该是需要老天爷来帮助他消化消化他肚子里那一顿中饭吧,这声尊敬的呼声和我这个不速之客因此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呼啸山庄”就是希克利先生的住宅名称。

“呼啸”在当地是个有特殊意义的词儿,形容在大自然逞威的日子里,这座山庄所承受的风啸雨吼。

可不是,住在这儿,一年到头,清新凉爽的气流该是不愁的了吧。

【丙】只消看一看宅子尽头的那几株萎靡不振、倾斜得厉害的枞树,那一排削瘦的向一边倾斜的荆棘(它们好像伸出手来,乞求阳光的施舍),也许你就能捉摸出从山边沿刮来的那一股北风的劲道了。

幸亏当初造屋的时候,建筑师有一孔之见,把它盖得特别结实——狭小的窗户子深深嵌在壁内,两边墙角用凸起的大石块保护着。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速之客B.逞威C.捉摸D.一孔之见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互联网资源型“伸手党”最早流行于论坛贴吧等地。

由于当时多数情况下资源持有者愿意与广大网民分享,使得“伸手党”还未带有过多的贬义色彩。

B.凶杀案发生以后,张扣扣的母亲被王正军“故意伤害致死”的往事在网络上被不断提起,部分网民不仅认为张扣扣是为母杀人的“英雄”,而且一些自媒体的加入也给行凶者增添了一种悲情色彩。

C.据猫眼票房实时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3:

25,电影《红海行动》上映18天票房达到30亿元人民币,暂列中国影史票房第四位。

该片导演林超贤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红海行动》不单纯只是个电影,它还是个国家行为。

D.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天上午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议,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5.2018年两会近日召开,教育问题成了许多百姓关注的重点。

如果你是两会教育界代表,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对课外培训过热,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加以驳斥。

(3分)

答:

6.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

①以描写传教士的肖像为重点,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字。

(5分)

一个传教士/游走在沙漠/他落拓的衣襟/像一匹没有呼吸的狼/沉默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纵横术士全记录

《战国策》是一部来历不明的书。

书中记录的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事,然而此书流传的版本,顶多只能溯至西汉的刘向。

刘向在公元前1世纪末校录《战国策》后,写了一篇序,那其实就是他将校好的书呈给皇帝,附带的奏议说明。

序中说:

“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莒。

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

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

这段话是说,刘向在汉代皇室藏书之处(“中书”),找到了好几个版本,内容大致相同,却有许多不同的书名的书,他费了大功夫,将这些不同版本内容按照国别编辑,同一个国内发生的,再大略依所记录的事情发生先后排列次序,订为三十三篇,并将之重新命名为《战国策》。

取名《战国策》,牵涉到刘向对这些文章性质的判断。

他认为这本书主要记录的是战国游士获得国君任用时,所给予的策略谋划,因而采纳了原有的“国策”,再针对其特定时代,增一字成《战国策》。

刘向的序接着清楚描述《战国策》的时代范围:

“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

”刘向所说的这个范围,跨到秦统一之后,然而考察现有版本,书中记录的几乎都是秦灭六国之前的事,符合一般认定的战国时代。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策》列入“史部”,然而宋代晃公武《郡斋读书志》,改将《战国策》放到“子部纵横家”类别里。

《郡斋读书志》是现存最早的中国私家藏书目录,将所收藏之书依照经、史、子、集的方式,予以分类排列。

宋代以下,对于《战国策》究竟应该当作史书,还是当作纵横家言论记录的“子书”来看待,有许多讨论。

我们今天不需计较坚持要在史、子两部中找出一个固定分类答案,不过值得思考、理解的是《郡斋读书志》为何要改变传统分类习惯,将《战国策》挪入子部?

其中一个理由是《战国策》的体例,显然不是为了让读者能明了、掌握历史变化而设计的。

刘向编校整理之后,《战国策》基本上以国别分篇,再在每一篇中大致按事件发生先后顺序排列。

然而一来绝大部分的史事牵涉到不只一国,国与国的篇章无法容易地联系在一起;二来对于这件事和那件事之间的因果关系,乃至于一国之中比较长远的历史发展脉络,书中全无关照、全无整理。

对照看《战国策》和《史记》“世家”中对于东周各国历史传承变化的描述,就能得到清楚的印象,《史记》是为理解历史服务的史书,《战国策》不是。

那《战国策》是什么?

形式上,《战国策》是战国中纷纭事件的片段记录;内容精神上,《战国策》选择记录的,不见得是对某国有重大变化意义的事件,而是纵横策士对各国政治、军事的游说、影响。

在这一点上,《郡斋读书志》是对的。

《战国策》的主角,不是国与国君,不是历史变化发展,而是纵横策士。

这些人在那个乱世,曾经如此有势力、如此重要。

(节选自《看历史》2017.3)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刘向根据对汉代皇家藏书的研究判断,将该书命名为《战国策》。

B.宋代以后,在对《战国策》的归类问题上,有着诸多争论。

C.《战国策》不是为历史服务的史书,因为它缺乏对东周各国历史传承变化的描述。

D.《战国策》在内容上侧重于记录纵横策士对各国政治、军事的游说、影响的记录。

8.下列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战国策》虽然来历不明,但西汉时的刘向是其最早的作者。

B.刘向将此书命名为《战国策》,是源于当时皇帝的建议。

C.《郡斋读书志》中将《战国策》挪入子部时,并没有为读者掌握历史变化而考量。

D.《战国策》在编排上以国别分篇,并按照事件发生先后顺序排列。

9.简要概括本文命名为“纵横术士全记录”的原因。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门 神

宗利华

陶门神一大早就吩咐:

“关闭城门。

”夫人便笑眯眯地去关上自家大门。

水早温好,盛进大木盆。

门神躺进去,闭目养神,直至水微凉。

陶门神有一怪,请画版之前必要沐浴,净手,焚香,叩头,尤其是请钟馗之前。

人家不叫雕,不叫刻,不叫画,叫请。

门神一身清爽,飘然去书房。

这一日他不吃不喝,夫人也绝不去请三问四。

傍黑时分,门神摇摇晃晃拉开房门,喊:

“渴啦!

”院子里一丛翠竹下,夫人早端坐半日,此刻方一路细碎小步而去。

一幅画版,已然制好。

每制完一版,门神必细细品一壶茶,清洗浊气。

他说:

“这一天下来哟,人都脏了。

”品完茶,又沐浴完,这才吃饭。

饭罢,喊儿子陶天去印。

陶天雕刻手艺尚欠,但印制、着色、装裱,已承继衣钵,在溪镇也算把好手。

溪镇是年画重镇,陶家更是赫赫有名。

门神这人怪是怪些,活路儿是真好。

同样的钟馗,他弄出来就有灵异之气缭绕其上。

做坏事的人,把他擒到陶门神所画钟馗前,立马现原形。

坏人不敢看,看一眼浑身抖。

陶门神雕刻的钟馗画版,只印一版。

儿子陶天不需他吩咐,印制完毕立刻焚毁刻版。

陶天亦学他父亲,沐浴,焚香,清心,凝气。

刀还是那几把刀,材质也还是那材质,甚至雕刻地点也是在父亲书房。

但每次拿来给父亲看,父亲眼睛里总也不见一丝亮光。

一日,陶门神一声叹息:

“儿啊,现在你还请不来。

转眼间,战事频仍。

一日,陶天小心翼翼问父亲:

“那些人看你的画,也会心惊吗?

”陶门神早已看透儿子心思,说:

“去吧,回来再看我的画。

数年后一个春节,陶天一身戎装立在门口。

门口却无画。

陶门神站在门内,抄着手,并不开门,说:

“你走吧。

”陶天叫喊良久,门并不开,于是,策马而去。

夫人在一边垂泪,说:

“我就一个儿子!

”陶门神语气冰冷:

“还不如没有。

陶天刻版不行,杀人却拿手。

传言纷纷进了陶家,说陶天已官至团长,曾杀过多少人等等。

陶门神冷笑,后来日日紧闭大门。

又一年,陶旅长在兵士簇拥下立在门前。

这一次陶门神开门,一拱手:

“陶旅长请进!

”他把儿子直接带进书房。

一到门口,陶天竟踟蹰不前。

门神回头招呼:

“进来呀,进来。

”陶天小心翼翼走进去,顿时,呆若木鸡。

书房四周,挂满年画刻版,均是钟馗!

陶门神笑眯眯地说:

“陶旅长,再印幅画吧?

”陶天嘴唇动了半天说:

“好。

”除去军装,除去腰间的枪,他问:

“爹,印哪一幅?

”陶门神捏着一紫茶碗:

“任选。

”陶天取最近一幅在手,竟吓得浑身抖,牙齿都格格响起来,画版差点儿掉在地上。

他迅速将画版放回原处,说:

“我做不了。

“为何?

”陶门神逼问。

陶天不语,良久,跪拜而去。

又两年过去,时值隆冬。

陶门神夫妻二人早早站在堆满积雪的门口,向远处眺望。

终于有一辆车走近,缓缓停下。

车门一开,先探出一只脚,然后,一副单拐点在地上。

陶天没穿军装,看一眼大门口,两扇门上,竟各有一钟馗。

他露出笑来,喊道:

“爹,你从来不在门口挂两个钟馗的。

陶门神微笑:

“天儿,这年代应该挂两个。

来,欢迎咱家大英雄回家!

陶天那条腿,是被日本人炸断的。

陶门神仙去时,溪镇年画工艺正慢慢苏醒。

就在众人叹息陶家年画手艺难以为继时,陶天在门口挂出他平生以来的第一幅钟馗年画。

差不多整个溪镇的年画艺人都聚了去瞧。

瞧罢,一声惊叹,溪镇又一个门神诞生啦!

陶天的怪异一如其父。

只是,走向书房的背影略显凝滞。

拐杖敲击在青石板上的笃笃声,似乎夹杂着一丝苍凉。

六十岁那年陶天遭遇大劫,失去了他那条好腿。

八十一岁时,两根裤管空空荡荡的陶天,悄然离世。

此人终生未娶,陶家门神却并没失传。

时至今日,溪镇门神年画,仍为一绝。

(有删改)

10.小说加点处写了陶门神两次笑,两次笑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4分)

冷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说取名“门神”有何用意。

(6分) 

12.请对文中划线语句作简要赏析。

(4分)

13.下面是一位读者阅读上文后的感受。

联系上文内容,说说你是否同意这位读者对“陶天”人物形象刻画的评论并说明理由。

(6分)

本文对主人公陶门神的人物形象刻画可谓独具匠心,而文中对陶天的人物刻画更是不可忽视的一笔,它们成功地为读者带来一种纯粹的阅读感动。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醉书斋记(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

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

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清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

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

“日午矣,可以饭乎?

”余应诺。

内子出,复忘之矣。

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

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

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

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故仓卒不得白。

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

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

“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④,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

遂笑应之曰:

“如卿言,亦复佳。

”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

不戴帽子。

②瞷(jiàn):

窥视。

③刺:

名帖。

④刘伶断饮:

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晨起,即科头甫:

刚刚

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间:

缝隙

C.客伺久,辄大怒诟诟:

责骂

D.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赞:

帮助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客有吹洞箫者

B.商于内子游于赤壁之下

C.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余怅然久之公之逮所由使也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

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对丈夫的“醉书”也持几分赞赏的态度。

C.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考虑到积习难改,最终还是找了个借口自我安慰,顺其自然了,没有戒掉“嗜书”的习惯。

D.作者不仅嗜书,而且嗜酒肉,后来他本想戒酒,但妻子认为他和刘伶一样根本无法将酒戒掉,于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并且将书斋命名为“醉书”。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3分)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6分)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

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9.“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用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0.蜀道以艰险著称,为何诗人却发出了“不觉蜀道难”的感叹?

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解(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

       材料一: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

材料二:

子曰: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①;可与适道,未可与立②;可与立,未可与权③。

(《论语》)

【注】①适:

往,追求。

②立:

坚持道而不变。

③权:

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21.结合材料一,简要阐述孔子的仁爱观。

(3分)

22.结合材料与现实,谈谈你对“通权达变”思想的理解。

(3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恨相见得迟,▲。

柳丝长玉骢难系,▲。

(王实甫《长亭送别》)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3)青泥何盘盘,▲。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4)云销雨霁,▲。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图序》)

(5)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撒币,张一鸣撒币,周鸿祎撒币。

”有人这样形容2018年的开年局面。

数百万人利用网络平台,在同一时间内作答,平分上百万的奖金,益智类答题节目以惊人的速度掀起一阵风潮。

佬用户沉迷答题节目嗨翻天时,节目中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百万赢家”节目将“香港”“台湾”与“加拿大”并称为国家,引来网上轩然大波。

有网友认为,网络答题节目水准堪忧,例如回答“西瓜视频”四字有多少笔画,纯粹是广告植入。

也有网友认为,不过是一两题没出好,毕竟给了普通人一展才能的机会,更是传播了知识……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加以评说。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题目自拟。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C【解析】A参(cēn)应为(shēn),B畈(bǎn)应为(fàn),D“馋”应为“谗”。

2.D【解析】一孔之见应为先见之明,“一孔之见”是指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多用于谦词。

“先见之明”是指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

属褒义词。

此处为赞扬建筑师。

3.A【解析】省略号后应为破折号,表示语意转折。

4.D【解析】A主语残缺,删掉“使得”。

B语序不当,“部分网民不仅”改成“不仅部分网民”。

C句式杂糅,应改为“据猫眼票房实时数据”。

5.示例:

①人生如同一场长跑。

赢在开始并不能赢到最后。

②超前教育、难题教育,会让孩子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

6.示例,黄沙漫漫,狂风呼啸,传教士孤独地行走在沙丘之上,斑白的头发像冬天干枯了的草丛,瘦削的脸上写满了疲惫,眼睛因为躲避风沙而眯成了一条缝,却让人感觉异常坚毅。

他身上的披着的伴随他整个旅途的长袍沾满了尘土,让人感觉死气沉沉。

(内容2分,技巧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7.C(强加因果)

8.C(A刘向只是“整理”了《战国策》,而并不是其作者。

B无中生有。

D忽视了限定词“基本上、大致”。

9.

刘向认为这本书主要记录的是战国游士获得国君任用时,所给予的策略谋划。

《战国策》选择记录的是纵横策士对各国政治、军事的游说、影响。

《战国策》的主角是纵横策士。

(每条1分,共3分。

(二)

10.①冷笑,表达了陶门神对旁人对于儿子行为评价的不屑,以及对儿子行为的失望。

②微笑,表达了陶门神对儿子转变的欣慰。

(每点2分)

11.解析:

本题需结合文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作答。

参考答案:

①门神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门神有多重涵义:

指陶门神一类的手工艺人;指门神年画“钟馗”等;指保卫国家的英雄陶天等。

③具有丰富的象征意:

指手工艺人的敬业、刻苦等精神。

(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12.解析:

本题需结合文本,联系上下文来分析。

如从文章第一段和第七段,可知“怪异”所指内容,即请画版前沐浴、焚香等。

理解“凝滞”的含义,需要联系陶天的生活经历,从他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入手分析。

参考答案:

陶天秉承父亲的敬业精神,请画版前沐浴,焚香,清心,凝气,显得有些怪。

(2分)陶天身体残疾(只有一条腿),外加人生之路曲折,内心苍凉,走向书房的背影略显凝滞。

(2分)

13.解析:

作答本题,要对小说中有关陶天的描写进行分析,需结合表现手法作答,从而可以提炼出陶门神“教子有方”“爱憎分明”等特点。

参考答案:

①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对陶天人物形象的刻画,烘托陶门神教子有方、爱憎分明的形象特点。

(3分)②通过陶天前后行为、心理变化的描写,揭示对像陶天一样保卫国家的英雄的赞美,深化文章主旨。

(3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14.B间:

此处翻译为“机会”

15.【答案】C

【解析】A...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B介词,和/介词,在。

C都是连词,况且。

D助词,音节助词/助词,取独

16.【答案】D

【解析】作者只是嗜书,并没有嗜酒肉。

17.

(1)有人把季子的消息告诉家里人,家里人担心恐惧得哭了,而我却象平日一样谈笑吃喝。

(2)像季子这样的行动,我所做不到的事情而我家子弟却能做到,正是出于他们的志趣并且乐于做,我连赞成都来不及怎么还能阻止呢(我有什么理由阻止他那样做呢)?

18.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文言文参考译文】

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

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等。

一张竹椅,用来坐;一张木塌,用来躺卧。

还摆放了四个书架和四个书筒,古今的书籍都放在里边。

琴、磬和麈(zhǔ)尾等各种日用杂物,也都交错地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把笔蘸饱满做好准备。

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

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用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

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是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

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

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

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婢女后来也就不再端来了。

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

只有妻子有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