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公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2990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公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财务管理公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财务管理公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财务管理公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财务管理公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公式.docx

《财务管理公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公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管理公式.docx

财务管理公式

资金时间价值:

1、利息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附加率

期望投资报酬率=资金时间价值或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风险附加率=违约风险补偿率+流动性风险补偿率+期限风险补偿率

P-现值r-利率I-利息F-终值n―时间A―年金

2、单利:

I=P×r×n

3、单利终值:

F=P(1+r×n)

4、单利现值:

P=F/(1+r×n)

5、复利终值F=P(1+r)n或F=P×FV,r,n 

6、复利现值P=F/(1+r)n或P=F×PV,r,n

7、普通年金终值:

F=A{[(1+r)n]-1}/r或F=A×FVA,r,n

8、年偿债基金:

A=F*r/[(1+r)n-1]或=F/FVA,r,n)

9、普通年金现值:

P=A{1-[1/(1+r)n]}/r或P=A×PVA,r,n

10、投资回收额:

A=P{r/[1-(1+r)-n]}或=P/PVA,r,n)

11、预付年金终值:

F=A{[(1+r)n+1-1]/r-1}或F=A×[(FVA,r,n+1)-1]=A×FVA,r,n×(1+r)

12、预付年金现值:

P=A{[1-(1+r)-(n-1)/r+1]}或P=A×[(PVA,r,n-1)+1]=A×PVA,r,n×(1+r)

13、递延年金现值一:

P=A[(PVA,r,n+m)-(PVA,r,m)]

二:

P=A[(PVA,r,n)*(PV,r,m)]m-递延期数

14、永续年金现值:

P=A/r

投资风险价值

15、投资收益期望值:

E=∑XiPiXi-投资收益0≤Pi≤1∑Pi=1

16、标准差:

&=√∑(Xi–E)2*Pi期望值相同情况下使用

17、标准离差率:

V=&/E期望值不同情况下使用

18、风险报酬率:

KR=β×V=&/投资总额β-投资期望回收率=(K-KF)/V或E/投资总额*100%

19、投资报酬率:

K=KF+KR=KF+β×Vβ>K方案有效常用财务比率

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

▲短期偿债能力:

针对流动负债偿还××资产/流动负债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

1

比率越高资产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比率>1,偿还短期负债不必动用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

过高的流动比率,也许存货超储积压、存在大量应收账款的结果;也许反映拥有过分充裕的现金,不能将这部分多余的现金充分利用于效益更好的方面,降低获利能力。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

1短期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比率越高资产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比率>1,有足够的能力偿还短期债务;同时拥有过多的现金和应收账款;比率<1,偿债能力有一定困难,偿还短期负债需动用存货、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或举新债,造成急需出售存货带来的削价损失或举新债形成的利息负担。

*3、现金比率=现金(货币资金)/流动负债考核成绩至少=1立即偿还能力

比率越高资产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持有大量不能产生收益的现金,会使获利能力降低。

▲长期偿债能力:

针对全部负债偿还

■还本能力:

负债总额/××资产(总资产、净资产、有形资产)

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比率越高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强,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偿还债务能力越弱;比率>1资不抵债,债权人的本金都难以收回;资产净利润率高于负债成本率的下,负债经营会因代价较小使所有者的收益增加。

5、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净值-待摊费用包括长期-递延资产)

负债率越高,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偿还长期债务能力越弱。

6、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基本财务结构的稳定性

*比率越高偿还长期债务能力越弱。

■付息能力7、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和固定资产的利息)

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

▲××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或销售成本)/××资产平均余额

1、应收账款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未扣除坏账准备)

*周转次数越多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应收账款管理水平越高;过高也许没有充分利用赊销来扩大销售规模,提高盈利水平。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销售收入净额

2、存货周转率

(1)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存货

(2)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存货周转天数越少,存货周转次数越多,存货周转快实现利润增加,存货管理水平越高;需考虑生产

对存货的实际需要量,防止故意减少存货粉饰存货管理。

反映获利能力的比率

▲一般企业:

■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资产平均总额、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

1、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100%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指标越高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强。

2、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指标越高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

3、实收资本利润率=净利润/实收资本*100%

指标越高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是股东关心的一项指标,影响股票价格的走势;负债增加会导致实收资本利润率的上升。

4、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指标越高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强,负债增加会导致净资产利润率的上升;是上市公司对外必须披露的信息内容之一,也是决定上市公司能否实施配股等再融资的重要依据。

■*5、基本获利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

息税前利润越大,创造新价值的能力越强,创造财富越多。

▲上市公司

*6、每股盈余=(净利润-优先股利)/普通股股数

每股盈余越多,每股获利能力越强,投资者的回报越多。

7、每股股利=发放普通股股利总额/普通股股数

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指标,每股股利越多,给投资者的回报越多,股票价格越高。

8、市盈率=每股普通股市价/每股盈余

市盈率越高,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企业的市场价值越高。

杜邦分析法

1、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润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和核心指标。

2、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1+产权比率

主要受资产负债率的影响。

负债比例越大,权益乘数就高,既能带来较多的杠杆利益,也能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3、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

财务比率综合评价法

财务效益状况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资产营运状况总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基本指标偿债能力状况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发展能力状况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财务效益状况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修正指标存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资产营运状况应收账款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偿债能力状况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3√(年末所有者权益/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1]*100%

发展能力状况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3√(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三年前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100%

技术投入比率=当年技术转让费支出与研发投入/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资金需要量预测

1、销货百分比法:

(1)预计净利润=基期利润表净利润占基期销售收入百分比×预计销售收入

(2)留存收益增加额=预期净利润×(1-股利支付率)

(3)追加资金需要量=预计销售增加额×[基期敏感资产(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占销售之比-基期敏感负债(应付账款、应付费用)占销售之比]-留存收益增加额

=销售增长率×(敏感资产-敏感负债)-留存收益增加额

2、回归分析预测法:

b=(∑x∑y-n∑xy)/(∑x)2-n∑x2

a=y-bxx=(1/n)∑xy=(1/n)∑y

y=a+bxy-资金需要量a-固定的资金需要量b-变动资金率x-销售额(量)

利润预测

1、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

2、变动成本率=(高点总成本-低点总成本)/(高点销售收入-低点销售收入)

3、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4、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数量

=固定成本+利润总额

5、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单价

6、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7、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8、盈亏临界点: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0

(1)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产品销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边际贡献*单一产品产销

(2)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1-变动成本率)

=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多种产品产销

7、预测目标利润额=(预测销售收入-盈亏临界点销售额)*(1-变动成本率)

=(预测销售收入-盈亏临界点销售额)*边际贡献率

8、实现目标利润增加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单位产品销价-单位变动成本)

9、提高销售价格=(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目标利润)/产品销售数量

10降低固定成本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目标利润

11降低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目标利润)/产品销售数量

筹资成本

资金成本

1、补偿性余额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例)

2、贴现法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名义利率)

=(本金*名义利率)/实际可利用贷款=利息/(本金-利息)

3、债券发行价格=[面值/(1+市场利率)n]+Σ(利息/(1+市场利率)t=面值现值+利息年金现值

P=A*PVr,n+I*PVAr,t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4、资金成本率=使用资金支付的报酬/(筹资总额-筹资费用)

=资金使用报酬率/(1-筹资费用率)

5、债券资金成本=I*(1-T)/(1-F)I-债券票面年利率T-所得税率F-筹资费用率

6、优先股票资金成本=I/(1-F)I-优先股年股利率

=D/P(1-F)D-优先股年股利P-优先股筹资额

7、普通股票资金成本=[I/(1-F)]+g=[D/P(1-F)]+g

I-普通股年股利率P-当前每股市价D-预计下年普通股每股股利g-股利年增长率

8、保留盈余资金成本=I+g=(D/P)+g

个别资金成本从低到高的排序一般为:

长期借款<债券<优先股<留存收益<普通股

9、综合资金成本Kw=ΣWj*KjWj-第j种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既权数Kj-第j种资金的成本率

资本结构

1、比较资金成本法:

{[(原股本+增发股票)/(原资金总额+计划增加资金)]*[D/P(1-F)+g]+[原长期债券/(原资金总额+计划增加资金)]*原债券资金成本]+[增发债券/(原资金总额+计划增加资金)]*[I*(1-T)/(1-F)]+[长期借款/(原资金总额+计划增加资金)]*长期借款资金成本]}

2、筹资无差别点法(EBIT-EPS分析法):

EBIT-息税前利润EPS-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股数)[(EBIT-I1)(1-T)-PD]/N1]=[(EBIT-I2)(1-T)-PD]/N2]

I1-每年支付的股利PD-优先股股利N1-增发股票后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I2-增发债券后每年支付的利息N2-未增发股票前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盈利能力=原资产总额*基本获利率*当盈利能力>无差别点时,负债筹资有利;当盈利能力<无差别点时,普通股筹资有利;盈利能力=无差别点时,两种方式没有区别。

投资决策

现金管理

1、现金总成本=持有成本+转换成本

Q-最佳现金持有量T-全年现金需求总量

2、持有成本=现金平均持有额*有价证券的报酬率=(Q/2)*R

F-一次的转换成本

3、转换成本=年转换次数*一次的转换成本=(T/Q)*F

R-有价证券的报酬率

4、Q=√2TF/R

Q-现金持有量

应收账款信用政策

1、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享受现金折扣客户的比例*折扣期限+不享受现金折扣客户的比例*信用期限

2、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预计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360=日销额*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

3、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资金成本率=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预计销售收入

4、增加现金折扣数额=预计销售收入*享受现金折扣客户的比例*折扣率

5、增加坏账损失、管理成本、收账成本=∑预计销售收入*坏、管、收费用率

6、信用成本=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增加现金折扣数额+增加坏账损失、管理成本、收账成本

7、预计信用政策方案获得利润=预计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率-信用成本

股票估价模型

1、永远持有的普通股票价值(基本):

P=Σ[di/(1+k)i]=Σdi*PVk,i

P-普通股票价值di-第i年应支付的股利k-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Pn-第n期末将股票出售的价格2、短期持有未来出售的普通股票价值:

P=Σ[di/(1+k)i]+Pn/(1+k)n=Σdi*PVk,i+Pn*PVk,n

3、长期持有股利稳定不变的普通股票价值(零增长):

P=do/kdo-上一期支付的股利

4、长期持有股利增长的(固定增长):

P=Σ[do(1+g)/(k-g)=d1/(k-g)d1-下一期预计支付的股利

股票价值以内可以购买

债券估价模型

1、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同债券发行价格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P=A*(1+n*i)/(1+K)n=A*(1+n*i)*PVk,n

3、贴现(折价):

P=A/(1+K)n=A*PVk,n

低于债券价值才可以购买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非贴现分析(不考虑时间价值)

1、现金净流量=各年的现金流入量-各年的现金流出量

=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净利润+折旧

=(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折旧)×(1-所得税率)+折旧

2、年现金流量相等投资回收期(年)=投资总额/年现金流入量<1/2固定资产使用期

3、年现金流量不等投资回收期(年)=n(含建设期)+第n年末尚未收回的投资额/第n+1年的现金净流量

4、投资回收率=年均现金流量(不含建设期)/投资总额

贴现分析法(考虑时间价值)

5、净现值法(>0)=投产后每r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PVAr,n-原始投资额=ΣNt*PVAr,n-原始投资额

=Σ[(It-Ot)/(1+r)t]=Σ[(Nt/(1+r)t)]=ΣNt*PVr,n-原始投资额(净现金流量不等)

It-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Ot-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N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r-贴现率

6、现值指数法(≥1)=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PVAr,n/原始投资额

=Σ[It/(1+r)t]/Σ[Ot/(1+r)t]=ΣNt*PVr,n/原始投资额(净现金流量不等)

7、内含报酬率法(>贴现率):

Σ[It/(1+r)t]-Σ[Ot/(1+r)t]=0

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

(1)PVAr,n=原始投资额/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

(2)查现值系数表得到相邻两个r

(3)采用插值法:

r=r低+(r高-r低)*[(PVA-PVA低)/(PVA高-PVA低)]

每年不等的净现金流量:

(1)净现值=ΣNt*PVr,n-原始投资额

(2)采用逐步测试法。

净现值>0,说明>贴现率,应提高贴现率;净现值<0,说明<贴现率,应降低贴现率。

经过测试使净现值接近于零的贴现率,为方案本身的内含报酬率法。

r=r低+(r高-r低)*[PV高/(PV高-PV低)]

非货币性交易换入资产收到补价的入账价值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收到的补价+应确认的收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的进项税+支付的补价

应确认的收益=(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收到的补价*税率

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确认的收益/收到的补价

非货币性交易:

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25%;

≥25%为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账面价值:

账面余额-相关的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投资成本法:

投资当年应享有的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企业净利润×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被投资企业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当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投资后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被投资单位累积净损益)×持股比例-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投资后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Σ[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按月笔数少=月初资产支出余额+本月每笔资产支出额×本月每笔支出需承担利息费用的天数(每月1日均作全月计算,最后1天为“0”)/30

按月笔数多=月初资产支出余额+本月资产支出累计额/2

按季笔数少=Σ(每笔资产支出额×每笔支出需承担利息费用的天数/90)

按季笔数多=Σ[(月初资产支出余额+本月资产支出累计额/2)×1/3]

资本化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当期的折价、溢价摊销)/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Σ[每笔专门借款本金*(每笔借款实际占用的天月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月数)]

当期确认的建造合同收入=合同总收入×完工程度-以前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收入

当期确认的毛利=(合同总收入-合同预计总成本)×完工程度-以前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毛利

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成本)=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当期确认的毛利-以前年度预计损失准备

当期预计损失准备=(合同总收入-合同预计总成本)×(1-完工程度)

=合同总收入-合同预计总成本-当期末“工程施工-毛利”贷方余额(亏损额)

产成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约当产量法: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百分比

某项费用分配率=某项费用总额/(完工产品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原材料一次投入,在产品负担其全部原材料费用;分次投入,按完工程度确定。

完工产品应负担费用=完工产品产量×费用分配率

在产品应负担费用=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

某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某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

某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前工序累计工时定额+本工序工时定额×50%)/单位产品工时定额×100%

在产品约当产量=Σ某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定额比例法:

直接材料按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加工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定额比例(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实际费用)/[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

完工产品实际费用=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费用分配率

在产品实际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法:

倒挤法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单位在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计划单价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单位在产品工时定额×单位定额工时的人工费用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单位在产品工时定额×单位定额工时的制造费用

月末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成本+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成本+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成

递延法: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所产生递延税款贷项-本期发生应抵减时间性差异所产生递延税款借项+本期转回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本期转回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

债务法:

本期所得税费用=在递延法基础上+本期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增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减递延所得税负债(税率调增同方向,税率调减反方向)

本期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累计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累计可抵减时间性

差异×(现行所得税率-前期确认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时适用的所得税率)

或=递延税款账面余额-已确认递延税款金额的累计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补贴收入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本期所得税费用=在递延法基础上+本期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增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本期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减递延所得税负债

本期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累计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累计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一前期确认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时适用的所得税率)

或=递延税款账面余额一已确认递延税款金额的累计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补贴收入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一营业费用一管理费用一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一主营业务成本一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计算公式为: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项目本期减少额一应收账款项目本期增加额+应收票据项目本期减少额一应收票据项目本期增加额+预收账

款项目本期增加额一预收账款项目本期减少额±特殊调整业务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的计算公式为: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产生的“销售成本和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账款项目本期减少额一应付账款项目本期增加额+应付票据项目本期减少额一应付票据项目本期增加颠+预付账款项目本期增加额一预付账款项目本期减少额+存货项目本期增加额一存货项目本期减少额±特殊调整业务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减少(减:

增加)+预提费用增加(减:

减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

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减:

收益)+递延税款贷项(减:

借项)+存货的减少(减:

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