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753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教案.docx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教案.docx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教案

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

第1课时简单的统计活动

(一)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8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呈现的过程。

学会运用统计表或统计图的方式呈现统计的结果。

理解统计表中“合计”的含义。

2.初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知道1格表示一个单位。

并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发展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单位。

并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呈现的过程。

学会运用统计表或统计图的方式展现统计的结果。

【教学准备】

单元情境图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引入:

孩子们,最近看大家很爱跳绳,老师要选5名同学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

谁愿意来?

(选5名孩子到教室前面)我怎么知道谁跳得多呢?

(引出:

数个数)

板书:

数个数。

教师计时,5名学生跳绳,另5名学生数个数。

2.汇报个数,比较。

计数的学生分别汇报跳绳的个数,师板书数据。

学生比较后,判断谁跳得多。

3.教师小结:

要知道谁跳得最多,首先要数一数,再记一记,最后再比一比。

这个过程,在数学上叫做“统计”。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学习“统计”的知识。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主题图

统计小猫钓鱼的情况。

观察图,说说从图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图,指出信息。

(1)小白猫钓了9条鱼;

(2)小灰猫一共钓了8条鱼;(3)小黄猫一共钓了7条鱼。

如果学生能用语言表述三种猫钓鱼的条数,给学生激励性的评价。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对信息的提取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这是将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信息的有效途径。

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大胆表达的兴趣。

2.用统计表记录数据

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除了可以用语言记录小猫钓鱼的条数,还有其他的记录方式?

学生独立尝试填写“小猫全天钓鱼数统计表”。

3.认识统计表。

学生尝试给统计表取名字。

(小猫全天钓鱼数统计表)

教师介绍:

这个表叫做统计表,表格上面就是统计表的名字。

板书:

统计表

小结:

在数学上,人们常常用统计表记录统计的数据。

学生观察:

表格的第一排是什么?

(统计小猫的名称。

学生观察:

表格的第二排呢?

(统计小猫对应的鱼的条数)

小结:

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以用语言记录,现在还可以用统计表进行记录。

学生思考:

两种记录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语言说得很清楚,但是不好记录。

统计表很简洁,一眼能看出谁是几条。

4.认识“合计”

教师指统计表的最后一列,问:

“合计”是什么意思?

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合计”?

小结:

合计就是指将前面的几项数据合并起来,表示一共是多少。

5.认识统计图

在数学上,除了用统计表记录数据,还可以用统计图记录数据。

学生活动要求:

(1)一格代表一条鱼,涂色表示小猫钓鱼的条数;

(2)比一比,看一看,从图上能直接看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

你怎样看出来的?

(3)完成书上88页统计图下面的填空题。

汇报展示:

学生将绘制好的统计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

教师随机提问。

(1)图上一格表示多少?

(表示1条鱼)

(2)教师介绍:

像这样的条状或方块表示数量的统计图,我们叫它条形统计图。

(3)你怎么看出小白猫钓得最多,小黄猫钓得最少?

学生:

小白猫的图最高,小黄猫的图最矮。

(4)小白猫钓的鱼比小灰猫多()条。

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学生:

可以用小白猫钓鱼条数减去小灰猫钓鱼的条数;还可以数出小白猫比小灰猫高出部分的条数。

(5)看了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

三只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小灰猫比小黄猫多钓了几条鱼?

6.对比统计表和统计图,都有哪些异同点?

各有什么优点?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相同点:

学生可能会发现统计表和统计图中的数据都相同。

不同点:

统计表是直接用数字表示出数量,统计图是用直条、方块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高,数量越多,直条越矮,数量越少。

统计图能直观的看出谁最多谁最少。

7.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三、练习应用

1.统计全班同学身高的情况

全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cm)

120cm以下

120cm~129cm

130cm~139cm

140cm以上

合计

人数(人)

(1)同桌交流:

用语言将表格里的数据信息表达出来。

(2)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哪种身高的学生最多?

(3)你还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解决,再交流汇报答案。

2.看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小朋友摘桃统计表

小朋友

小明

小强

琳琳

乐乐

合计

桃子个数

5

8

4

6

(1)完成统计表中的“合计”。

(2)根据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3)如果每个桃子约重200克,这些桃子一共重多少千克?

小朋友摘桃统计图

小明小强琳琳乐乐

四、反思总结

学生回顾本节课,谈谈自己都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回顾和反思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第2课时简单的统计活动

(二)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9页的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运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如画“正”字、举手等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体会统计方法的简洁性。

会用统计表或统计图的方式展现统计的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经历思考、交流、讨论的过程,学会有序地思考和观察,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运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如画“正”字、举手等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体会统计方法的简洁性。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统计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

单元情境图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统计?

(板书:

生活中需要统计)

2.小黑板或课件出示统计表,学生在题单上绘制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小明家超市买水果的数量统计表

种类

桃子

苹果

合计

千克数

5

4

8

小明家超市买水果的数量统计图

(1)一格表示多少?

(2)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谁最多,谁最少?

(3)你还能根据统计图提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抽学生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

统计表和统计图都能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多少。

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1个单位。

条形统计图能直观的反映出谁多谁少。

二、教学新课

(一)自主选择统计方法,经历统计过程

教师板书:

简单的统计活动

(二)

出示活动要求:

统计本小组同学的年龄情况。

引导学生交流,统计小组同学的年龄情况,可以怎样统计呢?

预设学生回答:

举手统计法、画勾法、符号法……

教师小结:

在统计时,需要选择统计的方法,便于数据的收集。

(板书:

选择统计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数据的统计。

每个小组自行确定统计的方法。

教师每小组发一张题单,题单上有小组年龄情况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小组合作要求:

(1)确定小组长和记录员;

(2)每个小组先商量统计数据的方法;

(3)开展数据的统计;

(4)每个小组将本组的年龄情况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

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教师巡视观察、指导。

交流汇报,分享统计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听各小组的方法,并同本小组的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各种方法的优劣。

预设学生的方法有:

方法1:

画勾的办法,某同学是几岁,就在这个年龄的那一栏画一个勾。

最后,在汇总人数。

方法2:

举手的办法,8岁的举手,有4个;9岁的举手,有4个,10岁的举手,有2个。

方法3:

站堆堆。

8岁的站一堆,9岁的站一堆,10岁的站一堆。

然后把数据记下来。

方法4:

画“正”字的方法,让同学报年龄,如果是8岁,就在8岁那一栏画“正”字的一笔。

让学生自主发言、评价。

在汇报的这些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洁,最方便统计,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

在数学上,常常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

其他的方法都能统计,但是,有些方法在数量较多时,就显得不够方便了。

教师提问:

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不能一个人举两次手?

为什么?

抽生说明理由。

教师提问:

怎样知道统计数量是否正确?

有什么检验的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

在统计时,用同一种方法统计,每人都只能统计一次,不能重复。

最后,可以通过累计总人数检验是否有人漏掉。

教师小结:

运用统计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收集数据。

(板书:

收集、整理数据)

(二)分析统计数据,提出数学问题

1.小组活动

(1)根据本组的统计图或统计表,说一说本组同学的年龄情况。

(2)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完成。

展示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统计图或统计表,并介绍本组的年龄情况;再结合图或表提出数学问题。

2.创设情境,尝试预测

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

如果这个小组又增加一名新同学,他的年龄可能是几岁?

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测。

学生只要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推测,言之有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常常要进行一些数据的统计。

统计的方法有多种,像符号法、举手、写“正”字等方法。

在统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不重复,不遗漏。

统计的结果可以用统计图或统计表来展示。

(板书:

统计表、图展示结果)

三、练习运用

(一)小组活动

  活动内容:

数学书89页“课堂活动”第1题。

  活动要求:

1.认真读题目要求;

2.小组内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开展统计;

3.每人将统计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

4..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成后面的问题,尝试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提醒小组在统计时,要注意统计数据不重复和不遗漏。

  抽小组汇报统计方法和统计过程,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问题。

(二)同桌合作

完成数学书90页第2题。

收集上个月每天的天气情况,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学生运用课前收集好的天气情况,同桌选择恰当的方法开展统计。

  同桌为单位开展汇报交流。

  (三)联系生活,运用拓展

  教师提问: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你想到了需要统计?

一般采用什么方法统计比较合适?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统计是很常用的数学方法,运用在各行各业中,并且随时随地都在运用。

比如:

学校老师统计学生的分数段,进行成绩的分析;交通部门对高速公路上的汽车流量进行统计,帮助大家及时了解交通是否顺畅等等。

 

四、反思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交流分享学习收获。

  

 

综合与实践

一天用的纸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92页综合与实践“一天用的纸”。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并根据整理的结果制作统计表,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统计知识,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小组的共同合作,完成统计活动,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3.通过对纸的相关知识的了解,认识到节约用纸的重要。

增强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分类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并根据整理的结果制作统计表,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统计知识,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经历分类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并根据整理的结果制作统计表。

【教学准备】

1.教师要收集纸的发明、制作流程和原材料的介绍,做成多媒体视频。

2.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常用的纸的种类和各自的张数,课后收集家庭用纸的种类和张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

我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其中,我国的造纸术距今已经两千多年。

你能说说,纸都有哪些用途?

学生自主发言。

教师播放多媒体视频——中国四大发明《纸》,配合视频的实物画面介绍纸张的用途。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纸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

纸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用于制造新闻纸、书写纸、印刷纸、绘画纸、包装纸、卫生纸等等。

纸还是重要的信息载体,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如果没有纸,人类文明进步的速度会缓慢得多。

因此,纸的出现是划时代的进步。

教师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一天用的各种各样的纸有多少吗?

(板书:

一天用的纸)

教师提问:

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

学生交流想法,引导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二、教学新课

(一)回顾统计知识,做好活动铺垫

教师提问:

在前面学过的统计知识中,我们学到了哪些统计方法?

统计的结果可以用什么来呈现?

在统计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忆:

统计的方法有写“正”字、画勾等,统计的结果可以用统计图或统计表进行呈现。

教师小结:

要开展统计活动,首先要进行分类,再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用统计表对结果进行展示,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用。

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统计。

(二)讨论活动要求,开展合作探究

  1.活动要求

  

(1)对小组内成员一天用的纸进行分类;

  

(2)小组设计“一天用纸统计表”或“一天用纸统计图”;

  (3)每人用喜欢的方法统计自己一天用纸的情况;

  (4)汇总小组一天用纸的情况,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

2.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在对纸的分类时,可能有以下几类:

作业纸、草稿纸、面巾纸、卫生纸、图画纸等;在小组设计统计表时,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水平给予一定的指导。

也可以建议学生借鉴数学书93页的统计表进行。

(三)小组交流汇报,体会统计作用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展示统计过程

小组汇报要求:

首先交流本组对纸的分类情况,再交流各自的统计方法和过程,最后展示小组的统计表。

教师在学生汇报时,要适时强调分类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体会分类的重要性。

在汇报中,学生表达不够清晰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

教师小结:

在统计活动中,首先要对统计内容进行分类,再选择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最后用统计表或图呈现统计的结果。

2.分析数据,实践应用

(1)小组内交流自己一天用的纸的情况,谈谈对统计数据的感受。

(2)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提数学问题并解答。

(3)教师提问,学生计算:

计算一周、一年52周大约用纸的情况?

全班交流计算的结果,谈谈对计算结果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综合运用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并通过计算结果,激发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

三、练习应用

(一)介绍纸的常识

教师介绍:

目前我国生产的纸约有500种。

纸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

纸是由树“变”来的。

造纸的原材料主要是树皮等植物的纤维。

因此,节约用纸就相当于植树造林。

可是,浪费纸张,乱丢纸张的行动在校园里、生活中随处可见。

树木不仅可以用来造纸,还可以保护环境。

大面积的森林可以存储水源,防止水士流失,净化空气。

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工厂",森林能够吸收有害物质。

树的树冠像一把张开的伞,可以截留10~20%雨量。

5万亩森林贮水量相当于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

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每生产一吨纸就要耗费7棵大树、100立方米的水。

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国就要浪费约2700吨纸、27万吨水。

如果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张纸,一年就节约4745亿张纸,一棵二十岁的树可造3000张A4纸,如果这样算来就可少砍伐1581666棵树。

看来,节约用纸势在必行。

(二)根据资料尝试推算

1.全校按2500人计算,每天节约1张A4纸,1个月大约节约多少张?

大约需要多少棵二十岁的树木?

  2.我国每生产一吨纸就要耗费7棵大树,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国就要浪费约2700吨纸,相当于耗费了多少棵大树?

 3.一棵二十岁的树可造3000张A4纸,每天每生需要3张,可以用多少天,约几个月?

(三)交流如何节约用纸

1.教师介绍:

通过计算发现,节约用纸非常重要。

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节约用纸的好方法?

 

  2.学生交流介绍节约用纸的方法。

  3.教师归纳并补充介绍节约用纸的方法

(1)白纸、作业本正反两面都可以写字、画图、计算等。

用过的纸也可以用来进行折纸飞机,纸飞船等,比较节约。

(2)折纸玩具折得不好,可以拆掉重新折,不要随便丢掉。

(3)在家里擦手可用毛巾,少用餐巾纸。

(4)在外面吃饭用餐巾纸擦嘴时,尽量将纸充分展开,减少用纸的张数。

(5)喝水用茶杯,少用一次性纸杯。

(6)废报纸、废书可以回收,不要随便扔掉。

(7)把草稿纸写满,不要只写几个数字就扔掉。

(8)在废报纸上练习写毛笔字和画国画。

现在我们知道了节约用纸的方法。

只要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节约每一张纸,你就是一个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四)课后调查统计家庭用纸情况

统计活动要求:

(1)对家庭的用纸进行分类,

(2)收集一周内家庭的用纸量,(3)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呈现统计结果,(4)在家庭中发出节约用纸的倡议。

(5)开展调查统计活动的交流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