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537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docx

《浅谈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docx

浅谈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

 

浅谈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

 

学校规定封面

 

论文摘要............................................................................................1

一、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评析................................................2

二、农产品与“三农”的关系........................................................3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10

四、建设战略构想和发展政策建议................................................15

五、分析结论..................................................................................19

 

【论文摘要】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正从生产领域逐渐转入流通领域。

由于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环节过多,每个环节运输条件较差,从而导致大量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腐烂、遗漏等等,损失很大。

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以此比例计算,我国每年约有1亿多吨果蔬腐烂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产后粮食损失占总产量的12~14.8。

专家认为,效率低下的农产品物流,正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中的巨大障碍。

期望综合评价方法对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发展

 

农产品物流是指围绕农、林、牧、渔产品生产过程及其相关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销售过程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活动和与之有关的技术组织、管理活动。

农产品物流经常被直观地等同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包装、运输、储存和装卸的理解,这种理解无论是从物流对象还是物流服务的范畴上,都远远不能反映出农业物流的全貌。

农产品物流不等同于农产品流通。

农产品流通是农产品商品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分为商流和物流两类。

商流是一种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交易,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产品的价值。

而农产品物流涵盖了与农产品相关的生产、流通和生活领域,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

它从传统的只涉及农产品的流通领域的销售物流扩展到了生产前和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信息流通过程,而且还向生产之后的市场营销活动、售后服务等领域发展,涉及到企业经营的每一个领域,涉及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农产品物流是一种追加的生产过程,他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阻碍,提供有效、快速的农产品的运送和保管等服务来创造农产品的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加工价值,其发展目标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农产品流通首先是从商流开始的,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农产品所有权的转移来实现价值效用,伴随着商流必然产生农产品实体让渡,而这种让渡在市场极大发展的市场经济阶段往往遇到时间和空间的阻隔。

农产品物流就是为了实现消费者满意,以较低的成本和优良的服务完成农产品实体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运动,促进商流有效的开展。

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如何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如何使广大农民从农产品流通中获得更多收益,如何通过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是亟待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评析

(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自1978年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由于政府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不足、对当时的形势判断不够准确以及担心改革造成的影响过大,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进程中,除了水产、畜牧等鲜活农产品外,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流通体制改革都经历了多次的反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尽管改革的方向明晰、目标明确,但其过程过于漫长。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并未像以往渲染的取得了巨大成功,瓶颈性因素正日趋显露。

因此,必须因势利导,寻找新的突破口。

而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坚持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指导和调控,探索不同的物流发展模式,培育新型农产品物流主体,实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已势在必行。

系统分析表明,导致农产品流通体制多次反复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政府没有处理好正常的市场波动与市场缺陷之间的关系;第二,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干预经济的手段没有充分掌握。

从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历程的评析中,可以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经验教训:

一是从政策制订者的角度分析,政策的出台必须经过慎重的讨论,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二是针对我国地域辽阔,社会情况复杂,推进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不断总结经验,不可盲目的强行推进;三是要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探索不同的物流发展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四是在发展农产品物流中,坚持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调控,培育广大物流主体,尽量减少运用行政手段。

(二)新形势下农产品流通面临的环境二十世纪末前后,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农产品流通面临全新的环境。

从国内状况分析,一方面随着人们传统生活习惯的改变,对农产品流通的规模、频率和质量安全都有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与世界经济贸易往来的增加,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副产品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流通,农产品的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514.2亿美元,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客观上要求摆脱集贸式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原始形态,减少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和成本,降低农产品流通市场的风险,大力发展期货市场与无形市场,形成有效率的现代市场运作形式与市场组织力量。

从国际形势分析,首先贸易技术壁垒日益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对流通环节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此外,我国已经进入入世后过渡期,入世对我国造成的一些潜在影响和深度影响开始显现出来。

按照入世承诺,在后过渡期我国物流业开放速度加快。

抢先进入中国的世界快递四巨头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荷兰邮政集团(TNT)和敦豪(DHL)正加紧在中国物流市场排兵布阵。

与此同时,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外物流公司也开始向中国投资,把整个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移植到了中国。

外国物流巨头进一步“抢滩”,物流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加大,各类物流企业重组整合的规模和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优质物流资源将加快向强势企业集中,我国民族物流企业面临新的严峻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和改造传统的流通环节过多、质量标准低下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探索新型的、高效的、安全的农产品流通形式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二、农产品物流与“三农”的关系农产品物流是适应当前形势的一种新型的流通形态,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

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目标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

农产品物流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原因是商品化农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在城市,是一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流通形态。

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开拓农村市场意义重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物流量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供应非常分散,物流成本很高。

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降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不仅能为经营主体提供真实、准确的有效信息,减少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增值;而且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减少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降低和杜绝农产品公共安全事件的爆发,有利于保障成相居民的根本利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从农产品物流自身的功能作用分析,已经由单纯的产品计划调运与供求调节转变为价值实现、产业经济和平衡供求三重功能。

新时期农产品物流的三重功能,是与经济转轨时期的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地位相适应的,关系稳定与发展的大局。

价值实现功能关系农民收益实现、农村社会稳定,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经济功能关系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保障;平衡供求功能关系社会与经济全局,是稳定与发展的前提。

新体制的创新与延续,赋予了农产品物流新的功能;新功能的完善与发展,也将有力地促进农村市场体制的发育与完善。

具体表现在:

一是能够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二是能够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三是能够减少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损失,增加商品供应量;四是能够提高质量标准,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五是能够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流通服务环节增值;六是能够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七是能够改善农村物流条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八是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适应迎接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评析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涌现出多种农产品物流主体,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进,交易方式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产品流通的多重循环格局也初步形成。

多重循环的构成首先是自循环或微循环,也就是农民的自留消费和使用及周边城镇居民的消费,是农产品消费的主体。

第二是县域、传统区域范围的小循环和省域范围的中循环。

这是由流通成本、边际效益和信息局限所决定的优先级循环,它保证了区域内城镇非农居民和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给,是进入流通领域的农产品循环的主体部分。

第三是省际间的大循环(含国家订购),也是域外循环和全局性的循环,具有很强的宏观调控要求和信息驱动性,是保证大中城市和非农产区的供应和农产品战略性调配的循环。

第四是国际市场大循环,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迅猛,品种和数量均较以往大幅度增加,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关键环节。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产品物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仍处于起步阶段,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很大。

据统计,中国粮食产后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12-15,如能挽回此项损失的50,可供2000万人口消费4年,相当于开发数百万公顷的“无形粮田”;我国每年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3.7万吨,可供养2亿人的生活。

此外,在农产品市场建设、物流主体的培育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容忽略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

1.中国农产品物流整体处于低水平运行。

2003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值为11261亿元人民币,同比发展增幅只有2.5,农产品物流(不含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总值在社会物流总值的比重仅占3.81,并且远远低于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7的增长幅度,与突出的高额农产品物流损耗和成本一起,反映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差距悬殊。

2.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下。

在我国,名副其实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屈指可数,社会上对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作用和意义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至今较低。

尽管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总体看来,物流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不强,自营物流还占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缓慢。

3.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和效率低下。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和准公共设施仍然落后,从而导致了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下。

4.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以及管理水平低下。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5000多家,但具备一定规模的市场数量有限,批发市场的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的检疫监测手段不完善,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5.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低下。

由于小农经营的原因,我国农户对于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其他诸如来自当地市场发布、政府部门发布、传播媒体及网络的都很少。

当前,许多农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相关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还处于空白,在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

物流整体信息化程度低下。

6.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与发达的商品流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占据农产品流通主导地位的批发市场大部分都只是为交易的双方提供了一个交易的场地,还存在着档次低、功能单一、交易手段单一、服务与管理落后等诸多不足。

二是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农产品流通渠道狭窄。

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形式限制了农民的交易方式,难以承担起市场主体的角色。

7.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

当前中国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程度较低。

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包装标准与运输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二是中国农产品的质量卫生标准和市场内部的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建立,进入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偏低,缺少检验手段和食用安全保证。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利弊分析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有四种模式,分别是直销型物流模式、契约型物流模式、联盟型物流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

直销型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是最原始和最初级的物流形式,由农户或农产品基地自营配送,将农产品送到批发市场或用户手中。

这种形式的流通适用于流通范围较小、流通数量较少的状况,目前在大流通的格局下,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契约型物流模式。

是指公司与农户或合作社之间通过契约形式加以联接,农户提供农产品,由合作社或加工企业负责进入市场。

产品可以直接进入市场,也可以经过加工再进入市场。

公司既可能是运销企业,也可能是加工企业。

事实上,加工性公司大多数属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这种专业化的公司与农户之间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依托农户提供原料,只生产单一的或几个产品,加工后由企业或公司负责销售。

这是当前在大城郊比较普遍的农产品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有四种形式,一是“农户+运销企业”,二是“农户+加工企业”,三是“公司十农户十保险”模式,四是“公司十合作社”模式。

契约型物流模式的优点体现在:

一是对加工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和农贸市场的批发商来说,克服了原料来源不稳定的问题,使公司拥有一部分稳定的原料来源,提高了资源控制能力和生产稳定性;二是为农户销售产品找到了相对稳定的渠道;三是提高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力度。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病:

①农户同企业谈判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②企业直接面对分散的农户,在上游配送环节,市场交易费用仍然很高,配送成本居高不下;③公司或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关系非常松散,常常会出现违约现象。

联盟型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参与者是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等,通过利益联结和优势互补形成了战略联盟。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在农村集市贸易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有两个层次:

一是作为农产品集散地分布在农村乡镇的农产品集市中心,其主要功能是为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批发商建立一个交易平台;二是作为农产品批发零售地分布在城市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其主要功能是为农产品批发商、加工者、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建立一个交易平台。

这种模式的优势,首先在于能够带动各方参与,连接了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等;其次是节省了交易成本,各方面的参与方在合作与竞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优势,专业化分工趋势逐渐明显,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第三是为物流主体建立了公共交易平台,使交易双方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

但其缺陷在于,一方面由于处于一个战略联盟下,随着交易量的扩大,管理效率比较低;另一方面中间批发商仍然会对直接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信息封锁。

第三方物流模式。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农产品储运和流通加工的中间组织,它们不从事任何直接的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而是专门承担连接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系统服务,这就是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促进了流通与生产的分工合作,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有利于实现物流标准化。

这种模式是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方向。

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涉及范围非常有限,而且这种模式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

三、具体案例

从江西农产品来看,在已列入国家统计制度的81个主要农产品目录中,江西有80%农产品产量排全国前15位。

同时我省水域面积广阔,水域总面积166.67万公顷,占全国淡水总面积9.3%,列全国第三位,全省适宜养蟹水资源面积高达66.7万公顷。

淡水资源丰富,内陆水产、特种水产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7%、8%,均居全国前六位[3](P33),鱼类品种达171种,水产品产量处于全国第11位[4](191)。

江西山清水秀,茶叶生产具有纯天然的生态环境,2002年茶园面积已达35.67万公顷,居全国第二,茶叶产量1.32万吨,居全国第11位。

江西茶叶出口量已占总产量的52%,占据欧盟有机茶市场80%市场份额,占世界有机茶市场60%市场份额,是我国有机茶出口量最大、创汇最多的优势产业[3](P35)。

我国的苎麻产量占世界90%,江西是全国苎麻重要产区,产量占全国的7.1%,居全国第四位[3](P35)。

江西是个天然的绿色大宝库,森林覆盖率高达59.7%,居全国第二,在众多的林业产品中,植被400余种[5](P485),山林资源非常丰富。

我省的蚕桑、苎麻、蔬菜、水果等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我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相当的需求。

江西的出口商品结构中,农产品一直是大头,占出口额的1/3[6]。

四、建设战略构想和发展政策建议系统研究表明,农产品物流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流通形态。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商品交换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减少损耗,而农产品物流作为整个物流系统的一个分支,它的发展必然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整体处于时间长、消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的低水平状态,很难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尽管已经出现了很多形式的物流模式,但就总体来看,仍处于物流发展的初期阶段。

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到其他各环节的技术装备,再到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整体管理水平,同先进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现有直销型物流、契约型物流、联盟型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四种农产品物流模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基本上是从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制约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分散的小农经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弱势地位、国家财政投入的缺乏以及高级物流人才的严重不足。

从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经验看,物流的发展必须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探索适宜的运行模式,不能一概而论。

根据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经验,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必须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保障,必须高度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

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是,立足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以农产品资源、品牌培育和初级、精深加工为支撑,打破传统产业、部门、地域的局限,优化整合物流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标准化、信息化为前提,逐步建设形成国际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省会)、重点产销区、主要产品基地五级农产品展销、加工、仓储、运输、配送、供应的物流网络体系,以有序、高效、快捷、准确的商品流通、信息反馈和资金管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

五、结论——制定适合国情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

建议国务院尽快确定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政府主管部门或牵头组织协调部门,建立联系会议制度。

抓紧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不断完善相应市场准入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明确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方向、目标、原则、内容、地位和作用等等。

要建立以农业行政部门为主,各有关职能部门协同参与的一站式管理体制和服务机构,消除多头管理,简化物流企业立项审批程序,提高流通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给予农产品物流产业较其他第三产业更为优惠的土地、贷款、税收及相关扶持政策;继续深化交通体制改革,完善交通运输法规,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推动公路、水运和港口投资多元化和运营商业化,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

通过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建立新型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为未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整体蓝图和指导方向,促使这项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市场繁荣的颇具发展潜力的大事业,步入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加大现代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推动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性投入是关键。

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该重点列出专项资金,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

通过倾斜的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近期优先向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项目倾斜,着力改善与农产品流通密切相关的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等交通运输条件,重点加大物流科研投入力度,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技术的专业化水平。

——科学总结和创新我国农产品物流的运行模式。

借鉴国外有益经验,针对国情、民情和消费习惯,在加强和提升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重点扶持超市化、连锁经营化以及各种专业型和综合性物流中心的建设,不断总结、提高和创新现代农产品物流的运行模式,并逐步形成具体导向性政策,积极扶持和大力推广,实现现代农产品物流理念、规模、层次、管理的整体提升和迅速扩张。

——加快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在扶持已有农产品物流企业等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同时,重点是加快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鼓励倡导多种形式的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农村运销户、农民经纪人、代理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采用“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大户农户”、“经纪人+农户”等多种形式。

重点扶持50家有市场开拓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农业物流龙头企业和30家示范、连接、亲和力强的农产品行业协会,为提升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的规模化、组织化和系统化奠定基础。

——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信息体系建设。

现代农产品物流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程度很高,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体系支撑,就不可能完成现代复杂的农产品物流活动。

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尽快加强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为我国农产品物流整体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可能和基础。

一是成立由农业、贸易、气象、供销、交通、工商、统计等部门参与的农产品市场预测预报体系,对有关情况及时分析预测和发布,为市场提供服务。

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

应用计算机网络将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连接起来,通过EDI(数据交换)和POS(时点销售信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交换,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达到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实现市场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包括交易结算、物业管理、客户管理、财务管理、人才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网络和其它媒体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减少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

——大力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

鼓励对农产品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建立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一方面要在高校拓展设置物流管理专业,资助扶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为中国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农产品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