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安徽名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443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安徽名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安徽名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安徽名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安徽名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安徽名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安徽名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届高三安徽名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安徽名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安徽名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届高三安徽名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1届高三安徽名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家努力建构文艺精品,乃是时代的要求。

我们希望并呼吁文艺精品的不断涌现,并非不重视文艺的经济效益,不重视票房市场,因为后者是关乎文艺从业者生存的大事。

但我们还应该记得,仅仅有“历史的经济阐释”是不够的。

人,不但是经济动物,人还应具有“所以为人”的属性。

作为肩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使命的文艺家,有责任从人的精神层面表现和升华民族生存状态。

面对异化的危机,我们都必须以“存在的勇气”全力加以拯救。

存在需要勇气,价值判断更需要勇气。

文艺家努力建构精品,也是人们的期望。

历史辩证地看,一个文艺家的创作不一定越写越好,一个时代的创作也不一定比过去时代的创作更好。

在文艺领域里,过去的文艺和现在的文艺之间始终具有生气勃勃的历史联系。

但人们有理由要求文学精品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不断地给人们以艺术享受和生活启迪。

真正的文艺精品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时代的也是全人类的。

一部真正的文艺精品之所以能够与未来的人们对话,就在于其除了具有“现实内容”外,还具有“潜在内容”。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艺精品。

艺术家总是时代之子,是以其独特的“艺术把握方式”来把握自己的时代,表现自己的时代。

因为一个文艺精品在各个时代里,尽管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但构成作品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结构则是基本不变的。

文艺家努力建构精品,更是民族文化的希望所在。

文艺家作为文艺生产的关键主体性力量,应该对自己有更严的约束和更高的要求,要深入大众生活,在个体与群体、历史与道德、物质与精神、悲剧与崇高、审美与功利等多种矛盾关系所形成的错位、冲突和张力中,构建经得起现实和历史考验的文艺精品。

要致力于人的发现、人的讴歌与人的怀疑、人的分裂的矛盾统一,将表现大众、表现民生与自我审察、个性批判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在种种复杂、动态关系中不断整合发展,并以科学的观念、艺术的方式勇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共同汇合到人类灵魂重铸、华夏文明再造的洪流中去。

文艺家努力建构精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所决定的。

按照这一要求,文艺不仅应该展示历史中“个人”具体微观的心灵波折与内在痛苦,而且也以其生动深刻的塑造,对新型先进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推助作用。

在这一构建过程中,文艺精品显然可以发挥独特而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中国,从坚守“三纲五常”到“目无纲纪”,不过一百多年历史,价值的剧变可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而今天价值标准的紊乱大概也是空前的。

这些尚未得到文艺家的足够关注,似乎也很少有人为此感到内心的痛苦。

这是很可悲的。

因此,大量文艺精品的建构就更为重要和必要,唯此方能形成占压倒优势的反抗和祛除低俗化文艺负面影响的积极力量。

                                                    (摘自《辽宁日报》,2010年08月13日)

1.下列关于“文艺家努力建构文艺精品”必要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家努力建构文艺精品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B.文艺家努力建构文艺精品是当今人们的期望。

C.文艺家努力建构文艺精品是民族文化的希望。

D.文艺家努力建构文艺精品是社会体系决定的。

2.下列关于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精品的不断涌现不仅要重视文艺的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票房市场。

B.文艺之间的历史是环环相扣的,文艺精品既是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

C.文艺生产的关键力量文艺家应严格要求自己,出经住考验的文艺精品。

D.精品文艺既要深入人心,又要对新型先进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推助作用。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家应该以时代之子自居,这样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进一步深入人的精神层面。

B.好的文艺作品构成作品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结构都是一定不变的,不管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

C.真正的文艺家要致力于发展人性的善,要勇于批判社会中的恶,还要有独立的价值判断。

D.由于传统的“三纲五常禁锢的太厉害,所以一旦放开必然会导致今天价值标准的紊乱。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滋,字德深,陈郡汝南人也。

弱岁强学,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焉。

每读书,玄解旨奥,结甚重之。

无何,黜陟使赵赞以处士荐,授试校书郎。

何士幹镇武昌,辟为从事,累官詹事府司直。

部有邑长,下吏诬以盗金,滋察其冤,竟出之。

御史中丞韦縚闻之,荐为侍御史,转工部员外郎。

贞元十九年,韦皋始通西南蛮夷,酋长异牟寻贡琛请使,朝廷方命抚谕,选郎吏可行者,皆以西南遐远惮之。

滋独不辞,德宗甚嘉之,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持节充入南诏使。

未行,迁祠部郎中,使如故。

来年夏,使还,擢为谏议大夫。

俄拜尚书右丞,知吏部选事。

出为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潼关防御使、镇国军使。

以宽易清简为政。

百姓有至自他境者,皆给地以居,名其居曰义合里。

专以慈惠为本,人甚爱之。

然百姓有过犯者,皆纵而不理。

擒盗辄舍,或以物偿之。

征拜金吾卫大将军,耆耋鳏寡遮道不得进。

杨于陵代其任,宣言谓百姓曰:

“于陵不敢易袁公之政。

”然后罗拜而诀。

上始监国,与杜黄裳俱为相,拜中书侍郎、平章事。

会韦皋殁,刘辟拥兵擅命,滋持节安抚。

行及中路,拜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百姓立生祠祷之。

征拜户部尚书,连为荆襄二帅,改彰义军节度、随唐邓申光等州观察使。

逆贼吴元济与官军对垒者数年,滋竟以淹留无功,贬抚州刺史。

未几,迁湖南观察使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工篆籀书,雅有古法。

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

尝读刘晖《悲甘陵赋》,叹其褒善惩恶虽失《春秋》之旨,然其文不可废,因著《甘陵赋后序》。

(摘自《后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良吏下》)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廷方命抚谕    谕:

口令

B.转工部员外郎    转:

转任

C.擢为谏议大夫    擢:

提拔

D.然其文不可废    废:

废弃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袁滋“宽易清简为政”的一组是(  )(3分)

①滋独不辞,德宗甚嘉之 ②百姓有至自他境者,皆给地以居 ③专以慈惠为本

④耆耋鳏寡遮道不得进   ⑤擒盗辄舍,或以物偿之         ⑥滋察其冤,竟出之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袁滋少年时善于治学,每每读书,都能够深刻地解说精微的旨意,他的表兄元结很看重他。

B.朝廷里很多官员认为西南边陲太遥远而害怕去,袁滋为了获取德宗的赞许,表示愿意出使。

C.刘辟聚集军队擅发号令不受朝廷节制,袁滋不顾危险前往安抚,百姓们都立生祠为他祈祷。

D.刘晖的《悲甘陵赋》虽失《春秋》的旨意,但袁滋感叹其扬善惩恶而写了《甘陵赋后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部有邑长,下吏诬以盗金,滋察其冤,竟出之。

(2)百姓有至自他境者,皆给地以居,名其居曰义合里。

(3)滋工篆籀书,雅有古法。

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8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①凝夜紫。

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②为君死。

【注】①燕脂:

即胭脂,深红色。

②玉龙:

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代指剑。

8.句首中有一个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分)

9.全诗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

(辛弃疾《永遇乐》)

(3)                     ,常在险远。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烟光宁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5)风急天高猿啸哀,               。

(杜甫《登高》)

(6)             ,则智明而行无过也。

(《荀子•劝学》)

(7)扪参历井仰胁息,               。

(李白《蜀道难》)

(8)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种稻人

孔祥树

一开春,村里的青壮年又浩浩荡荡出去打工了,只留下几个老人小孩在家守着。

村子显得空荡荡的。

临出门,大柱一再叮嘱李老汉说:

“爸,咱家那点田今年也不种了,你都奔七十了,也该在家享下清福了。

现在家里不愁吃不愁穿,别操那份心了。

李老汉叹口气:

“人老了,身子骨也不听使唤了,连个犁把都扶不稳了,你放心出去吧,田不种算了。

话虽这么说,但李老汉还是放不下那点田。

那是八分田,靠近山边,落在水尾,雨多就涝,天干就旱,经常歉收。

李老汉来到自家田边,向远望去,二三百亩的田畈,灰沉沉的一片,见不到一丝绿色和生气。

只有几只饿极了的麻雀,在谷草堆里跳来啄去,寻觅食物。

李老汉的心也像被麻雀啄了,隐隐作痛。

他想到了往年,这个时候,这里早已布谷声声,犁耙水响,人来人往,忙着插秧了。

第二天,李老汉颤巍巍地牵着牛,扛着犁,来到了自家田边。

一个星期后,李老汉去邻村一个亲戚家,借来几担秧,把田插上了。

秧插好了,李老汉腰酸背疼,头晕眼花,不住呻吟,病倒了。

李老汉躺了几天,病还没好干净,就硬撑着一根木棍,晃到田边。

他实在放不下那秧啊。

秧苗越长越高,越长越壮。

李老汉皱纹舒展开来,露出了笑容。

但就在抽穗灌浆时,一场病虫害突然袭来,一夜之间,稻谷全蔫了,喷洒农药都无济于事。

李老汉也像谷一样蔫了,病了。

年尾,大柱回来过年,他得知他爸种田的事,就又劝道:

“爸,看你忙累一年,耗钱费力颗粒无收不说,还把自己折腾得皮包骨头,我打一月的工,够你吃几年的米呢,你这是何苦呢?

李老汉耷拉着头,默默吸着烟,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

他最后叹息一声,像下定了决心似的说:

“明年这点田请我也不种了,吃力不讨好。

第二年开春,大柱刚走,李老汉好像又忘了自己说的话,又把那丘田插上了秧。

但一连三个月没下雨,人都没水吃了,自然田也干裂了缝。

眼看就要到手的谷,不想这么快就变黄变枯,用火一点就能烧着。

李老汉的心碎了。

年底,大柱回来过年,自然又少不了一些埋怨。

李老汉也不接话,默默吸一会儿烟,就把犁耙拆了,砍成一片一片的,投进了灶膛。

翻过年尾,大柱又出去打工了。

李老汉去田里转悠了几次,又鬼使神差地借来犁耙,把田种上了。

可天降暴雨,渠道塌了。

他又和泥浆,搬石头,砌渠道,累得气喘脸白。

突然,脚一滑栽倒在地昏死过去。

等大柱赶回家时,李老汉总算醒了过来。

李老汉拉着大柱的手,吃力地说:

“柱儿呀,为种那点田,你可能还在埋怨我。

但你知道不,我如果听了你的话,我就对不起你爷爷。

你也许不知道吧,这丘田原来是一座小荒山,是你爷爷带着我,白天在生产队做事,晚上就一锄一锄地挖,一担一担地挑,前后挖断了十几把锄头,挑破了十几担篓箕,才造成的。

那时你们兄弟姐妹都小,家里挣粮的手少,吃饭的嘴多。

你爷爷见你们饿得抱着肚子哭,只好偷偷造田。

田造好后,只收一季谷,就被人告发了。

你爷爷被抓去,戴着高帽,游街批斗。

你爷爷脾气犟,不认错,被打成内伤。

临死前,你爷爷要我把他葬在咱家田边,他说要一直陪着那丘田,看着那丘田呢。

年底,李老汉撒手走了。

临死前,他对大柱说:

“把我也葬在咱家田边,我想陪下你爷爷,也想看着咱家那丘田呢。

第二年开春,大柱没外出打工,他买来种田的机械,不仅种上了自家田,还把村里抛荒的田租来,一齐插上了秧。

割谷时,大柱盛上两碗新谷米饭,端到他家田边的坟前,他要让爷爷和爸爸,也闻闻新谷米饭的清香。

(摘自《小小说月刊》2010年第8期)

11.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5分)

12.李老汉为什么“远望田畈,见不到绿色和生气”心里感到“隐隐作痛”,试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分析。

13.请简要分析李老汉这个人物形象。

(6分)

14.对于小说结尾大柱种田的行为,有人认为值得赞赏,也有人认为大柱终究逃脱不了种稻人的命运。

结合文本,探讨作者这样结尾的创作意图。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相是(  )(3分)

A.偈语   蝎子   拜谒   碑碣   歇息

B.装殓   眼睑   收敛   俭朴   验收

C.赦免   羞赧   显赫   赤膊   赭石

D.骁勇   妖娆   浇灌   丰饶   侥幸

16.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低碳”话语的出现,现在“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校园”——各行各业蜂拥而上统统冠以“低碳”二字,使“低碳”成为一种时尚。

B.一提起下岗工人王学苓,邻居们都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连连夸奖她人品好、孝顺父母、关爱邻里,照顾邻居亢德馨夫妇就像对待父母一样无所不至。

C.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但有人认为自己能力有限,捐一元、十元不如不捐这种细大不捐的思想是错误的。

D.最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

员工有事必须请假,未获批准,不得擅自离岗。

对于那些久假不归的员工,单位有权进行经济惩罚甚至解除劳动合同。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高端服务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门槛,但国内高端服务业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处起步阶段,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B.徽雕,是徽州古建筑中的精华,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和安徽歙砚的制作技艺,都已经被列入到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C.巢湖市的煤炭、石灰石、铜、锰、铁等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矿产资源的无序、过量开采,对空气和水资源污染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D.在中央向房地产市场连出“组合拳”之际,“挺税”之声在舆论中叫得很响,甚至一家媒体刊发了“运用差别化政策,扑灭高房价虚火”的社论。

18.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两个与画线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4分)

找到自己的位置,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我们才能把握人生前进的方向,才能顺利地穿过迷雾抵达人生的彼岸。

陶渊明找到了,他虽贫穷却辞官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

王勃找到了,         ,         。

庄子找到了,           ,          。

19.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改写。

(5分)

人生是一个舞台,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足够的表演热情。

如果你光有一腔热血,那你就喷洒吧,喷洒得到处都是,然后你就等着阵亡吧;而光有专业,没有热情,你就会前怕狼后怕虎,也不会有作为。

改写要求:

在不改变基本意思的前提下,运用调整语序和更换关联词的方法,将上面一段话的语意重点改为突出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20.“大言不惭”这一成语出自宋代朱熹的《四书集注》:

“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

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它的意思是吹牛皮、说大话,一点也不感到羞愧和难为情。

请拟写一句话,揭批某些人“大言不惭”的丑恶嘴脸,可以不出现“大言不惭”的字样,不超过100字(6分)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生活变迁,人情百味;生命短暂,人生坎坷;当你驻足盘点过去的点点滴滴时,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更有对未来的希冀。

请以“       盘点/盘点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D(D项偷换概念,不是“社会体系”决定的,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的)

2.A(A项,原文表述是“并非不”,但选项“不仅……也”太绝对化)

3.C(A项曲解文意,;B项把或然当做必然,原文是“基本”选项是“一定”;D项强加因果)

4.A(谕:

告谕、告晓)

5.B(①指袁滋不辞荒远;④指百姓挽留他;⑥指袁滋明察秋毫)

6.B(袁滋是因为愿意出使而获得了德宗的赞许)

7.

(1)他部署里有一个邑长,被一个小吏诬陷盗窃银子,袁滋察明了他的冤情,最终把他解脱了出来。

(3分,“金”“出”字各1分,意念被动句式1分。

(2)从其他地方来到他管辖的境内的百姓,他都给地方让他们居住,并把那聚居的地方起名为义合里。

(4分,“至”“居”“名”字各1分,倒装句式1分。

(3)袁滋工于篆书、籀文等书法,很有古人法度。

因出使之行,著有《云南记》五卷。

(3分,“工”“雅”“法”字各1分。

8.“压”字。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3分)

9.诗歌塑造了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视死疆场的英雄形象。

(2分)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但又得不到赏识的一种“英雄无用”的悲哀之情。

(3分)

10.

(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人道寄奴曾住(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4)潦水尽而寒潭清(5)渚清沙白鸟飞回(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7)以手抚膺坐长叹(8)燕然未勒归无计

11.李老汉一心一意、任劳任怨;年年种田,最终累死田头;大柱继承父业,收获祭奠父亲。

(5分)

12.

(1)他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见到土地抛荒自然心痛。

(2)他有着和爷爷开荒种田的经历,知道土地的来之不易,见到土地抛荒自然心痛。

(3)他深知没有粮食吃饿肚子的滋味,见到土地抛荒自然心痛。

(没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13.李老汉:

(1)珍惜土地,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2)吃苦耐劳。

不愿“享清福”,年年种田,导致病倒、累到。

(3)重视言传身教,把继承老一代优良传统的做法传递给下一代。

(没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14.作者意在告诉我们:

(1)老一辈所创下的基业,我们不能抛弃;

(2)老一辈人身上的优秀品质,我们要继承;(3)不能再坚守老式的农耕文明,要科学种田,从而更好地发展土地。

(答对两点即可,没小点4分)

15.C(依次是shè nǎn chìzhě A项依次是jì xiěyèjié xiē B项依次是liànjiǎn liǎn jiǎn yàn D项依次是xiāo ráojiāo ráojiǎo)

16.A(A项“蜂拥而上”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像蜂成群而飞一样。

比喻成群的人或许多东西一齐涌来。

B项“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应为“无微不至”C项“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D项“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后也比喻长期染上了坏习惯,不能改正。

17.B(A项主宾搭配不当,应把“门槛”换为“标志”;B项概念混乱,“煤炭”“石灰石”不属于金属矿产资源而属于能源矿产资源;D项状语位置不当,“甚至”应调到“一家媒体”之后。

18.①他虽愤郁却不甘沉沦,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③他虽清贫却淡泊名利,④“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19.人生是一个大舞台,不仅需要足够的表演热情,更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

(2分)光有专业,没有热情,你就会前怕狼后怕虎,也不会有作为;但是如果你光有一腔热血,那你就喷洒吧,喷洒得到处都是,然后你就等着阵亡。

(3分)

20.不久前,意大利“大嘴”总理贝卢斯科尼又对记者吹嘘说:

“就我所知道的各国领导人支持率数据来说,在历史上,我的受欢迎程度仅次于拿破仑,是意大利政坛的耶稣基督。

”他的话刚结束,就有人指出,贝卢斯科尼及其家族成员直接或间接控制着意大利90%的新闻媒体机构,这么高的支持率数据对他来说太容易了。

21.依据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袁滋字德深,陈郡汝南人,少年时善于治学,因表兄道州刺史元结有很大的名声,常过从往来依附他。

每每读书,能够深刻地解说精微的旨意,因而元结很看重他。

没多久,黜陟使赵赞把他作为处士予以推荐,应试授官教书郎。

何士幹镇守武昌时,征召他为从事,后任詹事府司直。

他部署里有一个邑长,被一个小吏诬陷盗窃银子,袁滋察明了他的冤情,最终把他解脱了出来。

御史中丞韦縚听说后,推荐他做了侍御史,后转任工部员外郎。

贞元十九年,韦皋开始打通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酋长异牟寻进献珍宝给朝廷,并请求派大使去。

朝廷下令前往抚慰晓谕,正挑选可以胜任大使的郎官,结果都认为西南边陲太遥远害怕去。

唯独袁滋不辞荒远,德宗很赞赏他,即让他以本官兼御史中丞之职,持节充任前往南诏的使臣。

还没有出发,迁任祠部郎中,依旧为使臣。

第二年夏天出使归来,提升为谏议大夫。

不久授官上书右丞,主管吏部的铨选事宜。

出京为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潼关防御使、镇国军使,为政宽简清廉。

从其他地方来到他管辖的境内的百姓,他都给地方让他们居住,并把那聚居的地方起名为义合里。

他专以慈惠为行事根本,有时还赏给他们东西。

后征召授官吾卫大将军,他离任赴京时年老寿高的人及鳏夫寡妇拦住道路挽留他,使他不能前行。

杨于陵代替了他的原任职务,大声对百姓们说:

“于陵我不敢改变袁公的政令。

”人们这才围绕着袁滋下拜与他告别。

宪宗开始代为处理国政时,袁滋与杜裳都任宰相,授官中书侍郎、平章事。

适逢韦皋辞世,刘辟聚集军队擅发号令而不受节制,袁滋持节前往安抚。

走到半路,授官检校吏部上书、平章事、剑南节度使,百姓们为他立了生祠为他祈祷。

后征召授官户部尚书,连任荆州、襄州两地主将。

后改任彰义军节度使,随、唐、邓、申、光等州观察使。

叛军首领吴元济与官军对垒了好几年,袁滋终因长久无功被贬为抚州刺史。

不久,转任湖南观察使直至去世。

享年七十岁,追赠太子少保官职。

袁滋工于篆书、籀文等书法,很有古人法度。

因出使之行,著有《云南记》五卷。

曾读读刘晖《悲甘陵赋》,感叹其扬善惩恶虽有失于《春秋》的旨意,然其文不可废弃,因此写了《甘陵赋后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