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1264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21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划分】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

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

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调查一下,还可以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

你们真聪明。

刚才你们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

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

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

为什么?

师:

要想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

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

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

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师:

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为什么?

师:

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

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

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人员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

你们真会想办法。

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最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中。

采用同样的方式统计其余三种颜色的数据。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9

6

15

8

师:

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

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各种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

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最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

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最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生:

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

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师:

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色合适。

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2.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通过看表格的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

【板书设计】(问题:

板书文字内容太多,需要修改)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例1、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的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9

6

15

8

(1)全班共有(38)人。

(2)喜欢(蓝色)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色合适。

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2课时统计数据的方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

同学们,新的学期一斤刚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

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课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给数学老师帮忙。

师:

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

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

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

问题导入: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2)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选谁呢?

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

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1.理解题意。

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要知道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择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

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他们两人所得到的票数,谁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师:

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

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生自由发言。

师:

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

生一起参与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师:

整理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生:

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票,每个“正”字代表五票。

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

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5.完成统计表。

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生:

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

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

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生1:

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2:

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3:

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陈小菲得22+1=23(票)。

仍然是陈小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页“做一做”。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

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题。

学生先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

(1)小题,填写简单统计表;再分别解决第

(2)小题和第(3)小题。

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先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

(1)小题,填写简单统计表。

再解决第

(2)小题。

对于第

(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明白:

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四、归纳总结

师: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

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等方法,其中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统计数据的方法

例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

正正正√√√√√√√√○○○○○○○

正正√√√√√√√√○○○○○○○

正正√√√√√√√√○○○○○○○

√√√√√√√○○○○○○○

√√√√○○○○○○○

√√○○

0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练习一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

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吗?

统计表的作用又有什么呢?

生1:

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2: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

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

生1:

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师:

画“正”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生2:

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

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

对于第

(2)问“你发现了什么?

”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

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

三、全课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第2单元表内除法

(一)

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

(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

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划分】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平均分的认识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例1、例2,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

(1)班明天要去春游。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

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

(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

请各组为二

(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

(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从中发现:

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

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提问:

把8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强调“平均分”),下面有三种分法,哪种分发对?

学生判断,交流反馈:

分法1不是平均分;分法2是对的;分法3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是错的。

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

提问:

一共有几个贴纸?

平均贴在3条线上,是指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是多少?

每条线上应贴几个?

尝试解决,并画一画。

3.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

提问: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四、课堂小结

师:

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

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用你发现的平均分现象和同学、老师、父母一起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平均分的认识

(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

一个一个地分,几个几个地分。

 

第2单元表内除法

(一)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平均分的认识

(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例3,练习二第4、5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电子课件。

【教学重难点】

掌握把一些物品按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上节课我们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还记得是怎么分的吗?

(平均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2.出示教材第10页的例3——分果冻的情境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

瞧!

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帮同学们分果冻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互动新授

1.感知“每几个一份”。

师: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例3的题目。

题目中“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

请拿出8个学具,每2个一份,分一分,能分成几份?

学生合作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上黑板分,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交流:

可以分成几份?

为什么?

(对回答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结合媒体演示,教师总结:

有8个果冻,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4份。

谈话:

刚才我们把8个果冻,按每2个一份地平均分了,现在你能把8个果冻,按每4个一份地分吗?

能分成几份?

学生合作每4个一份地分。

交流反馈:

8个果冻,每4个一份,能分成2份。

教师小结:

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每4个一份的方法把8个果冻平均分了。

这些平均分的方法概括成是“每几个一份地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巩固平均分的分法。

(1)谈话:

下面就让我们用分果冻的方法来分小棒。

请拿出准备好的12根小棒。

(2)读题,明确分法。

(3)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填空。

指名上黑板分,注意观察分法是否正确。

(4)补充:

12根小棒还可以每几根一份地分?

学生分分看,指名上黑板演示分法。

(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的分法。

)(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

(5)总结:

刚才我们按每1根一份、每2根一份、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每6根一份的分法把12根小棒平均分了。

这些平均分的方法就是“每几个一份地分”。

2.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

图上画的是什么?

(16个杯子)

(1)看要求,明确怎样圈后动手圈,再独立完成填空。

(2)学生交流答案和想法。

3.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5题。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在分食物,你瞧,小熊宝宝在分蜂蜜。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表示“每4罐一份”。

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再填出得数。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每4罐蜂蜜圈在一起……”通过圈一圈和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4.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6题。

小猴子正在分玉米呢!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玉米?

(14个)

用情境图呈现分玉米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玉米的任务。

接着提问:

18个玉米可以装几袋?

引导:

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7袋,18个玉米比14个多4个,多2袋,那就是9袋。

也可以画一画,多画4个,圈一圈,一共是9袋。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的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每几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希望你们都能又准又快地把东西进行平均分配。

【板书设计】

平均分

(2)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每几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