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线点灸.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1249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壮医药线点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壮医药线点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壮医药线点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壮医药线点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壮医药线点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壮医药线点灸.docx

《壮医药线点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壮医药线点灸.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壮医药线点灸.docx

壮医药线点灸

陆川县中医院科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一、疗法定义:

以壮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直径约为0.7毫米的苎麻线,取出后将一端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然后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的直接灼灸在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医疗保健方法。

二、根本原理:

以温热和药效的穴位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恢复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使三气复归同步,促使疾病转归和人体正气康复。

三、适应症

适用围很广,据调查和临床验证,本法可以治疗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而对有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不仁、瘙痒者,疗效较好。

四、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酒精灯,火柴,药线〔事先放在药酒中浸泡〕。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耐心解释,消除患者顾虑,取得配合。

2.协助取适宜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整线用两手拇食指分别持线的两端,捻转拉直,把浸泡过已松散的药线搓紧。

4.持线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持线的一端,露出线头1-2厘米。

5.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灯火上点燃,如有火苗必须扑灭,只需露出线头有圆珠状炭火星即可。

6.施灸将有炭火星线端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的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圆珠状炭火星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一壮,一般每穴点灸1-3壮。

9.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清理用物,归复原处。

五、禁忌症

1.孕妇禁灸,尤其是不能点灸下半身穴位;

2.眼部禁灸;

3.男生外生殖器龟头部及女性小阴唇部禁灸;

4.点灸眼区及面部靠近眼睛的穴位嘱患者闭目,以免不慎火花飘入眼引起烧伤;

5.病人情绪紧或过度饥饿时慎用;

6.各种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白癜风等患者,在点灸治疗时期忌食生葱、牛肉、马肉、母猪肉、海味、竹笋、韭菜、南瓜苗、公鸡、鲤鱼等发物;

7、点灸面部穴位时一律用轻手法;

8.黑痣不作点灸,建议用药物或激光等作一次性彻底治疗。

六、考前须知

1.必须严格掌握火候,切忌烧伤皮肤

药线点燃后,一般会出现四种火候:

一是明火,即有火焰;二是条火,即火焰熄灭后留下一条较长的药线炭火;三是珠火,即药线一端有一颗炭火,呈圆珠状,四是径火,即珠火停留时间过久,逐渐变小,只有半边炭火星。

只有珠火才可以施灸,其他三种火候不宜施灸。

假设使用明火点灸,极易烧伤皮肤,出现水泡;使用条火施灸,很难对准穴位;使用径火施灸,药效和热量均缺乏,效果欠佳。

因此,必须使用珠火点灸,以线端火星最旺时点灸良机,以留在穴位上的药线炭灰呈白色为效果最好。

2.施灸手法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必须严格掌握手法

手法有轻手法、中手法和重手法。

临床应用原那么是:

以轻对轻、以重对重;即轻病用轻手法,重病用重手法,常规用中手法。

如何区别轻手法和重手法呢?

施灸时,火星接触穴位时间短,刺激量小者为轻手法,缓慢扣压,令珠火较长时间接触穴位即为重手法,介于两者之间为中手法。

即:

以快应轻,以慢应重。

另外,在使用前将药线搓得更紧,令其缩小,然后进展点灸,就会得到请手法的效果;反之把两条药线搓在一起,使之变粗,然后用其进展点灸,自然会得到重手法的效果。

3.注意告诉患者不要用手抓破所灸穴位,以免引起感染

穴位点灸后,一般会有痒感,特别是同一穴位连续数天点灸之后,局部会出现一个非常浅表的灼伤痕迹,停灸后一周左右即可自行消失。

上述情况必须事先告诉患者,千万不要因为瘙痒或有灼伤而用手抓破,以免引起感染。

万一不小心抓破也不要紧,注意保持清洁,或用75%酒精消毒一下即可,完全不必惊慌。

4.注意嘱咐病人自觉配合治疗

六、治疗疗程

1.疗效长短急性病宜短,慢性病疗程需要较长。

如麦粒肿、感冒、伤食泄泻等,每天需要点灸1次,一般1-3天即愈,而肿块性疾病,如脂肪瘤等,因其是慢性病,病程较长,需要分疗程给予治疗。

2.疗程间隔时间视具体病种而定,比拟顽固的慢性病,间隔时间宜短一点,一般2-3天为宜。

如果间隔期间病情继续好转,称之为后效,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

3.注意稳固疗效有些疾病治愈之后还有可能出现反复,应当注意稳固疗效。

如顽固性痛经,可以多治3-5个周期,每月月经来潮前点灸4-5天,连续3-6个月,使其疗效更为稳固。

七、治疗效果评价

 

陆川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艾条灸疗法

一、疗法定义

用纯洁的艾绒〔或参加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外表熏烤的一种疗法。

二、根本原理

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散寒、从而到达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三、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虚劳、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四、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灸法。

〔1〕温和灸:

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cm左右处进展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2〕雀啄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部位2~5cm之间,如同鸟雀啄食般,一下一上不停地移动,反复熏灸,每处5分钟左右。

〔3〕盘旋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3cm左右,左右来盘旋转移动,进展反复熏灸,一般可灸20~30分钟。

4.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体位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7.清理用物,归复原处。

五、禁忌症

有出血倾向疾病、脏腑功能及差者不宜。

六、考前须知

1.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枯燥,防止感染。

2.施灸过程中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3.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瓶,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七、治疗效果评价

 

陆川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拔火罐疗法

一、疗法定义

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二、根本原理

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

三、适应症

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四、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

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0.5%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

【操作方法】

1.点火

选用以下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闪火法:

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2〕贴棉法:

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3〕投火法:

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

2.拔罐

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以下几种拔罐方法。

〔1〕坐罐法:

又名定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分钟左右,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

〔2〕闪罐法:

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屡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

〔3〕走罐法:

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取下。

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4〕刺血拔罐法:

在患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分钟,起罐后消毒局部皮肤。

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3.起罐

右手扶住罐体,左手以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待空气进入罐即可将罐取下。

【操作程序】

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根据部位不同,选用适宜火罐,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

4.根据拔罐部位及所备用物,选用不同的点火方法。

5.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方法。

6.起罐后,如局部有水泡或拔出脓血,应清洁局部皮肤,作常规消毒,外涂所需药物,必要时覆盖消毒敷料。

7.操作完毕,协助病人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8.清理用物,归复原处。

五、禁忌症

消耗性疾病、皮下血肿、裂伤或瘢痕组织等。

六、考前须知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2.拔罐时应采取适当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3.拔罐过程中随时观察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4.防止烫伤和灼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如拔罐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液体,外涂龙胆紫,保持枯燥,必要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

5.凡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清洁消毒,擦干后备用。

七、治疗效果评价

 

陆川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推拿疗法

一、疗法定义

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

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到达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二、根本原理

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三、适应症

适用于发热畏寒、头痛身痛、咳喘并作、脘痛纳呆、腹胀泄泻、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伤腿痛、关节不利、痈肿疮疖,以及骨折后遗症等。

四、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巾或大浴巾。

【操作程序】

1.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3.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展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4.按确定的手法进展操作,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

常用操作方法有:

〔1〕推法:

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展单方向的直接摩擦。

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

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

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

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使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

〔2〕一指禅推法:

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到达患者有透热感。

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

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3〕揉法:

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4〕摩法:

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

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滯、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

〔5〕擦法〔平推法〕:

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展直线来回摩擦。

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

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屏气,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

〔6〕搓法:

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

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手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

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位,一般作为推拿完毕时手法。

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作用。

〔7〕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滯。

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

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

〔8〕振法:

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体表,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强力地用力,产生振颤抖作,操作时力量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振动的频率较高,着力较重。

此法多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进展。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

具有祛瘀消积、和气理气作用。

〔9〕按法:

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

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

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

〔10〕捏法:

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

操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

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

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作用。

〔11〕拿法:

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展节律性地提捏。

操作时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和缓而有连贯性。

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

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作用。

〔12〕弹法:

用一手指指腹紧压住另一手指指甲,受压手指端用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

操作时弹击力要均匀,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此法可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

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13〕掐法:

用拇指指甲重刺穴位。

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操作时要逐渐用力,达渗透为止,不要掐破皮肤。

掐后轻揉皮肤,以缓解不适。

此法多用于急救和止痛,常掐合谷、人中、足三里等穴。

具有疏通血脉、宣通经络的作用。

5.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对手法治疗的反响,假设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顿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操作手法轻重快慢适宜,用力需均匀,禁用暴力。

每次推拿时间,一般15~30分钟。

7.操作完毕后,清理用物,归复原处。

五、禁忌症

1.孕妇的腰骶部与腹部、妇女经期均忌用。

2.年老体衰、久病体虚、或极度疲劳、剧烈运动后、过饥过饱、醉酒均不宜或慎用推拿。

3.严重心脏病、各种出血性疾病、结核病、肿瘤、脓毒血症、骨折早期〔包括颈椎骨折损伤〕、截瘫初期、烫伤、皮肤破损部位及溃疡性皮炎的局部禁推拿。

六、考前须知

操作者在治疗前须修剪指甲,以免伤及病人皮肤。

七、治疗效果评价

 

陆川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耳穴埋籽疗法

一、疗法定义

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行籽〔或菜籽〕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响点。

二、根本原理

通过经络传导,到达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适应症

适用于痛证、失眠等。

四、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探针、棉签、0.5%碘伏、镊子、王不留行籽、胶布、剪刀、弯盘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3.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找敏感点,常规消毒。

4.埋籽:

将王不留行籽粘于7mm×7mm胶布中间,贴于所选穴位上,并用食指指腹按压。

5.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

6.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根据需要留籽2~3天。

7.撤籽:

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及时给予处理。

8.操作完毕,清理用物,归复原处。

五、禁忌症

耳廓有炎症、冻伤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六、考前须知

1.动作轻巧,按压力度适中,使病人有“得气〞的感觉即可。

2.胶布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

七、治疗效果评价

 

陆川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刮痧疗法

一、疗法定义

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

二、根本原理

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到达治疗的目的。

三、适应症

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

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

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

四、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取适宜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根据病情,确定刮痧部位。

常用部位有头颈部、背部、胸部及四肢。

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5.手持刮具,蘸水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刮擦皮肤,要向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

用力要均匀,禁用暴力。

6.如刮背部,应在脊椎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由向外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cm。

7.刮动数次后,当刮具干涩时,需及时蘸湿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为度,一般每一部位刮20次左右。

8.刮治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调节手法力度。

9.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

10.清理用物,归复原处。

五、禁忌症

病人体形过于消瘦、有皮肤病变、出血倾向者均不宜用刮痧疗法。

六、考前须知

1.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2.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要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

七、治疗效果评价

陆川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换药疗法

一、疗法定义

换药法是对疮疡、跌打损伤、虫咬伤、烫伤、烧伤、痔瘘等病症的伤面进展清洗、用药处理、包扎等操作的方法。

二、根本原理

其目的是观察伤口变化,保持引流通畅,控制局部感染,保护并促进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顺利愈合。

通过换药,药物直达病位,可起到清热解毒、提脓祛腐、生肌收口、镇痛止痒等作用。

三、适应症

疮疡、跌打损伤、虫咬伤、烫伤、烧伤、痔瘘等病症

四、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0.5%碘伏、生理盐水、双氧水、换药碗、弯盘、镊子、剪刀、探针、纱布、无菌干棉球、油纱条、胶布;相应药液或各种散、膏、丹等外用药,必要时备药捻;酌情备绷带、橡皮单、治疗巾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取适宜体位,暴露伤口,垫橡皮单、治疗巾,必要时屏风遮挡。

3.置弯盘于治疗巾上,揭去外层敷料、用镊子取下层敷料及引流条。

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浸润后再揭下,以免损伤肉芽组织和新上皮。

脓液多时用弯盘接取,然后擦净脓液。

4.观察疮面,用镊子夹0.5%碘伏棉球消毒疮口周围皮肤。

5.更换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疮面,去除脓腐。

窦道深的瘘管可用药液或盐水冲洗;疮面较深者还需用探针试探。

疮面要清洁干净,勿损伤新肉芽组织。

6.根据疮面的性质选择用药,覆盖伤口,胶布固定,酌情包扎。

7.一般伤口每日换药1次,脓腐较多的伤口每日换药1~2次。

8.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9.清理用物,归复原处。

五、禁忌症

对汞剂过敏者禁用丹药;眼部、唇部、大血管附近的溃疡以及通向脏的瘘管均不用腐蚀性强的丹药。

六、考前须知

1.保持换药室的清洁,室每日消毒。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先处理无菌伤口、再处理感染伤口,防止穿插感染。

3.药粉需均匀撒在疮面或膏药上,散剂调敷干湿适宜。

敷布围要大于病变部位1~2cm。

4.上丹药时需保护周围血管,不使丹药撒于疮面外。

5.颜面部的疔疖勿挤压,以防脓毒扩散。

6.痔瘘患者每次便后均需清洗肛门并换药。

7.外敷药必须贴紧疮面,包扎固定要注意松紧适度,固定关节时要注意保持功能位置。

七、治疗效果评价

 

陆川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穴位注射疗法

一、疗法定义

穴位注射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人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二、根本原理

它是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故对某些

疾病能提高疗效。

三、适应症

穴位注射法的适用围非常广泛,但凡针灸的适应症大局部都可用本法治疗,如痹证、

中风、痿证、扭挫伤、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头痛、失眠、心悸、心痛、高血

压、眩晕、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泄泻、痢疾、乳痈、肠痈、淋病、风疹、痤疮、银屑病、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中耳炎、鼻炎、痛经、不孕症、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四、操作规程

(一)用具及常用药液

1.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物的剂量大小和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

射器和针头。

常用的注射器规格为1毫升、2毫升、5毫升、10毫升、20毫升;常用的针头

为5-7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以及封闭用的长针头。

2.常用药物但凡可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都可供穴位注射用。

常用的药物有以下3类:

(1)中草药制剂:

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

(2)维生素类制剂:

维生素Bl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3)其他常用药:

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

(二)穴位的选择

一般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那么辨证取穴;也可结合经络、经穴的触诊法选取阳性反

应点进展治疗;软组织损伤者先取最明显的压痛点。

选穴宜精练,以1-2个穴位为妥,最多不超过4个穴位,并宜选用肌肉饱满的部位进展穴位注射。

(三)操作方法

1.操作程序根据所选穴位处方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按注射药量的不同选用注射

器和针头。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人皮下组织,然后慢慢推进或上

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注入。

一般疾病用

中等速度推人药液;慢性病或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推人;急性病或体强者,可用强

刺激,快速推人药液。

如需注入药液较多时,可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或将注射针头

向几个方向刺人注射药液。

2.注射剂量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

作小剂量注

射时,可用原药物常规剂量的1/5-1/2。

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头面部可注射0.3—0.5毫升,耳穴可注射0.1毫升,四肢部可注射0.5-2毫升,胸背部可注射0.5-1毫升,腰臀部可注射2-5毫升或5%-10%葡萄糖注射液10—20毫升。

3.疗程急症每日1-2次,慢性病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6-10次为1疗程。

反响强烈

者,可隔2-3日1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

每疗程间可休息3—5日。

五、禁忌症

消耗性疾病、孕妇及心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六、考前须知

1.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的特点和注射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