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1022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语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下语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下语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下语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下语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语第三单元教案.docx

《四下语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语第三单元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下语第三单元教案.docx

四下语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

大自然的启示

【本组概述】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组织编写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以及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

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选编本组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本组四篇课文有叙事性文章,也有说明性文章。

有的是讲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的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在实施教学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联系以前所学过的“保护环境”等相关专题课文,在教学内容上统筹安排,把“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有机整合起来;

2.要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3.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

他们的发现或发明可能是前人已经有了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所得,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新意”,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

4.本组多篇课文涉及到一些科学常识,在课上,对这些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要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课时。

其中,单元导读1课时,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课时,“我的发现”与“日积月累”2课时,总结分享1课时,单元测试2课时。

【设计理念】

大单元主题阅读与传统单元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教学时注重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知道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对于精彩片段,引导和鼓励学生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重组单元教材】

人教版教材

阅读拓展文章

自然之道

植物的自然法则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生病的草原

蝙蝠和雷达

神奇的仿生学

大自然的启示

动物前爪的启示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2、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每篇课文。

4、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把握课文内容的一般方法,知道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单元主题教学13课时教学流程(实验初级阶段)(中段)

课时

课型

教材内容

阅读拓展内容

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

单元导读

整体感知单元内每篇课文,大体知道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

第二、

三课时

以文带文课

学习《自然之道》

植物的自然法则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知道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知道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3、有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第四

课时

以文带文课

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生病的草原

1、认识8个生字。

2、知道课文主要内容和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原因,树立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有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第五、

六课时

以文带文课

学习《蝙蝠和雷达》

神奇的仿生学

1、认识7个生字,地写12个生字。

2、知道课文主要内容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起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重难点)3、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第七课时

以文带文课

学习《大自然的启示》

动物前爪的启示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3、帮助学生认识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第八课时

基础训练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第九~十二课时

口语交际及

习作指导课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习作做准备

第十三、

十四课时

单元测试

及讲评

 

通过单元检测,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读通四篇文章。

2、通过阅读本组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重难点)

3、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提前阅读整组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单元主题。

1、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它告诉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会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鱼儿在水中自由沉浮,人们由此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

让我们来阅读本组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2、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一单元,齐读单元导语并画出喜欢的句子。

3、我们再来读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

出示单元导读:

批注式双读。

4、背诵单元导读。

二、师生共读各课课题。

师绘制思维导图,给学生一个整体感。

三、整体浏览。

浏览单元的4篇课文,学习做批注。

《自然之道》用横线画出你含义深刻的语句,批注感受。

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用横线画出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原因,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蝙蝠和雷达》思考:

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飞蝙蝠探路之间有什么联系?

《大自然的启示》思考:

课文讲了哪些事?

你读过后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四、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主动积累。

五、按照批注交流。

六、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大自然的自然现象,并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

自然之道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蝙蝠和雷达

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后记:

 

第二、三课时自然之道(以文带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以及课文里相关的的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内容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知道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重难点)

3、丰富见闻,有深厚的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4、拓展阅读:

《植物的自然法则》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读通。

1、自读课文。

2、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学生字、词、句、段(不要求有感情,只要求读对,句子不读破)

活动二:

读懂。

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

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身的批注进行交流。

活动三:

读透。

1、我能体会作者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样的句子很多,我要找出在文中批注出体会。

2、我从向导的语言行为中体会到他为什么那样说却又那样做。

如: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极不情愿的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3、交流展示,评价、点拨。

4、阅读《植物的自然法则》思考:

(1)课文讲了些什么事?

(2)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有什么启发?

布置作业:

1、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或植物生活或其它自然现象,看看能有什么发现或启发,与同学们交流。

2、预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我们“救一只幼龟误导众幼龟众幼龟被海鸟啄食

违反自然之道事与愿违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以文带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重难点)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4、拓展阅读《生病的草原》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导入

1、导入语:

《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今天我们来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板书课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课题。

2、师: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十课。

自己默读自学提示,师生一起画出本课学习任务。

活动二:

读通。

1、自读课文。

2、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学生字、词、句、段(不要求有感情,只要求读对,句子不读破)

活动三:

读懂。

1、通过预习,我能理清文章脉络,批注这是一篇什么类型文章,课文首先写了……,接着……,最后……。

活动四:

读透。

1、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用曲线画出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并在书上写下你的读后感受。

2、认真读课文第7段,说说哪些治理黄河的措施有哪些?

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写在书上。

3、完成问题1、2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4、阅读《生病的草原》思考:

说说为什么叫“生病的草原”?

草原“生病”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五:

课堂小结

大自然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我们要好好的和大自然相处,不能肆意妄为的破坏它,否则我们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就如黄河那样,如果不注意保护植被,那么它将永远变成一条祸河。

布置作业:

1、动动脑筋,为保护黄河写两条标语;

2、搜集描写黄河的古诗词,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摇篮祸河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管住泥沙保护环境

教学后记:

 

第五、六课时蝙蝠和雷达(以文带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重难点)

3、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4、拓展阅读《神奇的仿生学》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导入。

导入语: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它告诉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会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鱼儿在水里自由沉浮,人们由此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

那人们又能从蝙蝠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蝙蝠和雷达》。

板书课题:

蝙蝠和雷达,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课题。

活动二:

读通。

1、自读课文。

2、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学生字、词、句、段(不要求有感情,只要求读对,句子不读破)

活动三:

读懂。

1、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特点,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2、为了弄清蝙蝠在夜里能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他们是怎样试验的呢?

认真阅读四、五自然段:

先在文中找出答案,然后用曲线画出,最后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后填写以下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认真观察完成的上述表格从表中可以看出蝙蝠夜里飞行跟什么有关?

那么,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默读第七自然段,想想嘴巴和耳朵怎样配合?

用图示表示出来(超声波用“)))))))))”表示,障碍物用“”表示)。

也可以同桌两人模拟表演。

4、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那么雷达又是怎样给飞机探路呢?

默读第8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题。

活动四:

读透。

(过渡语:

现在老师来提问,你们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我的问题。

(师生双主读)

1、蝙蝠在夜间是怎么飞行的呢?

生读课文第三段。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人们是怎么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呢?

谁来展示下你们组完成的表格?

学生展示完成的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也没响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

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哪两位同学上来给我们演示下夜间蝙蝠飞行时遇见障碍物的表现呢?

从你们的表演中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掌握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那雷达在夜间又是如何探路的呢?

老师说问题,你们来填空。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2、运用批注式阅读比较阅读课外文章《神奇的仿生学》,思考:

说说仿生学神奇的地方。

课堂小结。

科学家从蝙蝠的身上发明了雷达,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老师希望你们也能从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相信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雷达避开敏锐模仿超声波

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2、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今天是星期一,学校里怎么一个学生也没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收集资料,说说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是怎样联系的?

板书设计:

蝙蝠和雷达

耳朵荧光屏

嘴)))))))))(((((((((无线电

(超声波)(障碍物)(超声波)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大自然的启示(以文带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3、帮助学生认识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重难点)

4、拓展阅读《动物前爪的启示》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导入

1、同学们,走进第三单元,我们就像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

大家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学习的三篇课文:

《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很多。

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大自然的启示》,看看这篇文章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2、板书课题:

大自然的启示(学生齐读课题)

师: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吧。

活动二:

读通

1、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相读课文,互相正音。

3、交流朗读情况:

指名分段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字音。

(学生接读课文,交流评价)

活动三:

读懂

1、默读课文,说说两篇短文的大意。

2、读后交流:

①《“打扫”森林》主要讲了什么?

(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②《人类的老师》主要讲了什么?

(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活动四:

读透

1、围绕“阅读提示”,结合搜集的资料自主读书,读读画画。

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句子旁批注自己的感受。

(自主学习:

学生在书上圈点批注。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出示自学要求:

学习《“打扫”森林》一文。

(1)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题目上“打扫”两字要加引号?

(2)画出你读了本文后理解的“生态平衡”图。

(枯枝败叶与动物的生物链)

(3)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态平衡”的事例?

学习《人类的老师》一文。

(1)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2)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2、交流读书收获。

(1)全班交流感受最深的语句,教师适机点拨学生难理解的语句,引导交流从文中受到的启发。

交流重点一: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交流重点二: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出示句子:

A“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B“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结合课文,联系“仿生学资料”,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两篇短文分别带给你什么启示?

3、你们在学完这一整篇课文后,发现这篇文章与其它文章在写法上的不同吗?

为什么这篇课文既有课题又有小标题?

4、运用批注式阅读比较阅读课外文章《动物前爪的启示》,思考:

说说动物前爪都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布置作业:

搜集资料,查一查人类还有哪些发明是从生物那里受到启发后创造的。

板书设计:

12 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    人类的老师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基础训练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重难点)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本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语文园地去游览,首先我们到“我的发现”这一游览区,看看在这里你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

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二、日积月累:

1、教师过渡:

咱们告别“我的发现”,我们又来到“日积月累”游览区。

2、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3、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4、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5、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布置作业:

默写词语盘点和日积月累。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日语盘点

日积月累

教学后记:

 

第九~十二课时口语交际及习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

1、小组交流本单元对“大自然的启示”学习收获,也可以谈谈自己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重点)

2、学会倾听他人的说话,并会作适当的评述。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修改自己的作文。

(难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1、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要求:

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3、自查,同桌再次互评,纠正不足之处。

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

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2、自己书写。

布置作业:

1、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2、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及习作指导课

口语交际

习作指导

展示台

教学后记:

 

第十三、十四课时单元测试

教学目标:

检测本单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

卷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第一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那么我们学的怎么样呢,就让我们今天来做一

个检测。

二、出示测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ùcháoqǐtúhuánghūnhǎiōumǐnruìtànlù

()()()()()()

jiēkāiqǐshìfǔlàntuījìn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治理()改善()改进()提高()

一()电线一()灾难一()美餐随心()()

不()不()()七()八

(三)划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一个词语。

1、带鱼金鱼鲸鱼鲤鱼黄花鱼

2、早晨平时中午黄昏夜晚

3、天鹅大雁蜜峰燕子乌鸦

4、梅花桃花浪花桂花菊花

(四)选词填空。

名贵珍贵可贵宝贵

1、人参、鹿茸、木耳等都是一些()的药料。

2、这些十分()的出土文物,都是战国时代的珍品。

3、他小小年纪就能够如此自立,真是难能()。

4、在我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同学们送给我一份()礼物。

不是…而是…不但…而且…

5、气垫船()能在水上航行,()还能在雪地和沼泽上航行。

6、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因为它认识路,()因为它装有雷达。

(五)排列句子将序号填在括号中。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

()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

(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蝙蝠夜里飞行,靠眼睛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

()

2.“往返”的“返”意思是“回”。

()

3.“愚蠢”一词中加点字读“yū”。

()

4.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

()

(七)日积月累。

1、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2、朝霞不出门,。

3、蚂蚁搬家蛇过道,。

4、写出自己收集的气象谚语。

三、教师评讲本套卷子。

四、学生订正卷子。

 

第三单元校本课程

植物的自然法则

龙爪槐是常见的园林植物,而它的嫩枝、花茎上常常可见到大量的蚜虫。

蚜虫是一类机会主义的昆虫,喜欢在植物幼嫩部位上取食。

如果植物的状况发生变化,蚜虫便为长出翅膀飞离,寻找新的合适的植物或部位。

因此,它通常不会在槐树的老叶上出现,而树的营养或生长主要依靠这些叶子。

这些当年生长、下垂过度的枝条,在冬季被园林工人修剪掉。

因此,蚜虫的取食不会对槐树的生长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相反,蚜虫的取食抑制了嫩枝的生长,使树木生长更健壮,同时也减少了冬季修剪的工作量。

另外,这些蚜虫可以培育很多天敌昆虫,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如果我们不允许这些蚜虫的存在,采取喷洒化学农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