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共73页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1002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8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共73页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共73页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共73页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共73页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共73页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共73页文档.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共73页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共73页文档.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共73页文档.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共73页文档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目标: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前置性作业

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小组交流

1.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2.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三、课堂展示、

1.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2.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

区别音、形、意

3.读熟三首诗

4.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四、拓展提升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前置性作业

1.检查三首诗词的背诵情况

2.让学生简单思考三首诗词的大概内容

3.让学生思考三首诗词的中心思想

二、课堂展示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

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

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

忆,在此当回忆讲。

“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

过去胜:

超过)

3.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5.指导背诵《忆江南》

三、小组交流

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四、拓展提升: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1.检查预习:

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2.理解词语:

“波澜壮阔”(理解词素或查字典)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二、小组讨论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

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

初读课文,让学生小组讨论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4.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5.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三、课堂展示

  1.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2.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四、拓展提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1.检查复习,整体导入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小组讨论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

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教师组织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三、课堂展示

  1.品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

”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2.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3.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四、拓展提升。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

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六)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前置性作业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从题目看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

3.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有哪些?

4.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三、课堂展示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

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

“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

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

曲折环绕。

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

(“曲”读qū,不要读成qǔ)

  呈:

显出,露出。

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

  明艳:

明亮鲜艳。

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

高耸。

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

树木茂盛繁密。

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

窟窿眼儿;缝儿。

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

(“隙”读xì,不要读成xī)

  昏暗:

光线不足;暗。

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

  挤压:

靠拢压迫。

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

  稍微:

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

蛇类爬行的样子。

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石钟乳:

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

也叫钟乳石。

  名目:

事物的名称。

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

  变化多端:

变化多种多样。

端,项目。

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

颜色各不相同。

异,不同。

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

  一转:

走一圈儿。

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

  进:

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

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

水流起头的地方。

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板书:

·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四、小组讨论

1.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

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段:

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

第三段:

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第四段:

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第五段:

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第六段:

写乘船出洞。

2.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

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五、拓展提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2.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一)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二、前置性作业

1.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

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2.“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如何理解?

3.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

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

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三、课堂展示

1.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

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

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2.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

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3.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

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

 4.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讨论:

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

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

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5.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作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6.默读第四段,想一想:

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四、小组讨论

1.讨论:

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

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

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2.讨论:

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五、拓展提升

1.让学生根据课文画出双龙洞的简图。

2.背诵课文第五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二)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点

(一)了解双龙洞内洞的特点。

(二)练习课文编提纲。

二、前置性作业

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5自然段的背诵。

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三、小组讨论

1.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2.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

四、课堂展示

1.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

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板书:

内洞)

2.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3.讨论学习:

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

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

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板书:

奇)

  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

  (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

  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

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

  (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

  (板书:

深黑的石洞里)

4.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

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

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拓展提升

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2.在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们的大脑中要有一个思路—我要写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板书:

题目),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

中心),我要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通顺(板书:

材料安排)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纲。

3.练习给课文写提纲。

  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刚才老师讲的写作思路,我们试着给课文写个提纲。

  指导学生给课文写提纲。

  作者游历了双龙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这次游历记叙下来,这就是文章的内容。

  (板书:

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这篇课文的中心我们刚刚总结了。

  (板书:

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呢?

我们来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作者这次游览,所见所闻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写进文章。

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选择。

选择最能体现这次游览特点的,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

作者挑选了山路上的景色,因为它能表现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双龙洞的兴趣。

作者挑选了洞口、外洞、进入内洞、内洞几处景物来写,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游览的对象,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挑选好材料后,还要对选好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段落清晰。

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的,同学们把作者对材料的安排按顺序写下来。

  (学生在本上写)

  (板书:

1.交待时间地点2.路上见闻3.外洞4.由外洞进入内洞5.内洞6.出洞)

4.小结:

(指黑板)这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提纲。

我们在写作文前,应该编写作文提纲。

首先想好要表达的中心,然后选择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选好的要写的内容安排好。

5.学生将编写的提纲补充完整。

6.作业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前置性作业

1.检查预习情况

2.从题目看这篇课文是些什么的?

3.学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小组讨论

1.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

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

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

三、课堂展示

1.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2.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

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

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3.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4.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

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

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5.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四、拓展提升   

1.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2.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3.作业:

复习词语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前置性作业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看窗外,春光多美好。

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

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二、小组讨论准备计划

三、课堂展示

 1.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2.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

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

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四、拓展提升

1.要求学生给自己制定每天,每周的计划。

2.要求学生课余自己读两篇游记,并做好读书笔记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前置性作业

1.本周我们的作文内容写什么?

2.准备如何写?

二、小组讨论

 1.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

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

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2.准备如何写这次作文?

三、课堂展示

 1.学生完成习作

2.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