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文化工作大会领导讲话稿与全区旅游工作大会讲话稿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0916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区文化工作大会领导讲话稿与全区旅游工作大会讲话稿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区文化工作大会领导讲话稿与全区旅游工作大会讲话稿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区文化工作大会领导讲话稿与全区旅游工作大会讲话稿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区文化工作大会领导讲话稿与全区旅游工作大会讲话稿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区文化工作大会领导讲话稿与全区旅游工作大会讲话稿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区文化工作大会领导讲话稿与全区旅游工作大会讲话稿汇编.docx

《全区文化工作大会领导讲话稿与全区旅游工作大会讲话稿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区文化工作大会领导讲话稿与全区旅游工作大会讲话稿汇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区文化工作大会领导讲话稿与全区旅游工作大会讲话稿汇编.docx

全区文化工作大会领导讲话稿与全区旅游工作大会讲话稿汇编

全区文化工作大会领导讲话稿与全区旅游工作大会讲话稿汇编

全区文化工作大会领导讲话稿

今天召开这次全区文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任务。

应该说,去年以来,全区文化建设取得很大成效,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诸多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同时,思想文化、新闻宣传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丰硕成果,形成凝聚全区上下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

这其中渗透着大家的辛勤汗水和艰辛劳动,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各级文化工作者们表示感谢!

刚才,同志通报了去年的工作,安排了今年的任务,总结的很全面,部署的很具体,我都同意,希望大家按照会议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围绕做好今年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把握先进文化方向,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

近期,省、市文化工作会议相继召开,提出了加快推进文化强省跨越、全面强化“文化四保”工作的新要求(扩大文化内需保增长、抓好公益文化保民生、发挥文化优势保稳定、促进文化繁荣保全运),对此我们要深刻领会,推动全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方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文化建设的引领和支撑,和谐文化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另一方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发掘天桥文化资源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天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战国名医扁鹊墓、秦琼故居、张养浩公园都在天桥,“齐烟九点”中的七点也在天桥境内;作为济南的老工业区,天桥具有一百多年的工业化发展历程,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拥有大量的老厂房、老建筑等优秀历史资源;作为济南市北部城区,黄河、小清河、工商河三条河流在天桥流淌,鹊山龙湖也在天桥区内,大片的湖面和湿地成为济南北部地区的一片生态之肺,是名副其实的北城“风水宝地”。

这些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风貌,形成了促进我区文化发展的城市要素和自然条件,为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文化资源整合利用不够,文化形态不鲜明,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不多;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较低,缺乏有实力、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等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全面完成各项文化工作任务

(一)要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作用。

要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保全运”的工作要求,加快落实“文化四保”各项措施,为我区实现“弯道超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多提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进一步理顺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提升文化的持续发展能力;要用好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既要丰富城市居民文化生活,又要坚持送文化下乡,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积极争取利用上级优惠政策,今年要全部完成黄河北两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并按照市里要求完成80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使全区120个行政村的农村文化大院建成率达到40%。

(二)要不断壮大文化事业。

要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目标,更多地增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充分发挥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完善区、街镇、村居三级文化设施,逐步建立“发展均衡、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推动老城新区公益文化服务能力同步发展。

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举办各类大型文化节庆活动,构建多元文化汇聚和交流的平台,形成特色鲜明、感染力强、传播广泛的文化活动品牌,增强天桥文化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要坚持把文化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放在社区、放在农村,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形成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建设新局面。

(三)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当前,我区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增长速度还不快,增加值还不高,文化产业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要借鉴制锦市办事处开展《百年制锦市》编纂工作,加大对天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的挖掘与利用,打造强势文化品牌,扩大天桥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使我们的文化资源优势真正转变成文化产业优势。

要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三河”整治(黄河、小清河、工商河)以及棚户区改造,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加快引进如宏济堂文化广场等具有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要围绕中恒文化市场改造以及药山动漫产业园建设,加大对区域内文化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培植引进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知名文化产品和知名文化企业,鼓励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和中小文化企业的创业进取,促进社会资金向优势文化产业领域流动,形成多元投入、多方面发展的格局。

(四)要着力做好“文化四保”工作。

“文化四保”是全市文化系统贯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中心任务的具体体现,也是今年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大家一定要高度关注,切实抓牢抓实。

一是扩大文化内需保增长,就是要以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为切入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要积极探索发展我区文化产业的途径,挖掘资源优势,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进一步培育、规范文化市场,丰富、扩大文化消费内涵;二是抓好公益文化保民生,就是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为载体,推动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拓展,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发挥文化优势保稳定,就是要从自觉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加大整治力度,为“三会一节”切实做好保障。

另外,还要做好各类文化活动场所、重大文化活动以及文物的安全和应急处理工作;四是促进文化繁荣保全运,就是要为全运会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要组织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骨干深入重点工程一线、深入基层群众中,创作反映建国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翻天覆地变化的文艺作品,组织举办好以“迎全运、庆国庆”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应尽之责。

各责任单位要开动脑筋,强化责任,增强文化建设的主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推动天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要加强领导。

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充分认识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牢牢树立抓文化建设也是抓经济、抓发展的观念,确保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要努力增强领导本地文化建设的能力,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自觉肩负文化建设重任,勇挑重担。

二要强化管理。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在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文化企业的管理,靠管理导好向,靠管理强内功,靠管理增效益。

要加强行业管理。

加强对文化工作者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乐业精神。

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加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系,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三要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文化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

要有计划地搞好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文化干部驾驭工作的能力,提高文化工作质量和水平。

要充分利用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优势,积极引进优秀文化人才,为全区文化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文化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大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推动全区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和文化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

全区旅游工作大会讲话稿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全区旅游工作,分析“十二五”我区旅游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奋斗目标,对今年的旅游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刚才,同志对我区期间的旅游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十二五”及今年的旅游业发展作了具体安排。

等一会,副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抓好旅游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是我区旅游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旅游业发展较快的五年,更是旅游业面临极好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五年。

五年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部署,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毕节试验区支持力度和“4.14”、“6.28”会议的历史机遇,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和经济环境等因素带来的困难,切实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精心实施“旅游兴区”战略,着力打造“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全区旅游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发展速度切实加快。

期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38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9.3亿元,分别是“”期间的6.4倍和27倍;旅游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从XX年的0.63%提高到5%。

XX年,全区共接待游客1271.4万人次,总收入达101.1亿元。

二是产品体系初步形成。

地委、行署连续举办了四届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初步打造出百里杜鹃、织金洞、九洞天、草海、乌江源百里画廊等一批精品旅游品牌和旅游线路,逐步形成涵盖观光型、休闲型和度假型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体系。

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区着力在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92%的乡通油路。

除已建成的贵毕高等级公路、大纳公路、内昆铁路威宁段外,黄织铁路、六沾铁路复线威宁段、林织铁路、毕织铁路、成贵快铁、织纳铁路、杭瑞高速公路遵义至毕节段、毕节至都格段、厦蓉高速公路清镇至织金段、织金至纳雍段、毕节至生机段、毕威及黔织高速公路、飞雄机场等一大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旅游的通达性、快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将得到全面提升。

同时,各县(市、区)注重改善城镇面貌,建设特色城镇,切实推进古城、古镇、古寨、古建筑、古驿道“五古”建设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重点旅游区的通讯、供电、环保设施不断健全,旅游服务功能得到强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是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各级各有关部门切实依托景区景点、民族村寨、优美自然风光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等载体,注重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期间共发展农家乐、乡村旅舍450家,涌现出了金沙板桥、黔西解放和民族、织金佳夸、大方穿岩、赫章平山、毕节塘坊和橙满园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规划编制顺利完成。

在国家旅游局大力支持下,从全国聘请10余名知名旅游规划专家,历时1年对《毕节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2020年)》进行了修编,并于XX年8月通过专家评审。

同时,还精心编制了各县(市、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景区景点等一系列规划,为我区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绘制了蓝图、明确了目标。

六是客源市场逐步拓展。

为有效提升我区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按照“巩固以贵阳为主体的省内市场、主攻以广东为主体的珠三角市场和以重庆和川南为主体的川渝市场、开拓以上海为主体的长三角市场、培育以北京为主体的北方市场”的国内客源市场开发方略,采取“政府+旅行社+媒体”等营销模式,组织强有力的宣传推介队伍,积极整合电视、网络、报刊等宣传媒体,切实加大旅游产品的推介力度,使我区“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的旅游形象魅力日渐彰显,旅游客源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在回顾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全区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旅游业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二是旅游产品和景区景点档次较低,产品结构单一,还处于"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制约着全区旅游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是部分地方对发展旅游业不够重视,一些干部群众认识的深度、配合的力度还比较弱,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培养、培训和引进的方式不够灵活。

四是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办法不多,市场占有份额小、认同度低。

五是旅游发展体制机制不活,市场主体实力还不强,缺乏一批龙头性、战略性、带动作用强的骨干旅游企业,没有真正形成有影响力的旅游商品。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既不能回避、视而不见,更不能懈怠、消极退缩,要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扎实推动我区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通过多年来的艰苦努力,目前我区旅游业已具备大发展、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全区上下发展旅游产业的氛围越来越浓、环境越来越好,特别是国家和省对我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组织开发旅游产品的机遇越来越好,这些都是我们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契机。

因此,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把握机遇,切实增强抓好旅游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强化市场意识、发展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宽广的胸怀参与外界合作与竞争,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区旅游经济大发展、大跨越。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努力开创“十二五”旅游工作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实现“强区升位、跨越发展”目标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区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的重要时期,更是我区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

因此,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十分必要,以便真正把全区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进一步把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尽快推动旅游大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总体要求,围绕地委、行署“强区升位、跨越发展”和实施“旅游兴区”的战略部署,着眼在旅游后发地区创造一个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旅游发展模式,在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创造一个面向国民、面向全国的服务模式,在生态脆弱地区创造一个旅游发展与生态恢复融合推进的产业模式,在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创造一个支持旅游事业、体现社会责任的公益旅游模式,努力将我区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基地、文化旅游基地、避暑旅游基地、特种旅游基地、旅游扶贫基地和参观学习基地”,着力把毕节打造成为国家喀斯特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惠及大众的“国民旅游基地”,为构建“国际旅游目的地”打好基础,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目标:

到XX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接待旅游人数3000万人次以上,其中过夜游客9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300亿元以上,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占全省接待旅游人数和收入的13.6%,年均增长24.5%和24.6%,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8%以上,旅游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中上水平;新增星级酒店30家以上,其中五星级酒店4家,四星级酒店10家,力争全区星级酒店总量达60家以上;除地区确定的20个重点景区建设之外,每年每个县(市、区)新增景区景点3处以上,力争新增A级景区10处以上,确保到XX年我区有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3家,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4万人;着力创建黔西、织金、大方、毕节和百里杜鹃优秀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观光旅游,着力推进休闲度假旅游,全力打造专项旅游产品系列,力争毕节旅游“5年走向全国、10年走向世界”,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上述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是一个自我加压、奋力拼搏才能实现的目标。

对此,全区上下务必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地委、行署对旅游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上来,有效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合力攻坚,大干快上,围绕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注重在“好”字上补差距,着力在“快”字上下功夫,努力开创我区“十二五”旅游工作新局面。

三、紧扣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推进XX年旅游产业发展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动我区旅游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新水平和筹办好全省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关键之年。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接待游客达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5亿元,交通通达能力大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大改变、综合接待能力大增强、旅游服务水平大提高,切实打造出一批旅游精品,创造出具有全国和国际影响力的旅游产品的年度工作目标,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承办全省第七届旅发大会筹备工作,加快推动“旅游大区”建设。

各县(市、区)要认真按照《毕节地区承办XX年第七届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筹备工作方案》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细化实施方案,倒排工期,强化责任,切实抓好落实。

尤其是承办全省旅发大会所涉及的毕节、大方、黔西、百里杜鹃等县(市、区)要全力实施好承办旅发大会的相关项目,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快速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有关配套设施建设任务。

工作中,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注重打造一批更具特色的景区景点,扎实加快道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酒店服务业等重点项目建设,紧紧抓住筹办全省第七届旅发大会的重大机遇,加大城镇建设和旅游景区开发力度,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承办全省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是实施我区旅游精品战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着力打造“旅游大区”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全区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各县(市、区)、地直各有关部门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认真贯彻落实地委、行署对承办全省旅发大会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和整合各类资源,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高效率地做好全省旅发大会筹备工作,通过承办全省第七届旅发大会,使我区旅游业在城市服务功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接待服务等方面提速发展3至5年,扎实推动全区旅游产业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

(二)着力抓好产品优化升级,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

要按照中央和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旅游产品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发展方式,遵循“用整体谋划抓定位、总体规划抓布局、紧扣实际抓特色、扩大招商抓项目”的运作办法,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和地区壁垒,通过项目融资、联合融资、投资合作等方式,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建设进程,尽快改变我区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做大做强旅游优势产业,推进旅游业优化升级,不断延伸旅游产品链、服务链和经营链,有效提高附加值。

特别要集中力量打造百里杜鹃、织金洞、九洞天、草海等精品景区景点,进一步提升韭菜坪、阿西里西大草原、乌江源百里画廊、大方慕俄格古城等景区景点水平,积极创建织金洞、百里杜鹃两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精心打造中国杜鹃花都旅游城市。

同时,要通过政策驱动、组织引导,重点引进和扶持培育一批旅游资源开发企业、旅行社和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并结合全省“两赛一会”活动的开展,有针对性地开发一批特色化、精品化、市场适应性强的旅游商品,建设一批旅游商品购物街和购物专卖店。

工作中,还要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把黔西北独特的文化融入旅游业发展全过程,让文化助推旅游业快速发展。

(三)着力抓好市场开拓工作,加快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要以新产品、新思路、新手段和新宣传品开展新一轮促销活动,做到一手抓产品开发、一手抓旅游促销,既加大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创新力度,又保证游客总量持续增加。

要加大旅游信息化建设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旅游项目推介和宣传促销活动,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开发我区旅游资源。

要积极探索织金洞、百里杜鹃、乌江源百里画廊等旅游景区景点打捆促销方式,以精品旅游线路连线赢得更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旅游。

要继续办好国际百里杜鹃花节、织金溶洞文化节、草海国际观鸟节和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旅游节庆活动,达到“以节招人”、“以节兴旅”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