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向册内容编排体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0216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4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教材向册内容编排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人教版教材向册内容编排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人教版教材向册内容编排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人教版教材向册内容编排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人教版教材向册内容编排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教材向册内容编排体系.docx

《人教版教材向册内容编排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教材向册内容编排体系.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教材向册内容编排体系.docx

人教版教材向册内容编排体系

人教版教材“四大板块”的内容编排顺序一览表

 

一、各册教材安排的内容

年级

数与代数

空间图形

统计概率

综合实践

数学广角

一上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0—20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数一数

比一比

认识钟表

认识物体和图形

分类

数学乐园

我们的学校

一下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1)

认识人民币

认识钟表

找规律

位置

图形的拼组

简单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

(以1当1)

摆一摆,想一想

小小商店

二上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2)

表内乘法

(1)

表内乘法

(2)

长度单位

角的初步认识

观察物体

条形统计图

(以1当2)

我长高了

看一看,摆一摆

排列

组合

推理

二下

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加减

(1)

克与千克

找规律

图形与变换

复式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

(以1当5)

剪一剪

有多重

三上

万以内数的加减

(2)

有余数的除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

测量

时、分、秒

四边形

可能性

填一填,说一说

掷一掷

搭配

排列

组合

三下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

解决问题

年、月、日

位置与方向

面积

条形统计图

(横向与省略)

平均数

制作年历

设计校园

集合思想

等量代换

四上

大数的认识

三位数乘两位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角的度量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条形统计图

(复式)

1亿有多大

你寄过贺卡吗?

统筹优化

四下

四则运算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加法和减法

位置与方向

三角形

折线统计图

营养午餐

小管家

植树问题

五上

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

简易方程

观察物体

多边形的面积

统计与可能性

(概率初步)

中位数

量一量,找规律

铺一铺

数字编码

五下

因数与倍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图形的变换

长方体和正方体

复式折线统计图

众数

粉刷围墙

打电话

找次品

六上

分数乘法

分数除法

百分数

位置

扇形统计图

确定起跑线

合理存款

鸡兔同笼

六下

负数

比例

圆柱和圆锥

统计推断与预测

自行车里的数学

节约用水

抽屉原理

复习与整理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式与方程

比和比例

常见的量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图形与变幻

图形与位置

统计图表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可能性

有趣的平衡

设计运动场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找规律解决问题

组合问题

逻辑推理

二、数与代数的编排体系

一上年级:

内容

例题

学习要点

学习目标

数一数

能数清1—10的物体,并能做到数物对应

1.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一比

能用一一对应的比较10以内物体的多少;

能用一端对齐或参照物的方法比较来那个个物体的长短

1.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

比大小

几和几

加法

减法

0的认识

数、读、写1—5,1—5的基数与序数。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来两个数的大小,并用“<=>”连接,掌握序数。

2—5各数的分解与组成

加法的含义,认识“+=”,加法算式的读法;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减法法的含义,认识-“”,减法算式的读法;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0的意义、读、写,有关0的加减运算

1.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事物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6、7的认识

6、7的加减法

看图列式

8、9的认识

8、9的加减法

10的认识

10的加减法

7+()=10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

6、7的数、读、写,基数、序数、大小比较、组成。

和是6、7的加法,被减数是6、7的减法,一图两式。

看图说图意,列式。

8、9的数、读、写,基数、序数、大小比较、组成。

和是8、9的加法,被减数是8、9的减法,一图四式。

6、7的数、读、写,基数、序数、大小比较、组成。

(两位数概念)

和是10的加法,被减数是10的减法,一图四式。

求第二个加数(渗透代数思想)。

算法、算理、运算顺序。

算法、算理、运算顺序。

1、能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

5、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能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1—20的认识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10个一是1个十,基数、序数。

数的组成:

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2个十组成20。

读数,数序,大小比较

数位顺序,位置原则,写数。

10与几相加几相应的减法;

十几加几(不进位)及十几减几(不退位)的算法,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响应的减法。

认识

钟表

认识

钟表

钟面、时针、分针的认识;认识整点与几点半;用两种方法表示整点和几点半。

1.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0以内的加法

例1

例2

例3

主题图,看图说图意,列式,用多种方法计算;

9加几:

凑十法计算

9加几:

图文解决问题,算后写上单位名称

1.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例1

例2

例3

例4

8加几:

凑十法计算

7、6加几:

凑十法计算、

8加9等于几:

渗透加法交换律思想

加减法图文解决问题:

说条件与问题。

例1

例2

5加几,算法多样化及优化

4、3、2加几,算法多样化及优化

一下年级:

内容

例题

学习要点

学习目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例1

十几减9的算法与算理(想加做减、破十)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例2

十几减几的算法与算理

例3

根据信息提问题

100以内数的认识

例1

数100以内的数,几个十是几十,10个十是100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例2

数一段数。

接近整十数是难点

例3

数的组成与计数单位

例4

读数

例5

写数、读数、位置原则

例6

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数位顺序

例7

100以内数的序数与基数

例8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例9

用少一些、多一些、少得多、多得多来描述数的大小

例10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计算方法

认识人民币

例1

认识流通中的各种人民币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例2

大面值兑换小面值(角),1元=10角

例3

大面值兑换小面值元票

例4

1角=10分

例5

复名数换算成单名数的方法

例6

认识小数表示的单价牌

例7

人民币之间的简单加法计算

例8

人民币之间的简单减法计算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1)

例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例1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

例2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例1

两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不退位)

例2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例3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

例4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

找规律

例1

看图照规律

按规律摆一摆

按规律涂一涂

一个变化周期内每一物体都是1

可以合并教学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在观察与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通过找规律的活动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例2

例3

例4

按规律摆一摆:

同周期物体数量不止1

例5

规律模型由物理模型上升到数学模型

例6

摆一摆,算一算:

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等差数列

例7

找规律,填数,等差数列

二上年级:

内容

例题

学习要点

学习目标

长度

单位

例1

例2

例3

例4

用参照物度量物体的长度

用直尺度量物体的长度

1米=100厘米

画规定长度的线段

1.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形成初步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初步认识线段,能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

例1

例2

例3

两位数加整十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1.使学生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加、减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例1

例2

例3

例4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整十数减两位数

求必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例1

例2

例3

例4

连加(两种书写方法)

连减(其中一部可以口算)

加减混合运算

加减法得估算

表内乘法

(1)

例1

例2

例3

乘法的意义、读法、写法,认识乘号

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1.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例7

5的乘法口诀

2的乘法口诀

3的乘法口诀

4的乘法口诀

看图用乘加、乘减列式

看图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6的乘法口诀

表内乘法

(2)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7的乘法口诀

倍数的意义(3个4也可以说4的3倍)

摆一摆,把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几个几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二下年级:

内容

例题

学习要点

学习目标

解决

问题

例1

例2

例3

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可以列综合式)

认识小括号,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内

除法

(1)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平均数”的意义;

操作“平均数”的分法;

结合生活问题学习包含除的意义和分法

用等分除学习除法的意义、读法、写法,认识除号

用包含除学习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1

例2

例3

例4

除法的计算方法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与平均分相关的实际问题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表内

除法

(2)

例1

例2

例3

例4

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

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用表内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万以内数的

认识

例1

例2

例3

认识计数单位“千”及相邻计数的进率

1000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

1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逐步发展的数感。

例4

例5

例6

例7

例8

例9

认识计数单位“万”知道10个千是1万

万以内数的读、写(中间没有0)及数位顺序

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近似数的含义及应用

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1)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口算、笔算几百几十数加计百几十数

口算、笔算几百几十数件几百几十数

估算

1.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找规律

例1

例2

图形的变化规律

数列的变化规律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上年级:

内容

例题

学习要点

学习目标

测量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例7

毫米的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分米的认识,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进率

千米的认识,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测量1千米的长度,体验1千米有多远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吨的认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通常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

例1

例2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连续进位)

三位数加三位数估算、笔算(连续进位)

1.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意识。

例1

例2

例3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估算、笔算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被减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例1

例2

加法的验算方法

减法的验算方法

有余数的除法

例1

例2

例3

例4

除法竖式的书写形式及各部分的名称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运用用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学会用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时、分、秒

例1

例2

例3

秒的认识,分与秒之间的进率

时与分之间的换算

计算经过时间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多位数

一位数

例1

例2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接近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1.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能够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例7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及书写格式

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多次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分数

初步

认识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认识几分之一

折出几分之一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认识几分之几

折出几分之几

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数分母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例1

例2

例3

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法

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减法

1减去几分之几

三下年级:

内容

例题

学习要点

学习目标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例1

例2

口算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

估算

1.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例7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都能整除)

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上不能整除)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有余数

除法估算

用乘法验算除法

有关0的除法

商中间、末尾没有0

商中间、末尾有0

年月日

例1

例2

例3

认识年月日

平年和闰年;24时计时法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两位数乘

两位数

例1

例2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乘法估算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例1

例2

不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与算法

进位乘法的算法

小数的初步

认识

例1

例2

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写法

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1.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进行一、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例1

例2

一位数的加法

一位数的减法

解决

问题

例1

例2

用乘法解决两步计算问题

用除法解决两步计算问题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上年级:

内容

例题

学习要点

学习目标

大数

认识

例1

数数、数位顺序表及进率

读数(亿以内的数)

写数(亿以内的数)

阿拉伯数字的产生

数的大小比较

大数的改写、

省略尾数求近似数

数的产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理解每个数为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分解大数或组成大数。

3.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例1

读数(亿以上的数)

写数(亿以上的数)

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

例2

例3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算筹法记数介绍

例1

例2

三位数乘

两位数

例1

口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口算:

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

1.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例1

例2

例3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0)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例4

例5

积的变化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