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0136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解读.docx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解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解读.docx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解读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解读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度发展,社会道德观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各种道德价值观念并存,对当前的社会主义道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社会道德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影响下,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道德思想和行为,如:

享受主义和金钱主义盛行、网络道德问题层出不穷等等,急需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引导。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加强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解读,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深刻内容,对于解决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发展中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本质要求是对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权衡,是在运用道德批判和道德践行两个有力武器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根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向人们指出了人人自由而平等的理想社会,这些都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概念

道德这一词语来源于拉丁语,其意思是习惯和风俗。

一般情况下,道德都是社会正面价值观念的代表,起着指导和价值判断人们生活及行为的作用。

不一样的社会形态、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社会阶级通常都会有不一样的道德观。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包括:

道德是带有批判力量的、对资本主义社会不道德问题的批判达到了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统一、运用异化劳动理论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劳动关系的不道德。

马克思一直坚持为全世界人们解放而斗争的道德理想,一直坚持为劳动人民谋取根本利益的道德践行活动,一直坚持为共产主义实现而努力奋斗的道德理论和学说。

不论是马克思道德观的哪个方面都突出表明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道德问题的道德批判和经济批判的统一,都表明了马克思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解读

通过以上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概念的阐释,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指引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构建的准则,以下进一步对其内涵做一解读:

(一)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所说的道德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马克思所说的道德是在建立于经济基础上的,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的概念范畴内的。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道德是带有批判的作用和力量的。

马克思认为道德是带有批判的作用和力量的,是因为道德从自身来说是带有现实必然属性的。

费尔巴哈曾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抽象的普遍人性论道德批判,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道德批判并不完全赞同,认为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批判太过于抽象,没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找寻到详细具体的行动方向,没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找到一条现实社会中的实践道路。

马克思把道德批判建立在了经济基础上,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人们积极行动起来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道德、没有正义性的行为和现象作坚持不懈的斗争。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建立在现实实践基础上的,不是单纯的、抽象的纯理论性的东西,是带有革命性的、现实性的无产阶级道德观。

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这种现实性,才使得其能够引领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准确掌握和理解人和社会前进的方向。

2、马克思道德观统一了对资本主义社会一切不道德现象的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

马克思曾经说过:

工人非常清楚自己资本家是自己是非存在的关系,从资本家角度来说也是这样,每一方都在竭尽全力的去剥削、夺取另一方的存在。

这都是因为工人和资本家在物质生活上的极端两极化,一方面是对物质生活所需的精细化、高级化,而另一方面是对物质生活所需的简单化和野蛮化。

马克思就是从劳动异化的方面把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经济、道德两方面的关系作出了事实判断。

与此同时,马克思也对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作出了价值判断,对资本家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他在讲到工人的生活境地时,曾经同情地说:

工人和资本家都是很烦恼的,工人是在为他们的生活而烦恼,资本家虽然不用为生活而烦恼,但是他们会为能不能利用手里的钱赚更多的钱而烦恼。

以上马克思所作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充分表明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把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统一在了一起,是要把人的本质充分揭示出来,而不是把物的本质揭示出来。

马克思道德观就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中,不断寻找人类经济行为和道德之间的契合点,进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部地揭示,并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实现的客观规律。

3、马克思道德观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道德是采用了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把劳动当成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自由是对劳动的道德本质的反映,有意识是对劳动道德追求目标的反映。

马克思对于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的论述是:

动物在生产方面是片面的,但是人类在生产上是全面的。

动物在生产的时候只知道按照一定的标准来生产,但是人类在生产的时候可以按照任何标准来生产,并且知道到处都可以把内在的标准运用到生产对象上去。

因此,人也是依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起来的。

这就表明了处在劳动中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有意识地和劳动对象产生以人类要求为标准的关系,进而表现出了劳动的道德本质。

但是,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中,道德本质在劳动中却丢失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成为了工人外在的东西,已经不属于工人本质的东西。

因此,工人在参与的劳动过程里,一直在不断地否定自己,一直没有产生肯定自己的感觉。

也就是说,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感觉不到劳动的快乐和幸福,产生的都是不幸的感觉。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不能够自由地、创造性的劳动,而是经常处在身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的劳动状态中。

因此,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里,早已被异化,身体和精神都遭受了严重的伤害,充分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不道德本质。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本质要求是权衡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世间万法万物的根源是道,道也是产生世间一切力量的根源。

做为万法万物的根源的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一种约束或者规范。

德是一种行为,是一种为了满足人类和社会客观发展需要、顺应自然实际需要而去有所行动的行为,在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自然和社会发展下去,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方式和水平。

道和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道德,就可以理解为在约束或规范的背景下,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道是德的因,讲到底就是一种约束的力量,德则是道的果,就是按照约束的自然人一定要出现的样子。

道德是反映和表现了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究其最为深刻的本质就是人类为了符合自身发展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完善自身发展的需求,为了符合社会发展稳定的需求,在人类自身欲望满足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之间所达到的一种均衡状态。

实际上道德就是对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平衡。

道德观讲白了就是对道德的观念,是人们对于自己、对于别人、对于社会的整体思考,是对所处世界中各种关系的看法和认识。

道德观正确不正确将直接判定自然人能不能在保证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上去努力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真正的本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人们对于怎样正确对待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看法。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是指马克思、恩格斯所建立的学说观点,如果从广义上的角度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和他们的学说后继者所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理论体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也就有了狭义和广义之分,就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进行分析研究。

马克思道德观是对狭义上的简略称呼,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建立者对于道德有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广义上不仅仅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建立者对于道德问题的见解,而且还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后来的研究者在道德问题上的进一步阐述和认识,比如我国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界定和论述等。

因此,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发展,不但要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传统的看法和认识有着深刻的认识,还要后来的研究者进一步丰富和充实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三)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最有力的武器是道德批判和道德践行

道德是搭建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上层建筑概念范围内的。

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社会、不一样的文化环境通常都会有不一样的道德观。

在马克思道德观中,道德批判和道德践行是两个重要的核心内容。

对于生涩难懂的道德言语、不真实的道德说教、空洞没有内容的道德伦理研究以及普遍的道德方式,马克思都是抱着批判的态度的。

批判这一词语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里不能忽略的中心词语,同时也是马克思道德观里比较突出的词语。

马克思道德观可以看作是一种有关道德论述的混合理论,是一种有关行为或义务是不是正当的学说理论。

马克思道德观把不是道德范畴的善念的出现当作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并指出正当的行为或许并不一定是一个能够让不是道德的善念最大化的行为。

这种推断是从果推到因的,同时也说明了对资本主义社会不道德问题的判断是事实和价值的统一,也就是马克思道德观是运用异化劳动的理论揭示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不道德现象。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批判运用到经济批判中,能够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剥削的不道德现象和行为进行深入的揭露。

马克思主义道德批判的基础是经济批判,经济批判的过程中伴随着道德批判。

这也是跟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思想是相互吻合的。

道德批判作为上层建筑的范畴之内的概念,在受到经济批判作用的同时,也会反作用于经济批判,会使经济批判的目标和方向更加地清晰和明确,也会在消灭剥削阶级的统治,实现人人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建立起崭新的道德观。

在国民经济学的理论中,只是对资本主义的经济事实进行客观的列举,而马克思主义则是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从里之外都是在不断地表现出资本主义的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相差巨大的经济地位和很不平等的经济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角落里都始终存在着不平等的经济关系。

剥削、强盗、统治、奴役、欺骗等带有强烈道德评判意味的词语大量地被马克思运用在观点的论述中,充分反映了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压榨、剥削无产阶级的不道德行为的强烈谴责。

马克思这是在用道德的语言来表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家对工人的经济剥削行为。

国民经济学把工人的需要仅仅描述为满足工人在工作、劳动中的生活需求,甚至还描述为只要能够保证工人的小孩不会死绝。

因此,工资就成为了和所有生产工具的维修和维护,和资本连带利息的再次生产所需要的普通资本的消费,和为了让车轮、机器的正常运转而加入的润滑油等具有完全一样的意义。

这是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看法和认识,也充分反映了马克思的道德批判在呼应经济批判上的力度。

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道德批判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的具体体现,也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道德批判实际上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出现的社会危机在价值上的判断。

道德批判和道德践行不但拨开迷雾,向人们昭示了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吃人、人剥削人的本质属性,并向人们指出了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康庄大道,同时也给后面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专家和追随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四)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终极追求是人人自由而平等的实现

不一样的人就会有不一样的本质这是道德的基础,社会分成了工人两个阶级,因此,对于道德标准来说,是不可能统一成一个标准的,当工人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斗争的时候,道德标准就有可能得到统一,这也是马克思对道德的看法和见解。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可以看成是马克思自己对道德的评判标准,从广义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又可以理解为是对社会上道德的评判标准。

对于马克思来讲,他把人人自由而平等这一社会道德理想看成是共产主义社会最崇高的道德标准。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一直都对人的全面发展比较关注,非常看重在社会发展过程里人所产生的能动作用,从这个程度上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有着一定的人道主义思想的色彩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与人道主义的思想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思想更多带有厚重的集体主义思想,而人道主义思想则是更多地带有追求个人自身价值的思想。

人道主义更多体现的是个人幸福思想,这和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是有着一定联系的。

边沁认为自由竞争才是伦理道德的本质,要依据财产所反映出来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来对人类的各种关系进行调节。

但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则是更多的关注社会群体的幸福,是希望全社会的各种人群都能够在经过一番坚持努力之后,所有的人都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从而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活的自由平等,这也是马克思道德观一直在不断追求的。

其实,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里,不仅有对个人的关注,也有对群体的关注,可以归结为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

马克思个人道德能够对个人道德的实践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个人道德的践行精神。

马克思社会道德不但反映了马克思对社会的价值判断,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不道德现象和行为的价值判断,而且还反映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不是在进行毫无意义和内容的道德说教,而是在践行和行动、斗争和批判、创新和反对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战斗里,为了实现全世界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努力奋斗的道德观。

马克思的个人道德是社会道德在马克思个人身上的集中表现,马克思的社会道德又是他个人的道德在他在参加所有的无产阶级运动中的集中体现。

也就是说,马克思的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已经完全融化在了一起,逐渐地统一了起来,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可信度和真实性,而且又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理想找到了一条道德践行途径。

马克思个人道德体现了马克思自身个人道德实践活动的价值判断,突出说明了马克思是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者和伟大的道德践行者。

马克思自己也曾经说过,哲学家解释世界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但真正的问题在于能够对世界进行改变。

从这句话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马克思自己对社会实践非常看重,希望在无产阶级革命的作用下彻底消除充满了剥削和压迫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而解放全人类,使全人类都自由和平等。

马克思一直都反对剥削和压榨工人阶级、剥夺了普通劳动者自由和权利的政治制度,并对其进行了无情的道德批判,坚决与对人性进行无情摧残的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做坚持不懈的斗争。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马克思的个人道德是隐含在个人的道德实际行动中的。

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不道德的价值判断就是马克思的社会道德,马克思的社会道德也充分表明了马克思为了解放全世界人民而不断斗争的道德观。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和金钱主义使得无产阶级受到了巨大的压榨和剥削,资产阶级越来越堕落,越来越腐朽,致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越来越激烈,并最终引进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实情,马克思对资本社会中的不道德现象进行了深入、无情的揭露,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引发了人的贪念,劳动力被异化劳动变成了商品,工人成为了资产阶级剥削和压榨的对象,工人劳动只是成为了保证劳动工作期间不被饿死的手段,对于工人本身来讲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不道德现象的无情批判可以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为解放全世界人民而斗争的伟大社会理想的由衷,才能够深刻体会到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的描述。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国家,是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在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生产力的情况,对社会的道德发展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建设,正在努力把道德的历史和当前的价值理想观念融合在一起,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人的自由平等全面发展,使社会正能量得以宣扬,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得到实践和普及,使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道德体系建设,也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努力建设共产主义国家,从而争取尽快实现共产主义国家,实现人人自由平等的道德最高追求。

三、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解读,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道德构建有重要的启示:

(一)注重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社会里道德的引导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社会里的道德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要注重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社会里道德的引导。

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实质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具有的特殊的经济组织方式。

从唯物主义历史观来讲,社会主义道德是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包括在构建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面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的概念范围内的,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是要受到社会历史实质的制约的,特别是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实质的制约。

假如只是简单的将社会主义社会里的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等同起来,那么受制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道德很明显不可能全部包括社会主义社会里的道德,反过来,社会主义社会里的道德也不能够完全包括社会主义道德。

这和受制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主义道德不可能全部包括资本主义社会里的道德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大面积运用了蕴含道德批判和道德谴责的语句,对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资产阶级剥削和压榨工人的不道德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这就表明了马克思是在运用比资本主义更进一步的社会形态的道德来批判资本主义道德。

马克思道德观是他当时所处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中的道德,但没有完全等同于当时社会的道德,而是对资本主义道德进行了无情批判的道德。

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道德一定要能够表现社会民众的实际需要和利益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社会里的主要道德形式,才能够成为社会民众所奉行的道德,才能够促进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社会意识形态,应该占据社会道德的主导地位,应该对社会主义社会起到良好的维护作用。

假如社会主义道德不能够占据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主导地位,那么社会主义道德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维护作用就会失去,就会引发社会政策管理的混乱,就会使得社会动荡不安,社会政策秩序无法得到有效、长期的保障。

因此,中国共产党一定要把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和权利当成治理国家、管理政府的唯一标准,要把广大民众的实际需要当成自己的价值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够长期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才能够使广大民众幸福地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二)道德观的构建应关注人的实际生活,而不是空洞无味的道德说教

在马克思的理论论述著作里,生活一词经常出现,充分表明了马克思是非常关注人的实际生活的。

马克思道德观对生活的关注重点在于人们能不能制造出属于自己的道德生活世界。

马克思道德观关注的道德生活世界是对人类自己生活意义的表现,是对人类自己不断向前发展的意义的丰富。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从工人角度来说,他们成为了商品,他们的生活被需求所决定着,而他们的需求又被有钱人和资本家的兴趣所决定着,从资本家的角度来讲,他们非常看重生产能够产生多少利润,每一个年份能够赚多少钱,能够积累下多少资金,而不看重生产能够使得多少工人就业,使他们能够养活家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由异化劳动所带来的生产关系进行了批判,他指出这种生产关系让人不能够在生产劳动里凸显自己的本质属性,更不能够全部体现出自己的本质属性。

而人是要用一种全面的形式来突出自己的全面的实质的,马克思道德观对生活的关注就是对人的这种本质特征的表达。

从这个角度来讲,马克思道德观是对人类的本质生活做了一种带有可能性的道德想象。

马克思把人类还不太清晰的实际需要和思想通过自己所提出的看法和认识理性的表述了出来。

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反思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运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来教育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一定要马克思道德观来引导社会道德发展方向。

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使得中国共产党更加亲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够使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从理想走向现实。

(三)解决好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对幸福的概念下一个定义,可能会有多种定义,但是人们却有着对幸福相同的体验和追求。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和资本家不平等的生产关系,使得工人对幸福没有什么体会,体会到的更多是劳动的痛苦。

因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罪行运用道德批判的形式进行了无情的讨伐,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和揭露的同时,也充分论证了替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全新的社会道德。

他指出共产主义能够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能够解决人类各种斗争。

这就给中国共产党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启示:

劳动应该成为社会民众创造幸福生活的目标和方法的一致统一。

但是,当前政府对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在很多地方都没有采取有效的维护手段。

因此,我们从马克思道德观中可以得到一个启示:

解决好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确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劳动义务和权利,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到有效建设的现实需要。

劳动者要想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要想在劳动中获取到劳动的幸福感,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就必须得到切实的实现。

(四)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可以指导我国社会道德体系建设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跟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阶级斗争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历史唯物主义反映了马克思在社会历史上的的根本观点,也反映了无产阶级对待历史的根本看法,是探索和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就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是马克思在看清楚了阶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的本质之后提出的道德观。

马克思承认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缔造者,人民群众才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人。

自古以来,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都在每个社会形态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承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就是看清楚了历史真正的发展方向,就是看清楚了社会前进的真正含义。

因此,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始终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主义道德观,对于建设我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社会道德体系,不但带有很强的时代价值,而且还带有厚重的历史价值。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也自然可以指导我国的社会道德体系建设。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对我国的社会道德体系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保证我国社会道德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四、结束语

从以上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解读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可以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很大的帮助。

在以后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一定要积极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争取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从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能够引领社会道德发展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确立起社会主义道德的主流价值导向地位,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红.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解读[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01:

15-19.

[2]卢黎歌,周辉.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学刊,2013,05:

4-7+127.

[3]黄明理,杨斌.马克思主义批判观与泛道德化批判的反思[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5-12+157.

[4]周辉.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合”与“分”[J].学术论坛,2013,07:

6-9.

[5]李义天.从正义理论到道德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念》为中心的解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05:

24-31.

[6]余京华.历史唯物主义与道德、正义——兼评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论”与“反道德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05:

48-54.

[7]王南湜.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何以可能?

[J].天津社会科学,2015,01:

43-58+70.

[8]虞瑛,郭方天.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研究述评[J].江苏社会科学,2015,01:

142-146.

[9]菲尔·加斯珀,赵海洋.马克思主义、道德和人的本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01:

69-71.

[10]韩喜平,王立新.马克思主义“经济道德”何以可能——基于康德理性主义道德学原理的论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5-11.

[11]宫维明.罗德尼·佩弗与艾伦·伍德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之争及其启示[J].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