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逻辑题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9936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考逻辑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公考逻辑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公考逻辑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公考逻辑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公考逻辑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考逻辑题解析.docx

《公考逻辑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考逻辑题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考逻辑题解析.docx

公考逻辑题解析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2011。

3。

25修改第四版)

注,WORD版本所有隐藏答案大家请用修改字体颜色的办法查看

说这话肯定有好多人不相信,逻辑书上讲得那得复杂,你怎么敢说一天就看懂哦?

兔子是亲身经历,把以前上过的课拿出来结合例题来讲,我觉得只要你的阅读速度可以在一天内看完这文章,那么逻辑基础一天内弄懂就不是问题,当然了,弄懂是一回事,会用是另一回事,还要用做题来巩固啦!

我讲的逻辑基础是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比如最加强,最削弱等等问题,比较复杂,这帖子里就先不讲了……)不过兔子个人认为必然性推理是逻辑里面最简单最好掌握的,所以拿出来分享*^_^*

我比较喜欢逻辑,在行测中一道逻辑分值肯定大于0.7,一般在0.8~0.9之间,省考题少的话有可能一道一分,如果你逻辑强,速度快,是非常合算的。

补充一点,兔子很啰嗦,废话可能有点多,讲得很细,觉得浅了点的大人们可以直接从Part4开始看不过Part1必看!

本文主要献给怕被逻辑术语弄晕的朋友们,当然了,牛人自己看逻辑书就懂了,也不用看兔子的废话嘛!

觉得太浅的话就用跳读法直接过例题吧~

So,Let’sgo~

P。

S。

对踩到刹车摔倒的童鞋们道一下歉,插楼党手太快了,断我楼5555,还有要强调的一点是,我说,能让你懂,前提是,你有认认真真地看完我说的所有东西,如果只是往下一拉,说一句,我好晕啊,我不懂!

那么,你就永远不会懂!

  

有问题或者错误的话欢迎大家提出来,谢谢热心人的指教哦!

我会及时修改更正的,一起学习*^_^* 

另外,真的很感谢大家的支持,写这个帖子的目的不是赚人气,也不是为了显摆和炫耀,只是想帮帮那些徘徊在逻辑大门之外的同学们,兔子自己并不聪明,看书的时候晕晕的,我知道想懂又看不懂的心情有多难受,所以想为带大家入门出一份力,如此而已

我不是权威,也不是牛人,写这个帖子从开贴到现在,一直战战兢兢,就怕误人子弟,每一个回帖我都会认真看,每一个问题和建议我都会认真想,发现错误都是第一时间改正。

别把我想得太复杂,我会的,全在这里了,没有一点儿藏私只是想共同进步,真的,如此,而已……

请大家带着批判的眼光看这篇帖子,不要过于信任它,独立思考里面的问题,觉得不对,就请拿出来一起讨论,我想,这是学习所有知识所必备的精神,一种比逻辑精神更为重要的精神。

另外,最近发现有童鞋本来逻辑已经自成一套体系,用自己的方法已经可以保证在较短时间内做到80%以上的正确率,但是看完这帖子反而晕掉的情况,那么,兔子觉得,正确率第一,如果你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思维方式,请坚持自己的想法,此帖只针对初阶和中阶的童鞋们,

 我没有选特别难的题,基本是典型题。

其实所谓难题,也就是几个基础考点的叠加,学逻辑,请不要有畏难情绪。

 

在最后的部分,我加了一个小笑话,测试一下大家到了逻辑达人的境界没有哈~不许提前偷看!

~~>_<~~ 

 

逻辑的东西真的不多,我从昨天下午开始写,今天上午就写完了,顺便自己也从头到尾过了一遍逻辑知识,现在给个目录

1楼

Part1啥是逻辑

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

6楼

Part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逆否命题

8楼

Part4推理规则

17楼

Part5矛盾关系

25楼

Part6反对关系

再说一次,如果你真的是诚心要学习逻辑知识的话,请不要把那个滚动条一拉到底了事,至少对得起我写这么多字的心血吧……除了例题,本文几乎全为手打

Part1啥是逻辑

请问我们讲的是什么题?

逻辑推理题!

OK,既然是逻辑推理,那么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题目中说对的都是对的,题目中说错的就是错的,题目中没说的我们都不知道!

千万不能用言语理解的思维来做逻辑推理,否则吃亏吃大了,一方面影响做题,另一方面很容易掉进出题人挖的陷阱里去,第三就是,会浪费时间。

 

讲一个超级变态的例子来加深大家的印象:

这是一道逻辑推理题

例1.有一群人,里面有15个非男人,有16个非女人,男女一共25人,问,男人有几人,女人有几人?

  

 

笑了吧笑了吧?

按常识,非男人,不就是女人嘛!

可是一加,就不对了吧?

为什么?

因为这是逻辑推理!

题目没说非男人就是女人吧?

没说,那你就不能凭自己常识来做题!

那怎么解?

非男人+男人=总数   1。

15+男=总

非女人+女人=总数   2。

16+女=总 

                  3。

男人+女人=25

1。

+2。

=4。

4。

15+16+男+女=2总

于是

15+16+(男+女)=2总

总=(15+16+25)/2可求总数=28人,男人=28-15=13女人=28-16=12

那剩下来的那三个是什么人?

你不要管!

题目没说,就当做不知道!

 

 这才是逻辑的思维,题目的不容置疑性!

 

 

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

什么叫关键词?

关键词就是你在题目里看到它们的时候要印在脑子里的词!

先讲逻辑语言中的关键词。

表示范畴的词:

所有(任何)、有些

表示可能性的关键词:

必然、可能

表示选择性的关键词:

或、且

单独看这些词,好简单哦,可是如果把它们联系起来变成一道长长的题目头就大了

现在我们来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先说范畴吧,所有(任何)和有些

所有大家都没什么异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      所有A是B=>有些A是B    注意不能逆推

2.      所有A非B=>有些A非B    注意不能逆推

3.      有些A是B    等价于    有些B是A

4.      有些A非B     不能推出   有些B非A  (汗死,老用复制粘贴人都麻木了,谢谢指正,改回来了

当时想强调来着,结果跳过去了。

因为刚才这里有错的关系,我补充一点儿东西,本来因为怕混乱,就没讲,想想还是补充上去吧,也解释一下1234是怎么来的

关于所有和有些的关系,我们用文氏图来说明比较让人好懂(怕看了会晕的话,就跳过吧……)

集合A和集合B的相互关系

1.A和B相异(所有A非B,所有B非A)

2.A和B相交(有些A是B,有些B是A)

3.A真包含于B      例,福建人(A)真包含于中国人(B)(所有A是B,有些A是B,有些B是A)

4.A真包含B          例,中国人(A)真包含福建人(B)(有些A是B,所有B是A,有些B是A)

5.A和B全同         A和B范围完全一样(所有A是B,所有B是A,有些A是B,有些B是A) 

 为什么4中 有些A非B  不能推出  有些B非A  呢?

记住真包含这个反例就可以了,再讲多了人会晕掉

要注意的是肯定的前提只能推出肯定的结果,否定的前提只能推出否定的结果!

千万不能想当然自以为是,再强调一次!

比如,我说,所有看这帖子的人都笑了,就可以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笑了

如果我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没笑,就不能说,所有看这帖子的人没笑,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不多说

然后要注意的地方来了

如果我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笑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很多人想都没想就得出“有些看这帖子的人没笑”这个结论,是不是?

在逻辑题里,这是错误的,推不出!

 

在逻辑语言里的有些,有三种含义,举例说明

例2.事实情况:

现在有十个人在看这个帖子

我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笑了,具体情况可以有以下几种:

1.只有一个人笑了

2.有两个人笑了

3.有九个人笑了

4.十个人都笑了

以上都是符合“有些”的含义的情况

那么现在我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笑了,你还能笃定地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没笑”吗?

很多人觉得我讲这些简直就是废话,但栽在这废话上的人还真不少,等会我再找个例子给你 

 

表示可能性的关键词:

必然、可能

这两个词单讲都没什么意思,但是一旦它们和所有跟有些连在一起的时候,就非常容易让人头大 

找一道昨天下午刚看见的题来讲

例3.所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都是准确无误的。

下列哪项判断与上述判断的涵义最为相近?

(  )

A.有的天气预报不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B.有的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C.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

D.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 

 

以下几个等价式子开始看着会有点吐血……

“不可能所有是”  等价于 “必然  有些不是”

“ 可能有些是”  等价于 “不必然所有不是”

“ 必然有些不是”等价于 “不可能所有是”

“不必然所有是”  等价于  “可能 有些不是”

看出点道道没有?

我这里就不列出所有的排列组合情况了

这就是必然和可能的转换解题的钥匙所在

1.必然/可能加上否定词后用另一个替换

2.所有/有些直接替换

3.肯定的变成否定,否定的变成肯定 

所有这类逻辑题都是这样扰乱考生视线的,明白转换关系以后就可以英勇地扫掉一大片类似的题目了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圈出这三个关键词!

然后一一对比,得出答案,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三个词一起换,你要是少换了,那就……呃……打PP

然后我们代入题目里去吧……

题面:

所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都是准确无误的等价于 有些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A.有的天气预报不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等价于 所有的天气预报可能是准确无误的

B.有的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和题面完全吻合

C.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    等价于 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

D.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      等价于 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 

累……这题的所有分解都在这里了,会了这题应该这一类题都会了吧……不过还是要做其他题巩固巩固才能提升我们的速度哦~速度快才是王道嘛!

*^_^* 

 

表示选择性的关键词:

或、且

这个高中数学大家就学过了,简单点带过吧,讲或和且,主要讲的是判断真假性

要使A且B为真,那么要求A和B均为真

要使A且B为假,那么只要A和B中有一个为假即可

要使A或B为真,那么只要A和B中有一个为真即可

要使A或B为假,那么要求A和B均为假 

 

相关的关联词:

表示“且”关系的关联词有:

“既……又……”“不但……而且……”“不仅……还”“虽然……但是……”(这个比较神奇,要注意) 

这里我们要补充一点的是“A或B”因为“或”这个词所带来的关系

它包括了两种大的情况

一是A和B相容  (至少其一) A或者B

二是A和B不相容(必居其一) 要么是A,要么是B;不是A,就是B

怎么理解这两句话,怎么区分这两种情况,我们用关联词区分 (我在重新看这部分的时候觉得还是有必要说明的,除了关联词之外,千万要再三确认到底是什么情况)

比如:

有一天晚上,有家小店被小偷光顾了,街只上只发现甲和乙两个人鬼鬼祟祟的,于是警察就把这两位请去谈话了。

这时候,小偷就是甲乙两个人中至少其一,既可能是他们一起偷的,也可能是他们俩中的一个人偷的。

警察就会说:

“你们两个中间肯定有小偷!

(甲或者乙是小偷。

)”然后警察调用了小店里的监控录像,发现只拍到一个人跑进来偷了东西又逃走了,这时候,小偷就是甲乙两个人中必居其一,如是是甲,就不是乙,如果是乙,就不是甲。

这时候,警察就会说:

“你们两个中间只有一个人是小偷。

(小偷不是甲,就是乙,而且只能是甲乙两人中的一个人。

)” 

 

然后呢?

没了……其他的东西看后面

Part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逆否命题

先介绍一个符号

推出符号=>(这个东西念“推出”,做逻辑题肯定要用到的东西,废话一句……)在这个符号左边的东西称为前件,右边的东西称为后件

A=>B 这是一切逻辑关系的基础

逻辑符号=>是不能逆推的 

我们说,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这都没什么

关键的地方是一句文字表达的话,你怎么抽象出这样一个式子和关系 

表示充分条件的关联词

“如果A那么B”“如果A就B”“只要A就B”“若A则B”“一A就B”

看到这些关联词,说明句子表示的是充分条件关系,前件推后件A=>B

表示必要条件的关联词

“只有A才B”“除非A否则不B”看到那个“不”字没有?

一定一定一定要记住,必要条件是

除非……否则不……!

原题里面没有也要给它加上去,不然会弄错的

看到这些关联词,说明句子表示的是必要条件关系,后件推前件B=>A 

判断条件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这很重要。

因为逻辑符号=>是不能逆推的,你的判断就关系到这个式子的写法正确与否。

 

接下来是逆否命题,在这里我们说两点,

1.原命题和逆否命题同真假

2.A=>B的逆否命题是非B=>非A 

逆否命题的使用很重要!

为什么重要?

因为这个往往可以让我们发觉出题目中给的隐藏条件。

举例说明

首先用一句名人名言来解释一下。

别看这题简单,以上几个知识点都有了

例4.毛爷爷说过一句话: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人不犯我是我不犯人的充要条件

B. 人不犯我仅是我不犯人的充分条件

C. 人不犯我仅是我不犯人的必要条件

D. 当且仅当人不犯我,我就不犯人

呵呵,只看这句话没什么,当是如果拿来分析,用言语理解来想问题的童鞋们估计很容易就晕掉,那怎么从题面中抽象中逻辑语句来呢?

首先把文字转化为字母

人犯我=A;我犯人=B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非A=>非B等价于B=>A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A=>B     等价于非B=>非A

整理一下我们获得的信息有

1.      非A=>非B

2.      B=>A

3.      A=>B

4.      非B=>非A

我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看起来像是废话的东西?

为什么顺序是1234不是1423?

因为要再强调一次,逻辑符号=>是不能逆推的!

2是由1得出的同真假命题,同理,4是由3得出的同真假命题

最后综合1和4,2和3你才能得出以下结论

5.       A=>B,B=>A         于是A<=>B 符号<=>,就是我们前面常说的“等价于”,可以逆推

6.      非A=>非B,非B=>非A

由5我们知道A是B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另外,“等价于”的另一种表述就是“当且仅当”

由6我们知道非A是非B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于是本题选AD 

很多人觉得唉呀,这有什么,太小儿科了,那么~

再来一道真题实战演练

懒了嘿嘿,也是论坛上找来的前几天刚做的题

例5.如果联盟决定在所有入境口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的检测(如果a),那么W国的食品将经常出现违规(那么b);如果W国的食品经常出现违规(如果b),那么联盟将提醒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c);如果联盟提醒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c),那么联盟的民众将反应强烈(那么d);如果联盟民众反应强烈(如果d),那么联盟将决定在所有入境口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检测(那么a),如果联盟决定在所有的入境口对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的检测(如果a),那么联盟的民众不会反应强烈(那么非d)。

由此可见  A

A.联盟不会提醒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措施

B.W国的食品将经常出现违规

C.联盟的民众将反应强烈

D.联盟将决定在所有入境口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的检测

对于循环论证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像我上面写的那样,把长长的条件全都用字母代替,然后转化为直接的字母逻辑题来判断,就会变成简单很多

经过简化,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为真:

1.a=>b (等价于非b=>非a)  

2.b=>c (等价于非c=>非b)

3.c=>d(等价于非d=>非c)

4.d=>a(等价于非a=>非d)

5.a=>非d(等价于d=>非a  。

这个等价信息对解题没用)

这题是循环论证,突破口就在第四条和第五条。

除了题中所给的这五条信息,我们还能得到转化的同步五条信息为真,即上述五条后面的括号里的信息。

请注意加红的两条信息,不论是a还是非a,非d均成立,说明非d是一定成立的真条件,即联盟民众不会反应强烈为一定为真这就是这道题的突破口

由非d一定成立就可以利用括号里的信息推出,非c(4.)、非b(2.)、非a(1.)均为真条件

修改第二版,我重新排版了,非c、非b、非a均为可推出的必真条件

然后把这些抽象化的字母再用原文中的文字代替回去,或者把选项也转化为字母,看你喜欢啦

于是选项A可转化为非c选项B可转化为b选项C可转化为d选项D可转化为a

这里说得有点绕进去了,总之。

就是那个意思啦

把你抽象出来的东西再还原回文字信息也可以,把选项抽象成字母信息也可以,最重要的是一一对应关系不能弄错,然后找到符合题意的一项,就是答案

嗯,刚才有童鞋问了这里的问题,兔子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

非a=>非d a=>非d得到的结论是非d一定为真

为什么这么说呢?

造个句子来让大家理解理解

有下面两句话为真

1.如果我洗衣服了(如果A),那么地球就会转(那么B)

2.如果我没洗衣服(如果非A),那么地球就会转(那么B)

有A=>B

  非A=>B

得出的结论是B一定成立

不管我洗不洗衣服,地球都是要转的

于是无论如何,地球都会转,这就是一定成立的真条件

我一直在找带有除非……否则不……这种语言关系的题,还真给我找到一道,大家一起来做做看

例6.除非不把理论当教条;否则就会束缚思想

以下各项都表达了与题干相同的含义,除了:

把理论当教条=a;束缚思想=b

A.如果不把理论当教条,就不会束缚思想  充分    非a=>非b 等价于 b=>a

B.如果把理论当教条,就会束缚思想      充分    a=>b      等价于 非b=>非a

C.只有束缚思想,才会把理论当教条      必要     a=>b      等价于 非b=>非a

D.只有不把理论当教条,才不会束缚思想  必要    非b=>非a 等价于 a=>b

( 非常感谢30000告诉我原来C选项之前我写反掉了……现在已经修正……谢谢指教……)

现在来分析题面,发现题目中的关联词是“除非……否则……”那怎么办呢?

改!

除非(不把理论当教条);否则(不)就会(不)束缚思想

大家都知道双重否定代表肯定,所以我们加两个不字进去,原意没有改变,哟西,可以做了~

这是什么条件关联词?

必要条件!

切记,必要条件是后件推前件

于是,应该是    非b=>非a  等价于 a=>b

回到选项里去对应看看

再强调一次,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本题选A

再一道 除非……否则不…… 这题很挑战

例7.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题面转化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非相对人知道(c)或者应当知道(d)其超越权限的(除非a),(否则不)该代表行为(不有效)(否则不非b)。

    由上述文字可推出(    )。

    A.相对人不是应当知道并且不知道其越权与自己订立合同时,法人的负责人的代表行为无效           非a=>非b

    B.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越权与自己订立合同时。

法人的负责人的代表行为有效                         a=>b

    C.相对人不知道其越权与自己订立合同时,法人的负责人的代表行为有效                                             非c=>b

    D.相对人并非应当知道其越权与自己订立合同时。

法人的负责人的代表行为有效                                  非d=>b 

注意题面中修改以后的加红部分,必要条件关联词,除非……否则不……本题把关联词省略了,我们要做的事件就是把它们加回去

于是有了除非a,否则不非b转化为逻辑语句,就是非b=>a等价于非a=>b      a=(c或d)  非a=(非c且非d)

于是判定条件等价于非c且非d=>b然后就简单了,把ABCD也转化为逻辑语句,找对应句

根据这个判断条件,本题没有答案

这题出题的本身有误,没有答案

有人会问C和D为什么不对,我直接举反例

对C,如果相对人不知道但是应当知道,那么该行为就是无效行为

对D,相对人并非应该知道但是知道,那么该行为也是无效行为

看来还有童鞋对C有疑问,用案例来解释一下好了

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

回头去仔细看看题面

用案例来说吧。

甲是乙的法定代理人,代理的权限只能是帮乙采购东西(比如说啊),但是甲超越权限(他没有帮乙卖房子的权限)把乙的房子卖给了丙

相对人丙买房子的时候不知道甲没有帮乙卖房子的权限

但是,他知道甲的代理权限只能是帮人买东西,而不是帮人卖东西

那么,他就应当知道甲没有帮乙卖房子的权限

可是他还是跟甲签订了买房合同

法条怎么说的:

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丙虽然不知道甲超越权限,但是他应当知道甲超越权限,所以,他的行为被法条除外了,于是,他的行为,无效

Part4推理规则

三段论

在逻辑中最最基本的推理规则,就是三段论。

什么叫三段论?

三段论就是三句话,两个前提推一个结论

讲一个故事让大家轻松一下

从前,有一位哲学家叫苏格拉底

有一天,有个人找他说话:

“大师,我很崇拜您,向您求教几个问题,您能回答我对或者不对吗?

苏格拉底:

“能。

那人说:

“所有人都会死,这句话对不对?

苏格拉底:

“对。

那人说:

“大师您是人,对不对?

苏格拉底:

“对。

那人说:

“于是,大师您会死,对不对?

苏格拉底:

“……%¥……#¥……%¥……#%¥……”

以上就是三段论,嘿嘿

哈哈,回到正题,给几个三段论的公式(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试试把上面的故事转换一下,看看是符合1234中的哪一个哦!

比如:

1.所有A是B,所有B是C,于是,所有A是C(两个前提,都是肯定句,则结论必是肯定句)

2.有些A是B,所有B是C,于是,有些A是C

3.有些A是B,所有B非C,于是,有些A非C(两个前提,一肯一否,则结论必是否定句)

4.有些A非B,所有C是B,于是,有些A非C

啊啊啊刚才这里又有一个错的,又没人发现……

我自己纠正吧……

……改完还是错的,谢谢好心人的指教,我把它改回来(最后一版是对的了啦……)……这个……那个……画图说明问题比较好,嗯……谢谢指教*^_^*

三段论推理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