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石及工艺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127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景石及工艺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风景石及工艺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风景石及工艺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风景石及工艺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风景石及工艺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景石及工艺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风景石及工艺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石及工艺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景石及工艺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风景石及工艺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风景石及工艺品加工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某有限公司风景石及工艺品加工项目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及法定代表人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

法定代表人: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原国家计委印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改投资[2006]1325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某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

4、项目调研收集的有关资料。

1.4报告研究内容

本报告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道路交通分析与建设规模、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劳动安全卫生、组织机构设置、人力资源配置、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

1.5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本项目建设拟选址位于**市,东临**海宏汽修厂,南临西区热电厂,西临西环路,北临宝泉路。

占地面积39.389亩,场地内地势平坦,地面无其它固定建筑设施,无需大量拆迁。

本项目距西安**国际机场仅15公里,境内有咸宋(宋家川),西(西安)宝(宝鸡)中线,咸户(户县),北(屯)上(照)4条省级公路,陇海电气化铁路干线、312国道、西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市政给排水管网、天然气供气管网、市政道路、电力通讯、弱电、供热等基础设施等设施完善.

1.6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根据城市建设需要和经济发展,并考虑项目资金能力和建设用地等多种因素,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

拟总占地面积39.389亩,建设11900平方米。

购置设备等配套设施。

总投资约6000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办公研发楼、生产车间、库房、展览厅、职工宿舍、道路、给排水、消防、绿化及设备购置等各项配套工程。

1.7土地资源利用

该道路用地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建设规模和标准符合陕西省的规定。

绿化带的红线宽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规定:

本项目符合国家合理利用土地的规定。

1.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6000万元,其中:

土地购置费2100万元,办公研发楼、生产车间、库房、展览厅、职工宿舍2580万元,设备购置1320万元,道路及给排水、绿化300万元。

本工程概算投资6000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

1.9财务分析

风景石及工艺品加工项目建成后,将会带动**市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商业繁荣和商贸流通,拓宽财源建设渠道。

据预测,风景石及工艺品加工项目项目仅税收一项年可增加财政收入近530万元,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

1.10研究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发展西部大开发的需要,符合西安—**-体化建设的需要,符合国家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圈建设的需要。

经研究论证,本项目承担单位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和经济优势,项目建设前景良好,技术成熟,同时符合**市自身发展战略,项目建成后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议有关部门批准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使本项目能及早实施。

综上所述,本项目经济可行。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中,清晰地写道:

实现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形成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城镇群集聚发展,城乡统筹取得突破,城镇化率达到60%。

事实上,在《规划》的许多环节中西安和**都是作为统一被考虑和设计的。

这其中包括空间发展框架体系中的“一核”:

即西安(**)大都市,是经济区的核心,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做为关中-天水经济圈中**市,将会把第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大力发展。

目前,西·咸市场中的文化传媒及工艺品加工行业,虽有一定发展,但规模系统化、专业化,起点不高,距城市高速度发展的新的环境,新的市场之要求,尚有距离,为此我们拟在**开辟这一市场,它将全面含盖广告宣传文化产品制作、销售,推介文化人才和文化产业,同时我们将进行风景石加工、工艺品支架制作,以及书画产品的装裱,通过加展展销,逐渐形成西部地区一个文化产品专业化市场,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活动市场,行成西北地区文化产业制作的销售的交汇点。

第三章建设规模及内容

3.1建设规模

根据城市建设需要和经济发展,并考虑项目资金能力和建设用地等多种因素,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

总占地面积39.389亩,建设办公研发楼、生产车间、库房、展览厅、职工宿舍等工程11900方米。

购置土地、机器设备等配套设施。

总投资约6000万元。

该项目属新建项目,本工程建设期为一年。

3.2主要建设内容

其主要工程量如下:

(1)建设框架结构办公研发楼2000平方米;

(2)建设钢结构加工车间4500平方米;

(3)建设钢结构展览厅1100平方米;

(4)建设钢结构库房3000平方米;

(5)建设砖混结构职工宿舍、浴室及食堂1000平方米;

(6)购置设备等配套设;

(7)建设砖混结构车库、配电室、门房及泵房300平方米;

(8)修建围墙、道路、绿化、消防和室外给排水管网。

第四章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4.1建设地址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市,东临**海宏汽修厂,南临西区热电厂,西临西环路,北临宝泉路。

占地面积39.389亩。

建设场地内地势平坦,给排水、绿化亮化、电力、电信等市政设施齐全。

4.2建设条件

4.2.1自然环境条件

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建设地处于xx平原区,属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分布广,厚度大,埋藏浅,透水性能、储存条件好,接受竖向和侧向补给快,是良好的天然地下水库。

含水层为消、砾、卵石,由xx河滩南向北逐渐变薄,颗粒由粗变细,单井出水量相应减少。

土层剖面构型大体可分上下两部分。

上部分为娄化土层,由耕作层、犁底层和老熟化层所组成,质地中壤,颜色灰棕色,呈粒状结构或团粒结构。

下部为自然褐土剖面,由古耕作层、粘化层、钙积层和母质组成。

粘化层一般呈枝柱状结构,棕褐色,质地粘重。

地下水埋深10~15米左右,40米以内含水层厚约10~15米,岩性为粉沙、细沙及少量中沙,单位涌水量14.6立方米/时,属强富水区。

40~80米之间,含水层厚约15~25米,岩性为中、粗沙及少量沙、砾、卵石。

80~200米之间,含水层厚约30~35米,岩性为沙、砾、卵石。

地表水水质:

根据水质化验和环保部门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ph值7.96,盐度2.014毫克当量/升,碱度0毫克当量/升,矿化度0.317克/升,硬度10.32德度。

地下水水质:

根据地下水水质分级情况,全市102眼化验井,ph值在6.5~8.5之间,水样符合国家灌溉用水标准,具有微碱性。

从硬度分析,50%以上都属硬水和极硬水。

矿化度小于1的占85.3%,1~1.7%的占12.7%,据综合指标矿化度分析,98%的水都是好的和较好的。

盐度属于好的和较好范围,唯碱度好的和较好的只占36.3%。

根据水质化验,本市85%的水样矿化程度属于淡水;15%的水样矿化度为1~3,属于微淡水。

3、不良地质作用

勘察期间,在场地及其附近未发现影响其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4、地基土工程性能评价

4.1据地基土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经数理统计,求得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结合地基土野外特征,对各层土的工程性能作如下评述:

②层素填土:

E=1.003,A1-2=0.34MPa-1,稍密状态,具中压缩性,£=0.040-0.055,具中等湿陷性。

③层黄土状土:

@1-2=0.65Mpa,IL=0.23,属高压缩性,处于硬塑状态。

£S2。

0=0.021-0.100,具有中等~强烈湿陷性。

④层黄土状土:

@1-2=0.26MPa-1,IL=0.59,属中压缩性,处于可塑状态SR=88.5%,属饱和黄土。

4.2黄土湿陷性评价据土工试验结果,按《GB50025-2004》规范第4.4.4条计算的自重湿陷量计算值。

自重湿陷量计算值结果△zS=22.8-44.4mm,均小于70mm。

按《GB50025-2004》规范第4.4.5条,计算的湿陷量计算值△S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

计算时,假设拟建建筑物室内地坪相对标高为99.30m,基础埋深-2.90m,基底相对标高为96.40m。

拟建建筑物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轻微)~Ⅱ(中等),综合判定,地基湿陷等级宜按Ⅱ级(中等)进行设防。

4.3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土工试验结果,结合地基土野外特征及地区建筑经验,确定的各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

4.4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本工程场地按《GB50021-2001))规范附录G划分,环境类别为Ⅲ类。

勘察结果,该场地地下水埋深为13.90m,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浅基础的影响。

据土易溶盐含量分析报告,按《GB50021-2001》规范第12.2.1~12.2.4条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无腐蚀性。

5、场地地震效应

5.1建筑场地类别

本工程所在场地地势开阔、平坦,按《GB50011-2001))规范表4.1.1划分属可以建设的一般场地。

根据场地土的工程性能,按(GB50011-2001))规范4.1.3条规定,估算场地20.0m深度范围内等效剪切波速值vJe为140-250m/s,覆盖层厚度大于50.0m,按上规范第4.1.6条确定,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5.2地震动参数

根据《GB50011-2001》规范附录A.0.24,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按规范表5.1.4-2条判定,拟建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65s。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按《GBS0011-2001》规范4.3.1条规定,可不判别饱和砂土液化。

故可不考虑地震液化的问题。

6、地基基础方案论证

拟建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Ⅱ级(中等),按《GB50025-2004》规范规定,应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乙类建筑地基最小处理厚度不应小于5.00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土层的湿陷量起始压力不小于200kPa。

所以天然地基方案不成立。

结合地区经验,可采用墙下板式筏型基础加防水板基础。

7、基坑开挖

当地基处理采用垫层法时,基坑开挖深度约为5.15m,基坑主要由①层杂填土和②层素填土组成,场地具备开挖条件,建议放坡开挖。

当基坑需采取支护措施时,应进行专门设计,设计所需岩土工程参数可按下列数值采用:

①层:

γ=15.0kN/m3,Ck=OkPa,φ=10°;

②层:

γ=16.6kN/m3,Ck=10kPa,φK=15°;

③层:

γ=15.7kN/m3,Ck=15kPa,φK=23°。

8、结论及建议

1)场地及附近无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建筑。

2)拟建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Ⅱ级(中等)。

3)勘察期间,该场地地下水埋深8∽20m,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浅基础的影响。

4)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无腐蚀性。

5)拟建场地属可以建设的一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O.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65s。

不存在地震液化问题。

6)建议主体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基础采用板式筏型基础,或基础为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基础,请设计酌定。

7)基坑开挖建议采用放坡开挖。

8)基础施工前应进行普探工作,对发现的井、坑、墓、穴、洞等应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5.3场址条件

3.1气候气象条件

项目选址场地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具有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特点。

光照:

太阳辐射量(光量):

本市全年为111.5千卡/平方厘米。

春夏两季,太阳辐射量丰富。

日照(光时):

年平均日照平均数为2065.2小时,最多达2257.2小时,最少为1596.9小时。

气温、地温:

气温:

**市年平均气温13.1℃。

季节分布:

春季12.4℃~14.7℃,夏季23.2℃~26.6℃,秋季11.8℃~14.4℃,冬季—2.1℃~1.6℃。

无霜期:

降霜初日,平均是11月2日,无霜期年平均218天。

地温:

地面温度:

年平均地面温度15.8℃。

平均最高30.1℃,平均最低7.0℃。

冻土深度:

最大深度31厘米(1977年元月),最小深度6厘米(1965年),百分之六十年份的冻土深度在10~15厘米。

年平均冻土日数47天。

降水:

**市年平均降水量584.7毫米。

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常有旱、涝灾害发生。

降雪天数:

年平均13天。

积雪日数:

一般12月下旬至元月下旬为积雪期,年平均积雪日7天左右。

气压、风:

气压:

兴平市属于大陆气压系统,历年平均气压969.3毫巴。

气压变化的特点是冬季高,夏季低。

风向:

全年主导风向为西风(W),频率11%。

静风率为42%。

平均风速:

年平均风速1.4米/秒。

灾害性天气:

主要有干旱、连阴雨、暴雨、干热风、冰雹、霜冻。

5.4交通条件

本项目境内的主干线路有陇海铁路、“312”国道、西(安)宝(鸡)高速公路和西(安)宝(鸡)公路中、北线横贯东西。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5.5施工条件

该工程施工现场土地平整,开阔,施工条件好,交通十分方便。

施工所需水、电由当地提供,能满足本项目施工需求。

另外,兴平汽修救援中心两侧均为耕地,有少量建筑物,折迂量小,工地运输条件好,建材可由当地供应,供电、供水较为方便,十分有利于工程项目的实施建设

5.7给排水条件

排污:

实行雨水和污水分流,污水排放达到陕西省二级排放标准(COD=135),给排水管线均由城市公网接入和接出。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5.1安全第一的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

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5.2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施工中强化标准化管理,控制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5.3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不良地质地段的处理等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择优选用最佳方案。

5.1.4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对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程进度,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

5.4科学配置的原则

根据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中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人、财、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

5.5环境保护至上的原则

从节省临时占地、减少植被破坏、搞好环保、防止水土流失、认真实施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生产及生活场地、房屋布局,做好环境保护和营区绿化。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可能早地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改进施工方法、降低施工噪音、减少震动,同时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使施工期的生活污水、垃圾、施工废水、废物等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

第六章环境保护

6.1环境保护

6.1.1环境保护标准

《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布陕政发(1988)186号《陕西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细则》的通知。

6.1.2环境保护目标

1社会环境保护目标:

城市道路沿线土地被征用户和拆迁对象。

2城市生态环境主要保护目标:

主要包括城市绿地、地表水环境(大路河和下高山河)和地下水。

3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主要保护目标为道路影响区居民点。

6.2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6.2.1声环境

1、施工期

昼间施工机械距施工场地50m以外,夜间在300m以外可满足GB12530-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规定。

施工过程施工单位应科学管理,合理组织和安排工程作业,保证施工机械的噪声符合标准限值,尽量避免高噪声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避免夜间施工,同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将噪声扰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2营运期

营运初期(2009年)的昼夜噪声超标影响范围均在200m以内。

营运中期昼间200m以内均超过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

营运后期所有路段200m以内仅昼间满足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标准。

6.2.2环境空气

1、施工期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自运输车辆行驶扬尘、堆场扬尘以及沥青烟的影响。

通过采取对路面和堆场勤洒水,沥青铺浇时应避免风向针对村庄的时段,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2、营运期

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6.2.3水环境

1、施工期

施工期水污染物主要来施工机械和施工营地,施工机械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生产,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多数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

2、营运期

营运期水污染物主要来自路面径流。

本排水工程配合兴平市市政工程进行。

工程考虑在道路下埋设排水管,排除工程汇水面积内雨水和污水。

本排水工程雨、污水接入雨、污水系统,只要严格按上述要求执行,同时要做好事故的应急措施,营运期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很小。

项目建设对地下水影响很小。

6.2.4生态环境

拟建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较好。

拟建项目的修建对区域植被、野生动物、农业生态和沿线景观产生一定影响,通过采取一定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水土保护措施以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6.2.5社会环境

拟建项目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对失地居民采取货币补偿,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

6.3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3.1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施工期社会影响防治措施

⑴施工前应充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工程涉及的内容如:

道路、供电、通信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提前协同有关部门确定拆迁、改移方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状态。

⑵为使工程施工对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交通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施工期间城市道路交通车辆走行线路应进行统一分流规划,以防造成交通堵塞;必要时需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配合,以确保城市交通的畅通和正常运行。

⑶在施工现场安置告示牌,说明工程主要内容、施工时间,敬请公众谅解由于施工带来的不便,并在告示牌上注明联系人、投诉热线等。

⑷施工期间用电量和用水量均较大,为此施工单位应提前与有关部门联系,确定管线接引方案,并做好临时管线的接引准备工作,对局部容量不足地段,应事先进行水电管线的改造,防止发生临时停水、停电,影响沿线居民及工矿企业、机关单位的正常供电供水。

⑸在有机关、学校、医院、幼儿园附近的地方施工,要在学生、居民出入的地方搭临时便桥,脚手架外采用密目网围护,确保行人的过往安全。

⑹悬挂施工照明灯的高度和方向要考虑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

2、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为防止施工噪声,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和地方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

根据GB12523-90《建筑噪声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第2.2条,为减小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和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规范施工行为。

建议建设单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其噪声的影响。

⑴严禁高噪音、高振动的设备在中午或夜间休息时间作业,施工单位应选用低噪音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设备。

⑵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与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声敏感点,对个别影响较严重的施工场地,需采取临时的隔音围护结构,也可考虑在靠近敏感点的一侧建临时工房以代替隔声墙的作用,土方工程应尽量安排多台设备同时作业,缩短影响时间。

将施工现场的固定振动源相对集中,以减少振动干扰的范围。

3、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

为使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⑴施工现场地坪必须进行硬化处理,有条件的采取砼地坪。

⑵开挖、钻孔和拆迁过程中,洒水使作业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治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

⑶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要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等措施;不需要的泥土,建筑材料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

⑷运土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装备,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并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繁华区、交通集中区和居民住宅等敏感区行驶;对环境要求高的路段,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夜间运输,以减少粉尘对环境的影响。

⑸运输车辆加蓬盖、装卸场地在装卸前后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散落路面。

⑹对运输过程中洒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扬尘。

⑺施工过程中,严禁将废弃的可燃建筑材料燃烧处理。

⑻拆迁施工现场围档必须齐全。

⑼施工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恢复地面道路及植被。

4、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对地面水的排放进行组织设计,严禁乱排、乱流污染环境。

具体措施如下:

⑴道路建设过程的施工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与油类,如未加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将影响水质,排入土壤则将污染土壤,因此施工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水体或排入市政管网,应作沉淀处理后回用或排入市政管网,严禁直排入地表水体。

⑵机械设备保持完好,防止泄漏油,并控制施工生产中设备用油的跑、冒、滴、漏等现象。

⑶施工期工地食堂污水需经隔油隔渣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⑷对于生活垃圾、施工垃圾、维修垃圾等,乱堆乱放,进入水体会造成污染,应加强组织回收、分类、贮藏和处理,其中可利用的物料,应重点利用或提交收购。

施工建筑垃圾送专门垃圾场堆放,生活垃圾送比例坝垃圾填埋场处置。

6.3.2水土保持措施

6.3.2.1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

⑴各种防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

⑵应按设计要求的范围进行施工,不能随意扩大取土土石场地范围,也不能随意设置弃土场,减少开挖面,在进行土方工程的同时,应尽量争取同步进行路面的排水工程,预防雨季路面形成的迳流直接冲刷坡面而造成水土流失;

⑶在设计好的取土场两侧设置排水沟,场区边坡挖截水沟,减少降雨侵蚀力;取土区的取土面应尽量平缓,以减少泥沙对下游生态环境严重影响,要修筑沉砂池,定期清理;

6.3.3营运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3.3.1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⑴逐步完善和提高机动车噪声的排放标准。

实行定期检测机动车噪声的制度,对超标车辆实行强行维修,直到噪声达标才能上路行驶。

淘汰噪声较大的车辆。

制定机动车单车噪声的控制规划和目标,逐步降低其单车噪声值。

⑵安装高效能消声器,以降低引擎和排气噪声。

⑶在敏感路段严格限制行车速度,特别是夜间的超速行驶,车辆行驶速度每减少10km/h,噪声降低2~3dB。

⑷作好停车场路面的维修保养,对受损路面应及时修复。

6.3.3.2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

⑴禁止尾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机动车上路

⑵加强机动车的检测与维修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与发动机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关系甚大。

用车排气经常超标,主要原因是低水平维修和发动机性能恶化等。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车的检测与维修,使在用车经常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以减少尾气污染物的排放。

⑶大力推荐使用清洁燃料。

⑷利用植被净化空气,选择吸收灰尘和NO2能力较强的树种在厂区道路两旁种植,辅以一定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并保持一定面积的绿化带,即在景观上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吸收并隔离道路运营产生的大气和噪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