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125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docx

《教育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docx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要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这一部分比较常出填空选择)

教育心理学:

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

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学与教相互作用:

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填空选择或简答)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

桑代克事件: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了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生的发展概述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学生的人格发展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定义:

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身心统一性(常出填空选择)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都出过)

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

特点:

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

特点:

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学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包括生理机能、智力、情趣、社会性、学习策略、知识基础等6个方面。

(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

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动态)

(二)、关键期(填空选择名词简答)

1、提出者:

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

2、定义:

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等

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定义:

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名词)

人格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

1)知—情—意系统:

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大方面,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人们都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

2)心理状态系统:

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

3)人格动力系统: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世界观等。

4)心理特征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

5)自我调控系统: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常出填空选择)

弗洛伊德从无意识理论出发,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基本成分(填空选择)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填空选择)

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都出过这个地方写的不详细,把书上的记住)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存在着某种危机或冲突。

其中幼儿阶段是发展主动性阶段,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小学阶段是变得勤奋阶段,其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中学阶段的矛盾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自我同一性即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的形象。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定义:

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组成: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发展阶段:

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至少年期成熟)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自我意识的培养: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给予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

(三)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

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社会性发展:

主要包括社会性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交往发展两方面。

⑴学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

①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

②学生对社会关系的认知主要包括对他人、对权威和对友谊的认知。

⑵学生社会性交往的发展。

学生的社会性交往主要包括学生与父母、老师及同伴的交往。

三、认知发展与教育

认识发展理论:

皮亚杰维果斯基

(一)★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填空选择简答论述)

1、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同化:

将周围的环境因素纳入到机体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图式

顺应:

主体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观的变化。

图式:

是儿童对环境作出适应的认知结构。

每个主体的图式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主体面对同一种刺激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2、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

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

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

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

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

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单维思维,不可逆性;刻板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

多维思维,思维可逆,具体逻辑推理;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特点:

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

3、影响因素:

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二)维果斯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交往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1、心理发展观:

人的心理发展是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

2、内化说:

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依托言语符号工具转移至内部,成为人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

3、★最近发展区理论:

(常出简答名词解释填空选择也有)

(1)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发展水平:

现实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即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2)教学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搭建“支架”,促建学生的有效发展。

维果茨基高度重视教学的作用,认为教学决定着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和特点,同时也创造着新的最近发展区。

★教育意义:

(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②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③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学习风格:

即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典型的、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和学习倾向。

认知过程:

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

1、认知方式差异:

(这个了解填空选择较多记住定义,提出者,类型了解记住教育启迪)

定义: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活动风格。

认知差异表现:

  

(1)场独立与场依存:

维特金根据参照物的不同把人的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

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学习表现:

场依存型

–社会技能高,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优势

–喜欢松散的讨论式学习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更喜欢请教别人

–喜欢社会定向的职业

场独立型

–认知重构的能力强,在认知中具有优势

–喜欢正规的、结构严谨的教学

–学习中更多依赖学习资料本身

–喜欢从事理论研究、工程建筑、航空等工作

★教育启迪:

没有好坏,只有方式差异;了解差异,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策略:

风格匹配策略----失配

(2)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

(3)辐合型与发散型:

提出者:

吉尔福德

2、智力差异

☆差异表现:

个体差异:

量的差异(IQ),质的差异(结构差异)

群体差异:

性别年龄种族(填空选择)

(1)智商:

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

智商呈常态分布(见图),即:

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大于140为超常,低于70为低常。

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

最具影响力

  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

(2)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9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认识智能、存在智能。

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基本能力,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的智能差异。

★教育启示:

智力观:

儿童智能类型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几乎每个儿童都有他自己特定的智能类型;

儿童观:

儿童智能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空间;

教育观:

在教育活动中要仔细观察每个儿童的能力倾向,并给予适当的激发和关怀,促进其发展。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性格:

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差异表现:

★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性格类型差异☆(外倾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教育含义:

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联结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1、学习:

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

1)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2)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管理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学习内容的间接性

;学习方式的指导性(接收学习);学习任务的多面性。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出过简答名词填空选择)

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 态度

3、我国: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三)学习的作用

1.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2.学习是人类社会或个体进化发展的动力:

1)学习影响成熟2)学习可促进心理发展3)学习可以排除负面影响,促进身心健康

★二、联结学派的学习理论

理论要点:

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

4.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代表学说: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结;

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

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联结实现也会感到烦恼;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因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练习律是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分化:

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泛化: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2、人的行为多数属于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3、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1)强化:

增强反应概率的操作。

强化物:

增强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物。

正强化:

提供奖赏以增强反应概率;负强化:

撤销惩罚以增强反应概率。

强化原理:

普雷马克原理:

又称祖母法则,即可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率活动的发生。

即:

要想B,除非A。

是用来帮助教育者选择最有效强化物的一种法则。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3)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

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4)惩罚:

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发生。

两类:

呈现性惩罚,取消性惩罚

4、操作条件作用的主要应用

行为塑造:

通过逐步强化可以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通过消退、惩罚则可以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

方式(技术):

链式塑造逆向链式塑造

程序教学: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

观察学习:

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活动。

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

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

过程:

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

榜样与示范;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

替代强化:

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会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观察者的行为

自我强化:

人们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

观察学习是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基础。

实际德育工作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三、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理论要点:

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2.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3.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

代表学说: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基本内容:

1、学习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顿悟:

也叫领悟,学习就是一种突然的领悟和理解,领悟是对情境全局的知觉,是对问题情境中实物关系的理解,也就是完形的组织过程。

对完形派学习理论的评价:

1、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这在反对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2、完形派在肯定顿悟的同时,否定试误的作用,是片面的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1、布鲁纳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发现学习:

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经由自己的探索寻找,以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学习分类:

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nonarbitrary)和实质性的(substantive)的联系,从而转化为个体的心理意义。

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

(1)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有把新材料以非任意性的方式和在实质上同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的倾向;

(2)学习材料的潜在意义性,亦即学习材料能以非任意性的方式和在实质上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3)具有相应的知识基础,可以达成对新知识的理解。

3、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认知同化。

同化:

是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把新信息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用原有的知识来解释新知识,或者以新知识充实、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

4、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类属学习:

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从属观念。

总括学习:

又称上位学习,是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归纳出一个总观念。

并列结合学习:

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从属关系,也非总括关系,只是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整个内容具有一般的联系。

5、接受学习的原则和技术

原则:

逐级分化,整合协调

技术:

先行组织者

定义: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目的:

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意义:

借助这个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清晰、稳定和可辨别程度,为新知识提高观念上的固着点,从而达到促进知识有意义获得与保持的主要目的。

实践也已有力地证明:

"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对于课程设计,教师选择和组织教材,以及呈现新知识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包括三个要素:

信息流(信息操作);执行控制:

(认知策略)期望事项(学习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