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冀教版年初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819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学期冀教版年初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下学期冀教版年初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下学期冀教版年初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下学期冀教版年初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下学期冀教版年初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学期冀教版年初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下学期冀教版年初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学期冀教版年初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学期冀教版年初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下学期冀教版年初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为( )

A. 960万米2                        

B. 990万米2                        

C. 960万千米2                        

D. 990万千米2

(2)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B. 大部分领土位于北寒带

C. 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D. 南部与缅甸、泰国、越南等国陆上为邻

(3)图中①一②线是我国的( )

A. 人口地理分界线

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 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D.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4)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 )

A. 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

B.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中西部地区

D.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南、西南和东北地区

【答案】

(1)C

(2)A

(3)A

(4)B

【考点】中国的疆域,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解析】【分析】⑴我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⑵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从纬度位置看,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我国邻国众多,南部相邻的国家是缅甸、老挝和越南。

⑶读图可知,图中①一②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一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⑷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

故答案为:

(1)C;

(2)A;(3)A;(4)B;

【点评】此题首先考查了我国的领土面积和地理位置,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三位。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跨经度大,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为热带,没有寒带。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其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

 

2.世界人口分布不均,怛有规律可循。

表1为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表2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

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人口分布在不同海拔地区的情况推断,世界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形类型是( )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高原

(2)根据人口纬度分布推断,世界人口稠密区是( )

A.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B.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C. 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D. 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答案】

(1)C

(2)B

【考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⑴读表1可知,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集中在海边200米以下的地区,人口占一半以上,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是平原地区。

⑵读表二可知,世界上人口分布最集中的是北纬20°-北纬60°的地区,是中低纬度地区。

故答案为:

(1)C;

(2)B;

【点评】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

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

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述的是(  )

A. 长江上游的特征            

B. 长江中游的特征            

C. 长江下游的特征            

D. 长江中下游的特征

【答案】A

【考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长江三峡位于宜昌以西,属于上游河段。

故选:

A。

【点评】长江三峡自西向东有: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 打坝淤地                   

B. 做好中游水土保持工作                   

C. 修水库                   

D. 加固加高大堤

【答案】B

【考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是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是答题的前提,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

5.从利用角度讲,平原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林地

B.草地

C.耕地

D.建筑用她

【答案】C

【考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平原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

故答案为:

C

【点评】平原地区多耕地,主要发展种植业,山区主要发展林业,河湖地区主要发展养殖业,高原地区多畜牧业。

6.缓和水资源短缺,短期内最有效的办法是(   )

A. 防治水污染                          

B. 修水库                          

C. 跨流域调水                          

D. 节约用水

【答案】D

【考点】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工农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严重。

因此,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中节约用水是缓和水资源短缺在短期内最有效的办法。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注意题干中“短期内最有效”几个字。

7.曾母暗沙属于下列群岛中的(   )

A. 西沙群岛                           

B. 中沙群岛                           

C. 东沙群岛                           

D. 南沙群岛

【答案】D

【考点】中国的疆域

【解析】【分析】曾母暗沙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该地位于南海南沙群岛上,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岛屿,结合我国疆域图记忆较好,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经常使用地图和规范使用地图的习惯,比较简单。

8.四川西昌已成为我国重要的( )

A.能源基地

B.卫星发射基地

C.纺织工业基地

D.一钢铁工业基地

【答案】B

【考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四川西昌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卫星发射基地。

故答案为:

B

【点评】中国卫星发射中心一共有4个,分别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及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9.我国三大平原的共同特征是(   )

A. 海拔都在50米以下                                              

B. 河道纵横,湖泊众多

C. 主要都是由河流冲积而成                                    

D. 滨海地区都有巨大的三角洲

【答案】C

【考点】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东北平原的海拔在200米以下,华北平原的海拔在50米以下,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在50米以下,A错误;

河道纵横、湖泊众多的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B错误;

东北平原由松花江、辽河和嫩江冲积形成,华北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形成,C正确;

东北平原位于内陆,该平原没有滨海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三大平原的共同特征,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10.我国五岳中,位于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   )

A. 华山、衡山                       B. 泰山、衡山                       C. 恒山、衡山                       D. 恒山、泰山

【答案】C

【考点】我国主要山脉

【解析】【分析】中华五岳分别是:

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山西的恒山、湖南的衡山、河南的嵩山;在我国的五岳名山中,位于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恒山和衡山。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牢记我国五岳名山的名称及位置是答题的关键,结合地图进行记忆效果较好,难度一般。

11.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狭小                             

D. 地形类型单一,山区面积广大

【答案】B

【考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形复杂多养,山区面积广大。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地势特点,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课本中的重点必须要牢记。

12.下列水利枢纽工程中,不属于黄河的是(   )

A. 龙羊峡水利枢纽工程                                           

B.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C.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D.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答案】D

【考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龙羊峡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属于黄河上的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属于长江上的水利枢纽工程。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长江与黄河的开发利用,结合水系图记忆我国长江与黄河上的主要水利枢纽工程效果较好,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经常使用地图和规范使用地图的习惯,注意区分不同河流上的水利枢纽工程。

13.我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北部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C

【考点】我国的特殊天气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东南地区的是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每年在6-8次。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气象灾害台风,由于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因此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14.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复杂多样

B.地形平坦开阔

C.南北跨纬度广

D.夏季风与雨带进退“失常”

【答案】D

【考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我国东临太平洋,南有印度洋,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夏季风不稳定,雨季来得早,退的晚,容易造成涝灾;雨季来得晚,退得早,容易造成旱灾。

故答案为:

D

【点评】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受夏季风影响大,夏季风的不稳定让我国多洪涝灾害。

15.下面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和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我围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                                    

B.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C. 我国东西跨七个时区                                           

D. 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答案】C

【考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解析】【分析】我国纬度位置:

北纬4°——北纬53°,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无寒带,A正确;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位置优越,疆域广阔,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B正确

中国位于北纬4°——北纬53°,属于北半球;我国东经73°——东经135°,领土跨60多个经度,跨5个时区,中国位于东半球,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概况,结合我国疆域图答题较好,有一定的难度。

16.渤海和黄海之间的半岛有(   )

A. 辽东半岛                           

B. 中南半岛                           

C. 雷州半岛                           

D. 朝鲜半岛

【答案】A

【考点】中国的疆域

【解析】【分析】辽宁省的辽东半岛和山东省的山东半岛分别位于渤海和黄海两侧,A符合题意;

中南半岛位于中国的南部,属于东南亚的一部分,B不符合题意;

雷州半岛突出于南海之中,位于东临南海,西靠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隔海相望,C不符合题意;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北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及北部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半岛的位置,结合我国疆域图记忆较好,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经常使用地图和规范使用地图的习惯。

17.下列的省级行政区中,不相邻的一组是(   )

A. 山东、山西                       B. 河南、河北                       C. 湖南、湖北                       D. 广东、广西

【答案】A

【考点】中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读我国政区图图可知,山东省与山西省不相邻,中间隔河北省;河南省、河北省相邻,湖南省和湖北省相邻,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省区的位置,结合我国政区图记忆较好,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经常使用地图和规范使用地图的习惯,并注重积累。

18.“阿诗玛”的故乡在(   )

A. 云南西双版纳                  

B. 云南路南石林                  

C. 广西桂林山水                  

D. 云南苍山洱海

【答案】B

【考点】云南

【解析】【分析】阿诗玛是彝族—萨尼人的经典性传说。

聪明、善良、美丽的阿诗玛与勇敢憨厚的牧羊人—阿黑相爱。

头人的儿子软硬兼施地阿支追求阿诗玛并将她关进牢笼逼婚,阿诗玛坚拒不从。

阿黑赶来相救,妒火燃烧的阿支,放出洪水吞噬了这对恋人。

最后,阿诗玛回归大自然—变成了一座美丽的石像,永驻石林,此处的石林是指云南路南石林。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云南省旅游胜地,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积累。

19.从17世纪中期以来,洞庭湖的面积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   )

A. 泥沙淤积                           

B. 围湖造田                           

C. 水土流失                           

D. 降水减少

【答案】B

【考点】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解析】【分析】洞庭湖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非常适宜农业发展,所以围湖造田严重,是造成洞庭湖的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洞庭湖的面积减少的原因,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0.导致我国降水的时间和地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的原因                       B. 季风的影响                       C. 位置差异                       D. 经济水平差异

【答案】B

【考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的时间和地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我国南方的雨季比比方长,比北方早,夏季风与雨带进退“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我国降水分布的因素,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属于重点题型。

21.下面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的是(   )

A. 暖温带与亚热带          

B. 中温带与暖温带          

C.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          

D.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

【答案】A

【考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

是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线;水稻、小麦杂粮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课本中的重点必须要牢记,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识则需要我们分类进行整理,以便更好的掌握。

二、综合题

22.读“俄罗斯矿产、工业区、铁路分布图”(左图)、“中俄油气管道分布图”(右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在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期间,中国石油与饿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合同规定自签订合同的4-6年内,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

半年之后,中俄双方签署了不具法律效力的西线合作备忘录和供气框架协议。

协议显示,俄方将每年向中国供应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期30年。

中俄东西两线在建成之后,向中国输入天然气680亿立方米/年,占到中国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的17%。

(1)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

 

A. 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人口主要集中在其亚洲部分

B. 森林资源丰富,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广的亚寒带针叶林

C. 拥有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D. 农业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向日葵等

(2)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储量和产量居于世界前列的有石油、天然气等,为俄罗斯发展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中天然气的符号是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河以西。

(3)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时,均是通过________(运输方式),中俄油气合同全面实现后,将通过中俄天然气西线管线把天然气引入中国,并通过国内已有的________工程管线将天然气输送到能源消费量大的东部地区。

(4)连接俄罗斯工业区的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________运输,从俄罗斯的交通图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路西起________,东到太平洋沿岸的港口________,中途穿过亚欧分界线——图中的甲山脉,其名称为________山。

【答案】

(1)B,C

(2)

;叶尼塞

(3)管道运输;西气东输

(4)铁路;莫斯科;符拉迪沃斯托克;乌拉尔

【考点】俄罗斯的工农业,俄罗斯的交通特点

【解析】【分析】⑴关于俄罗斯的叙述,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人口主要集中在其欧洲部分;森林资源丰富,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广的亚寒带针叶林;拥有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农业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土豆等,故选BC。

⑵由图可知,天然气的符号是

,主要分布在叶尼塞河以西。

⑶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时,均是通过管道运输,中俄油气合同全面实现后,将通过中俄天然气西线管线把天然气引入中国,并通过国内已有的西气东输工程管线将天然气输送到能源消费量大的东部地区。

⑷连接俄罗斯工业区的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铁路运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路西起莫斯科,东到太平洋沿岸的港口符拉迪沃托斯克,中途穿过亚欧分界线——图中的甲山脉,其名称为乌拉尔山。

【点评】本题考查俄罗斯的自然人文特征,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地跨两个大洲和两个半球,地形从西往东依次是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比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以乌拉尔山为界。

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能源矿产资源丰富,轻工业较为欠缺。

23.1831年12月27日,达尔文以博物学专家的身份,乘坐英国贝格尔号军舰,开始了长达5年的环球科学考察。

在环球航行过程中,达尔文一路都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记录,采集到许多珍贵的动物、植物和化石标本。

左图为贝格尔号航行路线示意图,右图为某大洲地形图。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1831年,达尔文从①________洲的英国出发,随船横渡②________洋,沿⑨________洲东海岸南下,随后北上横渡⑤________洋,再绕过⑥________大陆的南部,进入⑧________洋,绕过⑨________洲南端的________,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国。

(2)1832年,达尔文随船到达③大洲。

该大洲的主要地形特征是:

西部为高大的________,东部为________和________相间分布。

(3)在安第斯山脉考察时,达尔文发现了许多珊瑚和贝壳化石。

说明这里曾经是________。

这种现象可以作为________(选择填空)的证据。

A.气候变化   B.地壳运动   C.生物进化   D.人类活动

(4)据图可知,达尔文本次环球考察未到达的大洲有北美洲、⑦________洲以及位于地球最南端的________洲。

【答案】

(1)欧;大西;南美;太平;澳大利亚;印度;非;好望角

(2)山地;高原;平原

(3)海洋;B

(4)亚;南极

【考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南美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七大洲、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⑴依据位置及轮廓,图中①是欧洲,②是大西洋,③是非洲,⑤是太平洋,⑥是澳大利亚大陆,⑧是印度洋,⑨是非洲;船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国。

⑵从图乙可以看出,南美洲的主要地形特征是:

西部为高达的山脉,东部为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

⑶在安迪斯山脉考察时,达尔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