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传文化统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717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传文化统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上传文化统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上传文化统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上传文化统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上传文化统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传文化统备课.docx

《五年级上传文化统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传文化统备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传文化统备课.docx

五年级上传文化统备课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

李秀霞

第1课时《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

心正而后身正。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

心正而后身正。

”这句古语

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

心正而后身正。

二、简介《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

心正而后身正。

》这句话的出处《傅子.正心》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明道喻理:

结合视频,通过数豆正心的故事,更加深刻体会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

心正而后身正。

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七、知行合一:

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怎么实践这句话,怎样成为一个“有德之人”,能从哪方面做起?

写出你的想法。

八、拓展诵读:

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识记“种树者必陪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这句名言。

第2课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句古语

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简介这句话的出处《论语.述而》以及孔子其人

三、教师有感情、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明道喻理:

结合视频,通过孔子的名言,更加深刻体会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七、知行合一:

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怎么实践这句话,怎样成为一个“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能从哪方面做起?

写出你的想法。

八、课外延伸:

1、向父母讲述本课所学内容及小故事。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九、拓展诵读:

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识记“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第3课时《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教学目标:

1、识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找出韵律,熟读《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简介出处《论语.里仁》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读熟练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拓展活动:

读一读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工二年》

八、课外延伸:

《知行合一》在学习生活中,哪些方面做得好?

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第4课时《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教学目标:

1、识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二、简介《孟子.公孙丑上》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读熟练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

第8页

了解《何为浩然之气》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

读一读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八、课外延伸:

《知行合一》如何做一个浩然之气的人。

第5课时《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这句古语

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做一个有打算,有抱负的人。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二、简介《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这句话的出处春秋.管仲《管子.权修》。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明道喻理:

结合视频,通过朱熹与白鹿洞书院的故事,更加深刻体会“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七、知行合一:

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怎么实践这句话,谈一下“树人”二字的理解,并与大家交流。

八、课外延伸:

课下搜集关于“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的小故事,并交流。

9、拓展诵读:

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识记“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第6课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句古语

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二、简介这句话的出处《道德经》以及孔子其人

三、教师有感情、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明道喻理:

结合视频,通过孔子尊礼的故事,更加深刻体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七、知行合一: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读塞翁失马的故事。

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八、课外延伸:

1、向父母讲述本课所学内容及小故事。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九、拓展诵读:

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识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第7课时《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句名言

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二、简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句话的出处《前赤壁赋》,以及苏轼其人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明道喻理:

结合视频,通过苏东坡豁达宽慰友人的故事,更加深刻体会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七、知行合一:

引导学生思考,身处逆境也应保持豁达、超脱、乐观的心态,苏轼是如何做到的?

八、课外延伸:

课下搜集关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故事,并交流。

10、拓展诵读:

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识记“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第8课时《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这句古语

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简介这句话的出处《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歌》的意思

三、教师有感情、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明道喻理:

结合复旦大学校名的由来的故事,更加深刻体会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七、知行合一:

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大学的校名及校训

八、课外延伸:

1、向父母讲述本课所学内容及小故事。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九、拓展诵读:

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识记“九天日月移朝暮,万里山川换古今。

 

第9课时《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教学目标:

1、识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二、简介《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读熟练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

22页

了解《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

读一读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知行合一》

你的理想是什么?

为了实现理想你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做出过怎样的努力?

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第10课时《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着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地者,生之本也;先祖着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这句古语

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地者,生之本也;先祖着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的翻译

二、简介《地者,生之本也;先祖着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这句话的出处《荀子.礼论》,以及荀况。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明道喻理:

结合视频,通过李世民教子尊师的故事,更加深刻体会“地者,生之本也;先祖着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七、知行合一:

引导学生和大家分享你喜欢哪一位老师,他给过你哪些帮助?

你又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八、课外延伸:

课下搜集关于“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的小故事,并交流。

11、拓展诵读:

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识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第11课时《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古语

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二、简介这句话的出处《进学解》

三、教师有感情、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明道喻理:

结合视频,通过韩愈勤学终成家的故事,更加深刻体会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七、知行合一:

我们班就有很多勤奋好学的同学,快请他们讲一讲他们是怎样自觉主动地学习的呢?

把你的收获写下来。

八、课外延伸:

1、向父母讲述本课所学内容及小故事。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九、拓展诵读:

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识记“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第12课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教学目标:

1、识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二、简介《荀子.劝学》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读熟练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

28页

了解《顾炎武读破万卷书》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

读一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谈,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八、课外延伸:

《知行合一》

对于学过的知识,只有不断温习,才能有新的体会。

你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了吗?

和同学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第13课时《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子在川上曰: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句古语

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二、简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句话的出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明道喻理:

结合视频,通过宁越勤学的故事,更加深刻体会“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七、知行合一:

引导学生和大家讨论如何利用空余时间,并制作计划表,合理规划自己的课余时间。

八、课外延伸:

课下搜集关于“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的小故事,并交流。

12、拓展诵读:

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识记“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第14课时《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这句古语

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

二、简介这句话的出处《尚书.君陈》

三、教师有感情、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明道喻理:

结合视频,通过颜回乐学的故事,更加深刻体会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七、知行合一:

平时要珍惜时间,学会和时间赛跑。

八、课外延伸:

1、向父母讲述本课所学内容及小故事。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九、拓展诵读:

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识记“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第15课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句古语

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二、简介这句话的出处《孟子.告子下》

三、教师有感情、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