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示范项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470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示范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示范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示范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示范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示范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示范项目.docx

《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示范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示范项目.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示范项目.docx

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示范项目

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示范项目

1.1项目提要

项目名称:

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示范项目

主管单位:

武威市林业局

实施单位:

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

法人代表:

王春和

项目性质:

新建

项目地点:

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乡

项目规模及内容:

总规模305公顷。

其中,人工造林85公顷,封沙育林200公顷,沙产业开发20公顷。

建设宗旨:

通过对武威市金滩农林高新技术试验场东部、北部沙区采取人工造林、封沙育林、工程治沙等技术措施进行治理,提高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遏制风沙对项目区南部绿洲的危害,爱护沙区周边群众的生活环境,保证当地工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

建设期限:

建设期限1年,即2020年

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100.5万元

资金来源:

项目投资的80%为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20%为建设单位配套资金

项目效益:

项目区是腾格里沙漠伸向绿洲的一个沙患带,也是古浪县的沙害重灾区,对周边绿洲和乡镇危害极大。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防风固沙体系将更加完善和稳固,对操纵区域风蚀沙化、荒漠化蔓延进程,调剂气候,提高周边群众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⑴«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LY5145—99;

⑵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全国造林技术标准»GB/T15163--2004;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⑷«甘肃省防沙治沙工程规划»(2000~2020年);

⑸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全国公益林建设规程〔一〕»;

1.3研究结论

⑴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风沙危害十分严峻,本项目建设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也是爱护生物多样性所必须的。

⑵本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符合国家防沙治沙的总体要求,与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规划目标一致,其指导思想明确,布局合理,项目建设中推广治沙造林有用技术,具有专门强的可操作性。

⑶项目实施后,对减轻武威市古浪县北部风沙的南侵和对周边地区的危害,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向周边地区示范沙漠生态治理技术都有积极作用。

⑷项目区与古浪县马路滩林业科技示范区相接壤,项目建设学习借鉴马路滩防沙治沙新技术,进一步在治沙模式、措施等方面创新,是马路滩林业科技示范区的辐射和延伸。

综上所述,项目建成后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实施基础,因此,该项目是可行的。

2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洪涝缺水,风大沙多,自然条件十分严酷。

北部沙区虽通过多年的治理,但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趋势并没有从全然上得到改观,沙尘暴、扬沙天气频繁发生,沿风沙线流淌沙丘活动强烈,每年以3—4米的速度向绿洲逼进。

近年来,以民勤为重点的石羊河流域生态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批示〝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在民勤视察时指出: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要打好三套‘组合拳’〞、〝把民勤建成全国防沙治沙示范样板。

〞等防沙治沙新思路,为我市防沙治沙指明了方向。

全国人大、国家林业局、甘肃省委、省政府等国家和省市领导人,先后多次实地考察调研我市防沙治沙工作,对生态爱护提出了具体、严格的要求。

我市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生态问题上升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地位,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紧密关注的热点,战略治理已成为亟待实施的国策。

古浪县属石羊河流域上游地带,北部受腾格里沙漠危害,风沙线长达132公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5.7万公顷,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1.1%,被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治理中心、国家荒漠化监测中心和有关技术部门共同确定为沙漠化防治重点县。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与武威市金滩农林高新技术试验场毗邻的马路滩林场就始终把防沙治沙、生态环境作为工作核心来抓,沙漠造林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由近及远逐步展开。

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困难创业和不懈努力,使麻黄台、白板滩、双槽沙等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为该区农业开发建立了良好的生态屏障。

当前,国家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进展观,把环境整治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启动实施,说明了党和国家对生态治理的重视,对地处风沙前沿的古浪县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武威市金滩农林高新技术试验场在总结沙漠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农业体会的基础上,针对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示范项目〞,以期对今后沙漠治理工程产生广泛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2.2建设意义及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武威沙漠化防治的需要

古浪县北部地区由于风沙危害严峻,气候洪涝,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漠化是要紧的生态环境问题,且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严峻的沙漠化使土地生产能力日益下降,农牧业产量低而不稳;可利用资源被破坏、缺失;淤积渠道、河床,破坏水利设施;阻碍交通运输;阻碍经济社会可连续进展。

因此,开展沙漠前沿地带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开发示范,是实现沙区人民全面奔小康、促进沙区经济社会和谐进展的重要保证,对全省乃至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2.2项目建设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大气环境的变化、水资源减少、人口增加和大量垦荒等诸多因素的阻碍,使得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十分严肃,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自2001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先后做出十多次批示,强调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紧迫性。

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必须坚持以生态建设和环境爱护为全然,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建设和经济进展相和谐的进展战略。

武威市金滩农林高新技术试验场东部和北部均被沙漠包围,土地沙化严峻,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要紧区域之一,开展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开发,建立绿色屏障,遏制土地进一步沙化,对推动石羊河流域荒漠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2.2.3项目建设是改善沙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需要

沙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普遍较低,生活水平不高,项目建设可为周边闲散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同时还可提高农民的沙漠化防治能力和参与环保工作的自觉性;通过项目建设,一方面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在小区域内实现农牧业稳产高产,保证水利设施正常运转和交通安全畅通,另一方面还能为农民开创新的收入来源,达到土地绿起来,农民富起来,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使人们切身感受到风沙治理给沙区带来的显著变化,增强治理沙漠的决心和信心。

3项目建设条件

3.1自然地理概况

项目区位于古浪县境东北部,腾格里沙漠南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03°02′—103°20′,北纬37°38′—37°46′以沙漠地貌为要紧特点。

依其形状分为新月形沙丘和垄状沙丘,土壤质地轻、通透性能好,有机质含量平均0.75%左右,含氮0.045%,含磷0.131%,速效钾146PPM,土壤肥力偏低。

植被以旱生、超旱生植物为主,代表植物有白刺、骆驼蓬、籽蒿、沙蓬等。

该区属温带荒漠洪涝气候区,干燥少雨,蒸发强烈,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四季特点表现为春季多风,夏季酷热,秋季干燥,冬季冰冷。

年平均降水量180毫米,年蒸发量达1824毫米,年均气温7.6℃,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32℃。

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850小时,无霜期160天,常年盛行西北风,平均风速3.5米/秒,最大风速8米/秒,年风沙日达120天左右,年沙暴日47天,要紧灾难性天气有洪涝、大风、沙暴、霜冻、低温。

该区是古浪绿洲与北部沙漠镶嵌交错的生态脆弱带。

3.2实施单位差不多情形

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位于古浪县境内的北部腾格里沙漠南缘,毗邻甘武铁路、308省道,与马路滩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接壤,距古浪县城50公里,距武威市区67公里。

经营总面积亩,有宜林沙荒地亩。

绿洲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800—1000米,面积4.5平方公里。

有农耕地90公顷,有年存栏1万头猪的养殖小区,待开发土地67公顷;项目区划分为防沙治沙示范区、节水农林新技术试验展现区、经济林果业栽培区、畜牧业养殖区等四个区域,有机井5眼,道路、灌溉渠系、地下管灌系统配套完善,修建日光温室20座;项目实施单位有农林工程技术人员10人,多年与甘肃农业大学进行技术合作,开展了林木苗木、花卉培养。

生产经营涉及生态治理、园林绿化、中药材种植、种苗培养、经济林果栽培、畜牧业养殖、科技示范推广等多个领域。

4项目建设方案

4.1指导思想

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为依靠,遵循生态优先,高效节水,综合治理,和谐进展的原那么,借鉴国内外洪涝造林、防沙治沙的先进成果和高新有用技术,通过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走出一条洪涝荒漠区生态治理与区域经济相和谐的可连续进展之路,加快生态治理步伐,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和谐进展。

4.2建设原那么

⑴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强化治理的原那么;

⑵坚持统筹兼顾,科学性、有用性相结合的原那么;

⑶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服务当前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可连续进展相结合,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的原那么;

⑷坚持按项目治理,确保资金与效益、速度与质量高度统一的原那么;

⑸坚持科技为先导,推广应用洪涝造林、防沙治沙新技术的原那么。

4.3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在爱护好现有林地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人工造林、封沙育林、林业产业开发等示范,使项目区周边地区土地沙化和沙漠扩展的势头得以有效操纵,从而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减轻风沙危害,降低区域内沙尘暴等灾难性天气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实现项目区生态、经济的和谐进展。

4.4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区在古浪县黄花滩乡境内的武威市金滩农林高新技术试验场。

4.5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即2020年。

4.6建设规模

总规模305公顷。

其中,人工造林85公顷,封沙育林200公顷,沙产业开发20公顷。

4.7建设内容

4.7.1人工造林

〔1〕防风固沙示范林带建设:

在项目区农沙结合部,建立长10公里、宽30—50米多树种混交的防风固沙示范林带,面积30公顷。

树种以新疆杨、白榆、沙枣、刺槐、红柳、花棒、柠条为主,行间混交。

〔2〕生态经济型农田防护林建设:

在项目区农耕区以新疆杨、樟子松、为主林带,刺槐、红枣、软儿梨为付林带,建成高标准农田防护林6条,总长度12公里,折合面积10公顷。

〔3〕流淌沙丘治沙造林:

在项目区东北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完成治沙造林30公顷。

〔4〕生态经济兼用型优质经济林:

因地制宜,进展以枸杞、红枣、核桃、软儿梨、桃、杏等为主的生态经济兼用型优质经济林15公顷。

4.7.2封沙育林草

在项目区的东部、北部建立封沙育林草区200公顷,采纳铁丝围栏封育,并辅助人工管护和补植造林,提高林草植被盖度。

4.7.3沙产业开发

〔1〕林木种苗培养:

在项目区内选择条件适宜的农耕地,建立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苗木繁育区5公顷,为项目建设及周边地区治沙造林提供优良苗木。

〔2〕中药材种植:

在项目区选择条件适宜的耕地,通过退耕还林,进展麻黄、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15公顷。

4.8技术方案

4.8.1生态公益林营造技术

⑴整地:

防风固沙林带、农田防护林、经济林栽植乔木,采纳造林前一个月开沟整地,一样沟宽60厘米、深40厘米以上;沙丘造林依照造林地段立地条件,可不整地,也可随整随栽,先将表层覆沙铲除,进行穴状整地,一样要求穴规格40×40厘米。

⑵种苗规格:

所用苗木必须达到国标或〝甘Q/ZY12—85〞规定的一级苗木标准,同一个小班要求用同级苗木造林,植苗前对苗木进行选择,防止使用弱苗、劣质苗和受机械损害的不合格苗。

起苗前应对苗木灌足底水,起苗后尽快栽植,做到随起随栽,否那么应采取假植等爱护措施。

⑶树种选择与配置方式:

防风固沙林示范林带以新疆杨、白榆、沙枣、刺槐、红柳、花棒、柠条为主,行间混交配置;生态经济型农田防护林以新疆杨、樟子松、刺槐、红枣、软儿梨为主,带状或株间混交配置;经济林以红枣、核桃、软儿梨、桃、杏为主,块状混交配置;沙丘造林树种选择具有抗旱、耐瘠薄、耐风沙腐蚀的花棒、柠条、红柳、沙枣、白榆、刺槐等树种,在沙丘迎风坡面2/3以下部位栽植花棒、沙拐枣、红柳、梭梭,丘间低地栽植沙枣、柠条、白榆、刺槐,采纳三角形配置,块状混交或株间混交;场区及养殖小区绿化以樟子松、云杉、国槐、垂柳、花灌木为主,行间或株间混交配置。

⑷初植密度:

严格执行«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规定的标准要求,分不同树种,确定合理的初植密度。

⑸造林方法:

栽植时遵循〝一提二踏三覆土〞的技术要点,立即苗木置于穴中央理顺根系,先填三分之一土略提苗,踏实后填满土,再踏实,最后覆上虚土,埋土高于根际2—4厘米。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乔木栽植后要赶忙浇水。

灌木采取补水措施,每穴补水5千克,沙丘造林采纳一棵树一把草的造林方法,栽植后在每株树的迎风面埋压一把柴草,以防风蚀。

4.8.2封沙育林技术

⑴封育方式:

在项目区设立规格为10厘米×10厘米×200厘米的永久性水泥柱,间距6米,中间横穿4道13号镀锌刺丝,间距30厘米。

依照项目区的现状和封育目的,采取全面封育方式。

封育期间禁止开荒、采伐、樵采、割草、放牧、乱挖药材和其他一切不利于植被复原和生长的人为活动。

⑵封育类型:

依照封育区立地条件和现有植被状况,将封育区划分三种封育类型:

灌木型:

以爱护和培养现有灌木、增加植被覆盖度为要紧目的。

灌草型:

以爱护零星灌木,增加区域内草本覆盖度为要紧目的。

⑶封育年限:

依照封育区立地条件和封育目的,封育年限确定为5年(2020——2021年),届时达不到预期成效可适当延长。

⑷封育措施:

在封育区,依照封禁范畴的大小和人畜危害程度,确定专职或兼职护林员进行巡护,加强对封育区的爱护和治理,确保封育成效。

⑸设置标志:

在各封育区和封育地段,沿封育区四周设立永久性界桩,明确封育区界限和四址范畴,在要紧道路交叉口、沙梁等明显地段和人为活动频繁的地段设立围栏,在其路旁树立标志牌,标明封育区范畴和封育面积,封育实施单位和封育年限。

4.8.3工程治沙技术

流淌沙丘造林先埋设草方格沙障,在沙丘迎风坡横对主风方向划线,沿线平铺麦草,用铁锹在草中部压入沙内约15厘米,地上露出15—20厘米,草厚5—6厘米。

再用铁锹或刮沙板向草带拥沙,加固草带。

横对主风方向的称主带,主带完成后,再与主带垂直,划竖线,竖带草的厚度可稍薄,但一定要与主带衔接好,多年实践证明,以1.5米×l.5米比较适宜,其粗糙度比流沙的粗糙度提高400—600倍,使输沙量减少99%以上。

草方格沙障还有截流降水和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有利于植物的成活和生长。

4.8.4抚育管护

对项目区进行全面封禁爱护,防止人畜践踏,同时积极采取投毒饵等措施,及时防治鼠兔啃食危害,对人工新植的幼树进行平茬复壮,减少水分蒸腾,促进林木生长。

设专职护林员进行巡护,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爱林护林积极性,加强林政执法力度,确保对林草植被的有效管护。

4.8.5造林质量要求

造林当年成活率在90%以上,3年后株数储存率在75%以上,实现沙丘固定。

5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5.1投资估算依据与指标

5.1.1依据

项目建设投资要紧参照武威市内近几年来的治沙造林和植被爱护的实际成本,要紧依据如下:

1、国家林业局颁发的«造林技术规程»;

2、苗木、人工工资、基础建设材料等市售价;

3、不可预见性因素如物价上涨、政策调整;

5.1.2估算指标说明

〔1〕人工造林

①工程治沙造林:

9745元/公顷。

其中,种苗费260元/公顷、材料费5250元/公顷、压沙人工费1360元/公顷、栽植费180元/公顷、水费1800元/公顷、浇水人工费745元/公顷、管护及病虫害防治费150元/公顷。

②防风固沙示范林带、农田林网、特色经济林:

7425元/公顷。

其中,种苗费4290元/公顷、整地费1320元/公顷、栽植费750元/公顷、水费375元/公顷、浇水人工费150元/公顷、病虫害防治及技术推广费390元/公顷、管护费150元/公顷。

〔2〕封山〔沙〕育林〔草〕:

850元/公顷。

其中:

围栏600元/公顷〔按一次设置围栏运算,需水泥柱2500根,30元/根;刺丝15吨,5000元/吨〕,人工费250元/公顷(材料运输、栽杆、拉丝)。

5.2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需总投资100.5万元。

〔1〕防风固沙示范林带建设30公顷,投资22.27万元。

〔2〕生态经济型农田防护林建设10公顷,投资7.42万元。

〔3〕流淌沙丘治沙造林30公顷,投资29.23万元。

〔4〕生态经济兼用型优质经济林15公顷,投资11.13万元。

〔5〕封沙育林草200公顷,投资17万元。

〔6〕沙产业开发20公顷,投资8万元。

〔7〕技术推广费3万元。

〔8〕项目治理费2万元。

5.3资金筹措

总投资100.5万元,申请省林业厅投资80万元,实施单位自筹资金20.5万元。

6效益分析

6.1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使项目区生态环境及周边农户的生产、生活环境得以初步改善,为沙漠综合治理树立典范,集中展现防沙治沙取得的明显成效,示范推动区域荒漠化治理进程,促进区域经济进展。

同时通过对治理人员、技术人员包括项目区宽敞农户的培训,使得生态环境建设理念深入人心,生产者和农户防治沙漠化技能明显提高。

6.2生态效益

项目区设置在民调渠北侧的高沙梁,地表沙源丰富,植被稀疏低矮,通过采纳生态公益林、工程治沙、封育等综合治理措施,短期内复原林草植被,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6.3经济效益

从项目建设第三年起,初步产生经济效益,要紧有花棒平茬收入、花棒、沙蒿、柠条、沙枣、白榆等种籽采收,按常规,平均每亩收入20元运算,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可使周围耕地得到爱护,农业生产稳固,产量增加,与项目区毗邻的农田粮食平均增产15%以上的经济收入。

7保证措施

7.1组织治理措施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实施单位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要紧领导任组长,抽调得力技术人员具体负责施工。

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治理制,严格按程序规范运作。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为法人代表,全权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对项目建设每项工程均实行合同治理,落实具体责任人,按照建设内容和设计要求,严格监督检查和考核,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质量监督,保证工程进度和效益,确保把项目治理好、建设好。

7.2技术服务措施

将科技教育和培训放到重要的位置,充分表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在实施过程中,各要紧环节都要有相应的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用技术的手段治理,用严格的规程监督,用完善的质量体系检验,确保项目建设有档次、上水平、出效益,成为沙漠综合治理的示范样板工程。

7.3资金治理措施

建立健全财务治理制度,按照省绿化基金会有关资金治理使用方法对建设资金进行治理,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治理,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挤占、挪用、截留,各项收支都应有明细帐。

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对资金的来源、使用、节余及使用效率、成本操纵等作出详细打算、安排、登记及具体报告,如实提供完整的财务帐目、凭证、报表和相关资料。

工程完工后托付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形进行全面审计,确保管好用好项目建设资金。

8结论与建议

8.1综合评判

通过以上对项目的分析,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会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而且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该项目作为一项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工程,通过对项目区进行人工造林、封育、工程治沙等措施,能够大幅度提高项目区的植被覆盖度。

8.2结论

本项目经可行性研究论证认为,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行业和地点的各项政策要求,技术措施得力,建设条件优越,项目建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因而是可行的。

8.3建议

建议省林业厅尽快审查批准,使该项目及早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