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401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docx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docx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5.1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验算

5.1.1抗震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

选取6号轴线横向三跨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5.1.2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梁的线刚度:

(5-1)

式中:

Ec—混凝土弹性模量s

Ib—梁截面惯性矩

lb—梁的计算跨度

I0—梁矩形部分的截面惯性矩

根据《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侧移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因素,梁截面惯性矩按下列规定取,对于现浇楼面,中框架梁Ib=2.0Io,,边框架梁Ib=1.5Io,具体规定是:

现浇楼板每侧翼缘的有效宽度取板厚的6倍。

表5.1横梁线刚度计算表

类别

Ec(N/mm2)

b×h(mm×mm)

I0(mm4)

Ib(mm4)

Lb(mm)

ib(N·mm)

A-C横梁

3.0×104

300×600

5.4×109

8.1×109

6600

4.45×1010

C-D走道梁

3.0×104

300×400

1.6×109

3.2×109

3000

3.2×1010

D-E横梁

3.0×104

300×600

5.4×109

8.1×109

6600

4.45×1010

2、柱的线刚度:

(5-2)

式中:

Ic—柱截面惯性矩

hc—柱计算高度

Δi—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的结构各层楼面处位移。

表5.4横向框架顶点位移计算表

层次

Gi(kN)

VGi(kN)

ΣD(N/mm)

µi(mm)

8822.78

8822.78

1403440

6.29

121.48

1.12×106

0.13×106

11164.5

19987.28

1403440

14.24

115.19

1.29×106

0.15×106

11164.5

31151.78

1403440

22.20

100.95

1.18×106

0.11×106

11164.5

42316.28

1403440

30.15

78.75

0.95×106

0.07×106

12083.36

54399.64

1119380

48.60

48.60

0.67×106

0.03×106

5.1.4水平地震作用力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根据《抗震规范》,包头属于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且设计场地类别为二类,结构的特征周期Tg=0.35s,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该工程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高度不超过40m,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位移以基本阵型为主,基本阵型接近直线,符合底部剪力法适用范围,故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进行计算

因为T1=0.49s≤1.4Tg=1.4×0.35=0.49s,所以不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因为Tg

,(按

=0.05时计算):

水平地震力标准值:

(5-5)

式中:

—相应于结构基本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G—结构总重力荷载,

—等效重力荷载系数,《抗震规范》规定

=0.85

则:

式中:

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i—质点i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表5.5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表

层次

hi(m)

Hi(m)

Gi(kN)

GiHi(kN·m)

Fi(kN)

Vi(kN)

5

3.9

20.8

8822.78

183513.8

1487.78

1487.78

4

3.9

16.9

11164.5

188680.1

1529.67

3017.45

3

3.9

13.0

11164.5

145138.5

1176.67

4194.12

2

3.9

9.1

11164.5

101597

823.67

5017.79

1

5.2

5.2

12083.36

62833.47

509.40

5527.19

其中

=681762.8kN

m

5.1.5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第二册,对于所有框架都要进行验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刚度可采用弹性刚度。

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剪力沿房屋高度的分布如图5-2

图5-2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剪力沿房屋高度分布图

(5-6)

顶点位移

(5-7)

式中:

—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层间弹性位移

k—楼层数

Vi—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层间地震剪力

(5-8)

式中:

—层间弹性位移角

—计算楼层层高

表5.6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层次

Vi(kN)

Δµi(mm)

µi(mm)

hi(mm)

5

1487.78

1403440

1.06

14.73

3900

1/3679

4

3017.45

1403440

2.15

13.67

3900

1/1814

3

4194.12

1403440

3.00

11.52

3900

1/1300

2

5017.79

1403440

3.58

8.52

3900

1/1089

1

5527.19

1119380

4.94

4.94

5200

1/1053

由上表可见,最大层间位移角发生在1层,其值为1/1053<

=1/550,满足要求,所以各层层间位移角均满足要求。

5.2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选取主框架区任意一榀框架进行计算,即6号轴线所对应一榀横向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5.2.1各层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采用D值法进行如下计算,前面已经计算出了第i层的层间剪力Vi。

i层j柱分配到的剪力Vij以及该柱上下端的弯矩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5-9)

式中:

—框架第i层第j根柱所分配的地震剪力;

—第i层柱侧移刚度;

—第i层柱侧移刚度之和;

Vi—第i层地震剪力,

按h'=(y0+y1+y2+y3)h计算柱的反弯点高度。

根据Vij和反弯点高度确定柱端弯矩,然后按节点弯矩平衡条件和梁的转动刚度确定梁端弯矩。

(5-10)

(5-11)

(5-12)

式中:

y—框架柱的反弯点高度比;

h—柱的计算高度;

y0—标准反弯点高度比;

y1—上下层梁线刚度变化时柱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对于首层不考虑y1值);

y2—上层层高与本层高度不同时,柱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对于顶层不考虑修正值);

y3—下层高度与本层高度不同时,柱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对于首层不考虑修正值)。

表5.7各层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表

层次

hi(m)

Vi(kN)

(N/mm)

Dij

Vij

y

A、E

轴柱

5

3.9

1487.78

1403440

13759

14.59

0.51

0.30

17.07

39.83

4

3.9

3017.45

1403440

13759

29.58

0.51

0.40

46.14

69.22

3

3.9

4194.12

1403440

13759

41.12

0.51

0.45

72.17

88.20

2

3.9

5017.79

1403440

13759

49.19

0.51

0.55

105.51

86.33

1

5.2

5527.19

1119380

12692

62.70

0.68

0.70

228.22

97.81

C、D

轴柱

5

3.9

1487.78

1403440

21327

22.61

0.88

0.35

30.86265

57.32

4

3.9

3017.45

1403440

21327

45.85

0.88

0.45

80.47

98.35

3

3.9

4194.12

1403440

21327

63.73

0.88

0.45

111.85

136.70

2

3.9

5017.79

1403440

21327

76.25

0.88

0.50

148.69

148.69

1

5.2

5527.19

1119380

15288

75.49

1.18

0.65

255.16

137.39

注:

表中弯矩M单位:

kN·m;剪力V单位:

kN。

5.2.2各层梁端弯矩、剪力及轴力计算

梁端弯矩:

(5-13)

(5-14)

梁端剪力:

(5-15)

柱轴力:

(5-16)

式中:

—分别表示节点左右梁的弯矩;

—分别表示节点左右梁的线刚度;

Ni—表示柱在第i层的轴力,受压为正。

表5.8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计算表

梁类别

层次

L(mm)

kN/m

kN/m

Vb(kN)

柱轴力(kN)

A轴柱

C轴柱

A-C横梁

5

6.6

33.24

39.83

11.07

-11.07

-4.98

4

6.6

74.94

86.29

24.43

-35.5

-16.73

3

6.6

125.96

134.35

39.44

-74.94

-38.1

2

6.6

151.11

158.49

46.91

-121.85

-64.14

1

6.6

165.93

203.32

55.95

-177.8

-88.29

梁类别

层次

L(mm)

kN/m

kN/m

Vb(kN)

柱轴力(kN)

C轴柱

D轴柱

C-D横梁

5

3.0

24.07

24.07

16.05

-4.98

4.98

4

3.0

54.27

54.27

36.18

-16.73

16.73

3

3.0

91.21

91.21

60.81

-38.1

38.1

2

3.0

109.42

109.42

72.95

-64.14

64.14

1

3.0

120.15

120.15

80.1

-88.29

88.29

梁类别

层次

L(mm)

kN/m

kN/m

Vb(kN)

柱轴力(kN)

D轴柱

E轴柱

D-E横梁

5

6.6

39.83

33.24

11.07

4.98

11.07

4

6.6

86.29

74.94

24.43

16.73

35.5

3

6.6

134.35

125.96

39.44

38.1

74.94

2

6.6

158.49

151.11

46.91

64.14

121.85

1

6.6

203.32

165.93

55.95

88.29

177.8

注:

表中弯矩M单位:

kN·m;剪力V单位:

kN;轴力N单位:

kN;L单位:

m.

图5-4水平地震作用下一榀框架弯矩图(kN·m)

图5-4水平地震作用下一榀框架梁端剪力及柱轴力图(k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