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180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x

《浅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x

浅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任高峰

(庆阳宁县长庆桥学区邮编745217)

【内容摘要】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青少年最重要的素质,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祖国的未来,关系到中小学生在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力、适应力和创造力,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正视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缺乏独立性;意志脆弱,做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坐享其成;法律意识淡薄,自律意识不强”六方面的道德缺陷。

溯源探究,道德缺陷既有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更有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从人才选拔机制的错位、文化产品审美的错位、诚信危机、中华优良传统的缺失、道德法制教育的失误、独生子女特殊的思想品德问题诸方面进行成因分析,寻找对策。

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特点,更新思想品德教育观念,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方法,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等方面探讨新的方法,借助于活动载体潜心育人。

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国内外时事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八个载体进行有效的德育。

更新德育观,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兼容各科有利因素,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从多方面入手,合理利用各种载体,塑造新世纪的建设者。

【关键词】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对策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社会、家庭的积极参与,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广大中小学生也具备了许多优良的品质,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优良文化的熏陶;相信事实;做事认真;兴趣爱好广泛等等。

但面对新的形式和新的要求,中小学生思想品德仍表现出许多不足,如意志薄弱,缺乏理想,人生观、价值观错位,享乐主义严重等严重问题制约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导向和引导工作以适应新形式、新情况。

一、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在新形势下,要做好思想工作,就必须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方法。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对学校思想工作的环境、内容、渠道和对象进行深入研究,使思想工作与时俱进,在继承中丰富,在坚持中发展,使我们的思想工作适应社会的深刻改革,始终保持勃勃生机和活力。

(一)思想品德是青少年最重要的素质。

学生整体素质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综合素质的综合体。

只追求单一的知识素质,忽视思想品德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不是全面发展的、有创新进取精神的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思想品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祖国的未来。

各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集中表现在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素质上。

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创造力、凝聚力、向心力。

因此,应该把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国家振兴,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

(三)思想品德关系到中小学生在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力、适应力和创造力。

没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坚强的耐挫力,就谈不上竞争、适应和创造。

新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知识日新月异,信息极度膨胀的社会,青少年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耐挫力,将会捆绑才能,抵消其他素质作用的发挥,将会被时代淘汰。

二、存在问题

根据对全镇8所学校发放问卷和召开师生座谈会的方式进行调查,发现我镇思想品德教育存在以下道德缺陷:

(一)缺乏独立性。

大多数学生具有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

具体表现在做人懦弱,不勇敢,自理能力较差,对生活基本技能掌握较少,没有远大理想,没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缺乏良好的独立劳动习惯,不能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和家务性劳动,不愿参加公益性劳动。

据调查58%的中学生不会洗衣服,73%的中学生不会做饭。

(二)意志脆弱,做事以自我为中心。

自制力不强,爱发小脾气,比较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谦让,不宽容,意志脆弱,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没有树立远大抱负。

如受到挫折不能正确对待等。

(三)缺乏责任心,害怕承担责任。

学校组织大扫除,他们能溜就溜,不能溜就东一榔头西一棒棰走过场,很少看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写作业时,埋怨父母没给打开书包,没给检查作业;外出游玩,吃过食品的包装纸、易拉罐扔得到处都是。

(四)缺乏同情心,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

探听别人隐私;经常在背后讲别人的坏话;嘲笑或轻视朋友的缺点;唯我独尊,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对朋友产生过分的依赖性,与朋友交往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善于倾听别人的心声,只诉说自己的心事,忽略朋友的感受;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做错了事情没有勇气道歉;对人不够豁达;讲话没有礼貌,不注意礼仪细节。

(五)不爱劳动,坐享其成。

从对10到14岁学生从事家务劳动的调查发现,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家务或者很少干家务,部分人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1、不爱惜劳动成果,损坏公物严重。

对集体财产、公物不加爱护。

桌凳完好率只有40%,每班每期损坏玻璃达10多块。

2、贪图享受,讲吃论穿。

拜金主义严重,许多学生花钱大手大脚。

(六)法律意识淡薄,自律意识不强。

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准中小学生夜间上网吧,但夜深人静时,网吧的主体仍然是中小学生;新的道路交通法已经实施,但大街上、公路上骑飞车的中小学生比比皆是;个别人哥们意气严重,遇事为朋友两肋插刀;有的有盗窃行为,甚至发生性犯罪。

三、成因分析

对于目前我镇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道德缺陷,溯源探究,分析成因,既有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更有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

(一)人才选拔机制的错位。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如今对人才的诠释是智商高,赚钱能力强,而将思想道德素养高低置于次要位置,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促使教育对功利的追求不断加剧,家庭、学校、社会普遍存在重视智力忽视健全人格的培养。

具体表现在:

家庭教育重子成龙,望女成凤,学生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考试围绕“考试棒”旋转;社会教育“学而优则仕”氛围浓厚。

至此智育的地位大大提高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从而在人们心目中自然而然形成了重智轻德、重成才轻做人的观念。

(二)文化产品的审美错位。

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量好的文化氛围,目前开放的信息,开放的网络、影视文化、一些腐朽思想意识和堕落的生活方式的影响,社会上一些庸俗书刊的出版等都对中小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了阻力,许多中小学生不清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主流文化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却对暴力凶杀、俊男靓女、大款富婆津津乐道。

(三)诚信危机。

经济的繁荣,什么都沾染上了“商品”性,都以“利”字为先,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

弄虚作假,尔虞我诈,从无安全感,朋友之间也不能坦诚相对,互存戒心。

使得青少年耳熏目染,迷失了追求的方向,使得他们很小就有了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贪图安逸,不愿吃苦的不良行为。

诚实信用危机四伏;在学校自我封闭,在家庭自我中心,在社会唯我独尊。

(四)中华优良传统的缺失。

在走访中发现,好多中小学生不知到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更不清楚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①”。

却对港台文化、琼瑶小说、“还珠格格”留恋往返。

说起166年前林则徐虎门销烟一无所知,却对好莱坞影星施瓦辛格刨根问底。

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教育出现断层,这是家庭、学校、社会对中华优良传统教育的严重失误。

(五)道德法制教育的失误。

没有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包抓责任制有待完善,学校思想品德课教育亟待改革,法制教育应是重中之重,未成年人法律意识不强,家庭法制教育更是盲区。

致使可塑性很强的中小学生道德法制观念淡薄。

(六)独生子女特殊的思想品德问题。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独生子女已占绝大多数,而这些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倍加关爱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合作意识,心理上常常有一种孤独感和寂寞感。

更严重的是有些家长对子女的不良行为加以庇护、纵容,结果既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给学校德育工作也造成了偏失和低效。

四、对策措施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

“主动适应新形式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方法②。

”在中小学阶段,由于不同年龄学生心理特征不同,成熟程度不一,道德认知水准存在差异,所以德育工作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特点,确定有一定坡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育目标。

而今基础教育新课改已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

在这种变革与发展的新形式下,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和思考,认为开展中小学生德育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新方法,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

(一)更新思想品德教育观念,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

人才就是:

知识、能力加品德。

知识能力再好,没有好的品德也等于零,品德不良“才能”越大越是不能重用。

所以“有大才者必须有大德,有中才者必须有中德,有小才者必须有小德,犹如‘水涨船高’一样,德与才是同级同步的,而不是相反。

”③作为中小学生,因为自身的特点,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

中小学又是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最重要的阶段,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社会、家长和教师必须克服“片追”观念,在思想上把德育和智育的关系摆正,切实开展“双成”教育,不但使学生成才,更要使它们成人。

教师是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者,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中小学生往往自觉不自觉的把教师作为模仿的对象,心目中的偶像。

教师的人格品行、言谈举止对中小学生一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要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成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引路人、示范人,以自己良好的仪表、举止,高尚的人格品德和正确的处世方式影响学生。

(二)改进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

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应灵活多样,以正面教育为主,因材施教。

知识本身就有思想教育的功能,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互助互进、紧密配合。

有课堂就应有德育,通过改进课堂教学,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增强思想教育的时效性、现实性、针对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以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得体的言行育人教书。

1、要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的作用。

(1)要抓好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和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这是学校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品德与生活课和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中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堂。

它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起着奠基作用,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学校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师上好品德与生活课。

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

(2)抓好各学科的渗透。

以课堂为载体,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真善美是一个有机整体,德智体美劳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学校各科教学既有传授知识的作用,又有育人的任务。

因此,各科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按照《中小学生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渗透“两史一情”教育,特别是语文、地理、历史课的教学,更应按照《纲要》的要求,充分体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要重点突出,紧密衔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思想政治教

(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中小学生必须分阶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在小学阶段,以培养良好的思想和文明习惯为主,着重抓好以“五爱”教育为中心的文明礼貌,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行为规范的训练;初中阶段,在继续抓好小学阶段的基础上,应以社会主义公德、民主与法制,以及初步职业道德为主,同时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为人民服务教育。

高中阶段着重以政治方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为主,同时结合邓小平理论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教育。

(2)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时必须分层次进行。

学生并非成人,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分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教育学生遇事“应有助人”的品质,不帮助人就好像良心上过不去。

第二层次,表现为“乐于助人”。

第三层次是最高层次,学生应该有“助人为乐”的品质,这是共产主义风格的情操。

从而,教学中避免了形式主义和“假、大、空”现象。

总之,要按照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分层次的采取措施,使其有重点,又有机联系,确保思想政治任务的完成。

(三)环境育人。

学生所处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那么,校园基础设施应有艺术性,布局应有和谐性;绿化应有美观性;警示牌,标语牌应有鲜活性的“物化环境”。

创设健康的校园广播、黑板报、橱窗、专栏等;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和谐、民主、乐观、向上的师生关系等构成“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抬头顿足间受到启发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要建立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机构,宣传、教育、工青妇、公安、司法等部门参与配合,保障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的形成,为共建共育创造条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建立校外基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综上,要优化“三个环境”,为中小学生创造和谐舒适的氛围,适合中小学生的美好心灵,为良好的政治思想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管理育人。

“不管学校实行何种领导体制,校长都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

”④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要转变观念,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首先要树立现代德育观:

德育终身化、社会化、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化。

探讨建立起适应本校实际的科学考评体系。

其次要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构。

各校除设立政教处,德育教研室、团委、少先队、学生会、年级组等机构外,还要使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三条线,即以校长为主的教导处、年级组、班主任工作线;以校党支部为核心的团委、少先队、学生会工作线;以学校为主要阵地的社会、家庭配合的“三位一体”校外校内工作线。

这三条线协调配合,有主有从,形成合力,共育新人。

再次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并通过制度的约束,克服学校德育的随意性,低效应现象。

最后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从严入手,抓紧抓好德育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全体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大力开展为人师表,服务育人活动,起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倡导“创文明校,育文明人”的活动。

(五)以活动为载体潜心育人。

良好的道德品德应该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也只有在孩子们的交往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进行道德实践:

实践性活动,如小发明、小创造等;健身性活动,如趣味运动会;养德性活动,如军训、升国旗、校史教育、制度教育等;审美性活动,如书法绘画展、文艺演出等。

让德育覆盖全体学生,渗透到每个角落,娱乐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情操,磨练学生意志。

载体一:

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团组织开展的青年志愿者和少先队活动为组织形式,开展保护环境、扶老助残、拥军优民、交通宣传、参观工厂、农场、勤工俭学等活动,使学生接受教育,树立爱人民、爱家乡、爱劳动、爱科学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载体二:

科技活动。

通过组织科技活动,如成立数学小组、理化小组、气象小组、摄影小组、饲养小组、微机小组、航模小组等,培养青少年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从小树立热爱科学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

通过组织科技讲座、展览、参观访问等活动,扩大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和多种兴趣爱好,有利于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品格。

载体三:

文学艺术活动。

通过开展文学欣赏、文学评价、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等文学艺术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增加学生的生活乐趣。

载体四:

体育活动。

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有利于班级树立奋发向上的好班风,也有利于学校形成生动活泼、勤奋好学的校风,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更有利于磨练学生意志,培养顽强勇敢的意志品质。

载体五:

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这种传统的德育活动形式仍然不失为一种学生联系实际自我教育的有效措施,但现今主题班会的设计和组织要注意立志高、起点高,尽量由学生自己主持,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载体六:

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灾新时代和新的环境中越来越被学校师生和管理者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已成为学生保持健康心理、预防不良事态发展的重要手段,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和专职人员,积极有效的开展活动是当务之急。

载体七:

国内外时事教育。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关心大事是社会成员的需求,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需求。

所以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不失时机地将国内外时事作为重要内容,及时宣传教育(如神州六号飞天,2008年北京奥运,恐怖主义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载体八:

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可快速传递信息。

括扩充教育内容,缩短时空,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我们要各方努力,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和建设,为搞好德育提供现代的物质条件。

总之,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任务艰巨,学生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贯穿于其过程之中,通过更新德育观,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兼容各科有利因素,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从多方面入手,合理利用各种载体,塑造新世纪的建设者。

【注释】①朱东润:

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册195页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十一月四日风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郭锡良等主编《古代汉语》993页宋代诗人文天祥《过零丁洋》,北京,北京出版社。

②选自《人民教育》第七期第6页。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③胡悌云:

主编的《领导科学通览》,第1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④选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8月31日,国家教委政报,第324页。

【参考文献】

⑴《甘肃教育》杂志,兰州,甘肃教育社,6、7、8、9期,2004年版。

⑵《人民教育》杂志,第七期,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⑶《现代农村教育管理》,贠守勤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

⑷《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⑸《教学与管理》,山西,教学与管理杂志社出版,1期,2006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