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中高年级心理教育活动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555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低中高年级心理教育活动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低中高年级心理教育活动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低中高年级心理教育活动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低中高年级心理教育活动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低中高年级心理教育活动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低中高年级心理教育活动纲要.docx

《小学低中高年级心理教育活动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低中高年级心理教育活动纲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低中高年级心理教育活动纲要.docx

小学低中高年级心理教育活动纲要

第二篇心理教育活动纲要

《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开发其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健全、独立的人格。

根据这一总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讲究学习方法、策略和成效,学会计划与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增进自己体脑的发展,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形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型人格。

2.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与他人,养成社交活动的兴趣,乐于交往,善于合作,与他人友好相处,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学会表达、沟通和疏泄情绪的适当方式,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处理冲突、转化消极情绪,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善于管理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形成一个自己认同又有社会价值的生活目标,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理想的实现,确立负责任的、积极进取而又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形成亲和社会的主体参与型人格。

3.生涯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面向未来的发展观,正确认识自己需要、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明确升学、择业的人生意义,做好承担多种社会角色的心理准备;勇于选择,善于选择,形成能积极应对社会变化的积极适应型人格。

4.自我完善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努力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规划自我、调适自我,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挑战的态度,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制的自主创新型人格。

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紧密联系与相互渗透的,在实际操作中应综合安排。

中学,小学低、中、高年级,幼儿园心理教育活动,应有不同的要求:

一、小学低年级心理教育活动纲要

(一)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1.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2.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

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

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3.活动的依赖性较强,尤为依赖老师。

有独立的愿望与要求,在家中表现明显。

4.神经系统较脆弱。

5.爱抚的需要迫切,仍有游戏的需要。

6.喜欢交朋友,邻里的伙伴、同座的同学、给他东西吃的高年级学生,均可能成为朋友。

朋友关系不稳定。

7.自我评价较多依赖老师。

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

8.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逐渐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在作业、考试分数引起挫折的情绪十分强烈。

(二)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

1.智力发展正常。

能在成人的点拨下展开思维;对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内容,能较好地理解;有观察的兴趣。

2.愿意上学读书,初步适应学校生活。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自己准备好、整理好学习用具。

3.愿意参加班、队集体的活动,不是一个人游离于集体之外。

乐于跟小朋友们交往。

4.有初步的延迟满足需要的能力,能暂时控制住自己对某些物质的需求。

5.为学习成功而高兴;学习受挫时,能懂得自己是有责任的。

6.感兴趣的活动,能坚持40分钟以上;不感兴趣的活动,在成人的要求和督促下,能坚持15分钟以上。

7.面对许多小朋友讲话时,不感到紧张、胆怯。

8.想玩耍,想娱乐,并努力参与玩耍、娱乐之中。

9.对自己的情绪有一定控制能力:

遇小困难、小挫折,在成人的帮助下,尽力克服困难;在不该哭泣的场合,能收住哭声。

10.自我认识初步发展:

根据成人的某些提示、暗示,知道自己的某些优点,知道自己的一两点不如他人之处;学习跟他人比较。

11.听成人的话,尤其听老师的话。

懂得成人及老师的话有时也有错。

12.在活动中,显现出较多的主动,有独立的欲求。

13.注意到他人的活动结果,开始懂得他人活动动机不都是一样的。

(三)低年级学生健康心理培育的内容和方法

1.主要内容

(1)入学的第一学期,重点培养儿童对学校学习生活和集体生活的适应性,使他们愿上学、爱学校、乐意学习。

(2)友好交往的指导。

要指导儿童与本班级的小朋友和中、高年级的大朋友的交往;要指导儿童与教师的交往。

(3)正确认识“分数”,懂得分数的意义,防止学习挫折引起儿童的焦虑。

(4)帮助儿童认识“我”。

引导儿童同幼儿园的“我”比较,同本班的小朋友比较,把活动前后的“我”放在一起比较,以了解实际的“我”。

引导儿童初步了解他人心目中的“我”。

(5)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控能力,训练儿童在两个小问题上战胜自己。

(6)培养勇敢精神:

勇于在众人面前说话;不怕黑暗;勇敢承担任务。

(7)保持愉快情绪。

既要保持自己的愉快情绪,又要懂得帮助同伴改变不良情绪。

(8)增强自理和自立的意识,减少依赖性。

(9)教育儿童学习延迟满足自己的需要。

(10)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儿童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思维品质:

观察要细致,要有顺序;发现疑问,静心思考,寻求帮助;思维反应要敏捷。

2.方式方法

(1)课堂教学。

这是儿童在校活动最多的时间,培养健康心理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

可从两方面去做:

第一、有机结合各科教材的教学进行培养,低年级尤其要注意结合语文、体育、思想品德课进行。

第二、力求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趣味化,以课堂气氛活跃,给儿童以更多成功的机会,也要适时适当地给儿童以挫折的考验。

(2)班会、少先队队会。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素质是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不可忽视的责任。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素质也需要经常地进行一些专题性的活动和练习,班会、少先队队会应将其排入主要活动之列。

(3)课外游戏活动。

游戏仍为小学低年级儿童所喜爱。

利用游戏(角色游戏、创造游戏、表演游戏等)训练儿童的心理素质,既为儿童所欢迎,又颇见成效。

(4)争取家庭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协调培养。

要及时地向家长通报孩子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与家长商谈培养措施,帮助督促孩子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让社会知晓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意义,争取社会的支持。

(四)低年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防治

1.学校适应性问题

(1)表现:

害怕上学校;厌恶学校生活;想方设法逃学;入学时间较长,但教学常规仍不能遵守;在校期间,过多地思念家长等等。

(2)原因:

学校生活单调;学习负担过重;教学形式不适合儿童特点;教师对学生缺少爱的抚慰,过多的不恰当的责罚;家长对孩子学习要求不适当;入学前的心理准备不足;成人对学校生活有过不当的讲述、恐吓;学习初期过多的失败;儿童神经系统脆弱。

(3)防治:

①帮助儿童做好入小学前的良好的心理准备,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尤应重视;②小学老师给予儿童以充分的爱抚(特别是对长相不好看、有生理或智力缺陷的儿童),以代替父母的爱抚;③教学形式儿童化、多样化、趣味化;④逐渐强化儿童的入学动机。

激发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向往之情;⑤进行适应性行为训练;⑥学习文化课之初,尽量减少儿童失败的机会。

2.孤独

(1)表现:

不愿与多数小朋友交往,只和同座的或邻居等个别小朋友交往;不乐意参加集体活动,每当同学们在一起活动时,总是站在一边,别人叫他(她)去,常常回答“我不会”、“我不想”。

(2)原因:

家庭的破裂或父母关系紧张;幼儿期家庭的封闭教育;曾经受过交往方面的强烈挫折刺激;神经系统脆弱。

(3)防治:

①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做父母的工作;②以交往之乐吸引;③老师的爱抚,其他儿童主动的接近;④分析潜意识因素,对症治疗;⑤逐步要求参加集体活动,先是要求他(她)和一两个儿童活动,然后到三四个,活动范围逐渐扩大。

3.多动

(1)表现:

该自控不动的时候,也动个不停;明知上课要安心听讲,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甚至老师已示意不要搞小动作,也不能完全停止;动作多紊乱性、冲动性、泛化性。

(2)原因:

脑发育迟缓,脑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的长期过度兴奋;幼儿期家庭的过度放纵。

(3)防治:

①把“多动问题”与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区别开来,要找精神医生确诊;②按医生嘱咐,吃点镇静类药物;③给患有此症的儿童多些同情、谅解;④经常不间断地进行自控性的行为训练和集中注意力的训练;⑤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4.自我中心

(1)表现:

心理置换能力特差,不能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同时注意事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仍保留幼儿期“想像易与现实混淆”的特点。

(2)原因:

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家庭的溺爱;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缺乏相应的指导。

(3)防治:

①检查有无神经系统的病患;②让儿童较多地与他人交往;③进行心理置换能力的训练;④引导儿童从多种角度观察一个事物。

有时不需诊治与训练,随儿童智慧的丰富,也可能自动好转。

5.神经性厌食

(1)表现:

食欲减退,看到饭菜不想吃,并逐渐对各种食物均望而生厌;营养不良,面黄肌瘦,面相显得比实际年龄大。

(2)原因:

父母的溺爱,严重挑食;常遇挫折导致不良情绪;吃得过好、过多;家长自己有偏食习惯。

(3)防治:

①改变儿童对食物的态度;②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③保持轻松愉快的就餐气氛;④孩子的不良行为一露头,立即加以纠正;⑤适当造成孩子的“饥饿感”;⑥注意食物的色、香、味;⑦改变家庭成员偏食的现象。

6.遗尿

(1)现象:

儿童到上小学时期还遗尿。

(2)原因:

生理上的疾病,如膀胱炎、包茎、龟头炎、先天性智力低下、癫痫;心理上的因素,如神经过敏、思想过分紧张、活动过度、睡眠过深等。

(3)防治:

①到相应专科门诊,检查是否有生理性疾病;②针炙治疗;③注意小学生的活动量,尤其不应让孩子在晚间过于兴奋;④晚问不宜多喝开水;⑤不要过分责备或公开批评孩子的尿床毛病;⑥进行有意识的排尿训练。

7.“学习不能”

(1)表现:

观察能力极差,两种差异较明显的文字、数字、事物等也不能清楚区别;老师教学的内容绝大部分不能理解;反应迟钝;学习成绩各科都差,但并不是学习不用功。

(2)原因:

先天性的智力低下;先天性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在母体内,受到药物、有害射线的伤害;母亲怀孕期营养不良;婴、幼儿期患病引起神经系统的后遗症;脑部损伤。

(3)防治:

①进行智力测量,如属智商极低,则宜另择弱智儿童学校学习;②个别施教,给以学习上的个别帮助;③训练观察能力、思维能力;④教师要同情、爱抚,更要教育其他同学不要嘲笑、歧视。

二、小学中年级心理教育活动纲要

(一)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1.小学中年级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过渡期。

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均有明显的增长。

2.情绪较稳定。

对情绪的调节开始和某种道德规范相联系。

在无明显外因的诱惑下,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集体活动的意识增强,懂得集体活动的一些规则、规范。

开始以兴趣、爱好来选择朋友,朋友关系日趋稳定。

4.自我尊重、获取他人尊重的需要比较强烈。

5.开始从活动的效果、动机等多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开始学会独立地把自己与他人比较。

对成人的依赖较之低年级明显减少。

6.开始了解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出现喜爱某些学科、不喜爱另一些学科的兴趣倾向。

7.气质类型开始表现为积极或消极的性格特征。

如:

兴奋型的学生主动地、积极地为班级、为老师做事,但又常显出粗糙、虎头蛇尾的特点;抑制型的学生做事细心,有持久性,却又常显出拘谨、胆怯、被动的性格特点。

(二)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

1.能适应中年级的学习生活;通过努力,能较好地完成中年级的学习任务。

2.智力发展正常;有观察新鲜事物的兴趣,并能边观察边动脑筋思考;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良好,能进行简单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简单的符合规则的推理。

根据他人、他物的提示,展开想像,有些创造想像的成分。

注意到理解性的回忆。

3.喜爱参加集体活动,懂得集体活动的初步要求和规范。

4.对感兴趣的活动,能坚持近1个小时;对不感兴趣,但有社会意义的活动,在成人提醒下,能坚持30分钟以上。

5.有明显的自尊意识。

学习及其他活动中,表现出进取精神。

6.乐意与同伴交往,肯与成人交往。

有几个交往较多的朋友,朋友关系不时常变化。

懂得交往的初步规范。

7.能从效果、动机、性质等方面,评价他人的行为;在成人的指点下,也学会从效果、动机、性质等方面评价自己的行为。

了解自己十分明显的缺点。

8.多数事想到“我自己去做”;在成人的指导下,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学习上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已初步养成;生活方面,没有明显的依赖性。

9.遇困难,遭挫折,不随便退缩,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置身陌生环境,能较快适应。

10.在必要时,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情绪,且有初步的行为表现。

11.学习上较少焦虑情绪。

(三)中年级学生健康心理培育的内容和方法

1.主要内容

(1)抓好二、三年级过渡的适应,主要是对学习内容加深、学习任务增多、学习方法变化、思维要求提高四方面的适应。

(2)进一步指导交往,学习交往的一些简单规则。

教师自身应特别重视与学生交往好,因为中年级儿童对教师的情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学生对教师仍十分热爱,但已开始议论教师,对教师的某些言行产生不满,甚至有时表现出对教师的不服从。

一些乱班往往是从这时期开始的。

(3)进一步帮儿童认识“我”,发展气质的积极品质,减少气质的消极品质。

(4)努力使儿童保持愉快情绪。

这时期的儿童已有些烦恼,要帮助他们纠正不良情绪,并教给他们自我纠正不良情绪的简单方法。

(5)加强生活和学习方面的自理、自立的行为练习;逐步培养自尊、自强的精神。

(6)教会儿童“自我命令”。

三年级是儿童自制力显著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务必重视学生自制力的训练。

(7)强化神经系统的训练。

(8)继续培养“延迟满足需要”的能力:

不只是能延迟满足物质的需要,而且要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延迟满足精神的需要。

(9)发展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多开展想像力的练习。

(10)引导儿童练习小创造小发明。

2.方式方法

(1)课堂教学。

中年级是抽象思维开始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课堂教学特别要重视抽象思维的训练;中年级学习任务、学习难度均显著增加,要十分重视帮助儿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警惕学习焦虑的发生;中年级儿童自我意识已有一定的发展,应非常注意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培养自学、自思、自理、自我规划、自我反馈的良好学习习惯;中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完全可以引导儿童了解自己的某些心理品质,逐步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2)课外视、听信息的获取渠道。

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多,他们从课外阅读、电视电影、与他人交往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的机会及获取信息的数量猛增。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渠道,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防止损害儿童心理健康信息的过多影响。

(3)班、队会。

教师应从班、队会的台前逐步退居台后,帮助指导儿童学会自已主持班、队会,开始有计划地开展增进心理健康的班、队会活动,并开始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4)在成人指导下的自我教育:

自我报告,自我反省,自我规划,自我检查。

这在中年级已具有可能性,老师应予特别注意。

(5)继续争取家庭、社会的协调培育。

(四)中年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防治

1.“马鞍问题”

(1)表现:

小学儿童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常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纪律松弛、偶发事件增多的现象。

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小学阶段儿童发展的“马鞍形”。

(2)原因:

学习难度突然增加;学习内容对思维的要求提高;三年级新老师教育、教学方式不适应儿童的特点;受不良伙伴的影响;低年级阶段家长和老师都没重视儿童心理品质的培养。

(3)防治:

①进行学习上的帮助,开始起点可放低些,让儿童多些成功;②加强班集体和少先队荣誉感的教育;③改进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④注意了解儿童“非正式群体”的活动,并向积极方面引导;⑤多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

2.破坏性行为

(1)表现:

一是破坏公物,如任意用小刀和笔在桌上、墙上刻划和乱涂乱画,砸门窗玻璃,损坏桌椅、卫生用具等。

二是破坏纪律和秩序,如上课任意迟到,不守纪律,不尊敬老师,故意起哄,寻衅闹事等。

(2)原因:

在学习和品德等方面受到批评和指责之后,产生严重的自卑或抵触情绪;缺乏起码的道德观念;不辨良莠的机械模仿;神经系统功能的不平衡,过于兴奋。

(3)防治:

①正确对待儿童的学习和品德问题,不要过分指责,多些指导关怀;②增强儿童自信心;③进行道德观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训练;④创造有利儿童身心发展的环境气氛;⑤调节儿童的神经系统,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3.胆怯

(1)表现:

一遇陌生人、陌生环境,甚至见陌生人、陌生环境之前,就心理过敏,羞怯,回避,手足无措。

对一般人不害怕的动物,也感到非常恐惧。

(2)原因:

神经系统属于弱型;受过强烈的刺激;成人的过分不恰当的渲染。

(3)防治:

①不断进行强化神经系统的练习;②在心理学工作者或精神医生的指导下,实施“系统脱敏”;③成人谈及恐惧之事,应尽量避开儿童;④科普宣传应把握分寸,不宜偏颇夸张。

4.分数焦虑

(1)表现:

考试前后情绪烦躁不安;课内、课外作业和考试,一旦分数不高(有时事实上已比较高,如90分,但儿童本身认为不高)便情绪沮丧;学习、答题总是围着老师的思路、老师的要求转,没有或很少学习的自主性;与课文无直接关系的课外阅读,即使想读也不敢读;自信心低。

(2)原因:

家长的过大压力和对分数的过分苛求;老师单纯以分数高低评价学生的好坏;性格内向,神经系统脆弱;教师教学缺乏趣味性。

(3)防治:

①注重学习成绩的绝对评价,少一点相对评价,即成绩的评估应以“大纲”要求为标尺,而不要以排名次、出难题为宗旨;②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儿童化;③提高儿童,尤其是自卑感较重的儿童的自信心;④对孩子分数的偶然降低,不要给予过分的指斥;⑤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点:

乐观、坚强。

5.说谎

(1)表现:

以欺骗方式故意编造某种情节,以达到某种个人目的。

(2)原因:

小学生说谎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为了获得某种东西、某种利益或得到奖赏和赞扬,有的是为了逃避责任,避免惩罚,也.有的是为了损害别人,从中取乐,还有的说谎成性,性格扭曲等。

(3)防治:

①晓之以理,懂得说谎是一种不良行为;②了解各人说谎的不同动机,分别采取一些不同的教育方法;③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的许愿,也不要过多地惩罚;④家长、老师不要对孩子说不能兑现的话;⑤培养“心理置换”能力,教育儿童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⑥及时教育引导。

6.性格偏执

(1)表现:

骄横、任性、放纵、执拗;不讲道理、乱发脾气、我行我素;易冲动、诡辩。

(2)原因:

家长的自幼宠爱;过多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很少关心儿童的良好性格培养;家长的不良性格的影响;对儿童成功的行为过多、过分的正强化,而对其失败的行为缺乏负强化;神经系统的不平衡;自控能力差。

(3)防治:

①家长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不要过分迁就、宠爱;②给以艰苦生活的磨炼和学习挫折的考验;③对儿童良好行为进行适度的强化;④培养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平衡性。

7.注意力发展问题

(1)表现:

有意注意的能力极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保持适当长的时间。

如看书时,不能集中精力,外界稍有刺激,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即使其主观努力把注意力稳定在书本上,也不能持久,说不出书的主要内容。

(2)原因:

神经系统发育迟缓;低年级没有重视有意注意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活动的趣味性较低;自控能力差。

(3)防治:

①请医生检查是否有神经系统毛病;②加强有意注意的训练;③促使儿童对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④要同情有这类障碍的儿童,不要过于责备。

三、小学高年级心理教育活动纲要

(一)高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1.小学高年级大多数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一定发展,他们能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一些较复杂的内容,因而理解能力明显提高。

能按照一定目的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各种智慧品质的有意性已显示得较清楚。

2.个性心理品质开始走上自我完善的道路:

①情绪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能以某种道德规范在一定时间内调控自己的情绪;②活动中表现出较明显的自我意识;③自控能力逐步发展,且逐步具有自觉性;④逐渐能独立自觉地认识具有远大意义的、抽象的行为动机、行为目的以及较复杂的行为方案;⑤能较为持久地从事日渐复杂和困难的活动。

3.已能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学习的责任感加强。

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和欲望增强。

4.交往范围扩大,独立意向和“成人感”开始萌生,但仍有较大程度的片面性、依赖性。

由于心理变化及社会习惯的影响,男女生“界限”日益分明。

部分学生第二性特征出现,其心理波动与心理失衡现象值得注意。

(二)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

1.智力发展正常,能较好地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思维独立性有所表露。

2.有学习兴趣,了解自己的学习与将来发展的关系。

3.在成人的指点下,乐于参与课外各种有益的活动。

4.活动的坚持性较之中年级有显著的发展。

在许多活动中时常可见抑制自己不良行为的表现。

5.大多数事情都想“我自己来”,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6.能从他人的角度评价自己的行为,既看到自己主要的优点,也看到明显的缺点。

7.懂得小学生必须遵循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在校内外各种场合要求自己。

8.有自我完善的欲望与计划,有初步的自我监督能力。

9.置身于陌生环境,经过一段时间能适应。

lO.升人高年级一两月后,就基本适应学习生活;有时有焦虑情绪,但不严重,持续时间仅在l天之内。

11.对成人的言行,逐步具有批判性,接受正确的指导,能辨识明显不正确的影响。

12.朴实,进取,不死气沉沉,较为活泼。

13.性心理发展正常,无病态表现。

女生对第二性特征的出现不感到突兀。

(三)高年级学生健康心理培育的内容和方法

1.主要内容

(1)中、高年级的过渡适应,升人初中的心理准备。

(2)训练自我监督的能力,指导自我完善。

(3)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练习,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进一步促进智力发展。

(4)正确认识第二性特征出现,正确对待青春期到来前的心理骚动。

(5)强化独立意识,提高独立活动能力。

(6)进一步培养智力活动的兴趣。

(7)教会情绪调节的简单方法。

(8)继续进行强化神经系统的训练。

(9)正确对待学习及其他方面的挫折,减少焦虑情绪。

(10)认识社会交往的道德规范,学习与陌生人打交道。

(11)学习用钱。

(12)介绍心理健康的最基本的知识。

2.方式方法

(1)课堂教学。

应重视五点:

①课堂教学的民主化;②智力活动要有一定的紧张度;③防止为考分而教学;④尊重学生的自尊心;⑤树立课文模范人物的榜样。

(2)班、队会和晨会。

多数活动由学生主持,为学生提供自我塑造的机会。

(3)小组活动,包括课内外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群体中表现自己的才能,实践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培养小群体的当家意识。

教师要了解小组活动,但不宜过多干涉。

(4)自我塑造。

以立英雄少年志、战胜自己的惰性为核心,指导儿童走上自我塑造之路。

(5)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6)将心理健康的优化活动引向社会,多参加些社会活动,经常与社会、家庭联系,争得他们的支持、监督。

特别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