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数下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445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数下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数下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数下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数下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数下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数下第四单元.docx

《人教版四数下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数下第四单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数下第四单元.docx

人教版四数下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和性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而这单元的内容是在这些基础上教学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P32-33例1。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通过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

重点难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

2、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些数量不一定都能用整数表示,例如商品的价钱,就不一定都是整元钱,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示。

我们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你能以元作单位,把下面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吗?

1角=

元=()元

3角=

元=()元

9分=

元=()元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

(板书课题:

小数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品标价不够整元可以用小数外。

在量屋子的高度时,它不够整米时,以米作单位也常用小数表示。

1、教学小数的意义。

(1)教学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

把一条长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这样1份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米。

小结: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一位,表示十分之几。

小练习:

如果8分米呢?

以米为单位,怎么写成分数和小数?

9分米呢?

(2)教学两位小数。

(出示放大的1分米):

题目和上面哪里不一样?

答案一样吗?

把一条长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0份,这样1份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米。

小结: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二位,表示百分之几。

小练习:

如果28厘米呢?

以米为单位怎么写成分数和小数?

70厘米呢?

(3)教学三位小数。

把一条长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1份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米。

小结: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三位,表示千分之几。

小练习:

256毫米呢?

999毫米呢?

(4)我们还可以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下去,可以得到四位、五位……小数。

启发学生根据前面3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成1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分成10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2、小结:

像上面这些分数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阅读课本)

3、P33“做一做”。

4、强化概念,启发性提问:

①十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②百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

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③千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

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④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练习九第1-4题。

 

第二课时小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

P34-35例2、3。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知道小数的构成部分及小数各数位上的含义。

2、使学生会正确地读小数。

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识小数的数位名称和相应的计数单位。

2、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你想告诉同学们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小数的组成。

说说1.8、5.63、12.378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由此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这些小数由哪几部分构成?

小结: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构成。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1.8

5.63

12.378

(2)引导学生回忆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3)学生尝试制作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制作小数数位顺序表。

全班交流整理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想一想:

①你知道各个数位的名称吗?

②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课本P35例3。

你能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读法。

学生合作试着读一读这三个小数。

集体交流。

总结小数的读法:

它们的读法是整数部分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就读点,小数部分通常就按顺序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就可以了。

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三、巩固应用。

1、P34“做一做”。

2、P35“做一做”第1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谁能说说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是如何读的?

 

第三课时小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P35例4。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读写法,能够正确地写出小数。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的写法,正确地写出小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面各数。

0.8512.069.18150.408

说一说小数是怎样读的?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六百一十五五千零八十九百八十五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小数的写法。

出示课本第35页例4。

问:

你会写出这些小数吗?

(1)请学生试写出信息中出现的小数。

(2)指名板演。

(3)组织学生讲座怎样写小数。

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

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写出,整数部分是0,整数部分就写0,然后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4)集体订正。

2、巩固应用。

完成P35“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学习了如何写小数,想一想:

如何写出一个小数?

在写一个小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第四课时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P38-39例1-4。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学生学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田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0.3是()分之一

0.30是()个百分之一

0.123是()个千分之一

二、新课学习。

在商店里,商品的标价经常写成这样:

2.50、8.00……

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钱呢?

2.50元和2.5元,8.00元和8元有什么关系呢?

1、理解小数的性质。

(1)例1:

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启发提问:

①0.1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

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

(1个十分之一米,1分米)

②0.1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

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

(10个百分之一米,10厘米)

③0.10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

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

(100个千分之一米,是l00毫米)

④观察1分米、10厘米、l00毫米,它们的长度怎样?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

可以得出:

0.1米=0.10米=0.100米。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3个小数。

①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

②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出: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例2:

比较0.30和0.3的大小。

启发提问:

①0.30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左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

用多少份来表示?

(30个1/100,平均分成100份,用30份表示。

②0.3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右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

用多少份来表示?

(3个1/10,平均分成10份,用3份来表示)

③两个图形所占面积大小怎样?

(移动投影片,学生易看出0.30=0.3)

④为什么这两个数相等?

讨论后得知:

10个

是1个

,30个

是3个

所以这两个数相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

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启发学生归纳出:

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通过对例1、例2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两个结论归纳成为一句话吗?

启发学生概括出: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理解小数性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要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2、小数性质的应用。

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教学例3:

把0.70和105.0900化简。

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得出:

0.70=0.7105.0900=105.09

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有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2)教学例4: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2=0.2004.08=4.0803=3.000

三、巩固应用。

完成P3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

你能说说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吗?

改写小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五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P40例5。

教学目标:

1、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2、通过对小数大小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步骤。

2、难点是小数位数不同时比较大小容易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混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比一比:

832○7996124○62141003○999

说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

我们已经掌握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那么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也是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地比较。

今天就来研究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板书课题:

小数大小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5:

观察成绩,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明确:

先比较整数部分。

3>2,所以3.05是最大的。

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

2.84、2.88、2.93整数部分都相同,则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9>8,所以2.93>2.8。

十分位相同,再比较百分位,8>4,所以2.88>2.84。

最后比较结果:

3.05>2.93>2.88>2.84。

2、根据刚才的比较,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概括: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部分相同时,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练习:

P41“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40“做一做”。

2、练习十。

四、课堂总结。

小数如何比较大小?

学生自由说一说。

 

 

第六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内容:

P43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比较大小:

35.673.567356.73567。

问:

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

(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

)有什么不同?

(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二、新知探究。

从上题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

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1、例1:

把0.009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米等于多少毫米?

(板书:

0.009米=9毫米)

(2)移动0.009米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

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0.09米=90毫米,原数扩大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

是多少毫米?

大小有什么变化?

(0.9米=900毫米,原数扩大l00倍)

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又变成多少?

是多少毫米?

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9米=9000毫米,原数扩大1000倍)

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

(3)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

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l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刚才是由上往下观察(画↓),如果我们由下往上观察(↑),小数点相当于往哪边移动?

(向左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

原来的数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得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l000倍.……

3、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在书上补充完整)

4、强调:

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l000倍……

三、巩固练习。

完成P44“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l000倍……

 

第七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

P44例2。

教学目标:

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l000倍。

重点难点:

1、重点是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2、难点是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填一填。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得()。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移动()位。

5、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

得多少?

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l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

各得多少?

二、新知学习。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

怎样移动呢?

1、教学例2

(1):

把0.07扩大l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

(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

0.07×10=0.7

0.07×100=7

0.07×1000=7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

(4)为什么0.07×1000得70?

(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7×100=7,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7,而不写成007?

引导学生明确:

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须去掉,如0.07扩大1000倍得70,而不能得0070。

小结式提问:

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以了?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就可以了)

2、教学例2

(2):

把3.2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1)思考一下,把一个数缩小倍数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如何解决?

3.2÷10=0.32

3.2÷100=0.032

3.2÷1000=0.0032

(2)说明:

3.2÷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整数部分没有了,用0表示,所以在小数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

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3.2÷1000=0.0032?

强调: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左边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左边用“0”补足,缺几位就补几个“0”,再点上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也没有了,因此小数点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所以3.2缩小1000倍得0.0032。

3、总结性提问:

(1)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的方向根据什么?

(2)小数点位置移动的位数由什么来决定?

(3)应用小数点移位规律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P44“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学生自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第八课时人民币的兑换

教学内容:

P45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的兑换,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熟练应用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会根据汇率进行人民币和其他外币的兑换。

2、应用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生活中离不开钱币,你们都知道哪些国家的钱币呢?

公司派王叔叔到美国参加交流学习,王叔叔到了美国,能用人民币直接买东西吗?

(不能)

那该怎么办呢?

(兑换钱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

指名学生回答。

求1万元人民币可以换多少美元必须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

1万元人民币相当于1元人民币×10000,1元人民币可以换0.1563美元,所以能换多少美元就是求10000个0.1563是多少。

2、学生尝试列算式。

3、指名汇报。

4、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

如果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那么,0.1563乘10000,小数点怎样移动呢?

学生汇报。

三、巩固应用。

完成P45“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

(1)

教学内容:

P48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2、理解单名数互化的理由。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重点难点:

1、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2、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4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顺序排排队。

1、你有什么感觉?

怎样比较方便呢?

2、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

二、自主探究。

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1、80cm=()m

(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

(2)策划自己的表达方案,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方法一:

80cm=

m=0.80m

方法二:

1m=100cm80cm=(80÷100)m=0.8m

方法三:

80÷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4)你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呢?

2、1米45厘米=()米

(1)尝试。

(2)交流。

(3)理解1米45厘米表达的意义。

(4)小结:

低级单位是如何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

三、实践应用。

第49页“做一做”.

(1)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

(2)想一想:

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

(2)

教学内容:

P49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2、进行单位改写的对比,学会区分。

3、形成一种程序性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2、使学生形成一种程序性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生成情境。

我们可以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那么也应该可以将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

我们先复习一下昨天的内容:

80厘米=80÷100=0.80米=0.8米,

或者:

80厘米=

米=0.80米=0.8米。

二、自主探究。

1、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

2、揭示课题:

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3、从左至右是低级化高级,那么从右至左呢?

90厘米=0.9米,0.9米=90厘米。

4、0.9米=90厘米是怎样换算出来的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

5、学习例2。

(1)学生独立阅读。

(2)0.95米=()厘米,你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3)0.95米的意义可以理解为9分米加5厘米,合起来就是95厘米。

也可以用0.95×100=95厘米。

计算时直接移动小数点。

6、想一想:

1.32米=()厘米。

(1)学生独立思考,策划自己的表现方案。

(2)全班交流。

(3)1.32米=132厘米,你能用几种方法去理解?

7、对比总结。

对单位的改写,我觉得首先判断两个单位名称相对而言,谁是高级单位,谁是低级单位,然后掌握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要乘以进率,是通过移动小数点来实现的。

三、实践应用。

第50页“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学生自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第十一课时小数的近似数

(1)

教学内容:

P52例1。

教学目标:

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