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404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docx

《《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docx

《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

《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

第一章

1.甲、乙两企业某年有关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及利润、销售利润率等资料见表1—4。

表1—4甲、乙两企业相关资料金额单位:

万元

企业

收入

成本费用

利润

销售利润率(%)

100

70

30

30

200

150

50

25

运用投入和产出比较方法,可以发现,甲企业的利润小于乙企业的利润,但甲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却大于乙企业,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甲企业经营的效果性好但效率性较差,乙企业经营的效果性差但效率性好。

经济效益与利润的关系如下:

经济效益和企业利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等同起来。

企业利润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它强调会计计量中的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

说它与经济效益有联系,是因为它也是投入与产出比较之差。

但是,计算利润的投入与产出,是按照上述两项会计原则来定义的,其外延与计算经济效益的投入与产出不同。

经济效益的含义,既包括当期实现的效益,也包括当期创造而递延到后期收益的潜在效益;既包括直接归创造者受益的效益,也包括间接由非创造者受益的效益。

2.甲、乙两方案有关原始投资额、未来报酬及净现值、现值指数等资料见表1—5。

表1—5甲、乙两方案有关资料

方案

未来报酬

原投资额

净现值

现值系数

1000

700

300

1.43

1800

1400

400

1.29

运用投入和产出比较方法,可以发现,甲方案的净现值小于乙方案,但甲方案的现值指数却大于乙方案,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乙方案的效果性好但效率性较差,甲方案的效果性差但效率性好。

经济效益与净现值的关系如下:

净现值是指某一项投资方案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的差额,体现的是投资活动的投入产出关系;而经济效益是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既有相减比较,也有相除比较,更有相减和相除结合比较。

因此说,净现值是衡量经济效益的一种形式,而经济效益的内涵和外延更为广泛;考察经济效益时,必须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即净现值。

第二章

审计证据内容

证据类型

1.所投资固定资产可能提前报废

趋势证据

2.单位工资成本由于预算失控而提高

过程证据

3.物资采购付款未审核有关单据

过程证据

4.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知之甚少

环境证据

5.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充分有效性不足

环境证据

6.资金占用增加引起存货周转减慢

趋势证据

第三章

1.该厂经营目标、指标情况如下:

项目

产品正品率(%)

产品出口率(%)

人均创汇(美元)

该厂目标(3年平均)

97

22.5

1633

行业先进水平

97

20

1800

该厂实际情况

92

10

1000

在对该厂进行总体性经济效益评价时,审计人员应该选择的审计评价标准为:

产品正品率达到97%,20%的产品出口,人均创汇1633美元。

“产品精益求精”宗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打入国际市场”目标不能用作审计评价标准。

因为该厂实际产品正品率92%,10%的产品出口,人均创汇1000美元。

另外,该厂主要领导人调动频繁,资金紧张,设备更新困难,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严重。

客观条件落后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2.作为经济效益审计标准,所选的指标应确定在先进性和合理性水平上。

这是因为:

一方面,评价标准的水平必然建立在相对先进合理的基础上才能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确定标准时必须充分反映被审计单位现有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反映现有的操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并考虑增长提高因素和潜力。

如果脱离实际,标准水平变成可望而不可即,将使被审对象丧失了完成标准的信心和积极性。

第四章

1.这种控制显然比较粗糙。

主要体现在:

(1)不能反映应付账款串户情况;

(2)不能反映处理后退回的单据缺失情况;

(3)不能排除手工计算数据错误,却正好与退回单据控制总数相同的情况;

(4)不能排除退回控制总数有部分未录入系统的情况。

以上各种情况都将造成应付账款入账时间或对应供应商错误记录。

2.

(1)招聘员工时注重对员工正直、诚实、独立性的考核。

(2)对涉及机密的数据,要打印或拷贝必须有两人以上同时进行方行,否则无法打印或拷贝。

(3)制定惩罚措施,并事先通报,或者在与员工签订的合同中进行明确。

一方面起到警戒作用,另一方面在造成损失后对公司有所补偿,同时也让员工意识到泄露秘密等不当行为对个人损失过大而放弃该行为的实施。

第五章

(1)企业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既要以《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又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便于企业有效增强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保护单位财产,保护国家、集体和职工三者利益,增强企业效益。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财务会计控制制度:

可靠的凭证制度;完整的簿记制度;严格的核对制度;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科学的预算制度;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适时适用的监督考核制度。

(2)在财务审批时,严格按照授权内容执行,杜绝无授权、口头授权、电话授权的形式出现;需要授权的,必须由双方签授权书,存放财务部,备案,核对签名;区分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涉及款项支付等重要事项的,必须在高层经营会议上得到一致通过,以公司红头文件的形式通告公司。

(3)健全该公司的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该公司的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制度;改进该公司的内部管理方式,强化货币资金内控的执行力度。

第六章

(1)风险管理审计是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再监督,以便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点,把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与此同时,能够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符合性测试发现内控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还能起到预防风险与警示的作用,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内控制度,由相关部门或人员具体实施,事先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把风险消灭在发生之前或萌芽状态,而当风险产生并造成损失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相应措施,发挥风险管理审计的警示作用;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开展还有助于提高外部审计质量和效率,一方面将有限的审计资源用于高风险领域,另一方面降低外部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2)有缺陷,在长达近3年的时间里,凯维埃尔的上司对他所参与的巨额金融交易完全不知晓。

对于具有巨大风险的金融产品的交易没有相关的内部控制措施或者说没有实施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无疑使凯维埃尔能够毫无障碍地进行各种XX的交易。

同时,作为凯维埃尔的上级只对他是否赚钱感兴趣,没有看到他赚钱后面的深渊。

既没有仔细检查其交易证据,更没有去核查其资金的去向和交易的内容。

对于金融创新特别是一些新兴、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一些评估机构没有经验,交易员们也大多看重其利,其风险评估也就容易出现问题。

面对金融创新迅猛发展的局面,金融从业者显得无所适从,而凯维埃尔就是这样一位“不幸的受害者”。

另外,从道德的角度看,法兴员工的职业操守也存在一定问题。

据凯维埃尔的证词,他“承认”曾试图“隐瞒”自己进行的一些交易。

而且兴业银行的其他交易员也曾违规,超出上级给予的权限进行超额交易。

以上问题都可以通过设置完善的内控监管以及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并予以制止。

  (3)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严格信息沟通与授权制度;紧跟当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完善监控系统。

 

第七章经营性项目审计

业务练习题

1.答案:

钢材实际利用率=4800÷6400×100%=75%

钢材利用率定额完成程度=75%÷80%=93.75%

钢材超支数=6400-4800÷80%=400(千克)

本月少生产钢管=400×80%÷1=320(根)

2.答案:

采用喷漆后增产的产品数

3.答案:

新建方案效益系数

比较效益系数

>0

所以,改造方案可行。

4.答案:

自销方式下的销售利润

=(350-250)×1800-77000

=103000(元)

由商业部门销售方式下的销售利润

=(300-250)×2100

=105000(元)

可见,由商业部门销售方式下企业可多获利润2000元,建议企业采用由商业部门销售方式。

第八章资源利用效益审计

案例分析题

1.答案:

设备的综合经济效益:

全年计划折旧额=640×4.5%=28.8(万元)

全年实际折旧额=620×4.5%=27.9(万元)

计划标准产量折旧额=288000÷1280=225(元)

实际标准产量折旧额=279000÷1320=211.36(元)

计划设备折旧产值率=216÷28.8×100%=750%

实际设备折旧产值率=229÷27.9×100%=820%

计划设备占用产值率=216÷640×100%=33.75%

实际设备占用产值率=229÷620×100%=36.9%

评价:

每单位标准产品耗用的折旧额实际比计划下降13.64元(225-211.36),说明企业在提高设备能力的利用程度、增加产品产量方面取得了成绩;每一百元的设备折旧额消耗带来的产值,实际比计划上升了70元(820-750),这一方面是产品产量的增加和折旧额的减少所致,另一方面受产品的结构变动因素的影响;每百元的设备占用带来的产值实际比计划增加了3.15元(36.9-33.75),主要是企业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压缩了设备占用额所致。

从以上三个指标看,该企业的设备综合经济效益状况是比较好的。

2.答案:

分别计算A、B、C三种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程度为:

A材料:

94÷100×100%=94%

B材料:

31.25÷41.7×100%=75%

C材料:

1125÷1000×100%=112.5%

可以看出,A、B两种材料消耗定额完成得比较好,C材料消耗定额没有完成,超耗12.5%(112.5%-100%),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审查。

此外,B材料的实际利用率比计划利用率高了20%(80%-60%),固然有其成绩,同时也应注意实际用量(31.25千克)大大低于计划用量(41.7千克)的原因,特别要查明实际用量本身的真实性;其次,要审查B材料的消耗定额,生产单位甲产品耗用B材料0.417千克显然过高,超过了单位产品含量66.8%[(41.7-0.25×100)÷0.25×100],与B材料的工艺损耗情况并不适应。

3.答案:

现有设备使用率=14÷16×100%=87.5%

这表明有12.5%的设备未被使用,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

同时,为了明确本年度设备使用率是否合理,还需要与上年设备实际使用率进行比较。

全年计划产量(定额工时)完成率=81200÷99200×100%=81.86%

这说明完成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设备未全部投入使用。

设备生产率计划完成率=5800÷6200×100%=93.55%

这表明本年度未完成设备生产率计划,也是设备未全部投入使用所致。

为了进一步评价本年度设备生产率计划没有完成的原因,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设备结构、陈新率、更新改造政策等进行了解,以便合理判断设备生产率计划未完成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第九章企业投资项目效益审计

业务练习题

1.答案:

(1)甲乙两项目的净现值:

NPV甲=60000×(P/A,10%,5)-180000=47448(元)

NPV乙=50000×(P/S,10%,1)+60000×(P/S,10%,2)+70000×(P/S,10%,3)+60000×(P/S,10%,4)+60000×(P/S,10%,5)=45869.46(元)

(2)两项目的现值指数:

PI甲=60000×(P/A,10%,5)÷180000=1.2623(元)

PI乙=45869.46÷180000=1.2548(元)

因为甲项目的净现值大于乙项目,甲项目的现值指数也大于乙项目,所以应选择投资甲项目。

2.答案:

△初始投资=130000-40000=90000(元)

△年折旧额=[(130000-10000)÷6]-10000=10000(元)

△每年营业现金流量=25000×(1-30%)+10000×30%=20500(元)

△终结现金流量=10000-7000=3000(元)

净现值的差量△NPV=20500×PVIFA10%,6+3000×PVIF10%,6-90000=969.5(元)

由于更新设备后有净现值969.5元,故应进行更新。

3.答案:

(1)借款资本成本=7%×(1-25%)÷(1-2%)=5.36%

债券资本成本=14×9%×(1-25%)÷15×(1-3%)=6.11%

优先股成本=12%÷(1-4%)=12.5%

普通股成本=0.12÷(1-6%)+8%=20.77%

留存收益成本=0.12+8%=20%

(2)企业加权平均成本=10÷100×5.36%+15÷100×6.11%+25÷100×12.5%+40÷100×20.77%+10÷100×20%=14.89%

4.答案:

因为,

旧设备NCF1~5=(50000-30000-4000)×(1-40%)+4000=13600(元)

新设备NCF1~4=(80000-40000-10000)×(1-40%)+10000=28000(元)

NCF5=[(80000-40000-10000)×(1-40%)+10000]+10000=38000(元)

所以,

旧设备NPV=13600×(P/A,10%,5)=51558(元)

新设备NPV=28000×(P/A,10%,4)+38000×(P/F,10%,5)-(60000-20000)

=72358(元)

可见,应更新设备。

第十章

(1)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反映经济效益的三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经济性是指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实际投入与计划投入的比较。

它主要反映经济资源的节约和利用程度,或单位产出所投入资源的变化方向和程度;效率性是指投入量变动与产出量变动之比,综合反映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效率,综合反映经济活动合理、有效的程度;效果性是指在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际产出与计划产出的比较。

它是产出的有用成果的大小和多少,反映产出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

(2)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1)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要求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被审事实、界定经济效益质和量的标准,即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2)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效益性的基本要求和限定,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经济效益高低、好坏及其程度做出评价的依据,是提出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论的依据。

(3)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非常广泛,既有外部标准,也有内部标准,但通常选择以内部标准为主。

(4)掌握衡量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实际效益的尺度,科学运用判别经济效益好坏的严密可行的标准,是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必备条件,也是保证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充分条件。

第十一章

1.净现值NPV=450000×(P/F,12%,1)+400000×(P/F,12%,2)+400000×(P/F,12%,3)+350000×(P/F,12%,4)+300000×(P/F,12%,5)-900000=(450000×0.8928+400000×0.7927+400000×0.7118+350000×0.6355+300000×0.5764)-900000=1398905-900000=498905

现值指数NPI=[450000×(P/F,12%,1)+400000×(P/F,12%,2)+400000×(P/F,12%,3)+350000×(P/F,12%,4)+300000×(P/F,12%,5)]÷900000=1.5543

由于该项固定资产投资业务的净现值大于0、现值指数大于1,一方面说明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可以完全补偿现金流出量;另一方面也说明该项投资业务的回报率超过资本成本率,因此,该项投资可行。

2.

(1)方案A:

NPV=9000×(P/F,10%,2)-5000=9000×0.826-5000=2434(万元)

PVI=[9000×(P/F,10%,2)]÷5000=1.487

方案B:

NPV=4000×(P/A,10%,2)-6000=4000×1.736-6000=944(万元)

PVI=[4000×(P/A,10%,2)]÷6000=1.157

方案C:

NPV=8000×(P/F,10%,1)-7000=8000×0.909-7000=272(万元)

PVI=[8000×(P/F,10%,1)]÷7000=1.039

(2)该企业管理层的决策不可行。

因为作为长期投资,需要考虑时间价值,但由于三种方案的初始投资额不等,因此不能用净现值法,只能用现值指数法进行测算,经比较,A方案的现值指数大于A方案和C方案,A方案最有效。

应当建议被审计单位选择A方案。

第十二章

对照该厂长任职责任目标(合法经营、利润总额每年递增20%、职工人均收入每年递增15%)分别进行评价。

(1)从审计发现看,该公司发生

(2)和(3)情况,其中包括小金库10万元(用于请客送礼、滥发奖金)、回扣5万元(1万元纳入厂长私囊)均与厂长有关,其应承担相应的直接责任、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

可见,该厂长在任期间并未合法经营。

(2)从利润增长和人均收入情况看:

项目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利润增长率(%)

40%

34%

33%

人均收入增长率(%)

(0.5952-0.48)÷0.48=24%

(0.722-0.5952)÷0.5952=21%

(0.964-0.722)÷0.722=34%

该厂长已超额完成经营目标,但是,从企业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情况看:

任职初流动比率=2300÷1200=1.9

任职期末流动比率=3200÷2500=1.28

任职末资本保值增值率=2910÷3160×100%=92%

任职末资本保值增值率小于1,说明该企业为了完成经营目标,不惜牺牲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存在短期化经营行为。

(3)从职工培训、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看,该厂长并未有效履行职责。

因此,该厂长在任期间“基本履行”了经济责任,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追究其经济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