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398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判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判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判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判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判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判断.docx

《判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判断.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判断.docx

判断

第一组

1、水不仅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有氧呼吸、蛋白质与DNA的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生成。

3、淀粉、半乳糖以及糖原的元素组成都是相同的。

4、糖类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5、胰岛素、抗体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6、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并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每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与一个游离的羧基。

7、在一定条件下,ATP能给RNA的合成提供能量和原料。

8、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唯一脂质

9、葡萄糖进入各种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10、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11、胞吞和胞吐过程需要消耗ATP。

第二组:

1、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这一特性与细胞间的融合、细胞的变形运动

以及胞吞胞吐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2、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细胞骨架

3、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膜蛋白的种类与数量决定

4、神经细胞膜上对递质起识别作用的是糖蛋白

5、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2009北京)

6、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2009北京)

7、载体蛋白质是镶在细胞内外表面的蛋白质(2009北京)

8、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2011北京)

9、主动运输一定需要载体、消耗能量,需要载体的运输一定是主动运输。

10、细胞内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了生物膜系统,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第三组

1、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内有核糖体(2009海南)

3、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2010北京)

4、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2010北京)

5、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2011四川)

6、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2011四川)

7、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2011北京)

8、溶酶体内的酶由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囊泡)运入(2011北京)

9、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液泡、细胞核、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等都是膜结构的细胞器

10、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第四组

1、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DNA、等大分子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2、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细胞中通常同时含有DNA与RNA,其中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3、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与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

4、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2011山东)

5、水绵、蓝藻、黑藻都属于自养型的原核生物。

6、原核细胞能够产生的的可遗传变异方式只有基因突变

7、在细胞核内的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8、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2011海南)

9、真核生物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只能进行无丝分裂,故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10、真核细胞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有染色质

第五组

1.细胞中都有DNA和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因此,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2.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DNA分子多,转录成的mRNA分子也多,从而翻译成的蛋白质就多,如胰腺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较就是如此。

3.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4.核孔是核与细胞质进行频繁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唯一通道

5.核仁与核糖体的合成有密切的联系

6.中心体在洋葱根尖的有丝分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7.酵母菌是原核生物;乳酸菌是真核生物。

8.蓝藻中有叶绿体,因为它能进行光合作用。

9.原核细胞中无成熟的细胞核。

第六组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既可发生在细胞内,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外。

2.酶的形成不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

3.细胞内的ATP都是在生物膜上合成

4.ATP含有核糖,而所有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

5.转运RNA、抗体、酶、载体蛋白、胰岛素等发挥相应作用后,不能继续发挥作用的是酶

6.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两个黏性末端的碱基连接起来

7.在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中,若某两支试管的反应速率相同,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可判断这两支试管的所处的环境温度也一定是相同的。

8.如果以淀粉为底物,以淀粉酶为催化剂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则酶促反应的速率既可以通过碘液检测淀粉的分解速率,也可以通过斐林试剂检测淀粉水解产物的生成速率。

 

第七组

1.人体剧烈运动时只通过无氧呼吸供能

2.细胞中葡萄糖的运输途径是:

细胞膜一细胞质基质一线粒体。

3.线粒体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

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有光条件下进行,暗反应在无光条件处进行

5.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供生命活动利用

6.在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个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在无氧呼吸过程中,则没有此过程。

据此,是否有[H]的产生,可以作为判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依据。

7.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碳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8.对于呼吸作用来说,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有酒精生成的呼吸一定有无氧呼吸,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一定不会产生酒精。

第八组

1、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2、神经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不都具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却不断更新

3、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分子复制而加倍

4、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结构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核心问题都是围绕均等分配遗传物质。

5、细胞周期是指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开始所持续的时间。

6、在间期,染色体经过了复制,但染色体数目没有增加。

7、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8、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加与DNA数量的增加不可能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同一个时期;DNA数目的减半与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可以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同一时期。

9、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都会出现赤道板,但只有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才会出现细胞板。

10一个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如果碱基T与U被大量利用,则该细胞不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分裂期。

11、某一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如果有一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的基因不相同,如分别为A与a,则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很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第九组

1、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异常精子形成的原因是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极

4、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中,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5、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联会

6、减数分裂与一般有丝分裂相比,染色体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后期

8、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中心体的活动加强

9、某正常分裂中的细胞如果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第十组

1、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2、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的能力,这说明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

3、根据胰岛素基因制作的基因探针,仅有胰岛B细胞中的DNA与RNA能与之形成杂交分子,而其他细胞中只有DNA能与之形成杂交分子。

4、人体高度分化的各种细胞中蛋白质都不同。

5、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酶活性减弱。

4、多细胞生物个体的衰老与细胞的衰老过程密切相关,个体衰老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的衰老过程,但未衰老的个体中也有细胞的衰老。

5、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6、癌症病人染色体上无抑癌基因

7、亚硝酸盐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导致癌症发生

8、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10、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的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细胞的凋亡是细胞生存环境恶化的结果。

11、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12、正常人如果长期接触癌症患者,其细胞癌变的几率会增加

第十一组

1、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2、细胞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3、细胞分裂前期最显著的变化是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

4、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DNA、染色体、纺锤丝的变化

5、精子、卵细胞均没有细胞周期

7、通常体内已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衰老死亡。

8、小麦的种子萌发长成小麦植株的现象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9、成熟的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基因,皮肤细胞中无血红蛋白基因。

10、细胞出现衰老与死亡就会引起机体的衰老死亡

1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大,越不利于物质的交换

第十二组

1、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2、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4、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5、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6、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7、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8、基因型为AADd的细胞是杂合子,AAdd的细胞是纯合子

9、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10、纯合黄圆豌豆和纯合绿皱豌豆杂交,F2豌豆会出现新的性状

11、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等方法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12、紫花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紫花,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紫花与白花的分离比是9:

7。

据此推测,两个白花植株杂交,后代一定都是白花的

第十三组

1、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2、基因型同为Aa的雌雄个体,产生的含A的精子与含a的卵细胞的数目之比为1:

1。

3、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4、在有性生殖核遗传中,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6、大肠杆菌的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7、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

1

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核DNA与染色体数目之比为2的时期包括G2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与中期。

9、某一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移向两极,同时细胞质也在进行均等的分配,则该细胞一定是初级精母细胞。

10、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2个AB、2个ab的配子,则这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第十四组

1.性染色体只出现在性器官内的性细胞中

2.性染色体上面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表达

3.性染色体在体细胞增殖时不发生联会行为

4.性染色体在次级性母细胞中只含一个DNA

5.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则该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6.某男性色盲,其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不存在色盲基因

7、近亲结婚时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将会大大增加

8、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这叫做交叉遗传

9、通过调查患者的性别比例,可以初步估计致病基因的所在的位置

第十四组

1、DNA不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但一切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2、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5、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6、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

7、DNA分子经过复制后,子代DNA分子中(C+T)/(A+G)=1

8、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同位素标记是一种基本的技术。

在侵染实验前首先要获得同时含有32P与35S标记的噬菌体。

9、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都能作用于DNA分子,它们的作用部位都相同。

10、一条DNA与RNA的杂交分子,其DNA单链含ATGC4种碱基,则该杂交分子中共含有核苷酸8种,碱基5种;在非人为控制条件下,该杂交分子一定是在转录的过程中形成的。

 

第十五组

1.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2、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是遗传信息。

3、一个双链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苷酸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4、真核生物的性状从根本来说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

5、基因突变一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变异。

6、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  

8、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9、RNA不能储存遗传信息 

10.R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

11.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13.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产生了S型,其生理基础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1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同位素标记是一种基本的技术。

在侵染实验前首先要获得同时含有32P与35S标记的噬菌体。

1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也直接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第十六组

1、tRNA、mRNA、rRNA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2、合成的蛋白质都运到细胞外

3、合成雄性激素的细胞中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较发达

4、合成生长激素的细胞中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较发达

5、噬菌体利用细菌的酶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6、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7、每种转移RNA只能识别并转移1种氨基酸

8、一种密码子可以编码多种氨基酸

9、翻译时将发生转移RNA和信使RNA的碱基互补配对

10、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特异性和功能特性

第十七组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3、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即: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4、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细胞中的mRNA不存在明显区别

5、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在基因的指导下合成

6、生物的性状都是由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7、遗传信息沿着“基因——蛋白质——性状”反映的过程叫做基因的表达

8、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分为直接影响性状和控制酶的合成两种

9、某细胞中,一条还未完成转录的mRNA已有核糖体与之结合,并翻译合成蛋白质,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真核细胞。

10、碱基间的互补配对现象可能发生在染色体、核糖体、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中。

11、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决定的。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12、一种氨基酸有多种密码子,一种密码子也可以决定不同的氨基酸。

第十八组

1.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因型。

2.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4.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多倍体是否可育取决于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否成双,如果染色体组数是偶数可育,如果是奇数则不可育。

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的交叉互换,这种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6.杂交育种与转基因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7.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变化,使得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Aa,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第十九组

1、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2、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3、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4、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5、非姊妹染色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6、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7、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

突变

8、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9、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可产生新的基因

 

第二十组

1、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

2、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物

3、人工诱导多倍体,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可能是单倍体

5、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都是单倍体

6、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7、利用单倍体育种可以培育无子西瓜

8、诱变育种可以把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

9、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10、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11、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12、普通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植株有三个染色体组所以不是单倍体

第二十一组

1、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2、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3、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5、不定向的变异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6、基因突变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

7、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8、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9、有性生殖过程中只有基因突变使种群基因频

率发生改变

10、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11、基因重组有利于物种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

第二十二组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2、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均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3、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4、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

5、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而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

6、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7、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第二十三组

1、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3、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5、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6、发育着的种子合成大量的生长素,促进果实成熟

8、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9、冬季在温室种植的番茄开花后施用乙烯可以促进番茄果实的形成

10、给收获后的农产品适当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有助于储存保鲜

11、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12、高浓度2,4-D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可以抑制双子叶植物类杂草的生长

13、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第二十四组

1.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3.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4.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5.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6.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剂。

7.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对生长体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第二十五组

1、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2、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

3、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4、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5、在兴奋传导中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6、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7、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

8、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过程穿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

9、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

10、无论是兴奋性递质还是抑制性递质均能使下一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11、在突触后膜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第二十六组

1、在调节血糖浓度时,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共同发挥作用

2、缺乏碘是导致侏儒症的原因之一

3、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只发生结构上的联系。

4、甲状腺细胞能够接受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与细胞膜上糖蛋白有关

5、胰岛素在人体内作用的结果是增加血糖去路,抑制血糖来源,使血糖含量降低

6、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7、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8、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9、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10、胰高血糖素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的糖元分解为葡萄糖

1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12、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第二十七组

1、B细胞和T细胞虽均来自于造血干细胞,但其功能不同,因此所含的基因不同,

2、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4、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5、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

6、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核糖体活动增强

7、效应B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较快

8、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9、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

10、非特异性免疫必须有抗体的参与

 

第二十八组

1、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2、“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3、过敏反应具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的特点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