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拙毋巧阅读答案宁拙毋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268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拙毋巧阅读答案宁拙毋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宁拙毋巧阅读答案宁拙毋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宁拙毋巧阅读答案宁拙毋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宁拙毋巧阅读答案宁拙毋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宁拙毋巧阅读答案宁拙毋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拙毋巧阅读答案宁拙毋巧.docx

《宁拙毋巧阅读答案宁拙毋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拙毋巧阅读答案宁拙毋巧.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拙毋巧阅读答案宁拙毋巧.docx

宁拙毋巧阅读答案宁拙毋巧

[宁拙毋巧阅读答案]宁拙毋巧

【中国梦征文】

一:

[宁拙毋巧]2017年高考热点素材:

“大国工匠”托起“中国梦”

 

  导语:

《大国工匠》选取了高风林、孟剑锋、顾秋亮、胡双钱、张冬伟、周东红、宁允展、管延安等8名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和灵巧的双手,在平凡的岗位上雕琢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写作素材,欢迎查阅。

  2017年高考热点素材:

“大国工匠”托起“中国梦”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五.一”期间,隆重推出《大国工匠》专题报道。

  《大国工匠》选取了高风林、孟剑锋、顾秋亮、胡双钱、张冬伟、周东红、宁允展、管延安等8名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和灵巧的双手,在平凡的岗位上雕琢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这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大国工匠们,以默默无闻、波澜不惊的“技术小奉献”和特有的“匠心”,书写着劳动者的品质,用他们的丰功伟绩践行着劳动者的精神。

  作为一名劳动者,我们再为他们震惊,为他们叹服,为他们激动,为他们点赞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学习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作风、爱岗敬业的品德和争创一流的勇气。

  在播出的8名大国工匠之中,他们既没有过硬的学历,也没有超人的天赋,但他们用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在本职岗位上将职业技能追求发挥到极致和完美。

哪怕再小的细节,他们都会全心专注,全力以赴;就是是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

他们善于从细微处入手,用“螺丝钉”精神,努力在技工、技能上寻发展、求突破。

他们正是以这种执着、坚守、奉献和精益求精的品质,铸就了中国的“工匠精神”。

  中国曾是一个“工匠大国”,我们的祖先们曾用他们精湛的技艺震撼过世界,用他们聪明才智为世人留下了很多叹为观止的瑰宝。

今天,新一代中国工匠们又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智慧,再一次释放出了惊天动地、感动世人的奇迹效应和技能效应,让中华民族流传了几千年的技能得到继承和发扬。

  匠心铸梦。

只要有“匠心”精神,就能在技工技能上寻求新发展、寻求突破;只要有“匠心”精神就能去锻造和擦亮“中国制造”;只要有“匠心”精神就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工匠精神詹纯新:

唤起“工匠精神”建设“制造强国”今年全国两会上,“如何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000157)董事长詹纯新日前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中国装备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就必须发扬“工匠精神”。

数据显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但不容否认的是,中国制造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科技竞争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大而不强”的现状更是被业界所诟病。

在詹纯新看来,与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不缺技术,而是缺少一种“工匠精神”,如果不唤起“工匠精神”,中国就谈不上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他诠释说,从细节上看,中国高精尖制造能力缺失明显,许多产品体系只是解决了有无生产能力的问题,产品功能、质量、可靠性、工艺水平等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一个事实是,攻克制造业质量难题,日本用了十年时间,韩国用了二十年时间,而中国,到目前质量仍是制造业的“痛”。

詹纯新表示,“工匠精神”的缺失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

良好的工匠是对每件产品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

视技术为艺术,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敢于创新,拥抱变革,在擅长的领域成为专业精神的代表。

他说,唤起工匠精神,需要加强培训、管理、激励及岗位流动机制。

要促进工匠精神的传播与交流。

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让制造行业甚至全社会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可贵。

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工匠精神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乃至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但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和工人对工匠精神认识有缺失,急功近利,缺乏对细节的追求和把控,相对追求数量、速度和效率,产品不够扎实,不够耐用。

詹纯新称,目前由德国等老牌工业强国发起的“工业4.0革命”席卷全球,如果中国制造业在这场革命中不能守住现有优势,做出创新成果,就很可能失去市场地位和技术优势,对中国现代化进程造成严重影响。

  书法中的“拙”与“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傅山提出“宁拙毋巧”,主张书写要从“正”入,正极奇生,达到变化;“宁拙毋巧”更重要的还是指书法创作的审美取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风格。

书法审美意义上的“拙”,是“大巧”,唯有“大巧”,才可“若拙”。

  “拙”乃不事雕饰的朴拙、质朴;“巧”则是苦心经营的工巧、精巧。

作为两种不同的品格、风貌,各有其审美价值,本无所谓优劣,也不是截然相对,甚至可以优势互补。

  唐代李华在《二字诀》中就说:

“大抵字不可拙,不可巧;不可今,不可古,华质相半可也。

”到宋代,黄庭坚主张:

“凡书要拙多于巧。

”而明代董其昌则坚持:

“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

”自清代傅山“宁拙毋巧”的提出,尚“拙”的倾向不仅成为时代的主流,而且发展到了巅峰。

这种书道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取向的变化,以及对“巧”、“拙”认识的不断加深。

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巧与拙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倾向,进而成为一个时代的书风。

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明代尚态,清代尚朴

更多热门文章:

二:

[宁拙毋巧]《十七日观潮》赏析

 

  《十七日观潮》是北宋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七言绝句。

诗歌用比喻、想象、烘托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的势和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十七日观潮》赏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十七日观潮

  朝代:

宋代

  作者:

陈师道

  原文: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译文

  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

  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注释

  ⑴十七日:

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是钱塘江潮最为壮观的日子,潮水最大的日子。

  ⑵漫漫平沙:

广阔无边的江边平坦的沙滩。

  ⑶走白虹:

走,奔跑和滚动;白虹:

指钱塘江潮。

  ⑷瑶台:

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⑸失手:

因没拿住(玉杯)而倒翻。

  ⑹晴天:

因滚动的钱塘江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蓝天也摇动不止。

  ⑺晚日:

因奔腾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

  赏析

  钱塘江在浙江省,江口是个虎口的形状。

海水涨潮倒灌进来,受到河床的约束,就会掀起巨大波澜,这便是自古有名的钱塘江大潮。

大潮每年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水势最猛,诗人观潮选在十七这一天,正为欣赏那雄伟奇丽的壮观。

  诗起笔就描摹了一派极其雄壮的场面。

首句写潮水方起,仅如银线,被江岸约束,渐渐隆起,中高边低的情况。

形容潮头似白虹,形象地道出了外观、颜色与气势,已道人所未道;又用了“走”字,描绘远处潮水逼近的情况,不是身临其境,感受不出它的妙处。

第二句写潮水涌到面前,人间的物象已不足以形容,所以改用神话想象,说天神倾翻了玉杯,所以造成了这样气势浩大的潮水。

这一手法,与李白咏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极为相似。

  三、四句,写潮头过后的情况。

诗写江面汹涌的波涛,却不直接写水怎么样,而说天空在水中的倒影颠簸起伏,西落的太阳忽上忽下,进一步渲染了水势、浪头的巨大。

两个动词“摇动”、“沉浮”,都有震动人心的作用。

  四句诗,分潮前潮后两层。

前两句用夸张笔法,结合浪漫的想象,把潮水的气势写足,运笔也如江潮,一泻而下,令人心动神摇;后两句用铺张手法,写实景,雄壮中带有几分绮丽。

四句诗又各自选取了一幅特写,连在一起,便展现了观潮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这大自然的伟观的赞叹。

  这首绝句,通过白色长虹的比喻,瑶台泼酒的幻想,借助晴天和晚日的烘托,描绘出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

全篇没有用到一个抒情的字眼,却句句触发着读着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创作背景

  浙江钱塘江潮水是中国著名的自然奇观,每年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潮水上涨时,势如奔马,铺天盖地,观潮的人挤满海塘。

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描写江潮的诗文,陈师道也作了近十首观潮诗,这首是其中的一首。

  作者简介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

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三:

[宁拙毋巧]语文材料作文题目

 材料作文

  1.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小序中写到,写字要注意“宁拙毋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无安排”。

鲁迅对于作文白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其实,这何止是对写字作文的要求,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

  2.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

(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西塞罗)

  3.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有一次,歌德和贝多芬在路上并肩行走。

突然,对面来了国王的仪仗。

贝多芬昂首挺胸,从国王的仪仗队面前挺身而过。

歌德退到路边,摘下帽子,在仪仗队面前恭敬肃立。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吕氏春秋》里记载着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讲的是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别处的。

孔子听闻此事后说,这句话如果去掉“楚”字就好了,不妨说“人失之,人得之。

”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再去掉“人”字会更好。

那样就是“失之,得之”。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著名作家近日在自己的一篇作品中写道:

“在宁夏的西海固,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在四川的小凉山深处,到处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

……”这位作家用很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他很欣赏的“很穷但很快乐”的画面。

  你同意这位作家的抒情吗?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这位作家的抒情的看法,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泰戈尔

  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和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

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

——萨拉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

“我可以摘一朵花吗?

”牧师问:

“你要哪一朵?

”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

牧师接着说:

“这朵花是你的。

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

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

你把它怎么样?

”孩子想了一会儿说:

“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

  得过早凋谢。

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8.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赛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该参与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人来参与这一活动。

活动规定,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就选择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

该活动旨在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

该挑战赛已扩散至中国。

一时间,雷军、陈光标,章子怡等公众人物纷纷响应。

  当“冰桶挑战”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也引发了许多争论:

有人说:

冰桶挑战是一场作秀,名人高举冰桶的背后,是不是暗含炒作?

但也有人说,北京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在短短两天时间里收到了130多万元捐款,这是过去几年捐款的总和,并且这项活动使和渐冻人,瓷娃娃一样的罕见病开始走入公众视野。

  那么,“冰桶挑战”活动到底是慈善,还是作秀;是真正的公益,还是全民的娱乐?

对此,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992年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卫兵因格〃亨里奇受到了法庭的审判。

原因是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击了一名意欲翻墙而过的年轻人克里斯格夫洛伊。

……因格亨里奇的律师辩护称:

“这名卫兵仅仅为了执行命令,别无选择,罪不在己。

”然而法官西奥多赛德尔并不这么认为:

“作为警察,不执行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却是无罪的。

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那时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这是你应该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知。

当法律和良知冲突之时,良知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而法律却不是。

尊重生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

”最终,因亨里奇因蓄意射杀格夫洛伊被判三年半徒刑,且不予假释。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很多年前路过一个无名小镇,随便去了一家旅馆,店主的相貌平常得令人过眼即忘,但待人不错,那夜我睡得很香,次日天亮,又乘车继续赶路。

或许今生我再也不会到那个小镇,再也见不到那位店主,但那些灯火、那个小镇、旅馆及店主……这些残缺不全的美好记忆,却构成了我一生中最大的想象空间。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

人们围着它,议论着。

一个说:

“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

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一个说:

“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

”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人说,“人总是期盼得到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有人批评说,“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很荒谬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许,你就期盼过得到发生不可能的事情;也或许,你当时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后来竟然得到了;还或许,你对人总是期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人生像曲曲折折的山涧流水,断了流,却又滚滚而来。

——波普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围绕材料,请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1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最近,一篇题为“原来这些名言还有后半句”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文中列出了许多常挂在人们嘴边的名言的完整句,还原了这些名言原本的意思,颠覆了很多网友以前的认识。

  比如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其实后面还有半句:

“当然,没有那1%的灵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汗水而已。

  又如卢梭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其实后面还有半句:

“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又如《论语》中的名言“三思而后行”,其实原文是: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

再,斯可矣。

”孔子认为做事不能过于谨慎多思,考虑两次就可以行动了。

  ……

  这些曾被断章取义和被还原了本来面目的名言,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