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5919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平均分

(一)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调整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

 

三、想想做做

 

四、巩固

 

五、小结:

1.教学例1。

(1)初步认识。

指出:

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追问:

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2)加深认识。

引导:

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

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

交流:

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追问:

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强调:

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

说明:

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3.教学例2。

谈话:

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

它一高兴,轻轻一变,变出了8个桃。

它说:

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

(出示例题,摆出8个桃)

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友了呢?

追问:

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回顾:

请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同桌讨论一下。

指出:

刚才平均分的分法是这样的:

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份。

4.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小结:

(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

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5.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

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

强调:

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

6.操作平均分。

让学生摆出6个圆片。

说明:

刚才大家的分法,就是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结果知道分成了几份。

7.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

请看图上,每人分3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

填空:

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

交流结果。

追问:

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

引导: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

通过学习有哪些体会?

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交流:

你是怎样分的?

1—5、2—4、3--3

交流:

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

为什么这样分类?

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

做“想想做做”第1题。

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

请小朋友在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给几个小朋友,在()里填一填,再和大家交流。

交流:

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让学生把填充的话齐说一遍。

学生操作:

自己动手分一分。

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

交流分法和结果。

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有错的订正。

要求按每2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

要求按每3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

(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把结果填在()里;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图里圈一圈.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再填一填。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

平均分

(二)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按几份平均分”,掌握“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内涵。

2.使学生联系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表达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和小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调整

一、操作回顾,揭示课题

 

二、动手实践,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一、操作回顾,揭示课题

1.操作回顾。

我们已经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现在就来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一分。

(1)请拿出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一分,看能分成几份。

(2)追问:

这是平均分吗?

这里的平均分是按什么来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

指出:

这里的平均分是按每2根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

[板书:

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分成几份]

2.谈话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

(板书课题)小朋友要注意两种分法不同的地方:

二、动手实践,

1.教学例3。

(1)学生操作、交流。

出示例题,让学生了解题意。

引导:

这里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问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追问:

摆2根小棒表示什么意思?

现在大家动手分一分8个桃,按照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来分.把桃分完,看每个小朋友能分得几个,在书上()里填一填。

提问:

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

(2)明晰分法。

提问:

刚才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就是平均分成几份?

先摆2根小棒表示要按什么平均分?

(按2份平均分)

小朋友按2份平均分的分法有一些不同,有的每份先分1个,有的每份先分2个……再把剩下的这样分完;也有的每份一次分4个,刚好分完。

过程不同,但都是按2份分,把每份分得同样多。

引导:

想一想,每次摆的时候为什么都要把每份个数分得一样多呢?

提问:

8个桃按2份平均分,结果知道了什么?

(3)回顾小结。

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分法,把8个桃按几份平均分的?

我们是怎样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提问:

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想一想要确定好几份来分,能看出怎样的结果?

平均分成3份、4份呢?

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演示分的过程(教师画圈或横线表示份数),明确各是按几份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几根,并板书。

小结: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懂分的方法,说说要平均分成几份,为什么每份先分1个,接着怎样分;

提问:

这里平均分先看什么,都是按什么分的?

小结:

这里的平均分,都是先看要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能知道每份几个。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明确题意后,要求学生先看着图在脑子里分一分,想想每只松鼠分得几个,再连一连、分一分、填一填,看自己想的结果对不对一

提问:

这是按几份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几个?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四、回顾过程,全课总结

 

(学生操作)

交流:

8根小棒怎样分的,分成了几份?

结合交流演示按每2根一份地分,并画圈表示分法和结果:

 

现在请大家先拿出8个圆片代替8个桃;再拿出2根小棒横着摆.代表2个小朋友。

把8个桃按几个小朋友平均分的?

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就是要平均分成2份.所以先摆小棒或画圈确定分2份,再按2份平均分。

今天把8个桃平均分是这样分的:

按指定的2份平均分,分完后看到每份分得4个。

学生操作。

 

交流连线结果,逐题说说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每份几个:

说一说、填一填。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

平均分(三)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进一步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能区分平均分的不同分法,能根据平均分的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表达等活动,比较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加深认识平均分的不同过程和结果,感受不同分法的内在联系,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了解现实情境中具有数学现象和数学内容,体会事物之间存在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比较、认识平均分不同分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分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各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调整

一、复习感知,初步比较

二、动手操作,比较分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一、复习感知,初步比较

1.谈话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内容,我们主要学习和研究的是什么知识?

2.操作激活。

I出示8根小棒。

要求:

把它们每2根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根?

交流:

刚才各是怎样分的?

请小朋友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3.小结归纳。

二、动手操作,比较分法

1.教学例4。

引导:

老师这里有12支铅笔,你能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把12支铅笔平均分吗?

2.初次尝试。

请一名学生在展示台用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结合学生黑板上出现的实际分法进行教学:

如出现:

////////////

(1)交流:

这是平均分吗?

你能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的吗?

小朋友听明白他是怎样分的了吗?

(2)提问:

有没有分好后与他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却是不同分法的呢?

那你怎样分的?

(3)比较:

现在平均分摆出的结果一样,但他俩的分法不同在哪里呢?

大家先同桌交流一下,再把不同的分法告诉大家。

(4)小结:

小朋友现在看到,虽然平均分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分的过程却不一样:

一种是“每3支一份地分”,看出可以分成4份;一种是“按4份平均分”,看出每份3支。

不管哪种分法,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支数相同,因此都是“平均分”。

3.再次尝试。

引导:

12支铅笔平均分,你还可以怎样分,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先自己用小棒分一分.再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并互相说说你摆出的结果还可以用哪种分法得到。

交流:

你分的结果是什么?

能说出哪两种分法都能得到这个结果吗?

讨论:

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结果,你能有序地说说一共发现了多少种平均分的结果吗?

启发:

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份的分,结果是分成几份”,也可以是“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有几个”,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

这里两种分法摆的圆片结果一样吗?

分法有什么区别?

说明:

这里平均分摆出的相同结果,可以用两种分法得到:

一种可以每2

个一份地分,另一种可以按5份平均分。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

看图说说,按哪丽种分法来平均分的,结果怎样?

3.做“想想做做”第3--6题。

四、反思过程,全课总结

引导:

小朋友反思一下学习过程,今天学习了平均分的什么内容?

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体会?

学生用小棒按要永操作平均分,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操作丽种分法。

请小朋友用12根小棒代替铅笔,想想可以怎样平均分,再分一分。

分的时候看明白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操作)

那来说说他怎样分的。

你来用不同的分法说说怎样得出这个相同结果的。

学生交流,明确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分的过程一种是把12支铅笔,每3支一份地分,结果分成了4份;另一种是把12支铅笔,按4份平均分,结果每份3支。

小组汇报,将不同的分法分别依次呈现在黑板上:

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操作、填空。

交流每次怎样分的.根据交流演示分法和结果。

让学生看图,把两小题自己读一读,互相说说每题要求按怎样的分法分,然后看图填空。

交流结果。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

认识除法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经历从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2.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写成除法算式,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填写除法算式,并能说明理由。

3.使学生在联系平均分的情境认识除法的活动中,体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数学式子的过程,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除法含义。

教学难点

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师生各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调整

一、创设情境,认识新知

二、巩固内化,加深认识

三、全课总结

一、创设情境,认识新知

(一)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写除法算式。

1.教学例5。

(1)出示例5情境和问题。

提问:

一共几个小朋友?

(板书:

6)每几人坐一辆车?

(板书:

2)要算出什么结果?

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可以怎样想呢?

你能得出要坐几辆车吗?

这是把6个小朋友怎样分的?

追问:

他的想法实际上是把6个小朋友按什么分的,结果得到什么?

引入除法。

说明:

刚才的问题,是把6人按每2人一份地平均分,结果得到坐3辆车。

(指板书的数)这样把6人按每2人一份平均分,结果是3份,可以用除法计算,写成算式“6除以2等于3”。

(在数中间板书除号和等号)

说明:

这样的算式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除法算式。

(板书课题:

认识除法)

说明:

这个符号叫除号。

(在“÷”下面板书:

除号)除号可以这样写:

先写中间一小横,然后上面写一点,下面写一点。

(让学生跟教师书空写除号)教学算式“6÷2=3”的读法,

2.教学例5后的“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题目和图,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

提问:

要知道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应该把12个苹果怎样分,得到结果是什么?

按照这样平均分的分法,你能填写下面的算式吗?

追问:

想一想,为什么算式可以写成“12÷3=4”?

这个算式里的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3.回顾小结。

小结:

像刚才两道题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按几份平均分写除法算式。

1.教学例6。

(1)出示例6情境和问题。

提问:

这是要把6个小朋友怎样平均分?

(板书:

63)

(2)引导思考、解决。

这是把6个小朋友怎样分的?

有没有不摆圆片看图想的?

来说说每组几人,你怎样知道的。

(3)引入除法。

说明:

这里的问题,也要平均分。

这是把6人按3组平均分,结果得到每组2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6人平均分成3组,结果是每组2人,(指板书的数)就写成“6除以3等于2”。

(在数中间板书除号和等号)

说明被除数、除数和商并板书在算式下面,并指给学生说一说。

2.教学例6后的“试一试”。

提问:

要知道每人分得几支,要把8支铅笔怎样平均分,得到结果是什么?

二、巩固内化,加深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4题。

交流算式,集体订正,并要求学生说说10、2、5各表示什么,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说明:

把10砖按每2块搬一次,求几次搬完,要用除法算。

三、全课总结

引导思考、解决。

用圆片分

有6人,每2人坐一辆,要坐3辆车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读一读,并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让几名学生说一说,使学生明白:

把12个苹果每3个—份地分,看分成几份

集体读一渎算式。

回顾:

请小朋友回顾刚才两道题,是把6个小朋友、12个苹果怎样分的?

这样的分法可以写成怎样的算式?

把6个小朋友按3组平均分,每组几人呢?

看图自己想一想,也可以用圆片分一分,得出每组几人,填在()里;再和同桌说说你的做法、想法。

让学生读一读算式。

学生填写、交流,集

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算式,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

认识除法练习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列算式的练习,能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情境表示的意思,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和问题正确列出除法算式,并能说明自己的想法,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进一步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熟练渎、写除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看情境说明列式理,体会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不同角度,强化除法和平均分的联系,加深理解除法含义,初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内在联系;发展形象思维和观察、分析、概括等初步思维能力,初步感受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情境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准备

师生各准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调整

一、揭示课题

二、理解除法含义

三、感悟乘、除法联系

一、揭示课题

谈话:

我们已经认识了除法,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列出除法算式。

今天,我们就来练习除法的认识。

二、理解除法含义

1.做练习八第1题。

(1)学生读题。

教师演示,数一数分成几份

(板书算式)

为什么用除法算?

(2)题怎样分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演示,数一数每份几根)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

(板书算式)

为什么也用除法算?

(2)比较:

请根据分法说一说,这两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说明:

虽然看到摆成的小棒是一样的,但两次分小棒的过程、结果不同,一种是按5根一份平均分,结果是分成2份,除法算式是10÷5=2:

另一种分法是按2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5根,除法算式是10÷2=5。

所以,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或者是按几份平均分,都可以写成除法算式,但算式表示的意思不同。

2.做练习八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里有多少个棉桃,分成了几个几,明确有12个,分成了4个3。

追问:

为什么都能列成除法算式?

12÷3—4表示什么意思?

12÷4-

3呢?

指出:

把12个棉桃平均分成几个几的同一幅图,可以从不同分法来观察:

可以看成每4个一份,分成3份;还可以看成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看成不同的分法.写出的除法算式不同。

3.做练习八第3题。

提问:

从图里知道了什么?

指出:

根据平均分写除法算式,要根据图意先想是怎样分的、结果是什么,再根据分法想算式怎样写,然后正确写出算式。

4.做练习八第4题。

引导:

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想一共几条金鱼,可以看成怎样分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出:

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列式时要联系分法想算式。

三、感悟乘、除法联系

1.做练习八第6题。

让学生观察图意,说说有几个花坛,每个花坛几朵花,一共多少朵。

教师板书算式。

提问:

为什么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说说你是怎样看图的。

你在图里是根据什么列出两道不同除法算式的?

现在看一看,这幅图可以列出几道算式?

怎样的三道?

口答练习八第7题。

3.口答练习八第8题。

让学生看式子说出几乘几等于多少,说说想的哪句口诀。

四、练习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

2.完成思考题。

3.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八第5题、第8题。

同桌用左边小朋友的小棒按第

(1)题分,注意分法和结果,填写()和算式。

用右边小朋友的小棒按第

(2)题分,两人检查对不对,再填写()和算式。

交流:

(1)题怎样分的,结果是几份?

法算式怎样列的?

要求同桌根据两种分法说说,可以看成怎样的分的,并交流不同说法。

让学生填空。

交流填空结果和算式,呈现学生的练习。

让学生自己读题填空、列式。

交流填空和算式,让学生说说列式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列出算式,同时指名板演。

交流:

为什么要列成除法算式?

这两道除法算式是怎样想的?

学生自己读题填空、填算式。

交流填空和算式,

集体读一读三道算式。

交流算式,注意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说,

学生先自己画一画,再交流怎样画的,看看是不是符合题目的要求。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

乘法口诀求商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朋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算式(被除数不大于16)的商:

初步学会列式解决简单的除法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乘法口诀求商的原理的感受,初步体会乘、除法的联系,感受用口诀求商的合理性,能联系除法的含义说明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除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分析、判断、推理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除法算式想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师生各准备8根小棒,教师准备除法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调整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

三、练习巩固

四、全课总结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7。

(1)列出算式。

观察:

请观察情境图里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和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提问:

你觉得要列怎样的算式,能说说你想到的算式吗?

(板书:

8÷2-)为什么列成除法式子?

(2)引导探究。

引导:

根据题目里的分法,你能想到8÷2的商是几吗?

自己独立想办法.

(3)理解算法。

交流:

8÷2的商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看。

学生画图形分或小棒分的,结合直观说明:

把8个每2个一份平均分,知道4个2是8,所以可以分成4组。

大家不同的办法其实都是想:

4个2人是8人,所以商是4。

那4个2人是8人,就是几乘几得8,你能想到哪句乘法口诀?

(二四得八),所以在计算除法时,我们也可以用乘法口诀算。

这道题可以想口诀“=几得八”呢,二(四)得八,所以8÷2=4(组)。

[板书:

二(四)得八商是4]

2.教学“试一试”。

教师巡视。

(指名板演)

提问:

你觉得用口诀求商时,除数是口诀里的什么数?

被除数呢?

可以怎样想口诀?

小结:

用乘法口诀求商,要这样想:

除数和几乘得被除数,找到对应的口诀“几几是多少”,正确算出算式的商。

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交流:

第一组算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3乘几得9,9除以3就得几,要

用同一句口诀算)第二组呢?

指出:

从这里每组算式的联系可以看出,求商的时候可以看除数想乘法,看它乘几得被除数,找到对应的日诀,求出商是几。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一组一组做,独立填写得数,再集体交流订正。

提问:

比一比每组题的计算和得数,你发现三道题有什么联系?

(2)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