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实验室》单元测试题答卷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5770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4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实验室》单元测试题答卷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实验室》单元测试题答卷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实验室》单元测试题答卷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实验室》单元测试题答卷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实验室》单元测试题答卷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实验室》单元测试题答卷含参考答案.docx

《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实验室》单元测试题答卷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实验室》单元测试题答卷含参考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实验室》单元测试题答卷含参考答案.docx

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实验室》单元测试题答卷含参考答案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化学测试卷(含答案)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果汁B.苹果酿果醋C.糯米酿甜酒D.鲜奶制酸奶

2.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

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

C.在甲骨上刻文字D.用石块修筑长城

3.下列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  )

A.酒精挥发B.海市蜃楼C.面包发霉D.制作雪雕

4.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  )

A.

活性炭作除味剂

B.

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C.

石墨用作电刷

D.

干冰用于食品保鲜

5.下列四个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例错误的是(  )

选项

方法

示例

A

实验法

用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B

分类法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

归纳法

根据稀盐酸、稀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通性

D

类推法

根据金属铝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A.AB.BC.CD.D

7.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B.交流评价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

8.下列四个探究实例:

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加入固体粉末

B.

读取液体体积

C.

加热液体物质

D.

倾倒液体物质

10.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振荡试管B.

倾倒液体

C.

称取药品

D.

放置洗净的试管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用镊子小心的将块状固体放入垂直的试管中

C.用100mL量简量取9.5mLNaCl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0克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取用固体药品

1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入固体

B.

称量固体

C.

连接仪器

D.

加热液体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5.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胆矾是蓝色的固体.其中,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用序号填写).

1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  保持水平.若仰视量筒,则读数  .

17.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花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C.实验D.得出结论.

18.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下列物品的主要材质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  ,原因是  .

(1)马踏飞燕(青铜器)

(2)龙泉剑(铁器)(3)金缕衣(4)米酒.

19.折断铁丝是  变化,这是因为  ,铁丝生锈是  变化,这是因为  。

20.碳酸氢铵是一种化肥,生产厂家有下面使用说明:

“本品宜存储于干燥阴冷处,防止受潮,施用后盖土或立即灌溉,避免爆晒或与碱性物质(如熟石灰)混合使用,以免变质,造成肥效损失。

根据上面叙述,归纳写出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条。

(1)  ;

(2)  。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1.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

一、都是化学变化;

二、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

a.  ;

b.手摸烧杯壁有  感觉;

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翻转,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

分析:

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  ,蜡烛燃烧为  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

  .

【获得结论】猜想二正确.

评卷人

得分

四.解答题(共4小题)

22.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

(1)化学实验安全第一,下列实验要特别注意安全的是  (填序号)。

A.取用大理石B.称量粗盐C.稀释浓硫酸D.研碎胆矾

(2)根据如图,读出液体的体积为  mL;精盐质量是  g。

23.如图是小明向试管中倾注液体的操作示意图。

请你为小明指出错误:

(1)  ;

(2)  ;

(3)  ;

(4)  。

24.列变化中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哪些属于物理变化?

为什么?

A、蜡烛燃烧 B、汽油挥发C、食物腐烂 D、湿衣服晾干E、石蜡熔化

F、点燃煤气G、弯曲电线 H、剩饭变馊I、高梁酿酒 J、灯泡发光

K、瓦斯爆炸 L、空调制冷M、烧制陶瓷 N、酸雨形成O、苹果腐烂

P、露水消失Q、海水晒盐  R、碎石粉碎S、铁铸成锅  T、钢铁生锈

化学变化的是  

物理变化的是  .

25.如图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当挤压胶头滴管并打开弹簧夹时,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清除“红色喷泉”.请推测氨气具有哪些性质?

  .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化学测试卷(含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果汁B.苹果酿果醋C.糯米酿甜酒D.鲜奶制酸奶

【解答】解:

A、西瓜榨果汁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苹果酿果醋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糯米酿甜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鲜奶制酸奶有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

A。

2.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

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

C.在甲骨上刻文字D.用石块修筑长城

【解答】解:

A、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A。

3.下列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  )

A.酒精挥发B.海市蜃楼C.面包发霉D.制作雪雕

【解答】解:

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海市蜃楼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面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制作雪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4.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  )

A.

活性炭作除味剂

B.

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C.

石墨用作电刷

D.

干冰用于食品保鲜

【解答】解:

A、活性炭作除味剂,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作助燃剂,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石墨用作电刷,是利用了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干冰用于食品保鲜,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5.下列四个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答】解:

①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大理石投入到稀盐酸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自制汽水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品红在水中扩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6.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例错误的是(  )

选项

方法

示例

A

实验法

用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B

分类法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

归纳法

根据稀盐酸、稀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通性

D

类推法

根据金属铝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A.AB.BC.CD.D

【解答】解:

A.足量的磷在集气瓶中完全燃烧,冷却至室温后,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A正确;

B.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的种类,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

C.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故二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故C正确;

D.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铝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D错误。

故选:

D。

7.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B.交流评价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

【解答】解:

A、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提出假设,故选项错误。

B、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交流评价,故选项错误。

C、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

D、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作出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8.下列四个探究实例:

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答】解:

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采用的是实验法;

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故选:

C。

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加入固体粉末

B.

读取液体体积

C.

加热液体物质

D.

倾倒液体物质

【解答】解: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要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B。

10.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振荡试管B.

倾倒液体

C.

称取药品

D.

放置洗净的试管

【解答】解:

A、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托盘天平称物时:

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洗净的试管要倒扣在试管架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用镊子小心的将块状固体放入垂直的试管中

C.用100mL量简量取9.5mLNaCl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0克

【解答】解:

A、少量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即可以降低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所以可以灭火,故A正确;

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B错误;

C、量取溶液时,选取量筒规格应该等于或稍微大于量取溶液体积,应该用10mL量简量取9.5mLNaCl溶液,故C错误;

D、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出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0克,故D错误。

故选:

A。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取用固体药品

【解答】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否则会引发火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和液面的凹形底面相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1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入固体

B.

称量固体

C.

连接仪器

D.

加热液体

【解答】解:

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5.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胆矾是蓝色的固体.其中,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②⑤ ,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④ ,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③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① (用序号填写).

【解答】解:

物质的颜色、状态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胆矾是蓝色的固体都是描述的物质的物理性质.故填:

②⑤.

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例如,铁矿石被粉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填:

④.

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镁.故填:

③.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故填:

①.

1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 最低处 保持水平.若仰视量筒,则读数 偏小 .

【解答】解:

在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仰视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小,量取到的实际液体正好偏大.

故答案为:

最低处;偏小.

17.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花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C .

A.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C.实验D.得出结论.

【解答】解:

根据题意,“可能是食盐”,在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实验、作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提出假设,“可以尝一尝”是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

故选:

A;C.

18.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下列物品的主要材质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 (3) ,原因是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

(1)马踏飞燕(青铜器)

(2)龙泉剑(铁器)(3)金缕衣(4)米酒.

【解答】解:

青铜、铁、米酒获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因此获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

(3);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19.折断铁丝是 物理 变化,这是因为 没有新物质生成 ,铁丝生锈是 化学 变化,这是因为 有新物质生成 。

【解答】解:

折断铁丝是物理变化,这是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铁丝生锈是化学变化变化,这是因为有新物质三氧化二铁生成。

故填:

物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有新物质生成。

20.碳酸氢铵是一种化肥,生产厂家有下面使用说明:

“本品宜存储于干燥阴冷处,防止受潮,施用后盖土或立即灌溉,避免爆晒或与碱性物质(如熟石灰)混合使用,以免变质,造成肥效损失。

根据上面叙述,归纳写出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条。

(1) 碳酸氢铵溶于水 ;

(2) 受热易分解 。

【解答】解:

(1)由题意可知,碳酸氢铵存储时防止受潮,施用后立即灌溉,说明了碳酸氢铵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

(2)由题意可知,碳酸氢铵存储时干燥阴冷处,避免爆晒或与碱性物质(如熟石灰)混合使用,说明了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易与碱性物质反应。

,属于化合性质。

故答为:

(1)碳酸氢铵溶于水;

(2)受热易分解或易与碱性物质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1.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

一、都是化学变化;

二、 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

a.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

b.手摸烧杯壁有 发烫 感觉;

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翻转,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分析:

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 水和二氧化碳 ,蜡烛燃烧为 化学 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

 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

【获得结论】猜想二正确.

【解答】解:

【猜想与假设】一、都是化学变化;二:

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

(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感觉到烧杯的外壁变热;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3)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可以判断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

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1)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发烫;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化学;(3)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灯丝为银白色固体;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四.解答题(共4小题)

22.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

(1)化学实验安全第一,下列实验要特别注意安全的是 C (填序号)。

A.取用大理石B.称量粗盐C.稀释浓硫酸D.研碎胆矾

(2)根据如图,读出液体的体积为  mL;精盐质量是 13.2 g。

【解答】解:

(1)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在稀释时要注意安全;

故填;C;

(2)量筒度数时,实现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液体的体积为4.7mL;药品的质量为托盘上砝码的质量与横梁上游码质量之和;据图可以看出,砝码是10g,游码是3.2g,故精盐的质量是13.2g;

故填:

4.7;13.2。

23.如图是小明向试管中倾注液体的操作示意图。

请你为小明指出错误:

(1) 标签没向着手心 ;

(2) 瓶塞正放 ;

(3) 瓶口远离试管口 ;

(4) 试管没有倾斜 。

【解答】解:

标签没向着手心,残液流下来会腐蚀标签;

瓶塞正放,会使试剂受到污染,也会使药品腐蚀桌面,正确的操作是把瓶塞倒放;

瓶口没紧挨试管口,会造成液体外流。

试管直立于桌面上,很容易外撒,应手持试管,使试管倾斜;

故答案为:

(1)标签没向着手心;

(2)瓶塞正放;

(3)瓶口远离试管口。

(4)试管没有倾斜

24.列变化中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哪些属于物理变化?

为什么?

A、蜡烛燃烧 B、汽油挥发C、食物腐烂 D、湿衣服晾干E、石蜡熔化

F、点燃煤气G、弯曲电线 H、剩饭变馊I、高梁酿酒 J、灯泡发光

K、瓦斯爆炸 L、空调制冷M、烧制陶瓷 N、酸雨形成O、苹果腐烂

P、露水消失Q、海水晒盐  R、碎石粉碎S、铁铸成锅  T、钢铁生锈

化学变化的是 ACFHIKMNO 

物理变化的是 BDEGLPQRST .

【解答】解:

A、蜡烛燃烧C、食物腐烂F、点燃煤气H、剩饭变馊I、高梁酿酒K、瓦斯爆炸M、烧制陶瓷N、酸雨形成O、苹果腐烂T、钢铁生锈等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B、汽油挥发D、湿衣服晾干E、石蜡熔化G、弯曲电线J、灯泡发光L、空调制冷P、露水消失Q、海水晒盐R、碎石粉碎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