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心理健康教案20篇.docx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心理健康教案20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20篇
小班幼儿学习拍球的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经过两个月的过渡,新入园的小一班幼儿情绪基本稳定,逐渐适应了在园生活,教师也逐步开始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对小一班幼儿拍球活动的观察
1、自然观察:
自十一月份起教幼儿学习单手拍球,每天晨间活动时提供球给幼儿“玩”,不正式教,但幼儿想学时就指导一二。
通过观察发现,约90%的幼儿不会拍球,约10%的幼儿有点儿会拍,多的能拍十来个,少的拍一、两个。
但普遍兴趣不浓,不愿用手拍,倒喜欢用脚把球踢得远远的,获得快感。
2、定期测试:
从十一月六日起,每周四测试一次幼儿拍球数量并记录在大纸上,张贴在小一班的大门上,便于教师、幼儿、家长观察。
附记录照片:
3、对幼儿学习拍球现象的简单心理分析:
类型
代表人物
拍球现象
心理分析
1
徐之晗
把球往地上一扔
认识问题:
一点不会“拍”的动作
2
袁畅
球越拍越低
能力问题:
手腕不用力,仅凭球的弹力弹跳
3
倪锐哲
球猛地着地飞走
情绪问题:
动作随意,凭自己高兴
4
杨芳辰
拍得吃力,球不“听话”
意志问题:
细节动作控制不佳,协调水平不高
二、针对小班幼儿拍球活动状况实施教育策略
1、策略一:
拍球真好玩
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的心理特点,以兴趣为先导,组织幼儿玩有关“球”的游戏,如“踢足球”、“抛得高”、“赶小猪”等,鼓励幼儿接近球,愿意玩球。
再在欣赏老师单手拍、双手交替拍、转圈拍、翘腿拍等各式拍球过程中,从感性上体验拍球乐趣,萌发自己也来拍球的需要和动机。
2、策略二:
看谁最聪明
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主观上想获得某种成功,而客观上缺乏特定的技能,达不到成功。
因此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施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即拍球的要领:
右手五指分开,掌心稍屈合在球表面,手腕、前臂恰当用力“按压”球,想象球在水里,你要把它压下去,不让它上来,球好象“粘”在你的手上;看球的走向“扒近”或“推远”球,看球的高低调整力量大小;球到哪儿,眼就到哪儿,手就到哪儿,腿脚也跟到哪儿。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帮幼儿理解,一点点地掌握,并用奖“红星”、“红花”贴贴的方式鼓励幼儿的行为。
3、策略三:
我们是朋友
这里所说的朋友一是“球”,二是“家长”。
小班阶段,正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以往在家里,由于父母、祖父母们的宠爱有余,幼儿喜欢的玩具想玩伸手就拿,不玩了随手就丢,自然会有人收拾。
可到了幼儿园,玩过的东西就需要自己来收,球也是。
刚开始学拍球的几天里,每天都有人丢球,要花费很长时间做“人球匹配”的工作。
我们就编了“妈妈带宝宝上街玩”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激发他们想象自己被妈妈弄丢了,一个人在街上回不了家的凄惨感觉。
鼓励大家来做“球宝宝”的“爸爸”或“妈妈”,带它们出去玩,还要把它们带回家,要保护好“球宝宝”。
教育幼儿不光是教师的责任,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家长也应尽到责任,尤其是一对一地教拍球,效果更好。
从后续定期测试的结果看,幼儿拍球数量与能力同亲子拍球的次数与效果成正比。
4、策略四:
我是最棒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练习,大多数幼儿的拍球水平再逐步提高,可也产生了一些倦怠感,拍球数量忽多忽少。
这时需要教师给予积极的正面引导与鼓励,和家长同心协力,帮助幼儿学会坚持,学会耐心。
开展拍球比赛、尝试花样拍球、拍球20下可以……、拍球40下可以……、拍球100下可以……,把幼儿喜欢吃的糖、旺旺仙贝、果冻、巧克力,喜欢玩的气球、小汽车、布娃娃,喜欢看的图书、喜欢听的故事等等,都作为奖品与学习拍球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持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获得成功的感觉。
三、分析小班幼儿拍球学习心理的影响作用
1、小一班幼儿拍球学习记录及分析:
类型
代表人物
拍球数量
原因分析
起
始
数
中
间
数
终
时
数
逐渐进步型
张颖
1
28
81
家长配合程度高,幼儿每天认真耐心练习
王奕彤
2
8
52
吴彦琦
3
14
42
曹允
10
18
54
起点高有退步型
沈可欣
16
10
14
情绪不稳,好时骄傲,不好时气馁
潘炯
25
14
17
起点低进步小型
耿越
2
5
4
一直不太喜欢拍球,关注程度不高,家长也没办法
王心颜
1
2
4
邹沁怡
1
3
1
起点不低进步小型
陈雨西
3
4
7
注意转移快,兴趣点转向新的活动,不耐心
李智
3
4
13
最终突变型
马雯馨
1
3
100
家长的持续鼓励,幼儿兴趣渐浓,技能越高,拍球已得心应手
张敏
0
4
30
2、分析小一班幼儿拍球学习心理的影响作用
从小一班幼儿拍球学习的历程中,可以看到幼儿行为发展与心理现象,同时也提醒教育者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向与策略,帮助幼儿发展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小一班幼儿学习拍球的整体效果上看,71%的幼儿是进步的,
91%的幼儿掌握了拍球技能,并大大超出了《纲要》中的评价指标。
这一效果是从“兴趣”切入施教的,脱离了“赶小猪”、“我是球宝宝的爸爸(妈妈)”等游戏,幼儿便很难“接近”球和学习球的。
在小班其它学习活动中,也需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如学习歌曲“新年到”,融入拍手、拍腿、跺脚的模拟打鼓动作,伴以“咚咚锵”的节奏练习,幼儿兴趣高涨,很快学会了唱歌,并乐此不疲地表演。
——关注幼儿的个别化发展
十个手指有长有短的道理人人皆知,可每个家长只愿承认自家孩子的“长”,而不愿承认其“短”。
其实知道“短”未必不好,可以有针对性地施加教育。
可无论什么样的教育,也不可能把全体幼儿教得整齐划一地发展,这就是“个别性”的存在。
《纲要》等文件中也只是要求教育促进幼儿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发展,这就需要个别化教育,从教拍球上看如此,其它教育活动也如此。
如小班幼儿涂色“金鱼”活动,在要求上至少有三个层次:
(一)在“金鱼”身上涂上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
(二)在“金鱼”轮廓线内朝一个方向均匀涂上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三)在“金鱼”轮廓线内朝一个方向均匀涂上几种自己喜欢的颜色。
幼儿只要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即可,看到自己的进步就行了。
拍球20个和100个都能评价为“掌握拍球技能”。
——支持、等待幼儿的成长
支持幼儿的发展更多是教师的责任,教会其正确的操作方法、辅导其薄弱之处、鼓励其点点滴滴的进步、帮助其获得大大小小的成功……可是,不是教师做了这些辛苦的工作,幼儿就立杆见影地“成长”了。
有的幼儿有这样的效果,但有的幼儿却好象很久“不见动静”,这就需要教师、家长耐心地等待,就象马雯馨原先看到球就哭,开始只能拍1个,到了上中班时忽然能拍一百多个,这中间她经历了拍3个、2个、3个……等待了半年多,才看到她的成功。
当然这不是纯粹的“等待”,需要教师、家长、所有教育者的关注与支持。
小一班幼儿拍球学习的历程,反映出3-4岁幼儿学习活动的普遍心理特点,对于教师确定相关、正确的教育策略有影响作用,对于家长参与教育也有参考价值。
二○○五年十月
小班幼儿学习拍球的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南京市江宁示范幼儿园仇宁燕
【内容提要】
小一班幼儿拍球学习的历程,反映出3-4岁幼儿学习活动的普遍心理特点,对于教师确定相关、正确的教育策略有影响作用,对于家长参与教育也有参考价值。
一、对小一班幼儿拍球活动的观察
1、自然观察
2、定期测试
3、对幼儿学习拍球现象的简单心理分析
二、针对小班幼儿拍球活动状况实施教育策略
策略一:
拍球真好玩策略三:
我们是朋友
策略二:
看谁最聪明策略四:
我是最棒的
三、分析小班幼儿拍球学习心理的影响作用
1、小一班幼儿拍球学习记录及分析
2、分析小一班幼儿拍球学习心理的影响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关注幼儿的个别化发展
——支持、等待幼儿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