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3305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库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题库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题库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题库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题库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题库资料.docx

《题库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库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题库资料.docx

题库资料

一、单选题

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地面监控室应配备(B)台监控主机。

A、1B、2C、3

2、当煤矿发现主扇停风报警(C)分钟内报县监控调度室。

A、3B、5C、10

3、当煤矿发现瓦斯超限报警(B)分钟内报县监控调度室。

A、3B、5C、10

4、每隔(B)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闭锁和甲烷风电闭锁功能进行测试。

A、5B、7C、9

5、井下作业人员管理并发识别数量不得小于(A)。

A、80B、60C、40

6、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最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C)。

A、60sB、50sC、30s

7、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最大位移速度不得小于(B)。

A、10m/sB、5m/sC、3m/s

8、下列不属于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按结构分类的是(A)。

A、半双工B、独立式C、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一体

9、在煤矿安全监管执法与决策系统中,不属于安全信息功能的是(C)。

A、安全监控报警B、人员管理报警

C、产量数据统计D、产量监控报警

10、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允许的最大监控容量中,识别卡数量是(B)。

A、小于8000B、不小于8000C、大于8000

11、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B)。

A0.75%B0.5%C1.5%

12、使用局部通风机供风的地点必须实行(B),保证停风后切断停风区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

A瓦斯电闭锁B风电闭锁C故障闭锁

13、瓦斯检查工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或(C)甲烷检测仪。

A甲烷便携仪B一氧化碳便携仪C光学

14、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控制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并绘制(C)。

A通风系统B防尘系统C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

15、必须设专职人员负责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的充电、收发及维护。

(C)要清理隔爆罩上的煤尘。

A每天B每2天C每班

16、安全监测系统支持故障闭锁功能,需要(A)。

A、设置断线控制口B设置恢复控制口C设置控制量

17、控制量定义的作用是(B)。

A瓦斯超限断电B监督控制口断、复电状态C控制断电

18、平均值报表中故障时间指的是(C)。

A最后一次故障时间B第一次故障时间

C累计故障时间

19、“历史曲线”可显示(B)图形

A2分钟平均值曲线B5分钟平均值曲线

C10分钟平均值曲线

20、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屋顶)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B)处。

A100mmB200mmC300mm

21、低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风流中的甲烷传感器的报警浓度≥0.8%;断电浓度≥(C)CH4。

A、1.0%B.1.5%C.1.2%

22、掘进工作面风流中甲烷传感器距迎头必须<(A)m。

A.5mB.10mC.15m

23、设在回风流中的机电硐室,必须在入风口处3~5m的范围内设置甲烷传感器,其报警和断电浓度必须≥(A)CH4。

A0.4%B0.75%C0.8%

24、安全监控系统模拟量统计值应是(B)的统计值。

A、2minB、5minC、1min

25、低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甲烷传感器T0报警浓度≥0.8%,断电浓度(C)。

A、≥0.8%B、≥1.0%C、≥1.2%

26、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B)

A、0.75%B、0.5%C、1.5%

27、安全监控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MTBF)应不小于(A)

A、800小时B、1000小时C、500小时

28、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符合(B)通用技术条件

A、AQ6201-2006B、AQ6210-2007C、AQ1029-2007

29、入井人员考勤定位系统各煤矿应配备至少(B)台移动分站用于抢险救灾。

A、2B、1C、3

30、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有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

显示内容包括:

传感器、分站、电源箱、断电控制器、传输接口和电缆等设备的设备名称、相对位置和(A)等。

A、运行状态B、设备型号C、初始化参数

31、被控设备的馈电状态与系统发出的断电命令或复电命令不一致,属于(B)。

A、断电控制器异常B、馈电异常C、主机故障

32、井下临时瓦斯抽放泵站(A)侧栅栏外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

A.下风B.上风C.正上方

33、通过无线方式读取识别卡内用于人员识别的信息,并发送至地面传输接口的设备是(B)。

A.识别卡B.位置监测分站C.无线基站

34、«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要求,入井口检卡仪验证识别卡的(B)和有效性。

A.实用性B.唯一性C.特殊性

35、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中当主机发生故障时,丢失的信息时间长度应不大于(B)。

A.3minB.5minC.15min

36、井下人员作业管理系统中不固定专人使用的识别卡,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每班最多下井人数多(B)。

A.15%B.10%C.20%

37、安全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能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C)状态。

A.断电B.开关控制C.闭锁

38、在混合气体中,当氧气浓度低于(C)时,瓦斯就会失去爆炸的可能性。

A、18%B、17%C、12%

39、安全监控系统监测风门正常的显示是(B)。

A、开B、关C、停

40、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矿井,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和(C)。

A、开停传感器B、风速传感器C、温度传感器

41、安全监控设备使用前和大修后,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测试调校合格,并在地面运行(B)方能运行。

A、12h~24hB、24h~48hC、24h~36h

42、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远程本安供电距离不小于(C).

A、10kmB、5kmC、2km

43、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分站(读卡器)到传输接口之间可串入可靠地中继器(或类似产品),但所串的中继器(或类似产品)最多不超过(B)

A、1台B、2台C、3台

44、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分站(读卡器)到传输接口之间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A)

A、10kmB、2kmC、10m

45、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识别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C)

A、2kmB、10kmC、10m

46、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确定分站的位置和数量时,重点区域的回风巷或进风巷应设置(B)台分站。

A、3B、2C、1

47、关于携卡人员识别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下井人员应携带识别卡B、可一人携带多卡

C、管理人员下井,可不带卡

48、低浓度甲烷传感器经大于(B)CH4的甲烷冲击后,应及时进行调校或更换。

A、2%B、4%C、6%

49、(B)识别卡应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并出具对人身健康无害的报告。

A、胸卡式B、帽卡式C、腰卡式

50、“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A)。

A、矿井总风量不足的

B、不违反规定串联通风的

C、按正规设计形成通风系统的

51、风筒传感器属于(C)

A、模拟量B、物理量C、开关量

52、催化燃烧式甲烷传感器一般只用于检测(A)

A、低浓度甲烷B、高浓度甲烷C、高低浓度甲烷

5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确定分站的位置和数量时,巷道分叉处至少应设置(A)台分站

A、3B、2C、1

54、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中,重点区域是指(B)

A、中央变电所、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重要区域

B、采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重要区域

C、水泵房、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重要区域

55、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中,限制区域是指(B)

A、盲巷、回采面等不允许人员进入的区域

B、盲巷、采空区等不允许人员进入的区域

C、盲巷、避难硐室等不允许进入的区域

56、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最大位移速度是(B)

A、不得大于5m/sB、不得小于5m/s

57、关于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显示功能,正确的是(A)

A、系统应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和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

B、系统不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和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

58、设计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时,有两个回采面,各有一条进风巷和回风巷,这两个回采面共需安装(C)台读卡分站。

A、4B、6C、8

59、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对安全监控设备的(C),信号电缆的电源电缆的敷设,控制区域等明确规定,并绘制布置图。

A.名称、数量、位置B.种类、等级、位置

C.种类、数量、位置

60、重点区域的进风巷和回风巷安装人员定位读卡器时应(B)。

A、没有条件限制B、成对安装C、单个安装

61、瓦斯抽放泵输入管路中应设置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A)。

A、≤25%B、≤30%C、≤20%D、≤40%

62、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m-15m处宜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为(A)。

A、≥0.0024%COB、≥0.0025%COC、≥0.0010%COD、≥0.0015%CO

63、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内应设置(C)。

A、甲烷传感器B、温度传感器C、负压传感器D、风速传感器

64、机电硐室内应设置温度传感器,报警浓度为(A)。

A、30℃B、26℃C、34℃D、32℃

65、低浓度甲烷传感器经大于(D)的甲烷冲击后,应及时进行调校或更换。

A、1%CH4B、2%CH4C、3%CH4D、4%CH4

66、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与甲烷传感器的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先以读数最大的为依据,在(C)小时内将两种仪器调准。

A、24B、16C、8D、20

67、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B)小时应及时更换。

A、1B、2C、3D、4

68、甲烷传感器应每(B)天校验一次

A、10B、15C、7D、30

69、一氧化碳传感器应(B)天校验一次。

A、10B、15C、7D、30

70、每隔(D)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闭锁和甲烷风电闭锁功能进行测试。

A、10B、7C、30D、15

71、安全监控系统传感器及执行器至分站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A)。

A、2kmB、1kmC、3kmD、10km

72、安全监控系统分站至传输接口、分站至分站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D)。

A、2kmB、1kmC、3kmD、10km

73、传感器及执行器远程本安供电距离应不小于(A)。

A、2kmB、1kmC、3kmD、10km

74、安全监控系统最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B)。

A、20SB、30SC、10SD、60S

75、入井人员管理系统识别卡与读卡器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A)m。

A、10B、20C、30D、50

76、入井人员管理系统分站至传输接口之间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D)。

A、2kmB、1kmC、3kmD、10km

77、入井人员管理系统应进行工作稳定性试验,通电试验时间不小于(B)。

A、5dB、7dC、10dD、15d

78、中心站应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不小于(A)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A、2hB、10hC、24hD、8h

79、煤矿紧急避险设施入口和出口应分别设置井下作业人员管理(C)。

A、网桥B、识别卡C、读卡器D、电源

80、建设矿井开工后,立即安装(B)。

A、安全监控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