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性质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519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行四边形性质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平行四边形性质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平行四边形性质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平行四边形性质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平行四边形性质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行四边形性质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平行四边形性质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四边形性质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行四边形性质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平行四边形性质表格式教学设计

河南省电教馆教学设计作品模板

教学设计表

学校修武县七贤镇一中

学科数学授课年级八年级教师姓名常菊红

章节名称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计划学时

1课时

课堂改革

设计理念

(1)知识方面

  本课要研究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1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首先,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它的性质的探索需要借助已学过的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索。

其次它又为我们接下来类比学习矩形、菱形等特殊四边形奠定重要基础。

此外,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是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和方法。

因此平行四边形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能力方面

一方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要类比三角形的研究方法,从角和边入手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其性质的论证又要通过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解决,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渗透类比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主动探求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分析

(可附加知识导图)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已经初步掌握了研究图形性质的基本方法,且学生好动、逻辑思维不强,所以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加强数学逻辑方法的渗透。

学习者

分析

一般特征

1.八年级学生已经对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已知事物比较有求知欲和好奇心

2.八年级学生应用能力还相对比较弱,推理能力有待发展,还需要依赖联系来加以提高

3.八年级学生的图形变换能力有限,空间观念的建立还不完善,管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要继续培养

初始能力

1.预备技能分析: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要类比三角形的研究方法,从角和边入手进行探索

2..目标技能分析:

其性质的论证又要通过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解决,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渗透类比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3.学习态度分析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主动探求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目标

课程标准

我采用了引导发现法和设疑诱导法。

以提出问题为主线,对学生进行边启发,边分析,边推理,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在此过程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并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发现、论证培养学生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掌握事物间普遍存在联系的哲学观,以及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

解决措施:

1.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平行四边形图形,让学生自己观察,体验图形的特征

2.由抽象的图形到实物图形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其性质

3.借助电脑图片,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策略

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

 引导发现法;设疑诱导法

  著名数学家哈墨斯曾经说过: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考虑到在知识方面,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平行四边形,在感性上对其有所认识;而方法方面,学生通过在七年级的学习已经积累了按边和角学习三角形的方法,固而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技能,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我采用了引导发现法和设疑诱导法。

以提出问题为主线,对学生进行边启发,边分析,边推理,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在此过程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环境

□DVD+TV□教师机+投影(上网/不上网)

□教师机+投影+电子白板□教师机+投影+应答分析器

√电脑教室+投影(上网/不上网)□电脑教室+电子教室控制

其他:

资源与媒体应用分析

知识点

媒体内容

与形式

使用方式与时机

使用目的

资源与媒体

来源

两条边平行且相等

电脑和课件

提供直观的图形,让学生观察

直接感受图形的性质

课件图片

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电脑和课件

提供图形让学生讨论并运用

直接感受并加以运用

几何画板与课件

对角线互相平分

电脑和课件

让学生用纸片自己动手折叠感受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动态观念

电脑与课件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

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策略、方法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电脑展示2张图片

5分

一.用电脑展示两张图片:

 

1)过街天桥

 

2)小区的拉闸门

 

观察两张图片,勾勒出几何图形,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我们有必要系统学习平行四边形。

观察两张图片

体现本课的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模型,了解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必要性。

同时,使学生了解“几何来源于实践,而又反过来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概念的形成与巩固

观察,讨论,结论

10分

(一)质疑引入概念并讲解

 1、 探讨问题1:

平行四边形和一般的四边形有什么异同?

一般的四边形通过添加条件后能否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呢?

 2、归纳概念

 

(1)让学生自己归纳定义

 

(2)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定义的三种数学语言表述方式

讲授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对角线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记法

学生观察归纳定义

 

完成书P93页练习1

1、引入课题,弄清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为概念的引入做铺垫(抓住“平行”两个字,引导学生从一组边平行一组边不平行和两组边都平行两个方面去讨论)

 2、让学生归纳定义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给出三种数学语言的表述,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三种表述形式的理解和转化能力

 3.强调定义的判定和性质作用

4.巩固概念,为下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做铺垫

性质的发现和证明

选择例题演示并练习

15

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复习四边形的性质,由定义可知平行四边形也具有此性质

 

2、质疑:

 

平行四边形除以上性质外还有其他性质吗?

(提示:

请学生仿照三角形的学习方法从边和角去探索)

 

3、小组合作学习探索:

 

4、小组汇报发现(猜想):

 

平行四边形

 

(1)对边相等

(2)对角相等

5.如何证明上述结论?

 

已知:

□ABCD

求证:

∠A=∠C ∠B=∠D

AB=DC    AD=BC

6、归纳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并用三种数学语言表述

7、应用定理

(1)质疑:

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一个内角的度数,能确定其他三个内角的度数吗?

说说你的理由。

(2)书P93页练习1

(3)书P93页的例1

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透明平行四边形自己想办法(测量、计算、对折剪开、旋转、平移、推理等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邻角、对角、邻边、对边的数量关系。

(1)拼图活动。

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准备的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纸片(不可翻转)可以拼出几种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2)总结解决四边形问题的常用方法。

(3)多种方法证明(略)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

1、体现本课的能力目标。

突出教学目标

 2、进行新旧知识的链接

 

让学生仿照三角形的学习方法类比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去发现规律,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1、再次突出本课的能力目标,并为突破难点用拼图的活动启发学生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解决。

总结解决多边形问题的常用方法,即:

连结对角线,将多边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对于学生说出的证法予以肯定,同时让学生比较几种证明方法的优缺点。

运用和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含义”。

巩固性质定理

练习

运用

10分

1)如图:

DC∥EF∥AB DA∥GH∥CB,则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有_____个;

2)在□ABCD中,          

3)①   若∠A=120°,则∠B=____, ∠C=____,∠D=______;

4)②    若∠B+∠D=120°,则∠A=____

∠B=_____;

③   若∠D-∠C=120°,则∠A=____ ∠B=_____;  

若AB=2cm,BC=3cm,则□ABCD的周长为________;

学生独立解答

本环节补充了一组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计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联系刚学过的概念和性质,并结合方程的思想进行计算。

这样,及时地将理论用于实践,既为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中的计算题和证明题,作了必要的铺垫,又达到了逐步突破难点的目的。

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的氛围,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教学评价

学习目标

练习与检测

1.形成性评价:

提问、练习、测试等形式多样、反馈强化及时、内容设计合理,要求适度;

2.总结性评价:

知识覆盖面达80%以上,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重视实践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测评。

1.以小组为单位提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老师出示练习题,比一比

3.学生自己互相出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应用于生活实际,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此,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一是在引入课题时,让学生体会到四边形在生活实际中的存在;二是让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三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以前对平行四边形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练习运用等形式,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究。

本节课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

一是让学生动手检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是否平行,从中发现平行四边的本质特征;

二是通过用力拉平行四边形,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三是从众多的小棒中选出恰当的小棒摆出平行四边形,从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本质特征的理解;

四是通过动手作平行四边形的高,让学生全面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实质含义;

五是拉动平行四边形使它变为长方形,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它们间的关系。

六是学画平行四边形,从中领悟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