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报091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4888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日读报09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每日读报09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每日读报09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每日读报09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每日读报09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每日读报0913.docx

《每日读报09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日读报0913.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每日读报0913.docx

每日读报0913

今日读报关注:

1、随着保荐项目的不断上市,近来不少投行在挖掘优质资源上颇感吃力。

据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应强化内核的要求,目前已有国内多家券商担忧其储备的创业板成熟项目减少,并延长了对创业板项目的观察期,以防上市后业绩“闪电变脸”。

提醒关注。

  2、虽然国际板仍未有确切的推出时间表,但外资投行围绕中国地区的业务布局丝毫不曾放松,加快布局。

日前,苏格兰皇家银行宣布多项亚洲股票业务人事任命,以加强股票研究和销售平台能力。

此外,瑞穗证券也正欲与内地老牌券商国泰君安证券就国际板业务方面探讨合作。

3、证券时报专刊报道了华泰证券资源整合、管理模式的重构和业务模式的转型,供参考。

110913行业动态1

1、创业板退市制度创新尤为迫切(证券时报)1

2、投行延长项目观察期严防业绩变脸(证券时报)2

3、外资投行加快布局中国业务(证券时报)4

4、券商转型路上的华泰证券样本(证券时报)4

5、周易解读华泰系二次整合(证券时报)7

6、东吴证券IPO顺利过会A股将迎第18家券商(证券日报)9

7、新股发行节奏报告:

周均7.5只赴会6只发行(理财周报)9

8、人民日报:

股市低迷对经济造成伤害治市比救市更重要(人民日报)11

9、散户恐慌称新危机来临两年不再碰股票“牛散”抄底(中国证券报)13

110913基金新闻15

1、年内平均下跌12.1%偏股基金惨淡过中秋(证券时报)15

110913财经要闻15

1、M1、M2增速跌至低位货币政策坚守稳健(上海证券报)15

2、财政部:

鼓励各类资本向物联网集聚(证券时报)16

3、希腊违约迹象凸显欧债危机骤然升级(中国证券报)17

4、监管部门警示商业地产和二三线楼市风险(中国证券报)18

110913行业动态

1、创业板退市制度创新尤为迫切(证券时报)

2011-09-13来源:

证券时报网作者:

邱晨

  在目前的环境下,投行在保荐创业板企业时,迫于成长性的压力选择延长对企业的观察期,进而延长了创业板项目的储备周期。

不过,一旦创业板创新退市制度,投行面临的压力将能通过市场化机制得到舒缓。

  在海外,投行所肩负的主要责任是对拟上市企业财务以及法律方面的审核和辅导,着重于检验企业申报材料的真实性。

但在我国,近年出现的多宗投行丑闻和企业业绩变脸事件,导致投资者和管理层对投行的质疑声不断加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投行往往要肩负起更多督导企业保持成长性和盈利能力的责任,而这也变相提高了投行保荐创业板企业的风险。

而从过往几年的经验来看,投行内部对于创业板企业的审核显得越来越保守和谨慎。

  作为首发(IPO)链条上的一环,投行在法律﹑财务和合规性方面是专家,但对于行业和技术的了解却相对匮乏得多。

特别是对于一些拟上创业板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这类企业很可能本身已经是其所属行业唯一的专业和权威机构。

在判断这类企业的前景时,投行只能作为企业的传话筒,无法从独立的角度去评判。

  因此,延长观察期就成为了投行降低保荐风险的唯一途径,进而导致创业板项目储备周期大大延长。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观察期被延长无疑能够筛选掉一批“昙花一现”的企业,但也有可能导致许多有潜力的优质年轻企业,因无法实现融资而错过了快速发展的机遇,甚至有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

  然而,一旦创业板推出了退市制度,市场化机制将对企业做出筛选,投行对企业盈利要求的压力也能够降低。

而创业板项目的成熟周期可以有效地缩短,从而也能令投行可以更加专注于审核企业的法律﹑财务等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

  另一方面,由于IPO发行节奏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到二级市场的表现,不少投资者此前也对于投行在创业板IPO上的“大干快上”提出质疑。

但在创业板实施了退市制度创新后,投资者目前“开源节流”的现状有望得到改变,从而有利于引导资金回流到一级和二级市场上其他优质的企业。

相对于美国纳斯达克3000多家企业,我国创业板的道路还很漫长。

通过退市制度让创业板通过市场化机制“流动”起来,一方面能给我国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另一方面也能让那些作为国家发展源动力的新兴企业得到更宽广的施展平台。

 

2、投行延长项目观察期严防业绩变脸(证券时报)

2011-09-13来源:

证券时报网作者:

邱晨

  随着保荐项目的不断上市,近来不少投行在挖掘优质资源上颇感吃力。

据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应强化内核的要求,目前已有国内多家券商担忧其储备的创业板成熟项目减少,并延长了对创业板项目的观察期,以防上市后业绩“闪电变脸”。

  项目储备不足

  国内大多数投行经过多年的筹备,至2009年创业板推出时已经储备了大量的成熟创业板项目。

根据当时的报道,在创业板开闸前夕,仅创业板项目储备数量排名前十名的大型券商,合计储备项目数已经达到150家之多。

  “事实上,这两年发行的创业板项目不少是当时储备的项目。

”光大证券一投行人士表示,当时的成熟项目多半都已经被保荐上市。

  但是,在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截至目前,投行前期储备的创业板项目已经被逐渐消耗,许多投行的创业板项目延揽和培育速度已经出现滞后的情况。

  据证券时报此前对投行业的生态调查显示,近半数投行人士认为,目前储备的创业板优质项目已明显减少。

  据悉,造成投行创业板储备项目减少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前期不少企业纷纷上市,导致创业板项目存量消耗较大;二是因部分创业板企业上市后业绩“闪电变脸”,投行内核加大了风控力度。

  提高把关门槛

  据了解,目前许多投行在内核时纷纷加强了对创业板IPO企业的审核,这也导致创业板项目的成熟周期被延长。

  有投行人士透露,许多企业在选择上市板块时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创业板的门槛最低。

再加上创业板较高的市盈率,许多企业因此都将创业板列为上市的首选目标。

  “事实上,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创业板的部分要求甚至比中小板还高。

”平安证券一投行人士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创业板IPO门槛虽然对企业营收和净利润的要求相对较低,但事实上在内核的过程中,投行内核组对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性和持续盈利能力要求却相对更加严格。

  “这两点恰恰是很多企业最缺乏和最难保证的地方。

”上述投行人士续称,“特别是在部分创业板企业上市后业绩出现‘变脸’,导致许多投行在项目内核时,对企业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的核查变得更加细致和严格。

  另据此前证券时报针对投行人士做的一份调研问卷显示,成长性不足和持续盈利能力受质疑已经分别位列IPO项目上会被否原因的第一和第二位。

  培育期延长

  业内人士介绍,导致投行手头上创业板优质储备项目趋少的另一个原因主要在于,保荐机构对于创业板IPO企业需要更长的观察期和培育期。

  “有意向的企业很多,但条件真正成熟的却很少。

”一位来自国信证券的投行人士说,目前多数想上创业板的企业都还处于培育期内。

  另据介绍,拟上创业板的企业都是新兴的一些高新企业,主营业务比较单一,多数处于某一领域的细分行业当中。

从投行审核的角度来看,这类企业的行业壁垒比较单薄,因此须设置一定的观察期来降低风险。

  “创业板企业通常需要2~3年的培育期。

目前发行的创业板IPO项目多数都是从2009年开始接触的。

”前述平安证券投行人士分析道,多数计划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创立时间都比较短,导致投行需要更长的时间观察这些企业的成长性。

  据了解,对于一些甚至已进入辅导期优秀的企业,投行也常常要担任起保姆的角色精心呵护。

“这些小企业唯一的优势是成立时间短,股权结构比较清晰。

”上述人士称。

  部分企业转投中小板

  据了解,基于投行内核对创业板企业成长性的审核趋严和设置的观察期相对较长,有部分投行项目组人员在与企业商讨上市计划时会建议一些成长性相对较弱的企业改为申报中小板块。

  对此,一位投行人士透露,部分原计划在创业板IPO的企业转而申报中小板IPO,这进一步导致了创业板优质项目储备资源的减少。

  除了创业板对成长性的要求更高以外,也有一些投行人士人为,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投行初次接触的许多企业虽然对创业板上市比较感兴趣,但因所处行业属于传统行业,并不适合创业板对行业的要求。

也有投资界人士认为,虽然投行创业板IPO项目库存减少,有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创业板的发行节奏,但从中长期来看,在下一批企业度过了观察期以后,创业板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峰。

 

3、外资投行加快布局中国业务(证券时报)

2011-09-13来源:

证券时报网作者:

黄兆隆

  已与国联证券合资成立投行子公司的RBS未放松布局中国业务的脚步,日前宣布了多项亚洲股票业务人事任命。

瑞穗证券也正欲与内地老牌券商国泰君安证券就国际板业务方面探讨合作。

  虽然国际板仍未有确切的推出时间表,但外资投行围绕中国地区的业务布局丝毫不曾放松。

日前,苏格兰皇家银行有限公司(RBS)宣布多项亚洲股票业务人事任命,以加强股票研究和销售平台能力。

此外,瑞穗证券也正欲与内地老牌券商国泰君安证券就国际板业务方面探讨合作。

  “国际板必然涉及与国外的机构投资者打交道,对在全球范围内承销股票的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外资投行在这方面具备天然优势。

”据上海某老牌证券公司投行部总经理表示。

虽然国际板有望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但是上海本地券商仍难有项目延揽的优势。

  为改变这一劣势,不少上海本地券商开始寻求与外资投行的合作。

其中,东方证券于今年6月份宣布牵手花旗银行在内地成立合资证券公司后,目前双方的合作已经进入筹备细节上的磋商。

  “我们目前就合资公司业务细节筹办已经在有步骤地展开磋商,就等着监管层批准。

”东方证券总经理助理马骥表示。

据了解,中国证监会已经于今年8月22日向东方证券给出了第一次反馈意见,合资公司方案的细节仍在进行小幅修改。

  与此同时,记者从瑞穗证券了解到,该公司也已经开始与国泰君安证券接洽,就国际板业务等项目讨论合作的可能性。

  此外,已经与国联证券合资成立投行子公司的RBS也仍未放松脚步。

据了解,RBS日前又最新任命了AidenBradley、JennyCosgrove、曹锐焜和莫恩庭。

  其中,AidenBradley担任亚洲石油天然气行业研究主管,他将以地区负责人的身份,领导一支成熟的团队,业务范围覆盖石油、天然气公司以及中国的化肥企业。

  同时,JennyCosgrove将担任公用事业及替代能源研究主管,这是RBS新成立的板块。

Cosgrove将常驻香港,主管亚洲地区的公用事业和替代能源股研究,并建立这一领域的团队。

  曹锐焜出任中盘股研究主管,常驻香港——这是在香港设立的新职位。

曹锐焜原任职于元大证券,他从2009年9月起一直担任类似的职务。

  莫恩庭负责中国电信股,常驻香港。

莫恩庭曾在中国移动工作十年,最近的职务是投资者关系经理。

“这些新加入者合计带给我们亚洲股票研究团队超过40年的经验。

我们正在加强、扩大在亚洲地区的研究能力,尤其是香港、印度、韩国和台湾,继续提供一流的投资机会建议。

”RBS亚洲股票研究主管PeterHilton表示。

 

4、券商转型路上的华泰证券样本(证券时报)

2011-09-13来源:

证券时报网作者:

李东平杨冬

  编者按:

2006年、2007年,就在券商整体沉醉于经纪业务爆发式增长、忙于“圈地”之际,华泰证券悄然启动了管理模式的重构和业务模式的转型,大练“内功”,持续投入巨资改造中后台系统。

在券商佣金战难以为继的今天,无论是券商向服务和理财转型的需要,还是效率和成本管理的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后台都成为不得不做的功课。

而像华泰证券这样练好了“内功”的券商,正逐渐在精细化管理、经纪业务服务中凸显出新的竞争优势。

  股民老张在一个月内走遍了南京城数十家证券营业部,他如此折腾的目的只有一个:

将证券账户转到炒股佣金最便宜的营业部。

  但在华泰证券南京解放路营业部,他见到了新鲜而又疑惑的一幕:

营业部内的证券经纪人正在向几个客户演示“紫金理财”服务体系,而现场的每个客户都在其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服务计划。

  为什么这家营业部似乎对每一个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都了如指掌?

老张百思不得其解。

  事实上,答案很简单:

这归功于华泰证券近年来花费巨资打造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华泰证券对客户的资金状况、历史投资表现、风险偏好等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准确掌握客户需求并精确推送相应服务。

  通过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老张的转户最终止步于这家营业部:

他选择了“紫金私人顾问”服务和“涨乐”移动服务终端,同时满怀欣喜地签订了一份比之前佣金还高的服务协议。

  老张的转户经历折射出华泰证券由通道服务向金融理财服务转型过程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华泰证券负责人认为:

“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完备的客户资料数据库、多样化的理财服务产品、强大的技术系统以及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帮助华泰证券在转型过程中实现了经营模式的质变。

  牛市中开辟转型路

  2007年,A股市场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行情,整个券商行业的盈利也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彼时,投资者蜂拥入市,各家券商应接不暇。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以深圳某大型券商为例,该券商某营业部一位客户经理仅在2007年上半年就实现了700多万元的个人收入。

  巨大的市场红利,让多数券商沉浸其中。

但也有少数券商“居安思危”,认识到以“人海战术”为主的经纪业务营销模式终将被市场淘汰,华泰证券就是其中颇具典型的例子。

  2007年上半年,华泰证券在业内率先提出了“经纪业务从通道服务向金融理财服务转型”的发展战略,并快速付诸实施。

  一位华泰证券的老员工回忆道:

“当时全公司上下经过激烈讨论后达成共识,认为经纪业务的本质应该是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有针对性的金融理财服务,并围绕这一共识进行了整个经营模式的重构。

  在华泰证券经营模式重构过程中,管理模式的重构和业务模式的转型基本上做到了同步进行,且互为支撑。

  以管理模式的重构为例,华泰证券在经纪人团队建设、VI改造(营业部标准化改造)、CRM系统建设、客户资料完善、服务推送平台建设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从券商整个业务体系来看,理财服务涵盖的内容应覆盖其所能提供的全部金融服务,包括证券交易、投行、融资融券、资产管理,甚至是更加个性化的套利、套期保值等业务,以及与金融领域高度相关的若干个非传统金融领域。

要实现全业务链的有效整合,必须大幅提升投资能力。

  据悉,2007年3月,华泰证券全面启动证券经纪人团队建设,并投入重金推行营业部VI改造,对营业部功能布局、技术支撑架构、市场品牌形象、客户服务体系等进行标准化管理。

  在服务推送平台建设方面,华泰证券结合3G技术,开发了“涨乐”移动理财服务终端,以及“涨乐”微博等高效服务推送平台。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通过手机下载并激活“涨乐”的用户超过了100万。

  “通过管理模式的重构,我们初步摸索出一种‘了解客户—细分客户—个性化服务’的创新服务流程。

”华泰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业务模式转型方面,华泰证券同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据悉,华泰证券在业内率先提出“同类客户、同等服务、同等价格”的产品定价模式,并首创了差异化服务、差异化收费的“统一服务营销”业务运行模式。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程度不一样,区域客户的资产规模和平均佣金率差别很大,因此必须在坚持同等服务、同等价格原则的同时实行地区差异化定价。

”华泰证券相关负责人解释称。

  2009年5月,为了加快向“金融理财服务”转型的步伐,华泰证券建立了标准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多样化产品体系,在100多项产品的基础上,组合构建了18个风格迥异的套餐;华泰证券通过CRM系统多维度分析客户需求,帮助客户选择适合自己的套餐。

  2010年2月,华泰证券实现A股IPO。

与此同时,华泰证券多年转型的努力渐渐进入收获期。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华泰系(华泰证券与华泰联合证券合并计算)实现5.76万亿元的代理股票基金交易额,市场份额达5.19%,经纪业务份额跃居业内第一。

  10亿元投入中后台

  “在现有券商中,华泰证券后台系统建设应该是最好的。

”曾经考察过华泰证券的上海某大型券商经纪业务老总这样评价,仅从客户分类以及针对分类配套服务和产品来看,华泰证券走在行业前列。

  为了加强中后台建设,在过去的几年中,华泰证券在硬件上持续投入近10亿,这样大手笔的投入在券商行业几乎“后无来者”。

有着IT行业管理经验的华泰证券总裁周易在券商行业从通道向服务转型过程中,让华泰证券基础建设走在前面。

  2007年,就在几乎所有券商还将精力集中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上时,华泰证券已开始着手打造整个公司一体化的后台管理体系,包括集中交易系统、OA(办公室自动化)系统、财务系统、CRM系统;至2009年,这些体系和系统基本成型;到2010年底时,华泰证券和华泰联合证券在这几个大的体系下面,基本实现了平台、软硬件和大量的基础管理架构的统一。

  “如果没有统一、高效的后台,没有统一的资源对接,没有对客户交易记录的存盘、没有对客户详细的分类,券商服务将无从谈起。

”周易谈起当年的决策时说,当时的考虑是,如果不在行业景气的时候,未雨绸缪进行基础建设,当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可能就没有这个能力投入。

今天来看,尽管进展慢了一些,但是华泰证券还是坚持了下来。

  以CRM系统为例,自2007年以来,华泰证券共完成三期建设,迄今为止,该系统已对所有客户实现了分类管理,客户资料覆盖率逐年提高。

2008年熊市时,华泰证券完成整个公司客户资料电子化;2009年,华泰证券基本实现了市场、服务、价格的三统一;2010年,华泰证券与华泰联合证券实现了财务管理、OA系统和风控体系的统一;截至目前,华泰系在后台、市场、品牌、营销、风控等所有中后台方面实现了统一。

  “今天来看,华泰证券的管理系统建设,业务平台打造基本成型了。

”周易认为,没有系统和平台的建设,就没有服务的工具,服务就无法送达,管理无法实现。

比如通过CRM系统识别客户需求和风险,通过这个系统能为不同业务准确提供目标客户,从而实现全业务链条间的无缝对接。

中后台的统一将对华泰系未来业务的拓展形成重要支撑。

  转型过程不断反思

  在经纪业务转型过程中,华泰证券也在不断反思。

  “从业务性质来看,公司经纪业务提供的服务仍然依附于通道服务,靠天吃饭的困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华泰证券负责人坦言。

  在华泰证券看来,首先,营业部的传统营销思维亟待突破。

  “在营销思路上,一些营业部仍采用传统的人海战术,将营销人员大面积铺开争抢客户。

”华泰证券负责人指出,人员素质、理财服务能力的提高将是营业部实现从通道服务向金融理财服务转型非常重要的因素。

  其次,一些营业部将销售理财产品视为额外任务的态度,亦令华泰证券深感顽疾之痛。

  资产管理业务是券商专业能力的体现,将成为券商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同时也是打破经纪业务结构单一、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困局的重要手段。

“部分营业部在认识上形成了误区,没有认识到理财产品销售在经纪业务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将长期工作临时化,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华泰证券负责人指出,“营业部作为理财产品销售的窗口,应该改变认知,变被动为主动。

  再次,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的缓慢发展也引发了华泰证券的反思。

  华泰证券负责人指出:

“截至目前,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开户数、交易余额、市场份额等各项指标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但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该负责人称,CRM系统建立后,两融合格客户已经非常明确,不存在找不到客户的问题,客户参与资本市场的初始动机即获利,而杠杆是放大盈利的最有效手段,客户需求显而易见。

  “四年多的转型取得了积极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转型已经完成了,事实上从通道服务向金融理财服务转型只是刚刚开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周易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周易指出,经纪业务的服务内容不只是提供证券交易的场所,也不只是“紫金理财”服务体系,可以说,“紫金理财”服务体系只是华泰证券转型初期应对市场需求的一种手段,是最基本的内容。

“从券商整个业务体系来看,理财服务涵盖的内容应覆盖其所能提供的全部金融服务,包括证券交易、投行、融资融券、资产管理,甚至是更加个性化的套利、套期保值等业务,以及与金融领域高度相关的若干个非传统金融领域。

”周易还称,要实现全业务链的有效整合,必须大幅提升投资能力。

 

5、周易解读华泰系二次整合(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杨冬

  华泰证券日前公告称,该公司与华泰联合证券的二次整合方案已经获批。

这意味着华泰证券与原联合证券5年前的约定终于兑现。

  对此,华泰证券总裁周易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泰证券在资源整合方面有丰富经验,本次整合将有序进行,确保客户、业务和员工的平稳过渡;目前整合双方的中后台管理已实现统一,不存在整合障碍。

  整合背景

  2006年5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暂停原联合证券的相关业务。

身处挪用客户保证金漩涡的联合证券,一夜间变得岌岌可危。

  危机之时,转机从天而降。

彼时,华泰证券正在寻求合适的收购标的,恰逢联合证券被采取监管措施。

于是双方经过紧张的谈判,于当年5月26日就达成了有关协议。

  “当时收购联合证券的初衷,是为了取得‘1+1>2’的效果,充分发挥两个企业、两种文化的融合优势,不是谁把谁吃掉的问题。

为此,早在2006年收购之初,当时约定的方案就是,经纪业务由华泰证券经营,投行业务由联合证券经营,以实现资源整合效率的最大化。

这个方案当时也得到了有关监管部门的认可。

”周易表示。

  不过,华泰证券的首次公开发行(IPO)计划却推迟了这一约定。

  2008年,华泰证券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IPO申请材料。

为解决与联合证券的同业竞争问题,创造性地采取了母、子公司经纪业务“划江而治”、投行业务“分市而治”的经营模式。

  2009年,华泰证券通过换股的形式收购了联合证券大部分剩余股权,持有联合证券股权达97.43%。

与此同时,联合证券翻牌为华泰联合证券。

目前,华泰证券持有的华泰联合证券股权已高达98%。

  “华泰证券将把华泰联合证券经纪业务发展中一些好的东西保留下来并予以发扬,比如对营业部的考核与激励方面。

今年年初开始,华泰证券已允许营业部实行个性化考核,根据各个营业部的特点制定考核目标与激励措施。

  但是,在随后的业务运作中,却发现“划江而治”的整合方案限制了整个华泰系的发展。

比如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两家公司各有一套管理系统,这不仅增加了管理费用,而且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为了突破局限,今年5月份,华泰证券提出了二次整合的方案,亦即华泰证券将股票承销保荐业务全部剥离给华泰联合证券,而华泰联合证券则将经纪业务全部剥离给华泰证券,这就是所谓的“划业务而治”整合方案。

目前,该方案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

  “2005年,华泰证券托管并收购了原亚洲证券的证券类资产,2007年吸收合并了信泰证券,在客户的接收和转移过程中,没有接到过客户投诉。

因此我们有信心顺利完成此次业务整合。

”周易表示。

  周易认为,自2006年华泰证券入主联合证券开始,两家人就已经是一家人。

本次整合将在统一组织以及监管部门的有效帮助、协调下实现平稳过渡。

记者获悉,本次整合完成后,大部分员工还将在原岗位上继续做好本职工作;涉及到的在总部后台支持部门工作的员工,其工作状况、工作任务性质、原有的考核体系,在今年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将来也将保持现有标准基础上的大稳定;对公司投行员工来说也是一样,人员体系、考核职级、薪酬体系等基本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谈及华泰证券与华泰联合证券五年以来的整合之路,周易表示:

“两次整合均是‘顺势而为’,是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根据公司、集团未来大发展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和国际投行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