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师招聘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330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教师招聘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教师招聘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教师招聘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教师招聘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教师招聘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教师招聘资料.docx

《2教师招聘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教师招聘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教师招聘资料.docx

2教师招聘资料

案例分析及论述

亲爱的学员朋友们:

我把比较详细的案例分析发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结合着课堂上所讲的答题思路和方法仔细研读,案例分析的答题方式一定要结合实际案例对“点”分析,不要遗漏重要信息,分条进行论述,中心句放段首。

另外,也要在最后进行总结(要另起段落),这些都是得分的技巧。

祝大家考试成功。

案例一

张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

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

虽然张老师没少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大有人在,纸屑杂物随处可见。

张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

1、请你帮助分析一下,张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2、作为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答:

(1)问题分析

①张老师没有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没有体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特点。

没有“身教”。

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

“身教”既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还能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张老师教育学生不要说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自己却说脏话、粗话,乱扔烟头。

口头上的教育没有起到正面教育的效果,反倒坏的“身教”对学生起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②张老师做法违反了德育过程中的疏导性原则。

“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

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显然不行,只有言之有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③张老师没有做到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教育学生不但要严格要求,还要尊重学生,教师不能随便辱骂学生。

④张老师没有做到依法执教。

教师要依法执教,不能侮辱学生。

(2)应该如何做: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正确方法:

①身体力行。

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②说理教育。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应该如何去改正。

用事实说话,用道理说话比苍白无力的说辞更具有说服力。

③真诚教育。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案例分析二

一名年轻的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这是一个学校普便认为的差班。

刚走向讲台,一个男生就站起来问道:

“老师,您喜欢不喜欢差生?

”老师没有没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着他,问道:

“你会不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丢掉?

”男生想了一会,回答道:

“应当不会,我会好好珍藏的。

”老师面向全班同学,庄重地说:

“我也不会,你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们有什么缺点,我会帮助你们改正,直到你们改好为止。

一名差生是各个方面都比及格的学生,而你们只不过是某些方面有所缺陷。

我想,通过努力,大家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

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

”学生们都感动地鼓起掌来。

问题:

1、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这段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2、依据案例说明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

3、谈谈教师如何运用教育机智?

答题思路:

1、①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②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①教师要忠于我国的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要身体力行,发挥表率作用

④教师要有高度的教学机智。

能够正确地及时地解决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

3、因势利导

随机应变

掌握分寸

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

 

案例三:

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这样一段师生双边活动:

老师问:

“邱少云身上是怎么烧着的?

学生答:

“敌人打出的燃烧弹烧着的。

老师又问:

“邱少云身后有什么?

学生答:

“有一条水沟。

老师再问:

“邱少云跳进水沟里没有?

学生答:

“没有。

老师接着问:

“邱少云最后怎么样?

学生答:

“牺牲了。

有人认为这是启发式教学,你认为是吗?

为什么?

请结合本案例谈谈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题思路:

1、这不是启发式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3、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本例分析)

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

④发扬教学民主

案例四:

某学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联系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并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答:

(1)(概念及作用)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

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

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对于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二是课程资源的适合性。

三是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是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

(2)(对学生的作用)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3)(教师的做法反思)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

(4)(应该如何做)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

还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3、试述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答题思路: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综合评价,注重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4.强调参与性、互动性,评价主体多元化

5.注重评价过程性,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转移。

 

4、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答题思路: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合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1、试述学校工作为什么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答题思路:

•1、概念: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意义:

教学在传承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上(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主要地位(教学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实践: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机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就需要通过教学、课外校外活动、生产劳动等途径来实现。

•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所占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广,形式多样,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全面深刻。

•4、结论:

所以,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论述:

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答题思路:

•科学知识本身、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也具有教育因素;

•教师是具有一定思想观点的人,在教学中总是表现出一定的立场、观点、个性特征,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

学生的学习目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具有教育性。

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给学生施加积极影响,通过启发、激励,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课堂教学具有教育性体现在: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017年青岛市教师招聘考试考前预测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A)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作。

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皮亚杰

2.(B)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过程

3.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D)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

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D)

A.学生B.教师C.教学过程D.学习过程

5.教一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A)。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6.有目的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改变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研究方法叫(C)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教育经验总结法

7.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指(A)。

A.学生B.教师C.教学手段D.教学环境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B)。

A.教学媒体B.教师C.学生D.教学环境

8.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的时间大致为(D)。

A.19世纪加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代以前D.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9.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使理论建立在材料之上而不是材料建立在理论之上,就要贯彻(A)。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教育性原则

10.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

1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所有的学与教B.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C.社会情境中的学与教D.实践过程中的学与教

12.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B)。

A.遵循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

二、多选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ABCDE)。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BC)。

A.如何学B.如何教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E.如何管理学生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ABCE)。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