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3191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土壤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土壤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土壤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土壤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复习资料.docx

《土壤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复习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复习资料.docx

土壤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就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径流深度:

是指某时段流域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

径流系数:

是指某时段的径流深度与形成该时段径流的降水深度比值。

土体构型:

不同的土壤发生学层次构成了不同的层次组合,称之为土体(剖面)构型。

像片平面图:

利用已纠正的图片镶嵌而成的图片,有统一比例尺,消除了倾斜误差,限制了起伏误差,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图件。

像片略图:

利用未经过误差纠正的航片镶嵌而成的图件。

镶嵌时重叠部分中线切割。

可提供航线情况、相片编号情况,做成相片索引图,便于管理、区划,便于航片与地形图配套。

有效面积:

在土壤调查中所利用的往往是未经消除各种误差的航片。

为了保证调查的精度,通过限制使用航片中心一定范围的方法,使各种误差不超过允许限度,这个范围称为像片的有效面积。

使用面积:

相邻像片航向重叠部分等分线所规定的面积。

航片判读:

根据地物的构像规律和影像特点,把航片上的各种地物识别出来的工作。

基本剖面:

也称主要剖面,它主要用于研究当地某个土壤类型的全面性状特征而开挖的垂直断面。

检查剖面:

又称对照剖面或次要剖面。

他是为检查主要剖面中所观察到的土壤属性的变化性和稳定性,以及研究一些土壤性状变化的规律而设置的剖面。

定界剖面:

是为确定土壤界线而设置的土壤剖面,一般只用于大比例尺土壤制图,而在中、小比例尺土壤制图中应用较少。

其剖面深度则主要决定于要检查的土壤性状的深度。

比土评土:

修正土壤分类系统的方法,具体方法是把调查采集的比样标本按照暂拟的分类系统全部摆开,对照封面记载表及分析化验结果,并参照野外调查、获得的群众访问资料,对每一土壤类型的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土体构型、理化特性、诊断特征、生产情况、肥力水平、存在的生产问题及改良利用途径,进行认真的讨论与评比。

土壤概查:

对调查区内土壤发生条件、分布规律、成土过程、土壤理化性状、生产性能等要素作概括性调查研究,并对各要素与遥感图像的相关规律性作深入分析研究的过程。

土壤详查:

应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或自行测制地形图,现场挖坑、打钻,观察土壤变化,填制土壤图。

土壤复区:

在小范围内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土壤,或间有杂集区,呈有规律的变化所构成的制图单元。

图斑内主要组分土壤和杂集区在1∶2.4万图上难以分开。

中心投影:

是指空间任意点与某一固定点(投影中心)的连线或其延长线被投影面所截,则此直线与投影面的交点即为空间该点的中心投影。

内插法:

土壤界线有两个歧义概念:

一个为土壤的“实体界线”,即土壤单位本身的界线;一个为土壤的“映象界线”,即土壤在景观“镜子”里间接显示出来的界线,即景观因素发生变化的界线。

其作法是:

先在地形、母质、植被或农业利用上有明显差异的两种土壤上,确定两个主要剖面点,而两点之间必有边界存在。

然后,在两主要剖面之间,逐段挖检查剖面及定界剖面,以缩小边界的范围。

如此内插下去,直至寻找出两种土壤类型的边界点。

最后,参照地形及其它标志,将若干点连接起来,即成土区的边界。

计曲线:

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每隔四条(或三条)首曲线加粗的一条等高线。

首曲线:

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按固定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

间曲线:

在地势平坦的区域,如用基本间隔绘制地形图,往往在一幅图内没有几根等高线,表达不了实际地形情况。

因此在一幅图内为表现局部地貌特征,采用为基本等高距的一半的等高距绘制等高线,这种等高线叫做间曲线

助曲线:

也叫辅助等高线,通常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等高线,助曲线用以表示首曲线和间曲线尚无法表示的重要地貌,在图上以短虚线描绘。

土壤资源:

土壤资源承担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和再生产的各类土壤的总称。

或具有农、林、牧生产能力的各种土壤类型,包括森林土壤、草原土壤、农业土壤等的分布面积和质量状况,是供人类开发利用而不断创造物质财富的一种自然资源。

典型区调查:

就是在广阔的调查区内,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分布小区,对土壤典型及其与农、林、牧业生产的关系进行重点调查和研究。

解译标志:

指那些能帮助辨认某一研究对象的影像特征,是地物本身属性在图像上的表现,反映了地物所固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辨别土壤或自然界的影像特征,在应用中不断检验和补充这些标志,是解译成功的关键。

土地适宜性评价:

就是对土地的这种适合程度的区分和归类。

它是一种单项土地评价或土地单一目标的评价,如耕地适宜性评价、牧草地或林地适宜性评价等。

土地生产潜力:

是指土地具有生产某种生物产品的潜在能力,一般用单位面积产量的上限来表征。

它是土地质量的综合体现,一般以土地生产力的上限表征,即在一定条件下,满足了生物的能量、物质要求或克服了某些限制因素所能达到的最高生产水平。

土地经济评价:

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评定,即对土地进行投入和产出分析,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和适宜程度。

(土地经济评价可以得到的结果:

是否获利,土地改良的投资是否得当。

土地资源调查:

运用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借助于测绘制图学方面的技术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发生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服务。

土地资源评价:

简称土地评价,是以不同的土地利用为目的,估价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适宜性以及经济价值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生物产量或经济价值)高低的鉴定。

土地评价的基本特征是对土地利用要求与土地质量供给进行比较分析。

遥感技术:

通常把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加以处理,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

土壤新生体:

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产物,它反应了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和生物过程。

土壤侵入体:

由于人为机械活动混入的物质,与成土过程本身无关,但它能反应土壤受人为影响的程度和人类活动的情况,在耕作土壤时具有重要意义。

二、简答

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特点(四特点)?

对象宏观性:

土壤资源和土地资源,面广量大,具有鲜明的宏观性特点。

实践应用性:

土壤/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点和应用性特点。

技术技能性:

土壤/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项技术性、技能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专业综合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2.我国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

(2)土壤调查资料陈旧

(3)难以找到针对性强的土壤调查资料

(二)对策思考

(1)采用新技术,实现快速更新和提供现势土壤调查与评价资料

(2)采用新方法,有针对性地补充土壤专题调查资料。

(3)采用新观念,补充当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需的土壤调查资料。

(4)采用新手段,提高土壤调查与评价结果资料的可用性。

(5)采用新机制,增强土壤调查与评价的服务意识。

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作用?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主要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

它的任务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的各种土壤类型、土壤生成发育、土壤分布规律、土壤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测制编绘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壤资源的评价,最后编绘出土壤类型图、土壤资源评级图和其他一些相关的生产图件。

4、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主要特点?

5、进行土壤调查一般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哪些方面?

一、自然成土因素资料的收集

气象资料、地质和地貌、水文资料:

地表水和地下水、植被资料

二、农业生产资料的收集

1)调查区一些基本资料

2)调查地区农业区划与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生产的研究报告,以及试验资料

3)调查地区的农业历史,农、林、牧业的生产情况

4)调查地区轮作布局的发展及其影响

5)历年农田基本建设的成就问题,当地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6)各种土地耕作管理经验,用地养地的措施及其效率

7)农业生产历史及其变迁情况,特殊的土地利用经验与特产等

三、土壤资料的收集

1)调查区的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形成特点、肥力特征、存在问题和改良利用经验

2)土壤与农业生产关系方面的资料

3)历次调查使用的分类系统调查方法、比例尺大小及质量标准

4)特殊的土宜资料

5)按区域整理过去调查的土壤资料

以上资料可以通过刊物、书籍、农业部门的土肥站、农业院校和农科院等技术档案以及有关调查总结和科研试验材料获得

四、资料的分析

1、分析调查地区自然成土因素的特点

2.分析调查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

3.分析调查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发生、特性、分布规律

4.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要进行调查的内容、调查深度,设计调查计划

6、在进行土壤调查过程应将遵循土壤剖面点的布设原则是什么?

典型性;代表性;均匀性

7、测制土壤草图的精度要求时的允许误差的类型包括哪些?

制图上的误差可分两种:

一是直线允许误差,即根据土壤界线明显程度而确定的允许距离误差范围;

二是面积允许误差,它是根据土壤界线明显程度和比例尺大小,允许一定面积范围以下,不必作为制图单位而单独测绘的面积。

总之,允许误差范围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土壤边界的明显程度。

凡不明显者允许误差偏大,反之,则偏小。

Example

例如1/1万比例尺的图,在土壤边界明显的条件下,允许直线误差为2mm,实地跨幅就是20m;边界较明显者为4mm,实地跨幅是40m;边界很不明显者,允许直线误差最大可达8mm,即实地为80m。

同样比例尺的面积允许误差,从边界明显到边界不明显,图上分别为0.3,1.0,3.0cm2,实地面积分别为0.3hm2,1hm2,3hm2。

8、地形图等高线的性质?

(我XX的。

非课件中的。

(1)等高线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2)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海拔高度相同; 

(3)在同一幅图内,除悬崖(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以外,不同海拔的等高线不能相交;[陡崖相对高度计算方法:

(x-1)d≤Δh和<(x+1)d,其中x表示相交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Δh表示陡崖相对高度]

(4)在图内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相同,即等高距相等;

(5)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成反比(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相邻等高线水平距离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愈大;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愈大,等高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

(6)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米线表示海拔0米,也可以表示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山丘陵;500米和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和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等高线类型:

首曲线,计曲线,助曲线,间曲线

9、土壤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部分?

一、总论(前言)

说明调查地区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调查方法、主要成果;以往的调查研究资料及其评价、工作的经验及问题。

二、调查地区的自然和农业概况

说明调查地区各种自然成土因素的特点,阐述内容包括气候、地形、地质与成土母质、地表水与地下水、植被、农业生产、土壤改良的关系;农业生产活动情况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三、土壤性态综述

(一)土壤的形成

调查地区土壤形成过程,主要土壤类型,土壤分布规律(附土壤与地形、母质、地下水、植被或农业利用方式的断面图)。

(二)土壤分类原则与系统(附土壤分类表)

(三)各种土壤的特性(写到土种或土属)

 1、土壤分布与生态环境。

 2、土壤的形态特征。

 3、土壤理化性状(附分析资料)

 4、土壤的生产性能及存在问题。

四、土壤与土地资源评价

(一)土地利用现状

(二)土壤资源评价

五、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一)分区的目的

(二)分区的原则

(三)分区各论分区说明各改良利用区或亚区的范围、自然条件、面积、主要土壤类型、农业利用情况、存在问题、改良利用措施等。

六、其他相关附件、说明

10、土壤调查过程中在地形图上定点的方法,文字描述或画图示意?

①前交会法

即通过地面上一个固有的地物点与地形图上相应的地物点,来确定实地剖面点在地形图上的位置。

具体做法,即先将罗盘仪置于地面点A,瞄准地面点C(即剖面点位置),读取AC的方位角;将罗盘仪移至B点,仍瞄准地面C,读取BC的方位角。

而后,用量角器根据AC和BC的方位角,在图上分别绘出其直线,两直线之交会点C,即为所求剖面点位置。

②后交会法

即将罗盘置于剖面点处,通过图上2~3个明显地物标志,再分别瞄准地面上相应的地物标志;分别读取它们的方位角,并作成2~3条直线,它们的交点,即为所求剖面点位置。

具体做法,按上述定向方法,使图上明显地物标志a、b、c与实地相应标志A、B、C的方位一致,再从剖面点分别瞄准A、B、C三点,并依次读取三点的方位角。

而后在地形图上用量角器定出a、b、c三点的方位角,并作直线Aa、Bb、Cc,延长此三线至交会于一点,此点即为所求剖面点位置。

③放射法

将罗盘仪置于实地明显的地物上(道路交叉口、小桥、小碑等),依次瞄准各待测点的剖面点,读取它们的方位角和距离(距离可用罗盘仪视距或目估)。

然后用量角器或比例尺,按方位角和距离数值,缩绘于地图上即得。

11、航片土壤判读的理论依据?

(1)遥感的主要物理基础:

1、电磁波的特性;2、地物电磁波反射特性;

(2)成土因素学说的理论基础:

土壤是在母质、动植物有机体、气候、地形与年龄五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地理体。

(3)土壤的光谱特性:

1、土壤表面的光谱反射率;2、土壤本身对土壤反射率的影响;3、土壤的反射光谱类型;4、土壤的发射光谱特性。

12、从哪些方面对土壤草图进行审查?

(一)审查土壤界线

主要是检查图斑及其代号有无差错和遗漏,图斑的几何形状是否合理,土壤分布图所反映的地理规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土壤分布的界线与标志地物的关系是否相符,土壤分布规律与母质、水文、植被和耕作情况的分布状况是否相符等等内容

(二)审查草图内容

审查土壤草图上表示的土壤剖面位置、注记、土壤类型的代号及居民点、道路、坑塘、水库等地物是否准确或遗漏,这也是反映一幅土壤图精度的高低指标,如有错误或遗漏应及时补充或修正

(三)拼图

在各小组审查野外草图的基础上,相邻调查小组要进行拼图,相互核对土壤界线或土壤类型。

当相邻边界或土壤类型在拼接中出现矛盾,就要认真核对比样标本和土壤剖面记录,并参照找出误差原因,直至经过修正,使之吻合。

如果土壤界线超过允许误差,土壤类型划分不能一致,室内难以确定,有关人员必须到实地查对、校正

13、土壤图清绘方法类型?

一种是只需要一幅成果图,其清绘方法可将绘图纸蒙在底图上,固定后,先用铅笔把需要绘出的内容轮廓和各种代号描绘出来,经过检查审定之后,再用绘图墨水描绘清楚,再进行着色,装饰即成。

另一种是如果成果图需要份数较多或制印刷版,则需清绘出复印底图,以供印晒蓝图或出版。

(1)薄膜透图法:

将聚酯薄膜蒙在土壤底图上,直接用绘图仪进行透绘,获得透明原图,可直接进行晒图或印刷。

(2)裱版清绘:

将绘图纸或聚酯薄膜裱糊在裱版上,将土壤底图用照像的方法制成底版,再将底版蓝图晒于裱版上,用常规绘图仪器沿蓝线中心位置进行清绘和剪贴标记,制成供印制的原图。

(3)薄膜刻图法:

在绘图薄膜上涂一层不透明的刻图膜,将土壤底图各要素蓝晒于膜上,用专门的刻图仪进行刻绘,获得透明图的底版。

这种方法易于操作,刻出的线划精细、均匀、光滑,可省去复照工艺,直接出版,降低成本,缩短印刷周期。

14、简述土壤形态、自然形态、其它形态要素?

(一)土壤颜色土壤颜色反映了土壤的物质组成。

黑色:

染黑土壤的物质主要是腐殖质。

红色:

主要由铁的氧化物引起。

白色:

主要同土壤中的石英、高岭土、石灰和水溶性盐类这四种组分有关。

紫色:

是游离态的锰氧化物含量高的证据。

这是相当少见的现象,它同含锰元素较高的成土母质有关。

蓝色:

土壤中纯蓝色很少见,只有在北方某些沼泽土类的潜育层中才会出现,它同干燥状态下的蓝铁矿有关。

但是由蓝色派生的灰蓝色几乎在所有沼泽土或沼泽化土中广泛出现,它同一些含亚铁的特殊矿物有关。

绿色:

是在过度潮湿的土壤中形成,这与土壤含有独特的带绿色的高铁粘土矿有关,如绿高岭石。

 土壤颜色三角图、门塞尔比色卡

(二)土壤结构

(三)土壤质地

(四)新生体

新生体的形状有:

粉末、微屑、斑点、小片、薄膜、薄层、假菌丝、脉络、管状、条状、花纹、舌状等。

新生体的成分主要有易溶盐类、碳酸盐、铁锰质化合物、硅酸盐、石膏、腐殖质、来源于生物体的新生体有蚯蚓和虫蛹的粪便。

蚂蚁曳出的土块、被土填实的动物穴、根洞等。

要记载新生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成分、软硬、多少、在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及起至深度、并分析其原因。

三、土壤自然性态的描述

(一)土壤干湿度

(二)土壤结持性-硬度计

(三)土壤孔隙度

其他形态要素:

土壤pH测定、土壤石灰性反应、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土壤亚铁反应、土壤自然含水量

15、根据比例尺不同,简述土壤调查的任务?

1.详测比例尺:

规定为1:

200-l:

5000.多用于小型试验地、各种苗圃、土壤改良试验区、村和农场的分场等类型的土壤利用改良设计。

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变种或更细。

2.大比例尺:

规定为1:

1万-1:

2.5万。

多用于乡和国营农场的农业生产规划,土壤利用改良区划和指导农业生产。

土壤制图单元要 求到土种、变种或其复区。

 

3.中比例尺:

规定为1:

5万-1:

20万,多用做县或中、小河流流域的农业和土壤利用改良区划,以及森林和草原的开发利用调查。

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土属、土种或其复区。

4.小比例尺:

规定为小于1:

20万。

多用做全国、大区或大的河流流域土壤开发,国际土壤图幅的测绘和编制。

土壤制图单元要求到亚类或土属的复区。

 

16、获得立体效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必须是来自不同的摄站,用焦距相同的摄影机,对同一物体进行拍摄成一对像片

每只眼睛只看一张像片

像对的基线方向与眼睛的基线方向平行

两张片放在人眼交向、凝视的位置,获得立体效应

17、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

适宜性与限制性相结合的原则

主导因素与综合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有利于指导生产的原则

等间差异性与等内相对一致性原则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18、土壤/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任务、方法等。

(一)评价的原则:

遵循土壤评价一般原则

针对性原则;比较原则;区域性原则;综合性与系统性原则;主导性原则;生产性原则

任务:

土壤适宜性评价以特定土壤利用为目的,评价土壤适宜性的过程。

方法:

针对适宜性评价目的,采用多层次续分的土壤适宜性评价方法。

该评价方法是大范围土壤适宜性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其特点是(地域范围)从大到小、(效应)从宏观到微观、(指标)从综合到单一,逐步深入的分级评价方法。

一般采用三级系统:

零级系统(即第一层次):

主要划分依据是地理分布构成的水热条件及生物气候条件或农业耕作制度上的差异。

一级系统(即第二层次):

主要按土壤对农、林、牧的适宜性划分。

二级系统(即第三层次):

则以土壤对某种具体用途的适宜性程度、限制因素的作用大小等为依据来划分。

按多层次续分系统,采用“(土壤适宜性)区——(土壤适宜性)类——(土壤适宜性)等”三级体系。

19、土壤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区别与联系?

土壤资源:

土壤资源承担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和再生产的各类土壤的总称。

具有农、林、牧生产能力的各种土壤类型,包括森林土壤、草原土壤、农业土壤等的分布面积和质量状况,是供人类开发利用而不断创造物质财富的一种自然资源。

土地:

土地是地表的一个区域,其特点包括该区域垂直向上和向下的生物圈的全部合理稳定的或可预测的周期性属性,包括大气、土壤和下伏物质、生物圈、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考虑这些属性和结果的原则是,它们对于人类、对土地目前和未来利用施加重要的影响

土地资源:

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地资源的涵义比土地要广。

土地资源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与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等单项自然资源相比,对人类生存来说是最基础的和最重要的。

20、土壤调查的结果包括哪些图件?

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规程的要求是五图一书及资料汇编。

要完成的五图是土壤类型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评级图、土壤利用现状图、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这些图件都是在土壤图及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编绘而成的。

21、土壤/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一)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

1、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服务

2、为制订国民经济计划服务

3、为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4、为农业区划服务

(二)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

1、查清土地资源状况

2、分析土地构成要素状况

3、分析确定土地利用的状况及方向

22、土壤/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

1、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是对土地固有生产力的评价。

它是不针对某种土地利用类型所进行的一般目的的土地评价,是从气候、土壤等土地构成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方面,揭示士地的生物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

2、土地适宜性

是指一定土地类型对某种指定用途的适合程度。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对土地的这种适合程度的区分和归类。

它是一种单项土地评价或土地单一目标的评价,如耕地适宜性评价、牧草地或林地适宜性评价等。

3、土地经济评价

是用经济的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所作的评价。

如果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评价的第一阶段,土地经济评价则是其结论阶段。

只进行土地的适宜性评价,而忽视土地利用过程的劳动耗费差异,就很难衡量它的经济效果,也就无法反映出土地的真实质量。

23、土壤/土地评价的原则?

(1)比较原则

是土地评价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

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坚持“三比较”的原则,即比较土地利用的需求和土地质量;比较对土地的投入与产出效益;比较不同的土地用途,作出决策。

(2)针对性原则

土地评价是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而进行的。

每一种土地利用都有其特殊要求,如对土壤水分、pH和地形坡度等的要求。

土地评价的内容及其深度,与评价目的待评地区范围有关。

随着土地评价目的的具体化和范围的变小,以及评价精度的增大,评价的针对性和实用就越强,评价的内容也更详细,如作物种类和森林树种等。

(3)区域性和综合性原则

土地评价是一项综合性和区域性强的研究工作,必须结合待评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

在不同的区域,应有不同的评价依据,选取不同的评价指标,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

只有全面、综合地分析待评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土地特征,并进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比较,才能作出客观的土地评价,增强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从而更好地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服务。

24、土地生产潜力的含义包括几个方面?

土地生产潜力包括5个方面的含义:

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气候一土壤生产潜力、现实生产潜力。

这些生产潜力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产水平。

目前关于土地生产潜力的估算或评价,可以大体归纳为两类:

一是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二是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

25、农业用地中,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