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2983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东莞生态园士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0-2020年)

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韧划图

3

茶山

RM

KtMM

RBtlt

ami

imitt

■・tw

w

■Wt

■tMl

■«

-■■

—丽

maw

■••:

?

.<

■MtiRtO

WiHtX

■t*H»

■4CHR1

东戕东狀擁编制

二OY)年十二月

东莞市国土诙hi

广州地理硏究所

东莞生态园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20年)

送审稿

东莞生态园管理委员会

广州地理研究所

2010年12月

领导小组:

项目主管:

吕鹏

张虹鸥项目负责:

钟新基技术负责:

钟新基黃卫平制图负责:

丘健妮

项目名称:

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委托单位:

东莞市国土资源局东莞生态园管委会

设计单位:

广州地理研究所

全国土地规划甲级资质证书:

020007

东莞市国土资源局规保科科长广州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教授

教授

高级工程师

助理研究员

项目成员:

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前言1

一、规划总则2

(一)规划范围2

(二)规划期限2

(三)规划依据2

(四)规划编制原则4

(五)规划目标4

二、园区概况6

(一)区位概况6

(二)自然资源概况6

(三)社会经济概况7

(四)生态环境概况7

三、土地利用现状8

四、发展定位与规划目标10

(一)园区发展定位10

(二)园区发展规模10

(三)整体空间发展方向及发展模式选择10

(四)土地利用目标11

(五)土地利用原则12

五、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规划14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4

(二)土地利用布局规划20

六、空间管制22

一、空间管制原则、目标及管制架构22

二、一级土地利用空间控制区及管制规则24

三、二级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区及管制规则26

七、土地用途分区33

(一)分区原则33

(二)用途管制分区34

八、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和补充耕地39

(一)中心片区建设39

(二)研发区建设39

(三)工业区的建设40

(四)交通用地40

(五)市政设施40

(六)生态建设40

(七)耕地补充措施40

九、土地整治42

(一)土地整治(土地“四整四聚”)方针42

(二)土地整治(土地“四整四聚”)目标42

(三)土地整治(土地“四整四聚”)措施42

十、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45

(一)环境保护规划45

(二)生态保护规划45

(三)绿地系统规划46

(四)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评价47

十^一、实施规划的措施48

(一)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提高规划的法律效力48

(二)加强规划执行力度,落实规划目标49

(三)利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促进土地集约利用50

(四)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规划管理水平51

(五)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大社会监督监管力度51

附表53

附表1东莞生态园2010-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54

附表2东莞生态园2010-2020年耕地补充平衡表55

附表3东莞生态园2010-2020年一级土地利用空间控制区划分表55

附表4东莞生态园(寮步镇)2010-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表56

附表5东莞生态园2010-2020年规划用地用途管制分区56

附表6东莞生态园2010-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57

附图

1•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现状图(2009年)

2•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0-2020年)

3•东莞生态园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2010-2020年)

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

一、规划背景及编制过程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修编背景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规划编制过程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一)执行情况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实施成效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存在问题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规划基础数据来源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一)土地利用二调数据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土地规划基数转换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四、主要规划项目说明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一)地域功能定位及规划目标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农用地结构调整说明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基本农田划定说明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四)建设用地调控说明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五)其它土地调整说明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一)评价目的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评价原则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评价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四)环境保护主要措施错误!

未定义书签<

针对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东莞市启动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这次规划修编总的目的要求是,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切实做到保护优先,调控有力,不断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吸取前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有益经验,研究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使规划更具有战略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真正起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起到土地管理的“龙头”作用。

这对加强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有效利用和保护土地,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促进园区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东莞生态园管委会对这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很重视,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下发的《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修编工作方案》、《东莞市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修编指标分配方案》等文件以及有关会议精神,于2010年9月正式启动了这项工作,成立了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具体的规划工作由东莞生态园管委会和广州地理研究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规划组承担。

规划组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划修编工作方案,拟定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计划,于2010年9一10月进行调研,2010年11月完成初稿;根据2009年5月专家评审通过的镇级(茶山、石排、寮步、东坑、企石、横沥、)规划而重新进行编制,2010年12月初完成规划征求意见稿。

亠、规划总则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整个东莞生态园区,包括茶山、石排、横沥、企石、东坑和寮步等鎮的生态园区,规划控制区面积31.5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2009年,规划期限2010-2020年,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1993年);

7、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2002年);

&《国务院关于深化土地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

28号);

9、《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

号);

10、《关于做好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

11、《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

12、《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82号);

13、《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1993年);

14、《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及说明;

15、《东莞市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修编工作方案》;

16、《东莞市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修编指标分配方

案》;

17、《东莞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

18、《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

19、《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2006年);

20、《东莞市域生态绿线控制规划》(2007年);

21、《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2006年);

10、《生态园总体规划(2002-2020)》;

11、《东莞生态园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2、《东莞市石排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3、《东莞市横沥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4、《东莞市茶山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5、《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16、《东莞市石排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20年);

17、《东莞市横沥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20年);

18、《东莞市东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20年);

19、<<东莞市茶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20年);

20、<<东莞市寮步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20年);

21、《关于印发[东莞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量化考核办法]的通知》;

22、.2010年1月29日,《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发[2010]207号);

23、2010年4月1日,《关于市县镇级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有关问题指导意见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2010]207号);

24、.2010年4月16日,《关于有效保障用地支持重点项目和绿道网建设的通知》(国土资规划发[2010]206号);

25、2010年4月23日,《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试行)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06号);

26、2010年4月23日,《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22号)。

(四)规划编制原则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2、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用地,重点保证市生态园重点工程建设;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5、建设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土地整理及易地补充耕地总量平衡;

(五)规划目标

以《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东莞市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分配方案》所确定的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指标为依据,将市生态园重点发展的基础项目和东莞生态园发展计划在空间上落实。

1、将东莞生态园用地建设成为对外交通联系便捷,与区域协调发

展的产业园区;

2、东莞生态园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高新技木领域产业,注重产业带和产业关联,推动区域产业升级转型。

生态园以高新技术领域产业为主导,主要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适度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合理、产业集群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型综合产业园区,成为东莞市未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和东莞市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资源统筹的示范园区。

二、园区概况

(一)区位概况

东莞生态园位于东莞市的中北部、东江中下游南岸。

东莞生态园区是整合东莞东部快速路沿线寮步、东坑、横沥、企石、石排、茶山六镇汇合处约30.5平方公里的土地实施集约开发,组成东莞生态园区。

园区中心区距深圳市中心约60公里,距东莞市城区30公里,西距广州市60公里,东距惠州市25公里,处于珠江三角洲穗-深-港发展走廊上,宏观区位条件比较优越。

交通具备善的水、陆、铁、空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与世界各地紧密相联;园区内外交通网络纵横,便利接驳,广深咼速、莞从咼速、广惠咼速、莞深咼速、东部快速路、常虎咼速、博深高速、生态园大道、广深港城际高速铁路口岸站(石龙)、京九铁路、东莞轻轨r5线等重要交通设施,使东莞生态园融入广州、深圳、香港、惠州同城关系和珠三角1小時生活经济圈。

园区区位优势突显,为园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非常优越的条件。

(二)自然资源概况

东莞生态园属东江冲积平原,濒临东江。

地形上为埔田与岗地互相交错的平原区,但以埔田为主。

岗地除少数为林地外,多数以园地业为主。

埔田则以种植蔬菜和水产养殖业为主,但不少岗地和埔田已发展为建设用地。

东莞生态园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沛,温差小,年平均气温23.2度,年平降雨量1985.6毫米。

境内河流有东江、寒溪水、石马河等。

(三)社会经济概况

东莞生态园区控制土地面积31.5平方公里,至2020年总人口控制在25万人以下,其中户藉人口5万人以下。

社会经济以寮步、东坑、橫沥、企石、石排、茶山等镇(区)为基础,2009年GDP生产总值分

别为63.32亿元、105.31亿元、94.75亿元、26.51亿元、31.66亿元、30.72亿元。

在整个东莞生态园中产业结构在不断变化,第一产业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不断上升,并占支柱地位,第三产业也不断提升。

以生态园为例,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至V2009年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一直处于支柱地位,占51.5%;第三产业为47%。

(四)生态环境概况

东莞生态园强调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安全保护是规划和建设的刚

性原则;通过园区多样化的发展规划,表达东莞对岭南文化特色的传承,明确在湿地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旅游休闲活动、环保生态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新城市居住生活方式等方面所要表现的多元素的综合发展方问,并最终形成生态环境优美、体现湿地及岭南文化生活和创业的生态区。

三、土地利用现状

2009年二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东莞生态园区农用地面积

为2608.1公顷(39121.5亩),占园区总面积82.79%,其中耕地766.2公顷(11493.0亩),园地146.8公顷(2202.0亩),林地33.5公顷(502.5亩),其他农用地1661.5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275.6公顷(4134.0亩),占园区总面积8.75%,其中建制镇162.5公顷(2437.5亩),采矿与独立工矿4.5公顷(67.5亩),铁路用地12.8公顷(192.0亩),公路用地49.4公顷(741.0亩),水工建筑46.4公顷(696.0亩),其他用地266.3公顷

(3994.5亩),占土地总面积8.45%。

其中,水域46.8公顷(702.0亩),目然保留地219.5公顷(3292.5亩)(见表3-1)

表3-1东莞生态园2009年二调土地利用现状

单位:

公顷

地类

茶山生

态园

东坑生

态园

橫沥生

态园

寮步生态园

企石生

态园

石排生态园

合计

农用地

小计

938.8

264.3

366.7

385.2

62.8

590.4

2608.2

耕地

263.7

72.0

89.0

96.6

9.2

235.6

766.1

园地

72.9

12.7

9.8

19.1

0

32.3

146.8

林地

15.2

1.2

1.8

1.4

1.0

12.9

33.5

牧草地

0

0

0

0

0

0

0

其他农用地

587.0

178.4

266.1

268.1

52.6

309.6

1661.8

建设用地

小计

52.8

35.7

84.4

50.4

6.6

45.6

275.5

建制镇用地

23.7

26.5

56.9

10.3

6.6

38.4

162.4

农村居民点用地

0

0

0

0

0

0

0

采矿与独立工矿

4.5

0

0

0

0

0

4.0

特殊用地

0

0

0

0

0

0

0

交通运输用地

24.6

1.5

23.6

7.4

0

5.1

62.2

水利设施用地

0

7.7

3.9

32.7

0

2.1

46.4

其他

用地

小计

72.9

37.0

37.6

77.5

2.4

38.9

266.3

水域

0

17.1

0

29.8

0

0

46.9

自然保留地

72.9

19.9

37.6

47.7

2.4

38.9

219.4

合计

1064.5

337.0

488.7

513.1

71.8

674.9

3150.1

四、发展定位与规划目标

(一)园区发展定位

东莞生态园发展定位:

湿地生态园、高端产业发展及配套服务区

(二)园区发展规模

生态园规划总用地面积31.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枳15.34平方公里,非建设用地16.15平方公里。

非建设用地中,生态湿地为9平方公里,其中水系水面5.5平方公里(包括湖塘湿地);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面枳为2.7平3方公里,工业及研发用地面枳为12.64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40.12%。

(三)整体空间发展方向及发展模式选择

1整体空间发展方向

(1)全市范围

强化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及沿海产业带之间的产业联系,延续与松山湖科技园之间的生态走廊联系,强化与莞城之间的生活联系。

(2)区域范围

生态园以中央水系生态走廊和东部快速两侧生态走廊为两条主要发展轴,形成”两轴七片,3+4铢链式”的空间发展结构。

七个功能片区为:

北部湿地片区、中心片区、月塘湖片区、湿地三角洲片区、东坑片区、横沥片区、东部职教城片区。

(四)土地利用目标

1.发展目标

在未来10年里,东莞生态园将发展成为东莞市城镇群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复合环境生态的综合发展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城市休闲旅游区、现代产业及其配套服务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配套园区。

2.确定适度的建设用地规模

充分考虑东莞生态园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对环境容量和土地承载力的研究,确定建设用地的合理规模,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标的实现。

到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1594.4公顷,比2009年净增建设用地1528.9公顷。

其中2015年建设用地规模1030.8公顷,比2009年净增建设用地755.0公顷。

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大园区整合力度,积极转变建设用地增长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

率,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和高效利用,增加投入产出比率。

每亩建设用地提供二三产业增加值由2009年的8.5万元提高至40万元以上;每亩工矿用地提供工业增加值由2009年的12.65万元提高至35万元以上。

4.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

建立保障自然人文过程安全和健康的景观安全格局和土地利用结

构。

重视资源承载力、生态功能和环境容量的分析和预测,优化资源配置,确定生态环境底线,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开发建设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避免“破坏性建设”,保证生态的安全性。

将绿地系统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保证园区自然生态绿地(包括水域)面积达212.5公顷,占园区总用地面积的6.74%;城镇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650.08公顷。

其中公共绿地546.27公顷,生产防护绿地103.81公顷。

(五)土地利用原则

1.统筹协调

土地利用规划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统筹和落实。

土地利用规划要做好与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与规划之间的协调;做好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的协调;做好近期发展与远期保护的协调。

科学安排非农建设用地,保障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合理需求。

合理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制定有效而适宜的控制指导措施,在实行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强化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及城乡发展格局。

2.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生态环境安全是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健康的底线。

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建立保障自然人文过程安全和健康的景观安全格局和土地利用结构。

重视资源承载力、生态功能和环境容量的分析和预测,优化资源配置,确定生态环境底线,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要从环境容量、经济发展质量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角度,分析规划期限内的非农建设用地的利用极限,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实施,从空间管治和土地供应的角度,为生态园的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根本保证。

3.集约节约用地

坚持集约节约用地为核心,以人为本设定建设总量,认真贯彻《东

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要求,重点落实市下达给本园区的各项控制性指标,严格控制增量和规模,积极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强化土地利用空间管制

统筹区域的发展,合理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制定有效而适宜的控制指导措施,强化土地利用的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

5.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为了使东莞生态园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能够永续利用,这就要求加强土地资源的环境保护,包括土地的合理利用,防止土地被破坏和维持土地的环境效能,使土地能够源源不断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因此,东莞生态园要做好园区公园建设,城镇生态景观建设,水域生态与生态林保护等的规划;重视对生态敏感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严格保护与管制;划定生态绿线,对园区建设进行控制。

五、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规划

(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农业用地

2009年园区农用地260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66%;规划至2020年农用地144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6.80%,比2009年减少1165.7公顷。

(1)耕地

2009年耕地为766.1公顷,规划至2020年耕地341.0公顷,比2009

年减少42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0.82%。

(2)园地

规划至2020年,本区园地为14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50%,比2009年减少5.1公顷。

(3)林地

林地在本区起着美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大作用。

规划期间,将有大片园地以及部分建设用地调整为林地,2020年林地面积为20.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6%,比2009年减少12.8公顷,绿地覆盖率为33%。

(4)其它农用地

其他农用地,主要包括养殖水面、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等,规划期内,随着园区建设的占用以及农用地结构的调整,规划到2020年其他农用地为939.1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29.81,比2009年減少722.6公顷。

2.建设用地

规划期内,本区建设用地将有较大幅度增长,规划到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