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经典教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2856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inux经典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Linux经典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Linux经典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Linux经典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Linux经典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inux经典教程.docx

《Linux经典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inux经典教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Linux经典教程.docx

Linux经典教程

Linux经典实验

实验项目

(一)Linux系统的基本使用

一、学习目的

1、熟悉进入和退出Linux的一般过程。

2、掌握Linux有关目录的命令及操作。

3、掌握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的概念及表达方法。

二、学习任务

1、在虚拟机环境下启动linux的步骤:

2、以root用户登录系统,需要输入2项信息:

3、记录下登录成功后的系统提示内容,并分析其含义:

4、需要再打开一个控制台,应该按什么键?

然后仍以root登录

5、察看当前目录是什么:

pwd

6、切换回第一个控制台,应按什么键:

7、使第二个控制台中的用户注销系统,有哪些命令可以:

8、了解UNIX的目录文件结构(通过cd、ls–l命令)。

9、使用ls命令的常用选项,选项-a,-d,-l,-t,-R,-u都有何意义?

-a下所有文件和目录

-d显示目录名称而非其内容

-l使用详细格式列表

-t用文件和目录的更改时间排序

-R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u以最后存取时间排序,显示文件和目录

10、检查当前的子目录pwd。

11、在你的注册目录下创建(mkdir)子目录:

dir1、dir2。

mkdirdir1dir2

12、进入dir1子目录。

cddir1

13、再回到你的注册目录,并用pwd证实。

14、使用cd和pwd命令,掌握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

对照右图,假如从目录user3开始,键完以下命令后,你的位置会在哪里。

请将结果填在横线上。

$pwd/home/user3

$cd..

$pwd

$cd..?

$cdusr

$pwd

$cd/usr

$pwd

$cd../tmp?

$pwd

$cd.

$pwd

15、在你的主目录中创建一个叫junk的目录。

将这个目录变为工作目录,应当使用什么命令?

这个新目录的绝对路径名是什么?

cd

16、在主目录创建以下目录,要求只能用一个命令行:

junk/dira/dirl

junk/dira

junk/dira/dir2

junk/dira/dirl/dirc

mkdir-pdira/dirl/dirc

你碰到什么问题了吗?

如果碰到问题,在重试之前,将刚才创建的所有目录删除,这个删除应该使用哪一个命令?

rmdir-pjunk/dira/dirl/dirc

rm-rfjunk

17、在主目录获取一个在junk目录下的dirA目录的列表。

既可以使用相对路径名,也可以使用绝对路径名。

应该使用什么命令?

tree/home/root/junk

treejunk

18、在主目录仅使用rmdir命令,删除在junk目录下的所有子目录。

仅用一个rmdir命令如何实现这一操作?

rmdir-pjunk/dira/dirl/dirc

19、返回主目录。

用一个命令显示文件cp和vi(在/bin目录)的长格式属性列表。

相对路径名和绝对路径名都试一试。

20、获得帮助信息的命令有:

manhelp

请查看以下命令的用法:

datelspwdcdhelp

21、启动图形界面,应该如何操作?

使用鼠标打开一些窗口,如何操作?

注销图形界面如何操作?

22、关闭系统的命令有:

并分别作关闭练习,注意观察它们有没有差别:

22、选作:

启动Linux分区下的linux,并作上述各步骤,体会虚拟机、真实机间的区别

实验项目

(二)文件与目录操作

一、学习目的

1、掌握文件和目录的区别

2、熟悉文件和目录的相关操作:

建立、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查找、统计等

3、掌握输入、输出重定向的用法

4、掌握find的常见查找模式

5、理解文件的类型及查看

二、学习任务

1、使用“touch文件名”方法在你的注册目录下建立文件file1和file2

touchfile1file2

2、在你的注册目录下创建(mkdir)子目录:

dir1、dir2

mkdirdir1dir2

3、将file1file2复制到dir1中,并察看注册目录与dir1目录下有何变化

cpfile1file2dir1

4、将文件file1,file2从注册目录移动至dir2中,再察看注册目录与dir2目录有何变化

mvfile1file2dir2

5、将dir2中的文件file1改名为myfile1

mv/dir2/file1/dir2/myfile1

6、请使用绝对路径删除文件myfile1

rm/root/dir2/myfile1

7、将dir1中文件拷入dir2子目录,注意有没有提示,解释一下提示的原因

cpdir1dir2

cp:

略过目录“dir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删除dir1子目录(rm、rmdir、rm-r)

rm–rf/root/dir1

9、将目录dir2复制成dir1(cp-rdir2dir1)

cp–rdir2dir1

将dir2目录及里面内容一起复制到dir1目录下

10、察看/etc/fstab文件、/boot/grub/grub.conf文件的内容

cat/etc/fstab/boot/grub/grub.conf

看不懂。

11、实现下面各项要求:

①将用户root的家目录的所有目录列表保存至文件file1中

ls–al>file1

②将/bin下的文件名中包含了in字符的文件名保存至文件file2中

ls–al|grepin

③同时显示file1file2内容

catfile1fiel2

④将file1file2内容合并成新文件file3

Catfile1fiel2>fiel3

⑤显示file3的前10行内容

headfile3

⑥显示file3的前15行内容

Head15fiel3

⑦显示file3的后3行内容

tail3file3

⑧统计file1中的行数,字数

wc–lwfile1

⑨统计file3中包含root的行数

Grep–crootfile1

12、文件查找

①查找文件名中包含了file字符的文件

Find.–name“file*”

②查找当前目录中有否文件名包含file的文件

Ls-l|grep–c“file”

③查找/bin中有否1000字节以下的文件,并将查找结果保存至文件myresult

Find/bin–size-1000c>myresult

④查找有否100块以上的文件

Find/bin-size100-print

⑤查找有否用户test创建的文件

Find/bin–usertest

⑥将所有文件名中包含了字符config的文件复制到目录/bak

Cpconfig*/bak

13、从/etc/passwd中提取用户名,统计个数,并将结果保存至文件中

Cut–d:

-f1/etc/passwd

14、统计/bin目录下的文件目录项数

Ls–al|wc-l

15、将用户当前目录下的文件目录显示列表中的所有root替换成wqaz,并理解变换结果

Ls-al|perl-pi-e's/root/wqaz/g'

16、尝试比较rm和rmdir命令的区别与联系

实验项目(三)文件压缩和备份

一、学习目的

1、熟悉文件压缩与解压的相关操作。

2、掌握linux备份的类型及基本备份操作。

二、学习任务

第一部分:

zip和unzip、gzip和gunzip命令

1、将系统中所有的.zip文件名显示出来

2、查找你的系统中有多少个.gz的文件,即显示这样的文件数

3、在你的家目录中创建如下内容:

家目录

dir1dir2file1

dir11file3file2

4、将家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不包括目录)压缩成文件ys1.zip

5、将/root/install.log添加到ys1.zip中

6、显示一下ys1.zip中包含的文件信息

7、将ys1.zip解压至/tmp/unzip-ys1下(此目录需要先建立)

8、根据解压后的结果,画出目录树,并分析理解

9、将家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目录)压缩成文件ys2.zip

10、将ys2.zip解压至/tmp/unzip-ys2目录下(此目录需要先建立)

11、根据解压后的结果画出目录树,并分析理解

12、将第3题中的文件file1、file2、file3分别压缩成.gz的形式

13、将第12题中形成的.gz压缩文件拷贝到/tmp/gunzip目录并解压

第二部分tar命令

1、进入/home目录

2、在该目录下新建两个子目录,目录名为test1和test2,应使用什么用户来创建?

3、将/etc目录下的文件yp.conf和hosts拷贝到子目录test1下

4、将目录/test1下所有的文件打包成/home/test1.tar文件

5、将/etc目录下的crontab文件拷贝到子目录test1和test2下

6、使用r选项增加test1.tar归档文件的内容

7、删除/test1/hosts文件

8、比较归档文件test1.tar与子目录test1下内容的差别,应使用什么参数?

9、重新将/etc目录下的hosts文件拷贝到子目录test1

10、重新比较归档文件test1.tar与子目录test1下内容的差别

11、将test1目录下所有文件使用通配符*,拷贝到test2目录下

12、将test2目录下所有文件追加到test1.tar

13、显示test1.tar文件清单

14、将归档文件释放到/tmp目录下

15、将上述归档、释放过程用z选项,采用文件压缩方式重新练习一遍

16、使用tar命令备份/home目录下的内容

17、将第16题中备份的内容进行恢复

实验项目(四)文件系统管理与应用

一、学习目的

1、掌握Linux系统磁盘分区的方法。

2、了解Linux分区类型。

3、理解文件的分类。

4、熟悉文件系统的相关操作。

二、学习任务

以下在虚拟机上完成

第一部分

1、查看自己的系统中有哪些Linux操作系统的目录?

哪些目录是不应该删除的?

2、尝试绘制Linux系统的目录树。

与教材上的目录结构进行比较。

3、使用命令查看自己的系统中有哪些类型的文件?

分别以什么作为标识?

如何进行区分?

4、查看自己虚拟机上当前系统的分区情况,并记录分区信息

5、理解Linux系统对硬盘设备的命名方法,你所使用的硬盘是什么类型的硬盘?

分区是如何命名的?

6、查看自己虚拟机系统上某普通用户$HOME目录磁盘空间的使用情况

7、如何检查磁盘是否有坏块?

能否将检查结果写入文件中保存起来备查?

如何保存?

第二部分文件系统的创建与使用

顺序完成下列命令:

1、在虚拟机下添加一块500M的SCSI硬盘,该硬盘的设备名是什么?

2、在该硬盘上建立两个主分区,分别是100M,再建立一个扩展分区,分区大小200M,查看创建后的分区表并记录,这三个分区的设备名分别是什么?

3、在扩展分区上建立两个逻辑分区,分别是100M、100M,查看分区表并记录,这两个逻辑分区的设备名分别是什么?

4、尝试删除第2个逻辑分区,查看分区表有没有变化

5、将存在的逻辑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设置为交换分区,如何操作?

查看分区表有什么变化

6、保存分区表并退出fdisk

7、在第1个主分区上创建ext3文件系统,并检查分区有无坏块,分析命令输出结果直至文件系统创建成功

8、在/tmp下创建目录fileSysMount,并新建文件file1,将file1存放在fileSysMount目录下

9、将第1个主分区的文件系统挂载到/tmp/fileSysMount目录

10、使用ls命令查看/tmp/fileSysMount目录的内容,目录下包括什么?

分析为什么?

11、在/tmp/fileSysMount目录下新建文件file2,使用ls命令确认创建成功

12、正确卸载/tmp/fileSysMount上的文件系统

13、使用ls命令查看/tmp/fileSysMount目录的内容,看到了什么结果,为什么?

14、如果希望系统每次启动时自动挂载第1个分区上的文件系统到/tmp/fileSysMount应如何操作,操作哪个文件,在文件中写入什么内容?

 

15、在建立的逻辑分区(交换分区)上创建交换文件系统,应如何操作?

16、激活交换文件系统后卸载该文件系统,如何完成激活和卸载操作?

第三部分总结与思考

1、在文件系统建立完成后,要使用该文件系统,还要进行哪些工作?

如何实现?

2、若需要挂载新的文件系统,是否需要创建挂载点(目录)?

如何创建?

3、若有其他用户在文件系统挂载点所在的目录或其子目录下,该文件系统能够被卸载吗?

为什么?

4、若某文件系统出现问题,需要作什么操作?

如何操作?

5、在Linux系统中挂载一个新的文件系统后,系统的目录树有什么变化?

6、若磁盘空间不够用了,但是又需要将其他的数据写到该磁盘上,可能需要将创建的分区删除,将该部分空间挪作他用,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进行哪些操作,才能够确保原数据不丢失,而又能够达到上述要求?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相关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五)设备管理

一、学习目的

1、掌握Linux系统中设备的分类与标识方法。

2、学会常见设备在Linux下的使用。

二、学习任务

说明:

以下在虚拟机上完成

1、准备一张CDROM,尝试将该CDROM挂载到Linux系统当中,看是否能够读取该CDROM的数据?

使用的命令是什么?

应由哪个用户进行操作?

在挂载CDROM时,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是什么?

直接挂载/mnt/cdrom是否可行?

若可行,为什么?

提示:

/etc/fstab

2、卸载CDROM,若还有其他用户在访问挂载该CDROM的目录,是否可以正常卸载?

若不可以,会报告什么错误?

3、尝试命令eject,使用相应的参数,弹出或关闭CDROM驱动器。

当已经将CDROM挂载到系统中时,使用eject可以弹出光驱吗?

当光驱已经被弹出时,可以挂载该CDROM吗?

4、准备U盘或移动硬盘,练习将该设备挂载到系统当中;注意挂载是应使用的文件系统类型。

你的U盘是否被Linux系统支持?

5、向该U盘写文件或建立目录,看能否成功;尝试卸载U盘,操作步骤

6、根据以前学习的Linux命令,查看系统中磁盘的分区情况,并了解哪些分区是被那些系统使用;查找被非Linux操作系统使用的分区

7、尝试挂载该非Linux操作系统使用的分区,并浏览该分区下的文件,看是否能够成功

实验项目(六)用户管理

一、学习目的

1、掌握文件和目录的访问权限设置的命令

2、掌握创建新用户的方法

3、掌握用户管理的基本命令

4、掌握用户身份的转换

5、掌握组的管理

二、学习任务

第一部分文件和目录的访问权限

用户:

root工作目录:

/home

1、查看当前umask参数

2、在/home目录下创建新目录dir1

3、显示目录dir1的详细信息,记录目录的权限信息

4、改变umask参数为066

5、创建新目录dir2

6、显示目录dir1的详细信息,记录目录的权限信息

7、创建新文件file1

8、显示文件file1的详细信息,记录文件file1的文件权限

9、为dir1的同组用户增加写权限

10、改变file1的文件权限为755

第二部分用户管理的基本命令

(一)创建用户

1、增加新用户user1,用户主目录:

/home/user1

2、设置user1密码为user111

3、增加新用户user2,用户主目录:

/user/user2

4、设置user2的密码为空

5、以user1用户身份登陆

6、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user1的用户主目录下,能够执行成功吗?

7、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home/dir1目录下,能够执行成功吗?

8、切换到root用户

9、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home/dir1目录下,能够执行成功吗?

为什么?

10、执行#chownuser1/home/dir1,命令作用是什么?

11、切换回user1用户

12、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home/dir1目录下,能够执行成功吗?

为什么?

思考题:

/etc/passwd和/etc/shadow的文件权限对于系统安全有何作用?

(二)删除用户

1、#userdeluser1

2、#userdel-ruser2

思考:

步骤1和步骤2的执行结果有什么异同?

步骤1要达到和步骤2同样结果,还需要增加哪些操作

(三)手工增加用户(选作)

要求:

手工建立用户user3,其个人用户主目录为/usr/user3.

第三部分:

组的管理

(一)创建新的组

1、执行命令#useradduser4,是否创建了新的组user4?

2、创建新用户user5和组user5

3、增加新的用户组workgroup

(二)组中用户的添加

1、#gpasswd–auser4workgroup

2、#gpasswd–auser5workgroup

3、组信息保存在那个文件中?

打开此文件察看是否有相关信息。

(三)同组用户的目录权限

1、使用user4用户登录

2、在用户主目录下创建新文件file1

3、使用user5用户登录

4、将/home/user4/file1拷贝到当前目录,能否直接拷贝?

5、执行命令#chgrpworkgroup/home/user4

现在再执行步骤4,是否可以成功?

仔细察看文件权限和文件拥有者和相关组信息。

实验项目(七)进程及作业管理

一、学习目的

1、掌握用ps命令监控正在运行的进程。

2、学会在后台启动进程,及前后台进程切换。

3、学会启动不受挂起影响的后台进程。

4、掌握发送信号终止进程的方法。

5、了解作业的控制方法。

二、学习任务

第一部分

1、开始一个程序(如:

find/...),Ctrl+Z暂停,fg继续,kill终止它。

2、在后台启动一个作业,并把它转到前台(fg)。

3、用ps各种选项查询进程,记录进程的状态。

4、试着终止前台进程、后台进程、所有后台进程及其他人的进程。

第二部分

1、在主目录里找一个名为infinite的程序。

以前台方式执行这个程序并注意它的执行结果,最后同时按ctrl+c终止这个程序。

$infinite

hello

hello

hello

按Ctrl+C

注意:

若无infinite文件程序,可请教师提供。

也可自己事先建立infinite文件,其内容为:

whiletrue

do

echohello

done

2、以后台方式运行infinite,然后将其结果定向到一个名为infin.out的文件里。

$infinite>infin.out&

执行ps–f命令,记录infinite程序的PID和PPID。

中断联接,然后再次登录,执行ps–f|grepuser_id命令,user_id是你自己登录的标识码。

infinite进程在什么地方?

然后在做下一个练习前,将文件infin.out的文件删除。

3、使用nohup命令保护一个进程不会因为它的父进程死掉而跟着被终止。

以后台方式再次运行infinite命令,用nohup命令保护它继续运行。

$nohupinfinite>infn.out&

现在退出去,然后再次登录。

再次执行ps–ef|grepuser_id命令,infinite这个进程还运行吗?

现在谁是它的父进程?

4、使用kill命令终止infinite程序的执行。

5、以前台方式运行infinite程序,然后将它的结果定向到文件infin.out里。

同时按ctrl+Z键挂起这个程序。

系统将在屏幕上出现一条信息,告诉你这个进程已经被终止了,将infinite转到后台,然后看看有什么信息。

用kill命令终止infinite程序。

第三部分

尝试绘制Unix系统的进程树

实验项目(八)网络配置

一、学习目的

1、掌握Unix网络相关命令的基本使用方法。

2、了解如何测试网络,发现并解决问题。

3、掌握远程登录telnet和文件传输ftp的基本使用方法。

4、了解如何监控网络的状态。

二、学习任务

第一部分

1、查看实验机的主机名是什么?

将主机名改为自己的”班级-学号”。

2、查看主机的IP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试向网络上的另一台主机发送数据包,测试是否能够进行通讯(ping)。

3、使用ifconfig命令和route命令配置实验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编辑/etc/resolv.conf文件,设置DNS,设置完毕重新启动网络服务,尝试向网关发送数据包测试网络配置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则重新配置直至网络连通。

4、练习使用netconfig进行网络配置,测试网络是否连通。

5、练习netstat命令的使用,监控网络的状态。

6、练习nslookup命令的使用。

第二部分

以下在虚拟机下完成:

1、在相邻实验机上开启telnet服务,并创建用户名和密码,在自己的实验机上使用该用户名和密码telnet到相邻实验机,看自己的访问权限有什么不同,尝试利用su命令转换到root身份是否成功?

退出telnet登录。

2、在相邻实验机上开启rlogin服务,尝试使用第1题中创建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是否成功?

第三部分

以下在虚拟机下完成:

1、开启相邻实验机的虚拟机下的ftp服务程序,启动ftp客户端程序,尝试连接相邻实验机的ftp服务。

开始运行ftp主机的IP地址输入相邻实验机上合法的用户名/密码,看是否能够成功连接相邻实验机的ftp服务

2、若能够成功连接相邻机的ftp服务,尝试使用bin/asc方式下载一个文件到自己的实验机上。

3、若能够成功连接主机的ftp服务,尝试使用bin/asc方式上传一个文件到主机上。

4、退出ftp服务程序

5、启动主机的浏览器,在地址栏键入http:

//虚拟机IP地址,以虚拟机中创建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看是否成功,成功登录后,将主机中的一个文件上传到ftp服务器中,并从服务器中下载一个文件到主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