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183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武威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 一 化 学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O2

B. BaSO4

C. Zn

D. 食盐水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蔗糖、乙醇等都是非电解质.大多数的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不管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与否,都不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选B。

考点:

考查电解质的定义。

2.

下列实验操作:

①过滤 ②溶解 ③蒸馏 ④取用药品 ⑤萃取 ⑥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 ①②⑥

B. ②③⑥

C. ③④⑥

D. ④⑤⑥

【答案】A

【解析】①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故①正确;

②溶解固体时搅拌是加速溶解,故②正确;

③蒸馏用蒸馏烧瓶,不用玻璃棒,故③错误;

④取用药品用药匙,不用玻璃棒,故④错误;

⑤萃取用分液漏斗,不用玻璃棒,故⑤错误;

⑥配制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故⑥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玻璃棒在各个实验中的作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实验操作及操作的目的即可解答,注重对操作的理解来解答.

3.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5.6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B. 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C. 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与22.4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A

D. 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答案】D

【解析】A.5.6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故A错误;B.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小于2NA,故B错误;C.氦气是单原子分子,而氟气是双原子分子,故C错误;D.常温下,2.7g 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AlCl3,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故D正确;答案为D。

点睛:

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

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

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注意:

①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而标况下水、CCl4、HF等为液体,SO3为固体;②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③22.4L/mol是标准状态下或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4.

取两份铝片,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片的质量之比为

A. 1:

1

B. 2:

3

C. 3:

2

D. 1:

6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铝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 +3H2↑,由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关系式都为2Al~3H2,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需要铝的物质的量相等,质量相等,故选A。

考点:

考查了铝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的相关知识。

5.

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离子反应的是

A. 用CO还原氧化铁来炼铁

B. 用锌和稀盐酸反应制氢气

C. 用稀硫酸除铁锈

D.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离子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必须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满足条件的只有锌和稀盐酸反应。

答案选B。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结合

点评:

离子反应是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只有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有离子参加反应。

6.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

铝在下列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

①制铝合金   ②制电线   ③制炊具   ④明矾净水   ⑤明矾与苏打制食品膨松剂

⑥用氢氧化铝凝胶剂加工成胃舒平药片   ⑦易拉罐   ⑧包装糖果和小食品

A. ③⑤⑦⑧

B. ⑥⑦⑧

C. ③⑤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D

【解析】①制铝合金用于制炊具外的材料,不必严加控制,这些材料不会直接接触消化系统,难以被吸收,故①错误;②铝作电线电缆与人的消化系统不直接接触,铝不会因使用电缆进入人体,无需控制,故②错误;③用铝制炊具,势必有部分铝元素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这种做法必须控制,故③正确;④明矾净水原理是硫酸铝钾溶液中含有铝离子,铝离子水解Al3++3H2OAl(OH)3(胶体)+3H+,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和氢离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净水,铝可能随水进入人体,对人体有危害必须控制,故④正确;⑤明矾是十二水硫酸铝钾,其中含有铝,明矾[KAl(SO4)2•12H2O]和苏打制食品膨松剂的过程中铝可能随水进入人体,对人体有危害必须控制,故⑤正确;⑥用氢氧化铝凝胶剂加工成胃舒平药片,人在服药时铝元素也会进入人体,这种做法必须控制,故⑥正确;⑦用铝易拉罐,饮料中就会含有铝元素,其中的铝元素会随饮料喝进人体内,这种做法必须控制,故⑦正确;⑧用铝包装糖果和小食品,铝会污染糖果和小食品,食品中的铝元素就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这种做法必须控制,故⑧正确; 答案选D。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故氯气是电解质

B. 没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 在水中能电离出H+ 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 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A.电解质都是化合物,氯气是单质,所以氯气不是电解质,选项A错误;B.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如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是没有氧元素参加,选项B错误;C.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能电离出氢离子的不一定是酸,如NaHSO4能电离出氢离子,但是它是酸式盐,选项C错误;D.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8.

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Mg2+、SO42-、K +、Cl-

B. Na+ 、NH4+ 、NO3-、MnO4-

C. K + 、Cu2+ 、Cl-、Br-

D. Ba2+ 、Na+ 、OH-、HCO3-

【答案】A

【解析】A.溶液无色,且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A正确;B.MnO4-有颜色,与题目无色不符,选项B错误;C.Cu2+有颜色,与题目无色不符,选项C错误;D.Ba2+、OH-、HCO3-三者反应生成BaCO3沉淀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离子的性质以及题目无色的要求。

溶液无色,则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如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或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互促水解反应,则可大量共存,否则不能共存。

9.

下列对SO2和SO3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通常条件下,都是无色气体,都易溶于水

B. 都是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都是强酸

C. 都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红色又能再现

D. 都能跟碱液反应

【答案】D

【解析】通常条件下,SO3是固态,A项错误;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SO2的水溶液是弱酸,B项错误;SO2具有漂白性,SO3没有漂白性,C项错误;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D项正确。

10.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漂白粉

B. 盐酸

C. 氯水

D. 液氯

【答案】D

【解析】A、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选项A不选; B、盐酸是氯化氢溶于水得到的混合物,选项B不选;C、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混合物,选项C不选;D、液氯是氯气的液态,是纯净物,选项D选。

答案选D。

11.

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

A. Na2CO3

B. CaO

C. CaCO3

D. SiO2

【答案】D

【解析】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

二氧化硅,答案选D。

12.

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过量的铜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A. 只有NO2

B. 只有NO

C. NO2和NO

D. NO2和H2

【答案】C

【解析】因先开始铜与浓硝酸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会变为稀硝酸,稀硝酸继续与铜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所以,产生的气体为NO2和NO.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浓硝酸的化学性质,要注意过程分析.

13.

某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

过一会儿,发现白色纸蝴蝶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是

A

B

C

D

纸蝴蝶上的喷洒液

石蕊

酚酞

酚酞

石蕊

小烧坏中的溶液

浓盐酸

浓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浓盐酸易挥发,石蕊遇酸变红,但石蕊显紫色,蝴蝶不是白色,故A错误;B、酚酞显无色,浓氨水易挥发,酚酞与碱显红色,故B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不易挥发,不能使蝴蝶变红,故C错误;D、浓硫酸不易挥发,石蕊不变红,且石蕊显紫色,故D错误。

14.

向50mL18mol·L-1的H2S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铜片并加热。

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A. 小于0.45mol

B. 等于0.45mol

C. 在0.45~0.90mol之间

D. 大于0.45mol

【答案】A

【解析】析:

根据浓硫酸与铜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稀,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浓硫酸与铜反应时被还原的H2SO4为参加反应的浓硫酸的一半.

解答:

解:

Cu+2H2SO4(浓)−→加热→加热CuSO4+SO2↑+2H2O,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理论上应是参加反应的硫酸的一半,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而铜与稀硫酸并不反应,因此,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应小于一半,

则50mL18mol/L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应为:

小于0.45mol.

故答案为:

A.

15.

将一小块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产物是:

A. NaOH

B. Na2O

C. Na2O2

D. Na2CO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Na的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Na2O,Na2O易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生成Na2CO3•xH2O,Na2CO3•xH2O风化脱水生成Na2CO3;答案选D。

考点:

考查钠及化合物的性质。

16.

在氮的氧化物中,氮氧质量比为7∶12,则氮的化合价为

A. +2

B. +3

C. +4

D. +5

【答案】B

【解析】通过题目所给的条件可知氮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714714:

12161216=2∶3,分子式可表示为N2O3,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答案选B。

17.

实验室中,要使AlCl3溶液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