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2488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docx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docx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川府发〔2011〕20号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现将《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

  (2011—2015年)

 

 

  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

为加快建设西部科技创新高地,提升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力、产业聚集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实现产业化为目的,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着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思路

  把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我省科技支撑发展的中心任务,作为建设西部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作为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试点工作的主体工程。

通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项目,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建立市场导向、政府服务、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启动实施1500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以上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平台100家以上;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创新联盟100家以上;全省技术交易合同项目累计40000项以上,技术交易额累计400亿元以上。

通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的实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快发展,预计带动实现产值12000亿元以上。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配置资源、政府引导服务的原则。

按照市场机制聚集和配置各类资源,政府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引导支持。

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走向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动态管理机制。

  

(二)坚持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原则。

对企业牵头,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共同承担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先支持。

重点支持产业化示范。

  (三)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

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对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坚持自主开发和技术引进并举的原则。

鼓励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资金和人才,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来川进行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鼓励军民两用科技成果的转化。

  (五)坚持产业化导向、注重技术创新的原则。

科技成果转化以实现产业化为目的,注重市场前景,突出科技成果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水平,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重点任务

  

(一)项目引导,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围绕我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7+3”产业发展规划、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及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发展规划,促进我省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塔尖产业的发展,强化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实行产业标准化,鼓励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高端人才,实施15个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加快我省相关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

到2015年,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0项以上,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00项以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实现产值12000亿元以上。

  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要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和产业上有重大需求。

重点支持:

国家重大专项中具有转化和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创新计划支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通过技术交易落户我省的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省优势产业,是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和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产业之一。

我省拥有四川长虹、九洲、三零集团等一批全国知名的龙头企业,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大、中电10所、29所、30所、中科院成都分院等一批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等一批国家级信息技术创新平台,已形成集成电路、应用软件、数媒视听、网络通信、军事电子5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重点领域:

重点在集成电路、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军工电子、数字视听及数字媒体、网络与通信、三网融合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

互动式网络电视(TV2.0)、集成芯片式特高频(UHF)频段射频识别(RFID)读写机具、等离子显示板(PDP)高光效模组、分立元器件UHF频段RFID读写机具、带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识别UHF频段RFID读写机具、UHF频段系列化天线。

  (4)重点产品:

重点培育形成大尺寸高清晰PDP电视机、国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产品、网络安全产品、表面等离子体超衍射光刻机、物联网射频识别产品、工业机器视觉产品、三维仿真系统、电子眼自动检测系统、电子阅读产品、电子政务虚拟专用网络(VPN)设备及系统、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管理系统、高性能路由器、高清电视节目网络制播系统、互动式网络电视、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屏等产品。

  (5)重点基地:

重点加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数媒视听产业基地、软件外包基地的建设。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一代网络及通信、信息安全、3C家电、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卫星移动通信、动漫游戏、软件外包、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网络增值服务、数媒视听和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集群。

  (6)实现目标: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2000亿元以上。

  2.装备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

我省装备制造业已基本形成产业规模较大、技术装备较先进、研制水平较领先、配套体系较完善的装备制造工业体系。

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拥有东方电气集团、二重集团、四川宏华、空分集团、资阳机车、眉山车辆、攀钢集团、成都神钢、四川长起、邦立重机、长江液压、四川长征机床公司、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成焊宝玛焊接装备等优势重点企业。

2010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24.7%,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重点领域:

重点在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现代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装备、石油钻采及石化成套设备、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高端配套基础零部件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

CPR1000蒸汽发生器用18MND5管板锻件研制、2兆瓦双馈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超超临界1000兆瓦火电重大装备研制与产业化。

  (4)重点产品:

重点培育形成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大型铸锻件、冶金轧机、风电增速箱产品,百万千瓦级核电大型成套铸锻件,特大型天然气液化成套设备,大功率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大型高速龙门五轴加工中心,高速精密卧式加工中心,重型数控桥式铣车,数控道轨板磨床,智能机器人,柔性汽车装焊生产线,大型环保电动系列液压挖掘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高精度智能化数字化测量仪器仪表,大型精密轴承系列产品、油气开采装备等产品。

  (5)重点基地:

重点加强四川省数控机床产业、成都焊接装备、四川省液压元件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成都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宜宾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广汉石油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资阳机车车辆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基地的建设。

  (6)实现目标: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1000亿元。

  3.节能环保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

我省在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发展能力,拥有东方电气、德阳二重、自贡东锅、自贡运输机械、四川长虹、昊华鸿鹤公司、久大盐业、中昊晨光、华西能源、亚连科技、新力光源、中物科技集团、中物环保等一大批节能环保产业的骨干企业,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分院、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四川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从事节能环保的科研机构,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拥有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平台。

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巨大,前景广阔。

  

(2)重点领域:

重点在节能装备、节能电机、节能材料、生活垃圾处理、工业废气、废水处理、城市污水、核废料处理、高效节能绿色照明产品、建筑节能、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成套设备、环境生物制剂、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生态治理与环境服务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

废旧空调换热器回收处理技术和设备、以接插元器件为主的废弃线路板的可重用性拆解设备、以贴片元器件为主的废弃线路板的可重用性拆解工艺及拆解机、废弃线路板再资源化中获得的非金属材料再利用技术及应用、煤层气耐硫催化脱氧技术开发。

  (4)重点产品:

重点开发高效节能锅炉、高效节能机电产品、节能家电及办公设备、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五效真空制盐装置、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装置、生活垃圾处理设备、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危险废弃物等离子焚烧装置、多品系环境微生物菌剂和生物催化剂、模块化高效生物反应器、环境快速监测系统成套设备等产品。

  (5)重点基地:

重点加强德阳、自贡大型节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成都、乐山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遂(宁)资(阳)绵(阳)西部高效照明产业带、绵阳节能家电产品制造基地和废旧家电、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和成都高新区、金牛科技园、锦江工业园等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区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基地和产业集群。

  (6)实现目标: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1000亿元。

  4.新材料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

我省新材料具有品种多、门类齐全、资源优势突出的特点。

除钒钛以外还拥有丰富的稀土、锂、镁、硅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拥有得阳科技、东材集团、自贡硬质合金、新光硅业、峨眉半导体厂、四川长虹、宜宾丝丽雅、银河磁体、天齐锂业、新力集团、乐山银邦硅业等企业和硅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拥有中蓝(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西南化工研究院、西南磁学研究所、成都工具所、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峨眉半导体研究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拥有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稀土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包括新型复合材料)、硅材料、高纯金属、化合物半导体、锂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核材料、碳材料、超硬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2)重点领域:

重点在稀土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包括新型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合金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物质改性材料、纳米材料、碳材料、超硬材料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

无钕稀土系镍氢动力电池、小管径金属复合管、三氧化二钒生产技术研究。

  (4)重点产品:

重点培育形成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发光材料及制品,聚苯硫醚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修复与介入材料、高档炭黑和石墨、高纯硅材料、高纯碲化镉材料、稀土储氢合金、高性能稀土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高端镍氢电池、聚苯硫醚纤维及高温袋式除尘器、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品、高品质大功率电机绝缘材料、超硬精密工具、刃具、量具、大直径碳素电极、电池级碳酸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等产品。

  (5)重点基地:

重点加强成都国家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自贡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绵阳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德阳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乐山硅材料及副产物综合利用产业化基地等的建设。

  (6)实现目标: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5.新能源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

我省在新能源产业上具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较强的研发能力。

峨嵋半导体厂(研究所)、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中科院光电所、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校和东方电气、新光硅业、中核建中、乐电天威、成都钟顺、乐山新天源等龙头企业,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在晶硅电池、碲化镉薄膜电池、太阳能聚光及跟踪装置、核电、风电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技术水平全国领先。

  

(2)重点领域:

重点在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

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2倍V型聚光CPV发电机;ZStrack—FS太阳跟踪装置、高方阻细栅密栅多晶硅太阳电池。

  (4)重点产品:

培育形成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多晶硅硅片、多晶硅电池组件、石英坩埚炉、碲化镉薄膜电池组件、核级管材、风电叶片、直驱式高功率风电机组、核燃料棒、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产品。

  (5)重点基地:

重点加强双流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乐山国家硅材料及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

  (6)实现目标: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6.汽车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

全省在汽车制造全产业链上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形成了成都、资阳、绵阳、南充等汽车整车和零部件配套产业集中发展区。

成都经开区已拥有德国大众、日本丰田、一汽、吉利、大运等“八大车企、若干车系”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国内外生产企业。

同时,资阳南骏已与韩国现代开展合作,绵阳中国重汽、华晨汽车加快发展,南充汽车零部件企业快速成长。

汽车产业在我省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2)重点领域:

重点在汽车制造、发动机、汽车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系统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

电动出租车开发及产业化、采用密闭鼓风炉铁水浇铸的汽车钒钛制动鼓、小排量增压汽油机。

  (4)重点产品:

培育形成纯电动汽车(出租车、客车)、低速高性能环保电动车、低重心矿用自卸车、小排量增压汽油机、NQ160N系列天然气发动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载货汽车钒钛制动鼓等产品。

  (5)重点基地:

重点加强成都市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资阳“车城”、绵阳汽车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

  (6)实现目标: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7.钒钛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

我省攀西地区拥有世界罕见的超大多金属矿床,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

铁储量占全国的20%,是仅次于鞍本地区的我国第二大铁矿,除与铁共生的钛、钒外,还伴生镓、钪、钴、铬等是重要战略资源,价值巨大。

钛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储量的93%,居世界第一位;钒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储量的63%,居世界第三位;镓、钪、钴、铬等保有储量丰富,仅攀枝花、红格、白马三矿区伴生在表内矿中的镓储量就相当于55个大型镓矿床的储量。

拥有攀钢集团、龙蟒集团、恒鼎实业、钢城企业集团、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攀枝花学院以及一批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钒钛磁铁矿综合开发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创新团队。

  

(2)重点领域:

重点在钛化工、钛及合金、氧化钒、钒氮合金、含钒钛微合金钢、钒催化材料、钒钛特种功能材料、钒、钛磁铁精矿高炉冶炼新流程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

高速重载钢材新技术开发、钛板和钢板爆炸焊工艺技术研究、钛加工工艺研究、攀钢高钛型高炉渣碳化产业化技术研究、碳化渣低温选择性氯化制备TiCl4工艺及装备研究。

  (4)重点产品:

重点培育形成含钒钢筋、钒钛特殊钢产品、钒钛刹车制动鼓、钒钛齿轮、钛材及钛制品、高档钛白产品、脱硝催化剂载体二氧化钛、电子级高纯二氧化钛、纳米铁粉、钒铝合金、钒基储氢合金、钒电池、纳米二氧化钛等产品。

  (5)重点基地:

重点加强攀枝花国家钒钛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延伸钒产品链和钛产品链,打造钒钛产业集群。

  (6)实现目标: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800亿元以上。

  8.轨道交通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西部地区以成都为中心,高速铁路贯通东西南北为标志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我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川是我国除北京以外的第二大轨道交通产业资源拥有省份,拥有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中铁二院、成都铁路局、中铁二局、中铁八局、中铁信托、中铁二十三局、中铁西南院、成都机车车辆厂、资阳机车厂、眉山车辆厂、攀钢集团、铁投集团、成都地铁公司等国营大中型企业及科研院校,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涵盖了轨道交通产业生产制造、设计、施工、运营、教学、科研等上、中、下游业务产业链,将有力带动机械、电子、材料、信息等产业快速发展。

  

(2)重点领域:

重点在综合交通智能化、软件信息、节能环保、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制造、关键零部件、技术服务等产业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

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车体和转向架、高速重载铁路关键消耗材料及配件开发、100米钢轨在线热处理工艺研究及生产线研制。

  (4)重点产品:

重点培育形成高速重载铁路关键消耗材料及配件、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及关键部件、100米钢轨在线热处理工艺研究及生产线研制、高速铁路用轨、高/快速铁路扣配件、载重80吨级以上铁路货车、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钢轨自动精调技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定位限位装置等产品。

  (5)重点基地:

重点建立和推进一批轨道交通技术创新联盟和一批轨道交通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进轨道交通产业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提升我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6)实现目标: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

  9.油气化工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

石油化工作为能源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工艺,其主要产品汽油、乙烯、工程塑料、橡胶等,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天然气的主要化工产品合成氨、甲醇、化肥以及甲醇衍生物,在国内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我省以天然气、硫、磷、盐等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是全国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

四川盆地天然气三级储量达1.7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盐卤和石灰石资源富集,岩盐矿储量180亿吨,居全国第一位;硫磷钛化工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

拥有中石油、中石化、四川化工控股集团、煤炭产业集团、亚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晨光化工研究院、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四川大学等企业和高校院所。

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拥有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重点领域:

重点在油气化工新型催化剂,天然气、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醇醚燃料助剂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

焦炉气甲烷化制合成天然气中试及催化剂开发、二甲醚为基质的工业用切割气的技术研究、粗苯催化加氢精制纯苯。

  (4)重点产品:

重点培育形成聚乙烯、聚丙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工程塑料、涂料、基本化工原料等产品。

  (5)重点基地:

重点加强川南现代煤化工基地、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化基地、德阳磷化工产业化基地、自贡和乐山盐化工产业化基地等的建设,逐步形成天然气化工产业链、石油化工产业链。

  (6)实现目标: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800亿元以上。

  10.农畜超级种及配套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

四川是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粮食作物和畜禽生产与消费大省,播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生猪出栏量、猪肉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肉制品远销国内外。

同时,拥有国豪种业、川种种业、川单种业、川农高科、西科联、新希望、高金和铁骑力士等龙头企业,省农科院、省畜科院、四川大学、四川农大等国内外知名科研单位,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

农畜遗传育种技术、良繁技术及配套种养殖技术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有良好的产业和科研基础。

  

(2)重点领域:

重点在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生猪、家禽等主要作物和畜禽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

骨干亲本蜀恢527及重穗型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高异交性优质香稻不育系川香29A的选育及应用,优质高配合力重穗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绵恢725的选育和应用,高配合力优质新质源水稻不育系803A的创制及应用,四川杂交中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西南地区玉米杂交育种第四轮骨干自交系18—599和08—641,温—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YA3237和YA3729选育与应用,超高产玉米新杂交种川单418、川单428、川单189,人工合成小麦优异基因发掘与川麦42选育推广,四川省小麦条锈病菌源区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甘蓝型油菜新材料绵7MB—1与核三系育种方法的创制及应用,大恒699肉鸡配套系,大恒优质肉鸡育种研究与应用,畜禽粪污沼气化处理模式及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规模猪场健康养殖和清洁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优质獭兔高效养殖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四川省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

  (4)重点产品:

重点培育形成超级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油菜、杂交小麦、四川优质风味猪、大恒肉鸡等产品。

  (5)重点基地:

重点加强全省农畜育种攻关、良种繁育基地、粮畜禽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发展壮大四川种业,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6)实现目标: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转化超级稻和玉米新品种30个以上,优质高效安全肉猪配套系3个以上,优质高效安全肉鸡配套系2个以上,先进实用配套技术100项以上,预计带动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

  11.优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

四川是全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禽水产的重要生产基地。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同时,拥有新希望、泸州老窖、高金、吉香居、光友、叙府、佳美、张飞牛肉等龙头企业,拥有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实力雄厚,创新成果丰硕,具有较好的研究开发基础。

  

(2)重点领域:

重点在生猪、蔬菜、薯类、家兔、茶业、柑橘、食(药)用菌、蚕桑、奶业、高梁、山羊、烟草、猕猴桃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

母猪系统营养技术研究与应用,饲料安全技术体系研究,仔猪动态营养调控及应用新技术,生物蛋白饲料的开发与应用,非常规蛋白饲料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禽流感、鸡新城疫等重大禽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畜禽疫病防控体系无公害系列药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优质牛肉加工及综合利用研究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