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旧课程》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232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旧课程》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走进旧课程》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走进旧课程》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走进旧课程》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走进旧课程》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旧课程》考试题及答案.docx

《《走进旧课程》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旧课程》考试题及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进旧课程》考试题及答案.docx

《走进旧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走进旧课程》考试题

3、旧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    为中心的状况。

4、旧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  科目过多   和  缺乏整合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综合课程。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2、旧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目标、            目标和                 目标。

 

5、在教学实施中,旧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索   、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旧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  、  评估     和  考试命题   的依据。

8、旧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  评价的甄别与选拔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旧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10、旧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  教学内容    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旧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C)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旧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5、旧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旧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  )

17、旧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

18、旧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   

19、旧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  )                               

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

22、《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旧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

   24、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旧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      

   25、旧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2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旧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答案参考《走进旧课程》125页

28、在旧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主动性。

 独立性。

 独特性。

 体验性。

 问题性

五、论述题(15分)

29、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旧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解。

答案参考《走进旧课程》160或142页

走进新课程试题库

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

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3、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4、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

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趋势。

第一,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第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5、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8、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10、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第二,设置综合课程。

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11、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位的转向。

第二,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12、这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

1)《品德与生活》(1——2年级);2)《品德与社会》(3——6年级);3)《科学》(3——6年级);4)《历史与社会》(7——9年级);5)《科学》(7——9年级);6)《艺术》(1——9年级);7)《体育与健康》(7——9年级)

13、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知识的锁碎化问题。

第二,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

第三,管理的问题。

1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须课程,其内容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5、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1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整体性。

第二,实践性。

第三,开放性。

第四,生成性。

第五,自主性。

17、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

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18、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任务是:

第一,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第三,加强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19、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