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白话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1042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智度论白话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智度论白话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智度论白话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智度论白话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智度论白话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智度论白话译.docx

《大智度论白话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智度论白话译.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智度论白话译.docx

大智度论白话译

大智度论白话译(第四册1)

大智度论

白话译(第四册1)

第四册卷61-卷80

卷第六十一

释随喜品第三十九

问道人译

【经】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语慧命须菩提:

“有菩萨摩诃

萨随喜福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所得故。

若声闻、辟支佛福德,若一切众生福德,若布施、若持戒、若修定、若随喜,是菩萨摩诃萨随喜福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福最上、第一、最妙、无上、无与等者!

何以故?

声闻、辟支佛,及一切众生布施、持戒、修定,随喜为自调、为自净、为自度故起,所谓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菩萨随喜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持是功德,为调一切众生,为净一切众生,为度一切众生故起。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弥勒菩萨言:

“诸菩萨摩诃萨,念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中,无量无边阿僧祇诸灭度佛;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乃至法尽;于其中间诸善根,应六波罗蜜;及诸声闻人善根,若布施福德、持戒、修定福德,及诸学人无漏善根,无学人无漏善根,诸佛戒众、定众、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一切智,大慈大悲,及余无量阿僧祇诸佛法;

及诸佛所说法,是法中学,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入菩萨摩诃萨位;及余众生种诸善根。

是诸善根,一切和合,随喜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上、第一、最妙、无上、无与等者!

如是随喜已,持是随喜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有善男子行菩萨乘者,作是念:

’我是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生心缘事,若善男子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所念可得不?

弥勒菩萨语须菩提:

“是善男子行菩萨乘,回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是缘事,若善男子取相,不得如所念!

须菩提语弥勒菩萨:

“若诸事、诸缘无所有,是善男子行菩萨乘者取相,于十方诸佛诸善根,从初发心乃至法尽,及声闻诸善根,学无学善根,一切和合随喜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相故,是菩萨将无颠倒!

无常谓常,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不净谓净,苦谓乐,无我谓我,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

若无缘如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如是,回向心亦如是,檀波罗蜜、尸罗、羼提、毗梨耶、禅、般若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若尔者,何等是缘?

何等是事?

何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等是善根?

何等是随喜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释曰:

先七品中,佛命须菩提令说般若,中间帝释多问,多说功德事。

今弥勒顺佛本意,还欲令须菩提,因随喜法广说般若波罗蜜。

(【论】释:

先前七品中,佛命令须菩提说般若,中间帝释多问,多说功德的事。

现在弥勒顺佛的本意,还想命须菩提,因随喜法广说般若波罗蜜。

复次,帝释闻上供养般若,以华香、妓乐、幡盖之具,得福甚多,深自庆幸:

此供养具,唯我等能办,非出家人所有。

(又,帝释听到上面供养般若,用华香、妓乐、幡盖之具,得福很多,深自庆幸:

此供养具,唯我等能办,不是出家人所有。

)是故弥勒欲抑其自多之情,故语须菩提:

菩萨但以心随喜,则胜声闻、辟支佛、一切众生布施等,及诸无漏功德,何况华香、供养经卷等!

菩萨摩诃萨义,如先说。

(因此弥勒想抑制他的自多之情,所以对须菩提说:

菩萨但用心随喜,就胜声闻、辟支佛、一切众生的布施等,及各种无漏功德,何况华香、供养经卷等!

菩萨摩诃萨的意思,如先前说的。

随喜福德者,不劳身、口业作诸功德,但以心方便,见他修福,随而欢喜,作是念:

“一切众生中,能修福行道者,最为殊胜!

”若离福德,人与畜生同行三事。

(随喜福德的人,不劳身、口业作各种功德,但用心方便,见他修福,随而欢喜,这样想:

“一切众生中,能修福行道的,最为殊胜!

”如果离福德,人与畜生同行三事。

)三事者:

淫欲、饮食、战斗。

能修行福德行道之人,一切众生所共尊重爱敬。

譬如热时,清凉满月,无不乐仰。

亦如大会先集,妓乐肴馔,无不毕备,远近诸人,咸共欣赴。

修福之人,亦复如是。

(三事指:

淫欲、饮食、战斗。

能修行福德行道的人,一切众生所共尊重爱敬。

譬如热时,清凉满月,无不乐仰。

也如大会先集,妓乐肴馔,无不毕备,远近各种人,一起欣赴。

修福的人,也是这样。

福德有二种乐因缘:

世间、出世间。

出世间者,诸无漏法,虽无福报,能生福德,故名福德。

是故有漏、无漏,通名福德。

(福德有二种乐因缘:

世间、出世间。

出世间指,各种无漏法,虽无福报,能生福德,所以称福德。

所以有漏、无漏,通名福德。

复次,福德,是菩萨摩诃萨根本,能满所愿,一切圣人所赞叹,无智人所毁訾,智人所行处,无智人所远离。

(又,福德,是菩萨摩诃萨的根本,能满所愿,一切圣人所赞叹,无智的人所毁訾,智人所行处,无智人所远离。

)是福德因缘故,作人王、转轮圣王、天王;阿罗汉、辟支佛,诸佛世尊大慈大悲、十力、四无所畏、一切种智,自在无碍,皆从福德中生。

如是等种种福德,得正见故,随而欢喜。

(因此福德因缘,作人王、转轮圣王、天王;阿罗汉、辟支佛,一切佛世尊大慈大悲、十力、四无所畏、一切种智,自在无碍,都从福德中生。

象这样等种种福德,因为得正见,随而欢喜。

复次,菩萨自念:

“我应与一切众生乐。

”而众生能自行福德,是故心生欢喜。

(又,菩萨自念:

“我应与一切众生乐。

”而众生能自行福德,所以心生欢喜。

)复次,一切众生行善,与我相似,是我同伴,是故随喜。

(又,一切众生行善,与我相似,是我同伴,所以随喜。

)诸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三世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

及一切修福众生,布施、持戒、修定,于此福德中,生随喜福德,是故名随喜。

持是随喜福德,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切菩萨摩诃萨,对于十方三世一切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及一切修福众生,布施、持戒、修定,得的福德中,生随喜福德,所以叫随喜。

持此随喜福德,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共一切众生者,是福德,不可得与一切众生,而果报可与。

菩萨既得福德果报,衣服、饮食等世间乐具,以利益众生。

菩萨以福德,清净身口,人所信受;为众生说法,令得十善道、四禅等,与作后世利益。

(共一切众生的意思是,此福德,不可得给一切众生,而果报可给与。

菩萨既得福德果报,衣服、饮食等世间乐具,用来利益众生。

菩萨用福德,清净身口,人所信受;为众生说法,使他们得十善道、四禅等,给他们作后世利益。

)末后成佛,得福德果报,身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无量光明,观者无厌;无量清净,梵音柔和,无碍解脱等诸佛法,于三事示现,度无量阿僧祇众生。

(末后成佛,得福德果报,身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无量光明,观的人无厌;无量清净,梵音柔和,无碍解脱等众佛法,在三事上示现,度无量阿僧祇众生。

般涅槃后,碎身舍利,与人供养,久后皆令得道。

是果报可与一切众生,以果中说因故,言福德与众生共。

若福德可以与人者,诸佛从初发心所集福德,尽可与人,然后更作。

善法体不可与人,今直以无畏无恼施与众生。

(般涅槃后,碎身舍利,让人供养,久后都使他们得道。

此果报可给一切众生,因为果中说因,说福德与众生共有。

如果福德可以给别人,一切佛从初发心所集福德,尽可给人,然后再作。

善法体不可给人,现在直用无畏无恼施与众生。

)用无所得故者,此义如先说。

是名菩萨摩诃萨随喜福德,

比一切声闻、辟支佛及众生三种福德,最胜、最上、第一、最妙、无上、无与等义,如先说。

(用无所得故的意思,如先前说的。

这名菩萨摩诃萨随喜福德,比一切声闻、辟支佛及众生三种福德,最胜、最上、第一、最妙、无上、无与等的意思,如先前说的。

)是中说胜因缘:

是二乘福德,皆为自调、自净、自度。

持戒者,是自调;修禅者,是自净;智慧者,是自度。

(此中说胜的因缘:

这二乘福德,都为了自调、自净、自度。

持戒,是自调;修禅,是自净;智慧,是自度。

)复次,自调者,正语、正业、正命;自净者,正念、正定;自度者,正见、正思惟、正方便。

(又,自调的法,正语、正业、正命;自净的法,正念、正定;自度的法,正见、正思惟、正方便。

)复次,布施因缘故自调,持戒因缘故自净,修定因缘故自度。

修定者,是无漏法近因缘。

无漏者,所谓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等。

布施、持戒远故,不解。

菩萨随喜福德,虽无勤劳,为度一切众生故胜。

(又,布施的因缘得以自调,持戒的因缘得以自净,修定的

因缘得以自度。

修定,是无漏法的近因缘。

无漏法指,所谓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等。

因为布施、持戒远,不解。

菩萨随喜福德,虽无勤劳,为度一切众生所以胜。

问曰:

实不度一切众生,何以言度一切众生故胜?

(问:

实不度一切众生,为什么说度一切众生所以胜?

答曰:

诸佛菩萨功德力,能度一切众生,但以众生无和合因缘故。

譬如大火,常有烧力,但以薪不近,故不得烧,近则能烧。

(答:

一切佛菩萨的功德力,能度一切众生,但因众生无和合因缘不能都得度。

譬如大火,常有烧力,但因薪不近,所以不得烧,近则能烧。

)尔时,须菩提以毕竟空智慧,难问弥勒菩萨:

念诸佛福德随喜,回向无上道,是所念过去事,是事如所念不?

弥勒以二因缘故,答言不也:

一者、过去无量阿僧祇劫,诸佛久已灭度,无复遗余;

(那时,须菩提用毕竟空的智慧,难问弥勒菩萨:

念一切佛的福德随喜,回向无上道,此所念过去的事,此事如所念不?

弥勒因二因缘,答说不啊:

一、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一切佛久已灭度,无复遗余;)

菩萨或无宿命智,或有而不能及,但以如所闻忆想分别,故不如所念。

二者、诸佛及功德,出三界,出三世,断戏论语言道,如涅槃相毕竟空清净。

随喜者,分别诸佛及诸弟子善根功德,是回向心及无上道非实,故言不也。

(菩萨或没有宿命智,或有而不能及,但用如所闻忆想分别,所以不如所念。

二、众佛及功德,出三界,出三世,断戏论语言道,如涅槃相毕竟空清净。

随喜的人,分别众佛及众弟子善根功德,此回向心及无上道不是实,所以说不啊。

)须菩提难言:

若无是事,是菩萨忆念分别,应堕颠倒。

若是事毕竟空清净相,忆念亦如是,诸过去佛功德亦如是,无分别无异,云何得随喜?

(须菩提难问说:

如果没有此事,只是菩萨的忆念分别,应堕颠倒。

如果此事是毕竟空清净相,忆念也是这样,众过去佛功德也是这样,无分别无异,如何得随喜?

)是略说义,广则如经说,所谓须菩提问弥勒:

若菩萨摩诃萨,忆念过去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中诸灭度佛者,是菩萨欲起随喜福德,佛是福德主,是故念佛。

(这是略说须菩提难闻的意思,广则如经说,所谓须菩提问弥勒:

如果菩萨摩诃萨,忆念过去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中一切灭度佛,此菩萨欲起随喜福德,佛是福德之主,所以念佛。

闻经书说,有过去佛名,故因是名,广念一切过去佛。

从初发心者,初发心作愿,我当度一切众生。

是心相应三善根,不贪、不瞋、不痴;善根相应诸善法,及善根所起身口业,

和合是法,名为福德。

(听经书说,有过去佛的名字,所以因此名,广念一切过去佛。

从初发心的意思是,初发心作愿,我当度一切众生。

此心相应三善根,不贪、不瞋、不痴;善根相应一切善法,及善根所起的身口业,和合此法,名为福德。

)从初发心行六波罗蜜,入菩萨位,得十地,乃至坐道场;是中菩萨自修福德和合得佛道,乃至入无余涅槃。

灭度后,舍利及遗法,皆是佛自身功德和合。

因诸佛大乘人,行六波罗蜜相应福德;(从初发心行六波罗蜜,入菩萨位,得十地,乃至坐道场;此中菩萨自修福德和合得佛道,乃至入无余涅槃。

灭度后,舍利及遗法,都是佛自身功德和合。

因一切佛大乘人,行六波罗蜜相应福德;)相应者,除六波罗蜜,余菩萨所行法,皆摄入六波罗蜜中,故说应六波罗蜜和合。

若求声闻、辟支佛人,种布施、持戒、修定等福德。

声闻、辟支佛人,有二种:

一者、漏尽,名无学;二者、得道漏未尽,名为学。

(相应指,除六波罗蜜,菩萨所行的其它的法,都包含在六波罗蜜中,所以说应六波罗蜜和合。

如果求声闻、辟支佛的人,种布施、持戒、修定等福德。

声闻、辟支佛人,有二种:

一、漏尽,名无学;二、得道漏未尽,名为学。

是二人诸福德中善根胜,故但说善根。

上言求二乘人者,总凡夫、圣人;今学、无学者,纯是圣人。

相好是无记色法,非是善功德,故但说佛五无学众。

(这二种人各种福德中善根胜,所以但说善根。

上面说求二乘的人,包括凡夫、圣人;现在说的学、无学,纯是圣人。

相好是无记色法,不是善功德,所以但说佛五无学众。

)大慈大悲,佛法义如初品中说。

诸佛所说法,学是法得须陀洹果,乃至入菩萨位者,是佛灭度后,遗法中得道,是故重说。

(大慈大悲,佛法的意思如初品中说的。

一切佛所说的法,学此法得须陀洹果,乃至入菩萨位,是指佛灭度后,遗法中得道,所以重说。

及余众生种诸善根者,此是佛在世及遗法中,天人乃至畜生,种种福德因缘。

是上四段福德,行者心遍缘,忆念随喜求佛道,故回向名无上随喜,最上、无与等。

(及余下的众生种各种善根,此是指佛在世及遗法中,天人乃至畜生的种种福德因缘。

此上四段福德,修行的人心遍缘,忆念随喜求佛道,所以回向名无上随喜,最上、无与等。

)问曰:

求佛道者,何以不自作功德,而心行随喜?

(问:

求佛道的人,为什么不自作功德,而心行随喜?

答曰:

诸菩萨以方便力,他勤劳作功德,能于中起随喜,福德胜自作者。

(答:

众菩萨以方便力,他勤劳作功德,能于中起随喜,福德

胜亲自作的人。

复次,是随喜福德,即是实福德。

所以者何?

念过去佛,即是念佛三昧,亦是六念中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等。

(又,此随喜福德,即是实福德。

为什么?

念过去佛,即是念佛三昧,也是六念中的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等。

)因行清净戒,入禅定,起毕竟智慧,和合故能起正随喜。

是故不但随喜而已,亦行是实法。

是心回向者,即是随喜心。

缘者,随喜心所缘,所谓一切诸佛及一切众生所作功德。

(因行清净戒,入禅定,起毕竟智慧,和合而能起正随喜。

所以不但随喜而已,也行此实法。

此心回向的意思,即是随喜心。

缘指,随喜心所缘,所谓一切佛及一切众生所作的功德。

)事者,是所缘之本,福德是缘功德所住处,所谓诸佛及众生,并土地、山林、精舍住处,皆名事。

如所念可得不?

弥勒答言:

不也。

(事的意思,是所缘的本体,福德是缘功德所住的地方,所谓众佛及众生,并土地、山林、精舍住的地方,都名事。

如所念的可得不?

弥勒答说:

不啊。

)须菩提语弥勒:

若诸事、诸缘无所有者,云何不堕颠倒?

颠倒者,四颠倒三种分别。

此颠倒是譬喻,无佛而忆想念佛,犹如无常而念常,不净而念净。

(须菩提对弥勒说:

如果众事、众缘无所有,为何不堕颠倒?

颠倒指,四颠倒三种分别。

此颠倒是譬喻,无佛而忆想念佛,犹如无常而念常,不净而念净。

)问曰:

见为诸颠倒本,如得初道人,能起想、心颠倒,无见颠倒,以见谛道断故?

(问:

见是众颠倒的根本,如得初道的人,能起想、心颠倒,没有见颠倒,因为见谛道断?

)答曰:

是颠倒生时异,断时异。

生时,想在前,次是心,后是见;断时,先断见,见谛所断故。

颠倒体皆是见相,见谛所断。

(答:

此颠倒生时异,断时异。

生时,想在前,次是心,后是见;断时,先断见,因为见谛所断。

颠倒体都是见相,见谛所断。

想、心颠倒者,学人未离欲,忆念忘故取净想,起结使,还得正念即时灭。

如经中譬喻:

如渧水堕大热铁上,即时消灭小错故假名颠倒,非实颠倒。

是故说凡夫人三种颠倒,学人二种颠倒。

(想、心颠倒是指,学人未离欲,因为忆念忘而取净想,起结使,还得正念即时灭。

如经中譬喻:

如渧水堕大热铁上,即时消灭。

小错所以假名颠倒,非实颠倒。

所以说凡夫人三种颠倒,学人二种颠倒。

复次,诸缘、诸事,如实毕竟空,念亦空,菩提亦空,随

喜心亦空,檀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亦空。

若诸法一相,所谓无相,此中何等是缘?

何等是事?

何等是心回向无上道?

(又,一切缘、一切事,如实毕竟空,念也空,菩提也空,随喜心也空,布施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也空。

如果一切法一相,所谓无相,此中那些是缘?

那些是事?

那些是心回向无上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