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966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13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

《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

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

1.1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

2005年11月,重庆市=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某某有限公司,组织编制了《某某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审查通过,报国土资源部备案,批复文件见附件。

可行性研究申报建设规模为994.80hm²,新增耕地面积60.16hm²,新增耕地率为6.05%,项目总投资估算3042.03万元。

立项批复同可研申报情况。

1.2项目基本特性

项目性质:

基本农田整理项目。

项目类型:

国家投资重点项目。

项目规模:

本项目建设规模994.80hm²,项目区位于=县荣隆镇、龙集镇,涉及荣隆镇的先锋村、花铺村、黄坪村和龙集镇的抱房村、清河村5个行政村。

权属状况:

集体所有。

规划新增耕地面积70.77hm²;新增耕地率7.11%。

该项目主要由以下工程内容组成:

⑴土地平整工程:

包括田块平整和田坎筑砌;

⑵农田水利工程:

包括灌溉渠道的维修和新建,提灌站以及配套设施的扩建和新建,坑塘整修,排水沟整修和新建,水工建筑物的配套完善;

⑶田间道路工程:

包括原有田间路的维修,新建田间路和新建生产路。

农田防护林工程:

包括种植防护林9559株。

主要工程量:

预算总投资2711.96万元,工程施工费2342.98万元。

亩均投资1817.42元/亩。

2年期项目。

2006年投资1201.63万元,2007年投资1510.33万元。

项目实施机构:

重庆市=县国土资源局。

工程特征表

名称

单位

数值

备注

一、项目概况

 

 

 

1、建设规模

hm2

994.80

 

2、项目投资

万元

2711.96

 

3、新增耕地

hm2

70.77

 

4、新增耕地率

%

7.11

 

5、项目性质

 

整理

 

6、项目类型

 

重点

 

7、地貌类型

 

丘陵

 

8、建设期

2

 

二、建设内容

 

 

 

1、衬砌渠道

Km

73.075

维修渠道11740.3m,新建支渠3167.3m,新修斗渠13394.9m,新修农渠44773m

2、低压管道

Km

1.61

提灌站出水管,铸铁管,直径350mm

0.03

提灌站出水管,铸铁管,直径250mm

3、路带沟

Km

8.1848

新修路带沟8184.8m

4、建筑物

699

提灌站5座(包含改造4座原有泵站),涵114座,渡槽6座,斗门58座,农门516座

5、道路工程

Km

33.502

维修田间路10933.4m,新建生产路22568.12m

6、输电线路

Km

0.5

380v低压线500m

7、设备购置

26

变压器1台,水泵6台,配电箱9套,避雷器10套

三、综合经济指标

 

 

 

1、投资标准

万元/公顷

 2.726

 

2、年效益

万元

 346.20

 

3、静态回收期

 7.83

 

 

2项目概况

2.1=县简况

 =县位于重庆市西部,地处四川、重庆两地接壤处,介于东经105度17分至150度44分,北纬290度15分至290度41分之间,东邻大足、永川,西接四川省隆昌县,南邻泸州,北与内江、安岳接壤。

辖区幅员面积1079平方公里。

全境地貌以浅丘为主,土地肥沃,地势起伏平缓,平均海拔380米,山岭南有古佛山(主峰三层岩海拔711.3米,为全县最高点),中有螺罐山,北有铜鼓山。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099毫米,年平均气温17.8摄氏度,年总积温6482摄氏度,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温度的总积温5633摄氏度,无霜期327天,月极端最高温度39.9摄氏度(1972年),月极温最低温度-3.4度(1975年),历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度,为265天。

年平均日照时获得1282小时。

全县现有耕地93.6万亩(航测面积),其中田55.3万亩、土38.3万亩。

 水利资源充足,县内径流量3.25亿立方米,有濑溪河、清流河等大小溪河151条,建有大小型水利工程3474处,其中水库100座,加上塘堰,可蓄水1.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水资源蕴藏总量为4.2亿立方米。

**交通便利。

县内公路运输发达,形成了"两纵三横"、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网络,实现了镇镇通水泥路或柏油路,初步实现村村通客车;有功能完善的三级车站和二级汽车站各一个,铁路运营站4个,铁路专用线2条,客货运输网络完善。

我县现有铁路34.8公里,公路2037公里,水运里程127.5公里。

全县拥有车辆4184台,营运船只159艘。

我县公路按行政等级分,有国道(成渝高速路)一条29.6公里;省道(S108线--渝隆路)一条33.8公里;县道七条154公里;乡道33条229.3公里;村道1576公里。

**供电稳定。

全县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城网改造正积极实施。

县内火力发电厂2座、小型水利发电站1座,总装机容量5.4万瓦,扩容后可达15.4万千瓦,年发电能力20亿度以上;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3千伏变电站8个,形成了较完善的输变电网络,全县供电稳定。

2.2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县荣隆镇、龙集镇,涉及荣隆镇先锋村、花铺村、黄坪村和龙集镇抱房村、清河村5个行政村。

地处东经105˚24'33"~105˚27'48",北纬29˚25'57"~29˚27'54"之间。

项目区东起黄坪村一、三社社界,西以抱房村三社为界,南至先锋村一社和花铺村三、五社社界,北临龙滩子水库库区。

建设规模为994.80公顷,土地权属为集体所有。

2.3自然条件

2.3.1气象

=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受地形及大气环流影响,云雾较多,日照较少。

热量较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热同季,无明显主体气候差异,灾害性天气为夏季干旱、大风,夏秋洪涝。

项目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回暖早,夏季高温多伏旱、洪涝,秋季气候不稳定,有寒潮,春末夏初多绵雨,盛夏多伏旱,暴雨强度大;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连阴雨,冬季暖,无霜期长。

a)光能

太阳辐射能不仅以其热效应给予动植物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条件,更重要的是在光作用下,绿色植物实现了光合效应、光形态效应和光周期效应,而正常的生长发育。

并为一切生物(包括动物、人类和植物自身)制造有机物。

光能的主要指标是光量和光时。

1)光量

光量,指太阳辐射的数量或强度,即在一定时间内投射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

根据=县气象局提供的数据,项目区太阳总辐射量为83.56千卡/平方厘米。

2)光时

光时,指日照时间,常用日照时数和日长表示。

日照时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光量的多少和强弱,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影响很大。

据气象站多年资料记载,项目区年日照时数为1081~1625小时,平均为1282小时,主要分布在4月~9月,从9月23日起,显著减少,进入秋季连阴雨天气。

在全国属于日照较少的地区,但在大春作物生长季节(2月26日~9月15日)日照较多,大于1000小时,其中夏季(6月1日~9月20日)历年平均日照时数612.8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9%。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项目区太阳光量辐射小,日照光时少。

日照短缺,辐射量小是该区农业气候资源中的一大不足。

b)热量

热量是影响农业土地利用的重要因素,热量的多少不仅影响着农作物、牧草、林木等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以及作物本身的全部生命过程,而且也影响其分布界限、种植制度和栽培方式等。

热量主要指标有:

1)年平均气温

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7.7˚C,≥10˚C年积温为5703˚C。

2)无霜期

项目区全年无霜期326天。

3)温度条件

项目区年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3.4℃。

根据对项目区热量的分析可知,项目区大于等于10℃的生物积温为5703℃,可适宜栽培的作物为双季连作稻、各种喜温作物、中温作物、喜凉作物。

可采用一年二熟的熟制方式,可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薯类、豆类或稻麦两熟。

c)降水

1)年降水量

项目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117.8mm,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的年份占65.2%。

2)降水的时空分布

项目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3%以上。

年平均蒸发量为810.7mm,平均径流深为371.8mm,项目区径流时空分布与降雨量基本一致,地下水埋深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小。

3)干燥度

项目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回暖早,夏季高温多伏旱、洪涝,秋季气候不稳定,有寒潮,春末夏初多绵雨,盛夏多伏旱,暴雨强度大;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连阴雨,冬季暖,无霜期长。

项目区相对湿度平均值为82%,伏旱频率67%。

可蒸发量小于降雨量,干燥度小于1。

因此旱作物一般不需要灌溉,灌溉主要限于水稻等喜湿作物。

但项目区地形变化较大,在低洼地和多雨季节需要注意排水问题。

2.3.2水文

**水系分属嘉陵江、沱江两大水系。

全县共有大小溪河151条,除三条支流,流域面积12.34km2,属嘉陵江水系外,其余均属沱江水系。

境内主要河流为清流河和濑溪河。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17.8mm,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的年份占65.2%,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3%以上。

年平均蒸发量为810.7mm,平均径流深为371.8mm,项目区径流时空分布与降雨量基本一致,地下水埋深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小。

2.3.3地质

=县地质构造比较简单,地跨川中平缓褶皱区和川东条形褶皱区两个地质构造区。

境内有螺观山背斜、古佛山背斜、河包场背斜、八角楼向斜(**向斜)和断层。

2.3.4地形地貌

=县地跨川中平缓褶皱区和川东条形褶皱区两个地质构造区。

县境内主要地质构造有螺观山背斜、古佛山背斜、河包场背斜、**向斜和断层。

全县境内地势起伏变化不大,除螺观山、古佛山外,整个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一般在385~400m。

项目区多缓丘宽谷,地势较为平坦,相对高差在5~20m。

2.3.5土壤

项目区土壤主要为灰棕紫泥。

由灰棕紫泥发育的土壤组合为斑鸠沙、黑油沙、大眼泥土,耕地土层深厚,土壤质量较好,肥力较高。

经土样分析,本区土壤pH值介于4.5~7.5,呈微酸性至酸性。

据182个剖面分析:

有机质1.5~2%,占58.8%;有效磷5~10ppm,占50.62%;速效钾100~150ppm,占64.35%。

从质地方面多呈壤土,占项目区耕地面积的97.42%。

总体上说,项目区土壤宜种性较广,田土集中成片,土层厚、耕性好,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2.3.6自然灾害

=县地处川东南地区,山脉属东南西北走向的特殊的地形使项目区夏季降水强度大且来势猛,造成暴雨洪涝,洪涝发生的时间主要是在6、7、8三个月,而以7月最多,危害甚大。

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附有暴雨洪涝、低温阴雨、大风以及因此导致的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干旱(包括春旱、伏旱)对项目区农业生产威胁最大、影响范围广且时间又长,对作物生产危害严重。

春旱多出现在3、4月间,直接影响玉米的播种、早稻的移栽和小春的扬花结实;伏旱主要发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伏旱对大春生产危害最大,特别是中稻的抽穗扬花,晚稻的栽插和产量、产品品质均受到严重威胁。

项目区年干旱一般在25天到35天,中等以上伏旱占73.9%,轻旱占34.8%,重旱占30%。

2.4自然资源

2.4.1光热资源

项目区≥10℃年活动积温为5575.3C~5724.7C。

年平均无霜期326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项目区风速较小,主导风为东风和西北风,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潮湿度大属于湿润地区,全年相对湿度的多年平均值为82%,各月平均值在76%~87%之间,最大的相对湿度(平均)为87%,出现在11月份,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为76%,出现在4月份。

雨热同季,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项目区年均气温为17.6℃,盛夏的七月平均温度约27.0℃,冬季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6.9℃。

极端最高气温为39.9℃,极端最低气温为-3.4℃。

=县地处四川盆地,受地形及大气环流影响,云雾较多,日照时数少,空气透明度差;项目区太阳辐射强度为83.56千卡/cm2,其中大春一季为65.62千卡/cm2,占全年的79.0%。

年平均日照时数1282小时;季节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4~9月;8月份日照时数最多,平均为219.4小时,1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平均为39.8小时。

此时为大春季节,光热水同季,有利于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

2.4.2水资源

(1)地下水

项目区汇水条件好,含水丰富,地下水埋藏较浅,是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

地下水资源概算结果确定为0.777亿m3,每平方公里的地下水径流量达13.76万m3,可谓地下水资源丰富,而且地下水类型齐全,但分布不均匀。

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分布面积为56.41%,水量占96.14%,总的来说,该区地下水量多、质好。

(2)地表水

项目区内有龙滩子水库、龙塘水库,两座水库的总兴利库容为212.60万m3。

水库主要指标见表2-1;项目区内共有山坪塘90座,可利用水量为90.00万m3。

表2-1水库主要指标

水库

名称

所在

流域

控制流域面积(km2)

总库容

(万m3)

防洪库容

(万m3)

兴利库容

(万m3)

死库容

(万m3)

龙滩子水库

濑溪河

6.85

365.00

153.00

196.00

16.30

龙塘水库

濑溪河

0.56

28.80

9.90

16.60

2.30

2.4.3生物资源

(1)农作物主要有:

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等。

(2)树类有:

珍惜树种有银杏、香樟、楠木等;果类有桃、李、杏等;木类有松、柏、榕、桉树等;竹类有斑竹、楠竹、苦竹等。

2.5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涉及荣隆镇的先锋村、花铺村、黄坪村和龙集镇的抱房村、清河村5个行政村,共27个社,3个集体。

各村社会经济情况见表2-2。

表2-2各村社会经济情况

村名

总户数

(户)

总人口

(人)

人均耕地(亩)

人均年收入(元)

粮食单产(kg/亩)

耕作成本

(元/亩)

抱房村

330

1040

0.75

1500.00

562.50

340.00

清河村

1450

5150

1.20

1500.00

514.17

320.00

先锋村

303

1020

0.73

2729.00

370.33

712.00

花铺村

1130

4038

0.94

2476.75

416.25

779.13

黄坪村

1898

7073

0.76

2309.09

377.55

677.27

2.6农作物种植情况

项目区的农作物种植条件好,适宜多种农作物栽培,耕地复种指数为150%;水平梯田作物种植结构为稻—麦轮作,水浇地作物种植结构为小麦-玉米轮作;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以及豆类。

2.7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2.7.1交通设施

项目区交通设施不完善,虽有广盘公路纵贯项目区内,但项目区内田间道和生产路不健全。

田间道数量较少,且路面泥泞,需要维修提高质量和接通断头路;缺乏必要的生产路,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2.7.2水利设施

a)灌溉设施

项目区内灌溉水源有龙滩子水库和龙塘水库。

龙滩子水库位于项目区东北部,水库面积较大。

龙塘水库位于项目区外的东南部,现为项目区供水。

在项目区内现有输水渠道6条,总长为11740.32m。

现有渠系年久失修,破坏严重,渠道水力利用系数偏低。

目前在项目区内有4座提灌站用于灌溉:

(1)龙滩子提灌站位于黄坪村7社,水源是龙滩子水库,功率为75kw,设计灌溉面积3000亩,有效灌溉面积2500亩;

(2)何家老院提灌站位于黄坪村9社,水源是龙滩子水库,功率为40kw,设计灌溉面积700亩,有效灌溉面积200亩;(3)龙塘提灌站位于先锋村5社,水源是龙塘水库,功率为55kw,设计灌溉面积800亩,有效灌溉面积250亩。

(4)袁家槽房提灌站位于清河2社,是龙滩子提灌站的二次提灌,功率为22kw,设计灌溉面积500亩,有效灌溉面积280亩。

以上提灌站均因运行时间较长,部分核心工程(电机、配电柜和水泵轴承)遭到了严重破坏。

b)排水设施

项目区内总体说来,排水沟匮乏,项目区现有的排水任务主要由天然河沟承担,排水出路大多是项目区内天然坑塘,水乱流、土乱跑现象较为严重。

2.7.3电力设施

项目区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并有高压输电线穿过,电力供给充足,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7.4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内虽林地较少,但是分布较为合理,林网骨架已经基本形成,故本次不进行林网建设。

2.7.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区内生态防护措施薄弱,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少,传统的顺坡耕作方式,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2.8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面积为550公顷(由**国土资源局提供)。

项目建设规模为994.80公顷。

其中:

灌溉水田561.58公顷,占56.45%;旱地215.98公顷,占21.71%;农村道路7.19公顷,占0.72%;坑塘水面7.54公顷,占0.76%;农田水利用地2.03公顷,占0.20%;田坎200.48公顷,占20.15%。

具体详见表2-3。

从土地利用结构上看,项目区土地利用全为农用地。

其中,0~5°有824.67hm2,占建设规模的82.90%;5°~12°有97.39hm2,占建设规模的9.79%;12°~16°有72.74hm2,占建设规模的7.3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表2-3=县荣隆镇、龙集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

公顷

一级

地类

二级

地类

所占

比例

三级地类

项目区涉及村

合计

所占

比例

抱房村

清河村

先锋村

花铺村

黄坪村

耕地

78.16%

灌溉水田

77.19

121.89

61.90

85.12

215.48

561.58

56.45%

旱地

12.65

29.83

13.50

71.10

88.90

215.98

21.71%

其他

农用地

21.84%

农村道路

0.95

2.21

0.67

0.65

2.71

7.19

0.72%

坑塘水面

0.25

1.55

1.81

1.96

1.97

7.54

0.76%

农田水利用地

0.05

0.84

0.29

0.26

0.59

2.03

0.20%

田坎

22.33

50.49

14.13

40.81

72.72

200.48

20.15%

合计

 

100.00% 

 

113.42

206.81

92.30

199.90

382.37

994.80

100.00%

3设计原则、依据和任务

3.1设计原则

土地整理规划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土地整理要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土地整理;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所采用的技术要先进可行、经济合理、便于操作;土地整理要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政府规划和公众建议相结合,综合决策。

通过土地整理达到以下设计原则。

增土:

土地整理工作之一就是要在满足项目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增加耕地面积。

整治后的土地能够提高其利用率,使潜在土地可利用面积得到充分利用,为发展和扩大农业生产服务。

增产:

通过整理土地就是为了提高土地及其附属设备对种植业所做出的增产增收贡献力。

通过新增生产设施或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种植作物的产量。

增效:

通过对农业生产需要的基础设施投入,如田块内部的平整,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完善,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也就是说能够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使用的效益,提高单位资金投入土地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生态:

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方案中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如生态田埂、生态梯田,生态排水沟,在路、沟和渠建设中尽量减少混凝土的用量。

在有条件的地方,增加田间地头蓄水能力,低洼处增设蓄水池,同时促进项目区物种多样性,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土地整理规划时注意保护项目区周边生态环境,使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环保:

将土地整理与当地的水土保持工程结合起来考虑,有条件时,在整理土地的同时采取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自然环境状况,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发展:

土地整理要与项目区的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规划相协调,进行土地整理规划时必须关注当地工农业经济发展,要以前瞻性眼光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力争做到与当地乡镇建设和工农业发展规划协调一致,满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3.2设计依据

3.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3.2.2政策文件及地方规章

(1)中发[2005]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国办函[2005]16号《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

(3)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4)中发[1997]1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

(5)国土资发[1999]39号《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

(6)国土资发[1998]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

(7)国土资发[2000]50号《关于设立土地整理项目区的通知》;

(8)国土资发[2000]316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9)国资发[2001]64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

(10)国资发[2003]287号《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

(11)国土资发[2000]282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12)国土资发[2000]316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13)财建[2005]169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

(14)国土资耕函[2005]44号文《关于做好2006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的函》。

3.2.3规范标准

(1)GB/T7929-19951:

2000地形图图式;

(2)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通则;

(3)GB/T16453.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4)GB/T16453.3-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5)GB/T16543.4-1996水土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