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700吨粉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515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0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700吨粉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年产700吨粉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年产700吨粉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年产700吨粉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年产700吨粉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700吨粉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700吨粉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700吨粉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700吨粉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700吨粉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700吨粉条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第一节申报单位概况

本项目申报单位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某街道永和路南首路东,始建于2009年9月,法人代表XX。

公司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拥有职工20人,公司主要从事粉条,果品,蔬菜的加工经营,主要以粉条为主。

多年来公司秉承“满意是用户的权利”的经营理念,坚持“低成本扩张,科研型发展“的方针不断开拓进取,生产规模、经济效益逐年提升,企业也步入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

第二节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年产700吨粉条项目

项目负责人:

XX

承办单位:

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单位:

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2项目建设背景

2.1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XX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

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6.7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财政总收入4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9.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2亿元,同比增长24.9%。

先后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文化先进市"等省部级荣誉90多项,在XX市两次现场观摩点评中,均以较大优势位列第一,地方财政收入跃居全省第五位,XX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

2011的目标是确保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0亿元,力争500亿元;财政总收入55年亿元,力争5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亿元,力争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再上升一个位次,力争用2-3年时间,跻身全省前三强。

城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快速发展使XX在山东省和全国县域经济中的位置快速跃升。

在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全国百强县(市)评选活动中,XX市连续9届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2009年名列第26位。

如今的XX,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成为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在农业及其培育的工业基础上,XX市不断拓宽发展视野,明确提出工业立市的发展思路,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和要求,适时调整工业发展重点和模式,推动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从2001年起,重点建设晨鸣、科技、东城三大工业园区,促进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有效聚集,实现规模效应。

2005年以来,积极实施寿北开发战略,在XX北部规划建设了羊口镇临港工业园和侯镇项目区。

目前,XX已初步形成了造纸包装、纺织服装、海洋化工、机械装备、板材家具、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6家。

XX市提出,以建设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强市为基本目标,到“十一五”末,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和15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达到更高水平。

根据自身的区位条件、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十一五”至2020年期间,努力构筑区域经济的“六大板块”,即突出现代商贸特色的中心城区板块、重点发展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的东城新区板块、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的南部板块、重点发展市场物流业和造纸包装业的西部板块、集中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北部板块和重点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型包装材料等产业的寿北板块。

某街道位于XX市区东部,面积136平方公里,辖118个行政村,人口9.7万。

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东城工业园、弥河农业生态观光园、东城公园坐落该街道,进一步增强了该地的区位优势,从而带动了一、二、三产业和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

蔬菜产业享誉国内外。

每年一届的中国(XX)国际蔬菜博览会在这里召开。

近年来,XX街道以绿色食品基地为依托,以山东XX农发集团为龙头,完善了蔬菜检测体系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指导网络,全街道无公害蔬菜面积发展到3.8万亩,年产蔬菜3亿多公斤,所有蔬菜实行统一指导、统一检测、统一收购、统一包装上市,“XX特菜”的品牌知名度和含金量进一步提高,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和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绿色食品基地认证面积达到25000亩,有13个蔬菜品种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先后引进了东航伊人有机蔬菜基地、澳特菜有机蔬菜基地和德瑞特种苗等基地,进一步提升了XX蔬菜品质。

XX市近年工业的快速发展给当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前所未有的机遇。

2.1.2经济发展,行业受益

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减弱,世界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鼓励消费的经济政策,并把增加人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绿色消费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本项目生产的粉条采用天然薯粉制成,绿色健康,必将成为未来市场的宠儿,目前国内外市场缺口巨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同时粉条加工业也会刺激红薯种植业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页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此次决定投资625.45万元在某街道建设年产700吨粉条项目,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争取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喜悦。

3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于某街道永和路南首路东。

4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新上生产线1条,年产700吨粉条。

5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

1)产品方案

产品名称:

粉条

生产规模:

700吨/年

2)工程技术方案

●工艺简介

本项目选用优质木薯淀粉和红薯淀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经过搅拌、合浆、成型后,晒干包装入库。

●工艺流程简图

 

6主要设备选型

表1-1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材质

数量(台)

备注

1

搅拌机

XAMJY/-UBK

组合件

1

2

下粉机

R813

组合件

6

3

离心机

H-1650R

不锈钢

1

4

切割机

QG-156

组合件

1

5

压包机

G747

组合件

1

合计

7主要配套工程

7.1主要建构筑物

表1-2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建筑物名称

占地面积

(m2)

建筑面积

(m2)

建筑

结构

层数

层高(m)

耐火

等级

备注

1

生产车间

272

544

砖混

1

8.5

二级

2

原料仓库

40

80

砖混

1

8.5

二级

3

成品仓库

40

80

砖混

1

8.5

二级

4

配电室

24

24

砖混

1

4

二级

5

办公室

128

128

砖混

1

4

二级

6

堆场

96

96

7

晒场

352

352

合计

8

消防水池

300m3

注:

建筑物层高大于8米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7.2公用工程

7.2.1给水工程

1、设计依据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50102-2003

2、水源

本项目用水水源由XX市市政供水管网提供,供水总管直径为DN100,水压为0.3Mpa,供水能力为20t/h。

本项目引DN50的给水管与自来水管网相接作为用水主管,在厂区内环状布置,可满足项目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需要。

3、供水方案

本项目用水主要是生产、生活、绿化和消防用水。

厂区消防管网和生产生活用水管网为同一管网。

厂区内用水主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支管道采用PPR管。

4、用水量估算

生活用水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人均30升/天,新上项目共有员工20人,年工作天数300天,年用水量180m3;生产年用水量为300m3;项目其他用水主要为道路喷洒用水、绿化用水和管道渗漏水,全年耗水量按生产和生活用水量的20%考虑,约为96m3。

本项目全年合计消耗新鲜水576m3。

7.2.2排水工程

1、设计依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2、排水体制

本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分设生活污水、雨水排水管网。

3、管材选择

本项目排水管材全部选用钢筋混凝土管,管径¢300。

4、排水方案

(1)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是职工洗涤污水及冲刷粪便用污水,经化粪池滞留沉淀处理后,排入厂区生活污水管网,收集后排入管网。

(2)生产污水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无废水。

(3)雨水

雨水和道路广场冲刷水采用地面自然漫流方式,排入雨水管网,就近排入项目区污水管网。

7.2.3供电工程

1、用电负荷等级

本项目用电主要分为设备用电、照明用电、消防用电等,用电设备中断供电不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根据电气负荷等级划分规范要求,用电负荷等级三级。

2、用电负荷分析

本项目设备负荷总量为20kW,全部为低压用电设备。

3、电源

本项目供电电源由XX市电力公司提供,公司与北边紧临的XX市春发电气有限公司共用一台变压器,电压降至0.4KV后引线送至厂区各用户作为生产、生活电源。

4、用电量

采用需要系数法对本项目用电负荷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下:

本项目负荷总量20KW,同时使用系数0.6,年工作天数300天,每天工作8小时,全年耗电量2.88万KWH。

5、供电方案

1)生产用电

项目用电由厂区配电室供给。

厂区内供电采用电缆,由配电室放射式直埋入各车间。

厂区内其他建筑供电根据《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进行布置。

2)照明用电

照明用电电源引自各用电单位进线开关二次侧。

建筑物和生产场所的照明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的要求布置。

项目区道路照明选用WZD型灯具,配金属灯杆、高压钠灯光源。

照明线路采用YJV22-1铠装铜芯电缆埋地敷设,照明控制方式采用手动控制方式。

各用电单位设置照明配电箱,电压等级为220/380,照明采用集中和就地两种控制方式,照明支线采用电缆穿钢管敷设。

照明设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

在重要场所配有应急照明,应急照明电源采用蓄电池供电。

应急照明电源采用应急灯具自带的蓄电池,为了节省成本,对应急灯技术要求是:

外供电源正常时能够作为普通灯具使用,而在外供电源故障时蓄电池能够自动投入点燃应急灯,应急灯采用能瞬时点亮的光源。

应急时间不应小于30分钟。

3)消防负荷的供电

本项目消防用电为三级负荷,厂区设消防水泵两台(露天设置,外加电机防护罩),型号为SD125-50,单台泵流量为50L/s,供水压力为0.5MPa,扬程为56m,功率为4kW,一开一备。

并设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6、设备选型

低压开关柜采用GGD固定式开关柜。

无功功率补偿静电电容器选用PGJ2型。

本项目用电设备均为普通型。

7.2.4采暖、通风

本项目生产车间和仓库等场所不设取暖设施,办公室采用空调取暖。

本项目通风设计采取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以自然通风为主。

本项目建筑物建筑结构均为砖混。

在厂房上部设通风窗,以自然风通风为主,设置通风机加强通风。

7.2.6生产控制

本项目生产过程采用手动控制的方式。

7.2.7通讯

厂区设固定电话1部,可满足本项目生产、调度及日常管理的通讯需要。

7.2.8维修、化验

1)维修

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设专业维修人员2名,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中小修以及日常维修及保养,大修依靠社会力量。

2)质检

本项目设质检人员2名,负责本项目原料及产品的质量检验。

7.2.9消防

7.2.9.1设计依据

1、山东省建委、省公安厅鲁建[1996]140号“关于印发《建筑防火设计专篇要点》的通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7.2.9.2消防措施

1)总平面布置

总图设计中,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合理布局,保证各建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同时各主要生产建筑物周围均设置消防通道,保证消防车辆能够畅通无阻,及时进行安全施救。

实施地内主干道为8m,转弯半径为12m,有较大面积空场地可用于消防回车。

厂区设室外消防栓2个,消防半径60m,能满足本项目的消防要求。

2)建筑与结构

在建筑与结构设计中,均按照各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及最小耐火等级要求进行防火设计。

本项目车间、仓库、配电室火灾危险性为丙类,耐火等级为二级;其他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为戊类,耐火等级为二级。

在各厂房内还设有安全通道,便于发生火灾时灭火和疏散人流。

3)消防给水

(1)水消防

消防水系统: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生产性质、特点进行设计。

厂房设室外消火栓,消防用水由XX市市政供水管网及厂区消防水池提供。

消防用水量按体积最大且火灾危险性最高的生产车间计算。

该车间占地面积为272m2,高度为8.5m,体积为2312m3。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8.2.2条和第8.3.1条的规定,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5L/s,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0L/s,消防水量共计25L/s。

项目用水由XX市市政供水管网提供,供水总管直径为DN100,水压为0.3Mpa,供水能力为20t/h。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6.2及8.6.3条规定,该厂区应设消防水池。

火灾的延续时间为3小时,消防用水量为270m3,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厂区设置一个容积为300m3的消防水池,能够满足本项目消防用水需要。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呈环状布置,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进水管不应少于2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进水管应能满足消防用水总量的供给要求。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设置的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的有关规定。

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敷设,其间距不应大于60m,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20m,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的用水量按10~15L/s计算。

室外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消火栓。

地上式消火栓有1个DN150或DN100和2个DN65的栓口。

室外消火栓设置防冻措施。

消火栓距路边不应大于2.0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0m。

建筑的室外消火栓、阀门、消防水泵接合器等设置地点设置相应的永久性固定标识。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

对于单层厂房(仓库)和公共建筑,检修停止使用的消火栓不应超过5个。

对于多层民用建筑和其它厂房(仓库),室内消防给水管道上阀门的布置应保证检修管道时关闭的竖管不超过1根,但设置的竖管超过3根时,可关闭2根。

阀门应保持常开,并应有明显的启闭标志或信号;

室内消火栓应设置在位置明显且易于操作的部位。

栓口离地面或操作基面高度宜为1.1m,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栓口与消火栓箱内边缘的距离不应影响消防水带的连接;

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

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50.0m。

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枪和水带。

每条水带的长度不应大于25.0m;

室内消火栓、阀门等设置地点应设置永久性固定标识

厂区原设消防水泵两台(露天设置,外加电机防护罩),型号为SD125-50,单台泵流量为50L/s,供水压力为0.5MPa,扬程为56m,功率为4kW,一开一备。

设消防水池1个,容量为300m3,能够满足本项目消防用水的需要。

(2)化学消防

在本项目区根据不同工段、不同工艺要求和火灾危险等级,在生产车间、仓库按规范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在配电室、化验室设置二氧化碳灭火器,同时在厂区配备消防沙、消防桶、消防锨等,用于扑灭初期小型火灾。

灭火器的配置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的有关规定。

3)XX市消防大队距本项目10km,发生火灾事故时可及时赶赴现场救援。

7.2.10道路

项目区道路主干道与次干道路面宽度符合交通安全的规定。

道路设有必要的安全标志。

厂区道路呈环形布置,主干道与次干道路路面宽度符合交通安全的规定。

道路充分考虑物流、人流分开,并设有必要的安全标志。

项目区设东西方向主要道路1条,宽度为5m,在车间和建筑物之间有消防道路相连,厂区形成环形通道。

7.2.11防雷、防静电、接地

1)项目区内建构筑物,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的要求,均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置防雷设施,采用20m×20m或24m×16m的避雷网敷设在建筑物上防直击雷。

接地装置采用建筑物外作一圈环形人工接地网,引下线沿建筑物明敷,距地0.3m~1.8m处设置断接卡。

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等等金属物,均通过室内镀锌扁钢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可靠接地。

防雷电波侵入设计采用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与接地装置相连。

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2)所有建筑物均采用等电位联接,由室外引入的所有金属管道,桥架,穿线钢管,建筑物金属结构,均通过室内镀锌扁钢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3)电气接地采用TN-C-S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8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

8.1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625.45万元。

8.2资金筹措方案

本项目共投资625.45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第一节发展规划分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2国家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

轻工业承担着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轻工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特编制本规划,作为轻工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

规划期为2009一2011年。

进入21世纪以末,我国轻工业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与实力明显提高,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吸纳就业和惠农作用显著。

2008年,我国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623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家电、皮革、塑料、食品、家具、五金制品等行业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出口总额3092亿关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1.7%,产品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家电、皮革、家具、羽绒制品、自行车等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50%。

全行业吸纳就业3500万人。

轻工业70%的行业、50%的产值涉及农副产品加工,使2亿多农民直接受益,对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制浆造纸、家用电器、塑料制品、皮革等行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和关键设备,具备了较强的集成创新能力和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已成为轻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加快实施技术改造。

“调整产品结构。

支持发展市场短缺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自给率。

支持农副产品深加工”。

3、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中共山东省委和中共XX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发展安全、优质、高效、品牌、高端、生态农业,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再创XX市农业发展新优势,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新跨越。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食品加工产业链。

以壮大规模化、优质化、营养化、保健化为方向,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健全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发展精深加工产业。

充分利用市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发挥其品质好、品种多、无公害等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引导食品加工业向“产品结构多元化、品种档次高级化、产业形式基地化、生产技术高新化、企业规模大型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依托诸城外贸、得利斯、惠发、新昌、富氏生物科技、安丘外贸、乐港食品、中慧、六和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蔬菜、畜禽、粮油、调味品、水产品、乳制品等深加工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

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构筑能够充分发挥XX市食品资源优势的多样化食品加工体系,培育特色食品加工业,打造食品安全示范基地。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山东省和XX市的发展规划要求。

第二节产业政策分析

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此次拟建的年产700吨粉条项目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属于第一类“鼓励类”第一项“农林业”第32条“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

第三节行业准入分析

1项目建设单位符合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本项目建设单位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某街道永和路南首路东,始建于2009年9月,法人代表XX。

公司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拥有职工20人,公司主要从事粉条,果品,蔬菜的加工经营,主要以粉条为主。

本项目总投资625.45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符合资本金出资比例要求。

本项目符合我国建设单位注册资本、出资要求、经营范围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及要求。

2符合国家产业指导目录准入要求

本项目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指导目录准入要求。

3符合山东省工业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标准

山东省《关于工业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见》指出全省工业用地平均每公顷投资强度,国家级开发区不得低于3600万元;省级开发区、青岛、烟台、威海市不得低于3000万元;济南、XX、淄博、东营、泰安、莱芜、济宁、日照市不得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