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581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docx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docx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

4.活动次数:

5次日期:

地点:

视具体情况而定,以京山老街周边社区社工室为主5.人数:

8人

八、招募方法:

1.张贴海报,自愿报名

2.在京山老街附近进行现场招募、邀请参加

九、预计问题和解决办法:

1.招募不到足够的参加者

(1)增大在社区内的宣传力度;

(2)邀请社区干部帮助招募;

(3)滚雪球的方法由组员介绍。

2.活动中组员不能敞开心扉

在活动前仔细构思小组的流程安排,多方阅读各种资料,使组织者在活动前充分了解和掌握应对各种可料想局面出现的解决办法和技巧,做到胸有成竹。

3.在计划中将安排一次组员去参观洪都消防支队,支队的沟

通协调问题以及组员的安全问题。

(1)提前由青云谱区民政局社会工作协会或双拥办和洪都消防

支队沟通协调,取得支持;

(2)与消防支队进行提前交流,了解一般要注意的问题,并将

可能出现的问题拿到组员中进行讨论,集思广益;

(3)组织者要提前筛选好适当的游戏和活动,并借鉴青支队活

动经验。

十、所需物资和预算:

1.海报制作:

10元

2.问卷纸张、打印、复印费:

20元

3.游戏用品:

70元

(进军营活动待确定后在进行预算)

共计:

100元

十一、评估方法:

1.在面谈时做简要记录,小组最后一节时,组员将被安排完

成一份问卷,以比较他们在参加小组前后对生命的感悟有否提升

2.在小组最后一节,各组员进行感悟分享及意见

3.从出席率、参与及投入程度作评估

4.与组员的面谈作评估

十二、工作日程安排:

【篇二:

儿童小组计划书】

儿童小组心灵spa----快乐社交小组

一、理念

当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善,很多单亲家庭的儿童都处于社交困境中。

一方面父母的离异,使孩子产生了心理障碍,他们自我封闭、孤独压抑、不愿意主动与人沟通、或者由于自我认知的偏差而感到所有的都在看不起自己更加重了他们的防御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单亲父母生活压力更大,忽视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父母缺乏对孩子社交方面的教育及缺乏与孩子的沟通等又加重了孩子在社交方面的困扰。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小组决定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及辅导服务,协助组员消除心理阴霾、改变自我认知,建立其个人的支援系统,并提升服务对象的自信心、自尊感,另服务对象在破除旧有的价值观和行为之余,有能力建立自我的网络以及在社会中有良好的适应。

无论在学校的系统、家庭的系统、个人朋辈的系统上,都可以获得接纳和支持,继而能回馈社会。

二、目标

(一)总目标:

提升组员表达勇气,拓宽交际面,提升组员的表达技巧、沟通能力,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让组员敞开胸怀,感受社会,走进社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具体目标

1.帮助组员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2.通过组员的自我陈述、组员间的互相评价、小组游戏等小组活动使组员认识到自己社交困难的原因所在。

3.通过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以及小组培训等方式使组员掌握并运用社交技巧。

4.小组成员建立自我支援系统,与学校、家庭、友朋等各方面建立良好的网络关系,达致良好的生活适应。

四、时间安排

一共五节,每周一节,每节聚会时间1-1.5个小时。

聚会地点在社区的活动中心。

五、小组领导者

最初由小组社工担任领袖,社工可以选出一名组员协助自己。

六、形式

每节小组活动都有特定的小组讨论、互动及小组游戏。

组员可以一对一的形式互动,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时间结束后,组员进行反馈,并由社工或者领导者进行总结。

七、活动安排

第一次活动

——相识

目的:

让组员及工作人员互相认识;让组员之间有初步认识;深化组员对小组的认识;激发组员热情,

附:

“同心圆”游戏规则:

让小组成员分成两组(一个组人多,一个组人相对少),然后在工作者的指导下围成两个圈(大圈在外,小圈在内),通过外圈转动,面对面互相夸赞。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游戏规则:

1、将小组成员每四人一组,分成四组。

2、每组抽取一张卡片,三人表演卡片上的一句话,另一人负责猜。

期间不能有语言交流。

3、活动共进行两轮。

第二次活动

----熟识

目的:

使组员认识到社交的重要性,并通过小组游戏使组员之间加深理解,发掘自身的支援系统及优缺点。

附:

耳边传话游戏:

1、选择12名同学为一排,由老师在第一名同学的耳边说几句话,不要让其他同学听到。

2、第一位同学讲听到的信息传给第二位同学。

3、第第二位同学将信息传给第三位同学,并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名同学。

4、最后一名同学将自己所听到的,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将话语描述出来。

5、全体同学将他的话与老师的原话比较,一起来评判传话的功效。

6、参加的同学回到原位

第三次活动

——把心留住,笑迎未来

八、预算:

海报1元*5=5元

彩笔及马克笔共计10元

复印材料10元

卡片3元

小礼品40元

合计68元

九、预计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1、实际招募人数不够

社工可以通过海报宣传进行招募,还可以发动社区的力量,动员社区居委会帮助社工招募组员;或者社

工直接到组员家里为组员介绍小组情况,动员组员参与。

2、易出现交通安全问题或人身安全问题

在室外活动时,社工应时刻注意组员的安全并且事先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也可以找一个组员重点负责安全问题。

3、由于场地开放,人员不易控制。

确保所有服务对象都能够参加小组组织的活动,社工及其他组织人员时刻注意服务对象的动态。

在活动开始前,社工需提前说明要求,防止服务对象脱离小组活动范围。

4、组员可能由于别人的拒绝产生消极情绪。

社工注意到这种情况出现后,对有这种情况的组员进行单独的交流,消除其内心的消极情绪。

十、评估

1、观察组员对小组的投入程度、出席率和参与率。

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组员对小组成效的看法和实际效果。

3、通过焦点小组收集组员对小组成效的评价。

4、走访组员的亲友,了解组员的改变程度。

【篇三:

儿童小组方案】

儿童成长小组一、背景

通过在社区调查了解,**社区共有小学生人数1690人。

大部分都是随父母一起居住的深圳户籍。

社工了解到有许多社区儿童有社交、网瘾、厌学等成长方面的不良习惯,在小学四五年级年龄段的普遍问题是成长中有许多的不良行为,各种压力和烦恼缺乏合理的舒缓渠道。

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家庭原因,还包括来自社会舆论导向的原因。

大部分家长想方设法把那些能出人头地的一技之长融合到孩子的个性中去,却忘记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很多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值加上沟通方式有问题,孩子心中积压的东西越来越多,转而接触社会上的新奇事物,缺乏自控力,形成许多不良行为,一发不可收拾,给健康成长带来巨大隐患。

正因为此,本小组希望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通过分享、支持、鼓励,使小组成员加深自我认识,澄清角色和改善与家庭与社会支持网络的关系,加强与同学、玩伴、老师、亲朋好友等的交流,减轻成长中的烦恼和压力,从而拥有积极美好的青少年生活。

二、理念

1..相信人的潜能,包括生理、心理的、情感的、社会的、美感的等方面。

2.尊重原则,社会工作者尊重每个组员的个体差异。

3.个别化原则,每个人都应当有权利和机会发展个性。

4.保密原则,社会工作者保护每个小组成员的隐私。

5.不批判原则

三、理论架构

1.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层次可以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即满足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作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包括与别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避免恐惧和焦虑;归属和爱的需要是希望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或被群体接纳;尊重的需要除自我尊重外还包括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

有成长问题的孩子他们的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不能被满足,这往往会导致案主在今后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社交困难、厌学、青少年犯罪等等。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协助组员解决问题时,应协助儿童增强沟

通与交流能力,培养儿童的分享与团队协作意识,矫正儿童的不正常行为,减轻儿童的心理压力,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首先根据自己的临床跨文化观察,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

而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结果和一个消极结果,所谓积极结果就是指由于特定心理危机得到恰当地解决而使这个危机所对应的发展阶段对人的人格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同样,消极结果是指某个发展阶段对人格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因此,本小组将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活动正确引导组员的思维,矫正儿童的异常行为,舒缓儿童成长中的压力,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关理论.

主要涉及的是学校、朋辈、家庭及文化等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四、小组目标

总目标:

为儿童提供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具体目标:

1、让组员全面认识自我,提升自信;2、学会沟通、聆听等技巧;3、构筑儿童互助网络,为儿童减压;

4、让组员学会关怀,学会与人合作,增强团队意识。

五、服务对象:

**社区10—12岁儿童

六、小组特征:

1、性质:

成长小组2、节数:

四节

3、日期:

2008年4月12日至5月11日4、时间:

下午3:

00至4:

305、地点:

**社区活动室6、人数:

8至12人

七、招募方法:

1、在小区内张贴海报;2、在楼栋的电梯口处张贴通知;3、通过工作站或者管理处电话招募;4、工作人员亲自上门招募。

八、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

4月19日15:

00至17:

00目的:

组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团体意识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活动

时间:

4月26日15:

00至17:

00目标:

提高组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节活动

时间:

2008年5月10日下午3:

00至4:

30目标:

提高组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