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344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卷.docx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卷.docx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卷

2020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基础巩固(共8题;共27分)

1.(2分)“温室效应”主要由下列那种气体引起()

A.SO2    

B.NO2    

C.CO2    

D.CO    

2.(2分)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分)下列气体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空气    

D.甲烷    

4.(5分)碳、氧元素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1)下图中________(填编号)表示C60的分子结构。

(2)在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四种物质中,每一种物质都有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的特点,例如,碳:

常温常压下是固体,其他三种物质是气体。

请根据示例,填空:

一氧化碳:

________,

二氧化碳:

________,

氧气:

________。

(3)在温室大棚内生产蔬菜或花卉的过程中,常向棚内施放适量的CO2,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填编号)。

A.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止植物的病虫害    

B.产生温室效应,提高棚内的温度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等的产量和品质    

D.避免棚内发生火灾    

5.(5分)今天又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

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种无色气体。

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猜想:

①该气体可能是氯气;

②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③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

(2)验证猜想:

将产生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②正确,发生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在实验室我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如下图的________(填序号)。

(4)如果验证猜想的气体时,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则此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可以产生它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收集该气体可选择上图中________(填序号)。

6.(6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所需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

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必须考虑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MnO2在该反应中可以重复使用,理由是________.

(3)要制备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或     (填字母).

7.(2分)下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

a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应选择的收集装置________(填字母代号)。

如果选用G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填“m”或“n”)端导入。

(3)实验室利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如图是二氧化碳相关性质实验,H中溶液变为红色,该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I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这里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作用。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

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________;二是降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那么有同学在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影响时,关于控制变量的问题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________。

A.分别选用6%和20%的过氧化氢溶液         

B.催化剂一定相同

C.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的温度一定相同        

D.反应容器的容积一定相同

(5)实验室可用A、F装置组合制取甲烷气体,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                

B.甲烷在水中溶解能力小    

C.甲烷不与水反应                      

D.甲烷密度大于空气    

8.(3分)关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氧化铜    

B.先加热氧化铜再通入一氧化碳    

C.反应结束,先停止通入CO,再熄灭酒精灯    

D.反应尾气要处理    

二、强化提升(共7题;共21分)

9.(2分)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镁条可在空气中燃烧,故铁丝也可在空气中燃烧    

B.金刚石很硬,故石墨也很硬    

C.二氧化碳可以灭火,故一氧化碳也能灭火    

D.生铁比纯铁硬,故黄铜比纯铜硬    

10.(2分)下列图象与事实相符的是()

A.

往一定质量的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    

B.

电解水时氢气与氧气体积    

C.

高温加热木炭粉与氧化铜的混合物    

D.

镁带在密封的容器中燃烧    

11.(2分)用木材做电线杆时,常把埋在地下的表面微微烧焦,这是因为()

A.表面生成的碳不吸水    

B.碳易与土壤中的物质反应    

C.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D.烧掉木材表面的水分以免毁坏    

1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由于氧气具有可燃性

B.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C.铜绿粉末受热变黑,铜加热也会变黑,说明铜绿和铜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木炭与氧气反应既可以生成CO,也可以生成CO2,说明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13.(2分)在酸碱盐的复习课上,老师邀请了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一所示。

观察到试管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如何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化隐为显呢?

师生共同展开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

(1)方案一:

通过证明反应物之一CO2的消耗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

将一定量NaOH溶液倒入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迅速旋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并据此现象判断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老师指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________。

(2)方案二:

通过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的生成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设计了以下方案:

打开塑料瓶瓶盖,

取图二实验所得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再滴加下列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       (填字母)。

A.无色酚酞试液    

B.过量稀盐酸    

C.氢氧化钡溶液    

D.氯化钡溶液    

(3)【进行实验】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方案逐个进行实验,看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

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资料信息再设计实验方案三,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三的操作为:

将CO2气体通入________中,根据现象________即可证明反应的发生。

(4)【交流与反思】若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时,可通过证明________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14.(5分)大理石、石灰石中主要成分是CaCO3,碳酸钙在工业生产,生活及化学实验室中均有大量的应用。

(1)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并采用下列装置来制取CO2

若采用图甲发生装置,则块状大理石应放在________(填写A、B、C编号),若用图丙装置进行反应,使过程中不足之处是________

(2)某种大理石含CaCO3的质量分数为0.8,用该大理石100g与足量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杂志不与盐酸反应,写出计算过程)

求:

该大理石中含CaCO3多少克?

反应中最多可得到的二氧化碳为多少摩尔?

(3)实验室利用石灰石(含有加热不分解的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模拟工业上石灰石的分解,为了充分反应,实验选用________(填“块”或“粉末”)状的石灰石,分解得到的氧化钙的用途之一是________

实验过程中,为验证石灰石分解,可将导管伸入________溶液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实验完毕,待固体冷却后,为验证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切实可行的操作是________(选填编号)

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加入大量水,观察是否放热

称量固体,固体食量减少

加大量水,观察是否有不溶物存在

15.(6分)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

(1)

(一)防治空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

近年来,一些城市空气中出现可吸入悬浮颗粒物与雾形成“雾霾”天气。

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PM2.5)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

下列行为可能会导致“雾霾”加重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燃煤脱硫   b.植树造林   c.静电除尘   d.燃放鞭炮

(2)为了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x及CxHy的排放意义重大。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利用氨气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未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

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4xNH3+6NOx

(2x+3)N2+________。

②随着空燃比增大,CO和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

(3)CH4、乙炔(C2H2)和丙烷(C3H8)都能在空气中燃烧,但是仅C2H2燃烧时有浓烟,试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其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__。

写出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

(二)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①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由该实验可得出结论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

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

②如果测定的结果低于该体积含量,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红磷过量   B.装置漏气

C.实验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气体沿导管逸出

D.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三、真题演练(共3题;共6分)

16.(2分)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单质    

B.CO2的排放不能导致酸雨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D.铅笔的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不稳定    

17.(2分)实验室里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一般有以下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连接装置 ③加入大理石  ④加入稀盐酸 ⑤收集 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18.(2分)可乐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要证明这种气体的存在,下列操作简单又可行的是()

A.将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用燃着木条检验    

B.将可乐饮料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将澄清石灰水加入可乐饮料中    

D.将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然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共8题;共27分)

1-1、

2-1、

3-1、

4-1、

4-2、

4-3、

5-1、

5-2、

5-3、

5-4、

6-1、

6-2、

6-3、

7-1、

7-2、

7-3、

7-4、

7-5、

8-1、

二、强化提升(共7题;共21分)

9-1、

10-1、

11-1、

12-1、

13-1、

13-2、

13-3、

13-4、

14-1、

14-2、

14-3、

15-1、

15-2、

15-3、

15-4、

三、真题演练(共3题;共6分)

16-1、

17-1、

1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