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9617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

1.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滤渣中可能含有铜和锌B.所得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C.所得滤液中可能含有Cu2+D.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Ag+、Zn2+、Cu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本着“弱者先出局”的原则,故先后发生以下2个反应:

2AgNO3+Zn==Zn(NO3)2+2Ag,Cu(NO3)2+Zn==Zn(NO3)2+Cu,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AgNO3,即第一个反应还没反应完,故所得滤渣中只含银,不可能含有铜和锌,A、B错误,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Ag+、Zn2+、Cu2+,正确,故选D

考点:

金属的活动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Cl、NaHCO3B.KCl、NaNO3C.NaCl、AgNO3D.H2SO4、NaOH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盐酸中的氢离子会和碳酸氢钠中的碳酸氢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B.两种物质中的离子交换成分后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能够共存,故正确;

C.氯化钠中的氯离子和硝酸银中的银根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D.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中的氢离子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故选B。

3.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SO42-、Cl-,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H+B.K+C.NH4+D.A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离子能大量存在,说明没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

【详解】

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水,故不符合题意;

B、钾离子和题中所述三种离子结合,无气体、沉淀和水生成,故符合题意;

C、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故不符合题意;

D、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H4Cl、KNO3、Na2SO4B.K2SO4、NaNO3、KMnO4

C.Na2SO4、NaCl、NaHCO3D.BaCl2、NaNO3、K2SO4

【答案】A

【解析】

【分析】

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详解】

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KMnO4溶于水呈紫红色,故选项错误;

C、NaHCO3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和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BaCl2和K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向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加入铁粉的质量和所得固体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

过滤P点时的混合物,向滤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加入的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点时,所得沉淀质量为14.35g

B.M点时,上层溶液中溶质有两种

C.O点和P点所得溶液中溶质种类相同

D.R到M点过程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向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加入铁粉的质量和所得固体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CuCl2+Fe=Cu+FeCl2。

过滤P点时的混合物,向滤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FeCl2+2AgNO3=Fe(NO3)2+2AgCl↓。

由图1可知,O点时,铜离子反应完全,铁参与反应的质量为5.6g。

【详解】

A、设滤液中的含FeCl2为x,

,则

,可得x=12.7g,

则设生成氯化银沉淀为y,

,则

,可得y=28.7g,选项A不正确;

B、M点时,氯离子反应完成,则上层溶液中只有溶质AgNO3和Fe(NO3)2,选项B正确;

C、O点时铜离子反应完成,此时溶液的溶质为FeCl2;P点时,溶液的溶质为FeCl2,选项C正确;

D、R到M点过程中,加入的硝酸银质量大于沉淀氯化银质量,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选项D正确;

故选A。

6.下列不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的是()

A.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B.能与镁反应生成H2

C.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能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有色溶液

【答案】C

【解析】

A、盐酸和硫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该性质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盐酸和硫酸都能与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该性质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硫酸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盐酸不能与硝酸钡反应,该性质不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盐酸和硫酸能与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有色溶液,该性质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7.下列化肥与熟石灰研磨时,会闻到刺鼻氨味的是()

A.硫酸铵B.碳酸钾C.磷矿粉D.氯化钾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的性质,可知此化肥属于铵盐,在四种化肥中只有硫酸铵是含有按根离子的盐,其余均不是铵盐,都不会与碱混合放出氨气,故选A。

8.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除去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的(  )

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氢氧化钙溶液D.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与杂质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B、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产生了新的杂质,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质的条件.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

A.氯离子B.硫酸根离子C.碳酸根离子D.氢氧根离子

【答案】C

【解析】

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珍珠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故选C。

10.“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截取溶解性表中的一部分,有关①处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OH-

Cl-

Fe2+

 

A.①处物质的化学式是FeCl2

B.①处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铁

C.①处物质可溶于水

D.①处物质类别属于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Fe2+与Cl-形成的是FeCl2,为氯化亚铁,氯化亚铁是可溶于水的盐,

A、①处物质的化学式是FeCl2;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①处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铁;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FeCl2可溶于水,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FeCl2类别属于盐,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向CuCl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取滤渣少许,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上述实验作出的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

Fe>Cu

B.滤渣含有铁和铜

C.滤液中不含Cu2+

D.滤液质量比原溶液质量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铁的活动性比铜强,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取滤渣少许,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所以铁是过量的,得到的滤液中含有氯化亚铁,滤渣中含有铁和铜,所以A、铁会与氯化铜反应,所以金属活动性:

Fe>Cu,故A正确;B、取滤渣少许,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所以滤渣含有铁和铜,故B正确;C、通过分析可知铁是过量的,所以滤液中不含铜离子,故C正确;D、每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64份质量的铜,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故D错误.故选D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12.有四位同学在分析一种含三种溶质的无色溶液时,得出以下组合.可能正确的一组是(  )

A.CuSO4、Ba(OH)2、NaClB.Na2SO4、HCl、Ba(OH)2

C.KCl、HCl、H2SO4D.HCl、Na2CO3、H2S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解离成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物质就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则应注意常见离子在水中的颜色。

【详解】

A、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而该溶液是无色溶液,并且硫酸铜可以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二者不能在溶液中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可以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不能在溶液中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C、三种溶质相互作用,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在溶液中能够共存,故符合题意;

D、碳酸钠可以和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通过本题可以看出物质溶于水可能得到带颜色的溶液,在判断能否共存的同时还要注意习题的要求。

1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A.CuCl2NaNO3Na2SO4B.BaCl2Na2CO3HCl

C.FeCl3HClNa2SO4D.NaHO3Na2SO4HCl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可以随便取一种溶液,往另外两个里加,记录三次的实验现象,如图

 

BaCl2

Na2CO3

HCl

BaCl2

---

----

Na2CO3

---

HCl

---

---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只有一个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钡,有一个沉淀和一个气体产生的是碳酸钠,只有一个气体产生的是盐酸。

故选B。

14.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A.KCl溶液(K2SO4):

Ba(NO3)2溶液

B.CaCl2溶液(稀盐酸):

AgNO3溶液

C.CO2(CO):

NaOH溶液

D.Cu粉(Fe屑):

CuSO4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K2SO4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故A错误;

B、CaCl2溶液和稀盐酸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将主要原物质除去,故B错误;

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C错误;

D、铜不能与硫酸铜反应,Fe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时,发生的反应为C+H2O="="H2+C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A、化合反应是多变一,故选项错误;

B、分解反应是一变多,故选项错误;

C、C+H2O高温H2+CO,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6.2017年,联合国把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废水”,关注重点是寻找各种方式来减少和再利用废水。

以下对不同工业废水的处理措施及对应的方法类别,都正确的是()

选项

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处理措施

方法类别

A

不溶性颗粒物

加明矾

结晶法

B

异味物质

加活性炭

吸附法

C

氯化铜

加硫酸钠

过滤法

D

纯碱

加石灰水

蒸馏法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状物吸附一些微小的难溶于水的杂质使之沉降下去,属吸附法,故A错误;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颜色和异味,具有吸附性,故B正确;

C、硫酸钠不能与氯化铜反应,故不能将氯化铜除去,故C错误;

D、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且该方法不属蒸馏法,故D错误。

故选B。

17.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21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下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

A.NaOHB.NaHCO3C.H2SO4D.K2SO4

【答案】C

【解析】

A、氢氧化钠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

B、NaHCO3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

C、H2SO4与纯碱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正确;

D、硫酸钾与纯碱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18.下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

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详解】

A、生成的Fe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故A正确;

B、反应中红色的氧化铁变为黑色的铁,故B不正确;

C、不符合客观事实,故C不正确;

D、产生的尾气中含量未反应完的CO,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故D不正确。

故选A。

19.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稀HCl、BaCl2、NaClB.NaOH、FeCl3、稀HCl、稀HNO3

C.Na2CO3、NaCl、Na2SO4、Ba(OH)2D.NaOH、Ba(NO3)2、NaCl、MgSO4

【答案】A

【解析】

A选项中试剂互相滴加碳酸钠溶液可以产生气体和沉淀,盐酸溶液产生气体;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氯化钠溶液无现象,所以能进行鉴别;B选项盐酸和硝酸无法鉴别;C选项中碳酸钠和硫酸钠无法鉴别;D选项中不能进一步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故答案选择A

20.实验室中有两瓶已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A.石蕊溶液B.锌粒C.碳酸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显中性,故可用石蕊溶液鉴别,选项正确;B、稀盐酸可与锌反应生成气体氢气,氯化钠和锌不反应,可进行鉴别,选项正确;C、稀盐酸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和碳酸钠不反应,故可进行鉴别,选项正确;D、稀盐酸和氯化钠均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故不能进行鉴别,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D。

21.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NaCl、NH4Cl、Na2SO4三种溶液。

该试剂是(  )

A.KCl溶液B.

溶液C.NaOH溶液D.

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钾与这三种溶液都不反应,故不能鉴别,故A错误;

B、氢氧化钡与氯化钠不能反应,氢氧化钡能与氯化铵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钠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氢氧化钠与氯化钠不能反应,没有现象,氢氧化钠与氯化铵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氢氧化钠与硫酸钠不能反应,没有现象,有两个相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硝酸钠与这三种物质都不反应,故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B。

22.下列各组物质中,相互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NaHCO3固体与稀HCl

B.SO3与KOH溶液

C.CuSO4溶液与MgCl2溶液

D.Al(OH)3固体与稀HNO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碱盐的水溶液间若两两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反应能够进行,据此解答即可。

A、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A不符合题意;B、三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故B不符合题意;C、硫酸铜与氯化镁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不能反应,故C符合题意;D、氢氧化铝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铝和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

考查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碱的化学性质

23.下列各组物质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A.石灰石和盐酸B.氧化铁和盐酸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A、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氧化铁是红色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溶液呈黄色;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明显现象,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

故选D。

点睛∶只有那些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方可要借助酸碱指示剂石蕊或酚酞,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才能判断反应发生。

24.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下列对该化合物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碱B.可能是盐

C.可能是氧化物D.不可能是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含有氢氧元素以及另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比如NH4NO3,属于盐类物质,错误;

B、含有氢氧元素以及另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盐,比如NH4NO3,属于盐类物质,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故含有氢氧元素以及另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氧化物,错误;

D、含有氢氧元素以及另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酸,比如H2SO4,错误;

故选:

B。

【点睛】

 

25.某溶液由HCl、MgCl2、Na2CO3、Na2SO4中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向该混合液中滴入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含有HCl

B.一定含有Na2SO4

C.不能确定是否含有MgCl2

D.一定不含Na2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

在滴加的Ba(OH)2溶液达一定体积时,才开始出现沉淀,此现象说明原混合溶液中含有能与Ba(OH)2反应但却不生成沉淀的物质,该物质是盐酸,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故一定不会含有碳酸钠,故A选项错,D选项正确;硫酸钠和氢氧化钡能够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不符合题目要求,故B错误;氢氧化钡和氯化镁生成的氢氧化镁能溶于盐酸,只有当盐酸反应完了之后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故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镁,故C错误。

故选D。

2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B

氯化氢

氢气

先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

氯化钾

二氧化锰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

除杂质的原则:

所加的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通入氧气,点燃,不会燃烧,无法除去,错误,B、除去氯化氢中的氢气,先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不行,因为氯化氢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错误,C、除去氯化钾中二氧化锰,利用氯化钾能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即可得到固体氯化钾,正确,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发生反应:

CaCl2+Na2CO3=CaCO3↓+2NaCl,虽然能除去碳酸钠,但由于所加氯化钙溶液是过量,引入了新的杂质,错误,故选C

考点:

物质的除杂

27.有一无色溶液X,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溶液X是

A.H2SO4溶液B.(NH4)2SO4溶液C.NH4Cl溶液D.Na2CO3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和氯化钡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不会生成气体,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铵和氯化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氨气,和氯化钠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C、氯化铵和氯化钡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氯化钠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加物质或方法

A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B

提纯硫酸钠中的硝酸钠

溶解、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

C

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D

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加水溶解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CaCO3高温煅烧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能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选项正确;

B、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消耗了欲保留的物质,又引入新杂质氯化钠,选项错误;

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HCl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把杂质HCl转化为二氧化碳,再通入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加水溶解可以区分两种固体,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

除杂的原则:

1、不能引入新杂质;

2、除杂剂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

29.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图乙所示。

将图甲与图乙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B.实验中所使用的NaHCO3溶液的碱性比Na2CO3溶液弱

C.实验中碳酸氢钠、碳酸钠溶液完全反应,消耗的盐酸一样多

D.图乙中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含有NaHCO3

【答案】C

【解析】

【分析】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A、图甲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A正确;

B、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实验中所使用的

溶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