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8050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docx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docx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

信息技术校本教研专业成长

申报级别:

省级课题

课题类别:

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

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164223916

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领域快速发展,人们已经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产生的深刻影响。

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我县成为湖北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试点县以来,经过培训,我校教师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经常和自觉的行为。

但在校本教研上,基本以校内“听评课”为主,严重制约了教师专业成长。

为解决校本教研低端重复,教师参与热情不高的问题,我们提出“线上”与“线下”教研融合的思路,拓宽校本教研渠道,丰富校本教研内涵,凸显教师主体地位,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校本教研活动之中。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检索互联网和学术期刊库(万方数据库等)发现,近些年国内关于网络条件下校本教研的研究较多。

比如南海九江中学凌思维老师的论文《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的结合,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从“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更新教研模式,常规教研渗透网络教研、网络教研的推进仍需必备条件和推动力” 三个方面阐述了网络教研的优势。

又如吴剑飞老师关于《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比较系统的论述了农村小学网络环境下开展校本教研的取得的成果:

进一步加强了网络软硬件建设,提升了学校信息技术实施水平;进一步提升了教科研水平,促进了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构建了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模式;优化了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浙江金华夏美丝校长负责的《网络互动环境下校本教研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对网络环境下教研形式做了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论坛”、“QQ群”、“主题网站”、“教师博客”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教研方式。

总之,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教研虽在全国不少地区学校有所研究,并且也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局限于网络平台的建设,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备的、专业的网络校本教研模式。

也有一些研究者,只是关注网络资源(优秀课例、专家讲座等)的收集汇总,放在学校自己的网站上,供老师们学习交流,这些都是浅层次的网络与校本教研的结合,如果能借助一个平台(云平台),形成一套体系(校本教研制度),实现高度融合(“线上”教研与“线下”教研融合),那么才会真正体现信息技术对校本教研的促进作用。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校本教研需要信息技术环境

传统的校本教研所具有的优势已远远不适应现实社会,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研模式。

传统校本教研模式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以业务学习、听评课活动、教学反思交流等方式,在校内重复进行。

教师接受到的教育信息不及时,获取的资料不丰富,思维拓展不够宽,教师间的交流也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网络上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文章,它为校本教研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和理论支持,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发布自己的研究心得、成果,提出疑问并与同行互动交流。

有效解决传统校本教研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研的随时性。

2.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了校本教研的内涵

常规教研模式,全员集中听课、评课,部分老师“唱戏”,另一部分老师“听戏”,时间到结束完成任务。

能否用另一种方式开展教研?

比如教学研究活动安排,老师可以从学校科组的工作室中去浏览;教育教学的信息和教学文件、教学材料等可在平台上传输或查找;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整理后网上发布达到共享;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法可通过网络讨论;利用网上资源共享能节约备课时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特别是骨干教师、名师的教学理论、教学反思和专业指导对老师们的教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较大作用;专题研究、课题研究进度及情况可以在个人空间发布。

网络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发出最及时的教学研究信息,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研服务的功能。

3.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数字化、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呼唤全方位的优质教育,优质教育需要优秀的教师群体。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教师群体,如何搞好学校校本教研直接关系到优秀的教师群体。

以网络来搭建校本教研的平台,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展示校本教研的成果,以此形成合力,从各个侧面不断地更新教师的理念,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由“勤奋型”、“实干型”、“经验型”向“科研型”、“高效型”、“学者型”转变,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是基于校本教研的独特性质。

它立足于学校,依靠教师这一主体,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发挥校本教研的优势,解决传统校本教研的时空限制,使校本教研焕发新的活力。

四.研究目标

实践校本教研与网络平台的有机融合;

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方式方法和评价体系;

发挥校本教研的效能,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五.研究内容

1.借助襄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2.如何将传统的校本教研方式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教研相融合,形成有效的教研模式。

3.教师教研能力评估细则的研究(如参与教研组研究主题跟帖数量及质量,个人教学反思数量及质量等)

六.研究假设与创新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教研给教师呈现了一个信息的海洋,知识的海洋,给我们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平台。

开展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研究,让教师们收获更多,成长更快,发展更好。

1.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课堂效益的提高,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成长。

2.有效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建立科学公正的教研评价体系,使教师的教研能力得到发展。

3.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教研与网络平台有机融合,形成良性的校本教研机制。

七.研究思路

充分利用云平台的教研功能——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模式——形成校本教研长效机制

八.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实施对象是全体教师,因此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将定期与教师代表座谈,了解教师们对校本教研的心声。

2.行动研究法:

在实践中,探索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校本教研的途径、方法及成效。

3.经验总结法:

在对研究行为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总结“线上”、“线下”校本教研有效融合的方式,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九.技术路线与实施步骤

技术路线:

搭平台——建网络——立制度——研模式——促评价

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9-12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研究人员进行有关培训。

  

  3.教师个人开通云平台空间,教研组建立网络教研工作室。

(二)实施阶段(2017年1月-2018年4月)  

    1.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教研组织形式。

2.课题研究中期交流总结,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3.初步建立“线上”和“线下”校本教研融合机制,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模式。

4.制定并逐步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评价细则。

5.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三)结题阶段(2018年5月-6月)

1.资料整理、分析。

2.撰写研究报告。

3.申请成果验收。

课题可行性分析

 1.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早在2012年湖北省义务教育匀衡发展验收之时,学校就开始着手建立校园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推进。

并且在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方面开展研究,目前已经初步取得教师备课电子化,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络化,校本研修经常化,校本教研制度化。

制定了《石花镇中心学校校本教研实施办法》及《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考核细则》,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校本教研初步结合,尝试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开展课堂观摩、业务培训、课例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isbn:

7-04-010455-5

2.高等教育出版社   《校本教研在行动》isbn:

7040203677

3.小学教学设计网《网络环境下教师校本教研的思考》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isbn:

978-7-303-10206-8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本课题组成员均年富力强,平均年龄44岁,均为学校教学骨干,除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外,在教学竞赛、论文评选、课题研究等方面均有不同建树。

课题组主持人郑明润同志,中学高级教师,襄阳市教育学会理事。

2012年调入石花镇中学学校便致力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注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主导并支持建立“石花镇中心学校教师”QQ群以及微信群。

先后发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专著多篇,主持市县课题3个。

  课题组姚金华老师,湖北省骨干教师,他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研究水平。

参加过多项省级和市级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

  课题组葛军老师,湖北省骨干教师,襄阳市心理学会会员。

他指导的学生先后有20多名获全国、省、市级奖,多次被评为数学教学骨干,先后承担市县课题4项,在《湖北教育》、《襄阳教育》发表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数篇。

  课题组李少敏老师,襄阳市骨干教师,曾多次向县内外开设教学示范课,多次在县初中思品研讨会上做教学经验交流。

参加市县说课比赛多次获奖,多次受县、镇表彰。

课题组郑虹林老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从1993年8月参教以来,长期任教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期间,撰写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十几篇,有的获国家、省市县级奖项,有的在市级、省级、国家刊物上发表,主持完成市级课题《语文有效课堂模式研究》,并顺利结题。

县级课题一项,参加谷城县说课、优质课均获奖,参加襄阳市三大比武获二等奖。

课题组主要参加人员均具有比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他们长期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均为本学科的把关教师,既有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们中有的人已经多次参加过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有着丰富的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经验,能够独立承担和胜任各种研究任务,更重要的是,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具有高度的共识,对共同的研究项目抱有高度的热情和信念,这使得课题研究具有动力保证。

所研究的课题对于研究者自身来说也是他们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中一直想做也一直有意或无意在做的研究和探讨,使课题研究的效果得到保证。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我校近年来添置了大量的教育装备,可以这样说,与城区学校相比,我校虽在农村,但信息技术装备并不落后,光纤入校、宽带提速、WIFI覆盖以及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的建立均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设备保障。

去年我县作为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试点县,学校教师全员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这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提供了人力保障。

从2012年开始,我们便借助QQ群发布教研信息,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博客书写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另外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特别注重学习,有充足的业余时间从事课题研究。

学校“一把手”对本课题给予厚望,亲自挂帅,并从人员、场地、经费、资料等方面均鼎力支持,这也是我们能够完成课题研究的信心保障。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