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教案最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800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的演变教案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汉字的演变教案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字的演变教案最新.docx

《汉字的演变教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的演变教案最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字的演变教案最新.docx

汉字的演变教案最新

  汉字的演变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从象形字慢慢演变过来的。

  2、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脑动画《汉字变身》,

  2、汉字:

日、月、天、星、山、石、田、土

  3、汉字和象形字配对若干,

  活动过程:

  1、汉字的起源(认识天、山等字)

  这是什么字?

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来得吗?

  小结:

我们的汉字是从象形字变过来的。

那么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变得吗?

  2、汉字的演变(欣赏电脑动画《汉字变身》)

  

(1)你看到了哪个汉字宝宝变身?

  

(2)它是怎么变的?

  小结:

古时候字没有发明的时候,古人就把要讲的事画下来,我们现代的人把这些象图画一样的文字叫象形字。

可是画画很麻烦,也很占地方,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就把这些象形字慢慢地简化了,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用得汉字。

世界上有一些国家,比如日本、朝鲜人用的文字就是根据我们的汉字创造的。

我们中国人很了不起吧!

  3、猜一猜:

出示象形字,猜一猜是什么汉字

  (鼓励孩子猜的时候说出理由)

  4、配对游戏:

找朋友

  教学反思:

  本课结束时学生都热血沸腾。

沉浸在汉字艺术的博大精深与无穷的魅力之中。

他们能与枯燥的汉字历史、大量的文献资料融合在一起,依托的是兴趣。

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之初的目标——激发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兴趣。

为什么要探讨汉字的起源问题呢?

翻开生活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从孩子们最熟知的“新华书店”、“肯德基”的牌匾到名胜古迹的楹联,从喜结良缘的“双喜字”到祝寿时的“寿”字,都让学生们感受到汉字无处不在,它很有用。

汉字从生活中来,就应该让它回归到生活中去。

小孩儿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那就让故事的内容集中到汉字上吧!

  从汉字起源的“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到“仓颉说”,从王懿荣在龙骨上发现甲骨文的故事到程邈在监狱里造出隶书的故事,把枯燥的学术知识一下变得趣味盎然,学生学得乐在其中。

当然,历史文化的那份厚重是任何传说、故事所不能替代的。

  在这节课上,不仅让学生们立足世界,了解了四个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我们中国的文字,还让他们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字一直发展演变下来。

在感受这份奇迹的同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溢于言表。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2、能力与方法

  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

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各种汉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

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甲骨文。

  2、难点:

小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汉字的演变及其过发展过程。

  3、学生讨论汉字演变与历史发展的联系。

  【板书设计】

  一、甲骨文

(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

  1、汉字的演变三、小篆和隶书

  

(1)、汉字的起源

(一)小篆———汉字的统一

  

(2)、汉字的最初模样

(二)监狱里造出的汉字:

隶书

  2、甲骨文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二、金文

(一)汉字字体的楷模:

楷书

  

(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文字游戏,请大家看

  投影并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文字:

  1、山石____上古木____此木是___。

(岩、枯、柴)

  2、____泉边____好____真妙。

(白水、女子、少女)

  3、____是柴山山____。

(此木、出)

  4、因火生____夕夕____。

(烟、多)

  问:

同学们,

  讲授新课

  投影:

“想一想”

  我们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读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

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

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吗?

  师:

我国的汉字从她的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

同学们你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多少呢?

  一、甲骨文(板书)

  1、汉字的演变(扳书)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

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

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

《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jé)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

”由“图画”经过一个简化过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开始了“文字”的进化过程。

  投影:

从“鱼”字的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

  

(1)、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

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

  

(2)、汉字的最初模样

  投影:

甲骨文骨片和“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师:

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

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你认识的字?

  2、甲骨文:

  投影:

“甲骨文字举例”和“甲骨文与现汉字对照”

  学生活动:

试一试“给“甲骨文十二生肖”填上现代汉字。

  鼠牛虎鸡狗猪兔羊猴龙蛇马

  史海拾贝:

1899年,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yì)荣在审视中药中,发现了一味名为龙骨的中药上面刻有文字。

他寻根问底,知道这个药材是从河南运来北京的。

经考察,发现这些带字龙骨出自殷墟,这些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

  二、金文(板书)

  

(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板书)

  (投影:

图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教师讲: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所谓青铜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器皿。

这种合金更坚固,因其颜色发青,故称青铜器。

主要有乐器“钟”,食器“彝,尊,爵”,洗器“盘”,兵器“戈,戟”等。

金文的内容,最初只是铸刻一些代表族名,国名的符号。

后来基本上记功绩,受封赏,刻铸以传后代,来显其荣。

因古代人用钟鼎作为铜器的总称。

前人曾称这种文字为“钟鼎文”,又因为言辞多是为了“铭刻不忘,永作记念”,又称“铭文”。

这些称呼都不能概括其特点。

因此,后人便改称金文,使文字摆脱了图画性。

这是汉字发展的第一块里程碑。

金文,金文产生于西周,也叫钟鼎文,铜器铭文。

它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特点:

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

  

(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板书):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

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投影材料:

“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和“刻有秦国文字——大篆(zhuàn)的石鼓”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

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

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

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

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

  大篆,也称籀(zhòu)文。

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

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

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

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

“籀文”也叫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三、小篆和隶书(板书)

  

(一)小篆———汉字的统一(板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

  投影:

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教师讲:

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

春秋战国时的“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书同文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

小篆,小篆又名秦篆,政权式推广于秦朝。

  投影: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秦代的统一文字:

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议一议:

秦始皇统一文字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二)隶书———监狱里造出的汉字: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mio)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投影:

“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和“汉隶。

  秦代有两次文字改革,一是统一文字,由大篆改为小篆;二是使用了较小篆方便些的隶书。

这是第二块里程碑——文字发展摆脱像形性。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板书)

  

(一)汉字字体的楷模:

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

楷书出现了。

投影:

“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和“钟繇作品《宣示表》”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

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楷书,产生于南北朝,也叫真书、正书。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

草书和行书。

  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

  投影:

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所创。

投影:

张芝写的草书。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旭所创。

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投影:

《张旭狂草图》

  行书,产生于东汉。

特点:

介于草楷之间,字形灵活,书写便利。

是现在人们常用的一种字体。

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时开始流行。

图为最擅长写行书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投影:

《兰亭集序》

  中国浙江的兰亭碑亭。

当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课堂小结(投影:

“历史知识”图表)

  1、组织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活动:

投影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按顺序填写)

  楷书、大篆、小篆、甲骨文、金文、隶书、草书、行书

  2、对学生所总结的本课内容进行点评。

  3、统计学生各组得分情况,表扬课堂积极发言的同学。

  ●学习与探究

  1、学习测评:

  1、甲骨文是()。

  A、我国最早的文字B、比较成熟的文字C、完全成熟的文字

  2、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石刻上的文字应是()。

  A、隶书B、楷书C、小篆

  2、学习活动:

巩固知识:

  1、简述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说一说汉字有哪几种字体。

2、你能说说商朝的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吗?

3、想一想秦始皇又是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呢?

学生活动

  做文字游戏

  答题方法:

按教师指定要求回答与学生自由抢答相结合,按组计分。

  讨论方式:

学生讨论,小组发言后,教师总结。

  通过“想一想”进行扼要地提出问题,为增加学生兴趣学生可自由发言。

从而引入本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