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选考真题演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926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23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选考真题演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选考真题演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选考真题演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选考真题演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选考真题演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选考真题演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选考真题演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选考真题演练.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选考真题演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选考真题演练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

(一) 小说(选考)——把握人事,洞察百态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峡 谷

阿 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

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

巨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

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

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

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

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

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

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

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

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

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

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

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

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

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

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

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

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

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

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

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

骑手走近柜台,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

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在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

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

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

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

手指扇一样地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

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工夫,一碗肉已不见。

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结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

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又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

布旗上下扭着动。

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

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对四脚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同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

“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对每一个选项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其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地方。

A项,“对四脚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不恰当,原文中蛇的“动”并不明显,起不到衬托作用。

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突出了它的“险”、“奇”、“静”,但更是为了突出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

B项,无中生有。

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肥汉一向的精神面貌,并非“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同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

C项,细节描写正确。

D项,这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注重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并未涉及心理描写。

而且文中也没有“对比”的内容。

E项,对小说的行文构思、描写对象、语言和艺术风格的概括正确。

参考答案: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作用的能力。

分析文中的重要信息的作用,先要理解这一信息的内涵,明确题目的考查要点。

此题要求对文中三次写到鹰的意图进行分析,考生要先在文中找到这三次描写,然后结合文章的写作中心,即骑手,将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②“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③“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

(6分)

答: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需要将这一人物形象放到整篇文章中进行整体理解,体会作者对这一人物的情感态度。

具体分析骑手的形象时,应结合其神情举止进行思考。

他从峡谷中来,在店里吃肉喝酒的表现,都能够反映出其各个方面的特征。

参考答案:

①外形:

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②举止:

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③性情: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对探究对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样,才能确定自己的观点和答题角度,从而进行合理的探究。

此题要求对骑手与峡谷的关系进行探究,这就需要考生找到这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并分析描写峡谷对塑造骑手这一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主旨等的作用。

通过阅读全文可知,“峡谷”这一意象在文中有着丰富的意蕴,与人物、主旨等有着密切联系,考生对此进行深入挖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小说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

命题材料

题干与分值

考查角度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古渡头》(叶紫)

11.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小说的综合鉴赏

11.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11.(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分析情节手法

11.(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分析情节作用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鞋》(刘庆邦)

11.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小说的综合鉴赏

11.

(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分析物象在文中的作用

11.(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她有什么样的心态?

请简要分析。

(6分)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11.(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探究小说情节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莱·巴尔莱塔)

11.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小说的综合鉴赏

11.

(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分析重要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11.(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11.(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情节技巧和作用(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峡谷》(阿城)

11.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小说的综合鉴赏

11.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

请简要分析。

(6分)

分析重要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11.(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

(6分)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11.(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探究小说的形象(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马裤先生》(老舍)

11.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小说的综合鉴赏

11.

(2)小说开头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11.(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11.(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8分)

探究人物形象

 

自新课标全国卷命题以来,文学类文本阅读在选材时均采用小说文体。

具体分析命题情况,小说考查有以下特点:

1.从试题形式看,高考小说阅读有何特点?

高考中小说板块试题样式相对稳定,一般为4道题。

命题方式是一道综合选择题和三道简答题。

2.从考题考点上看,高考小说阅读有何特点?

(1)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

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小说的标题。

(2)设计问题的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

(3)设题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上,且不说小说主题本身具有多元多义性、复杂模糊性,但就文本本身的表现,它不像散文的主题,作者可以在文中以直接议论、抒情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小说的主题需要读者通过情节、环境、人物等感悟出来。

因此,要解答小说的阅读题,要先认识小说的文体特征,把握高考小说特点,更主要的是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本课题就主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1.小说内涵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三要素

小说有三个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人物。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正面起笔,也可侧面烘托。

(2)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二、把握高考小说特点

1.材料以小见大

小小说的这一特点是就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而言的,小小说由于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一般只有几百字,至多千余字。

在这短小的篇幅里,不可能反映在长时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只能反映生活长河中的一涓一滴、一朵浪花,只能反映现实生活侧面的某一个闪光点,也就是说小小说所选的题材截取的生活面要小,只有这样才适合小小说体裁表现的需要,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小”。

但是,它虽然小,却不是孤立的,它毕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的折光,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角一面来认识大千世界,折射重大问题。

小小说篇幅虽小,但它有较多的丰富意蕴,有一定的生活容量,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并不小。

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大”。

2.人物形象典型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

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

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

受篇幅限制,小小说塑造人物时,主要写主要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要人物的情绪心态。

3.情节有吸引力

情节是小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小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曲折新奇,常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4.结尾含蓄隽永

小小说的结尾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这也是小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小小说的质量。

结尾往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其精髓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作品的深刻主题常在结尾处明朗。

因此,阅读小小说一定要关注结尾。

5.主题新、深、辣

所谓“新”,即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事,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有强烈的时代感。

所谓“深”,即作品具有深度,启迪思想,引人回味,从而使人得到哲理的享受。

所谓辣,包括以情动人,震撼人心;尖刻辛辣,一针见血。

三、掌握小说阅读方法

(一)小说阅读“4步法”

小说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

而认知理解能力在高考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快速读懂小说,如何快速读懂小说呢?

需要“4步法”:

  

第一步,切分层次,理清情节

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

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

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

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情节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前边还有序幕,后边有尾声。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的有着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把高潮安排在结尾,总之,这四个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理清小说情节主要途径:

概括每一自然段段意,切分层次,回扣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而理清小说的情节。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

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逼真、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

注重小说描写的类型,如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认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人物特点,所以在阅读时也需要关注作品中的这些语句。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意义)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原因。

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努力发掘它深刻的思想意义。

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是在“祝福”那种环境气氛中显现出来的,其中无不包含着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平,以唤起人们疗救的注意。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将人的特殊境遇、独特经历细细写来,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使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景中而不自知。

当然自然环境的描写还要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能够真实详尽地、与人物心情相符地逐一展现。

第四步,联系多方,获取主旨

小说的主题不是像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

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

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

主旨弄明白了,小说也就读懂了。

(二)“4步法”阅读模板示范

[读文示范]

驼 背

①赵主任上任的头一天,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单位工作人员,除两位副职之外,皆弓着脊背。

起初,他认为是对他的到来表示和善、友好,他一一握手之后说:

“大家不必客气,从今天开始,我们都要一起共事,我的性格大家逐渐会了解。

②可是,大家仍旧弓着脊背,呈典型的“C”状。

赵主任很快从两位副职的口中得知,这是前几任主任留下的传统,由此,导致了单位这种恭敬、谦虚、谨慎的风气。

赵主任似乎自嘲地摇头笑笑。

③于是,赵主任发起一项“挺直腰杆”的活动。

并且,他将这项活动提高到单位形象的高度。

果然,办公室全体人员雷厉风行,生硬地挺起了胸膛,使赵主任想起了电影中的异国军人“海依”的姿势。

他感慨万千,说了许多话,渐渐地,他看到大家脸颊沁出汗水。

他体谅地说:

“放松放松,我也清楚,非一朝一夕所能改正,关键要坚持。

④随着话音落下,大家的背部又恢复了弓形,甚至响起轻松的叹息。

之后,他走过各办公室,所到之处,本来驼着的背,皆如接受命令那样艰难地挺胸昂头。

他稍稍地观察,发现他不在场,大家的背又驼起来。

甚至,个别人员,碰见他,习惯性地准备哈腰,却又立即改为挺胸——他意识中仿佛听见了强做挺胸的动作而引起脊椎咯嘎作响。

他想,总不能我一个人监督这项活动的实施吧?

⑤他叫来办公室钱主任,要求钱主任拟个考核办法,将“挺直腰杆”活动与单位奖金挂钩。

考核办法一出台,大家着了慌似的挺起胸膛,不过,苦了那几位年龄稍大的同志,他们开始寻门路,欲“跳槽”,而别的单位一听是他们,纷纷打了回票,拒绝接纳。

⑥考核办法具体由钱主任实施,而钱主任的背弓得尤其明显。

赵主任不会管得那么具体了,否则,岂不是有失身份。

他每月过目钱主任汇总的统计表。

统计表分日统计,其中有“挺直率”“挺直次数”“抽查情况”之类栏目。

赵主任看了月度“挺直腰杆”活动统计表,感慨道:

“初见成效啦!

⑦这天,开了会回来,他突发兴致,到各个办公室巡视。

他的脸慢慢阴沉下来。

他没有批评,因为,他看见大家惊慌尴尬的表情。

⑧“你提供的数据是不是掺了水分?

”赵主任严肃地说。

⑨钱主任立即弓起腰,红了脸:

“赵主任,我也十分为难。

⑩“为难?

你看看你!

⑪钱主任猛地一挺胸,随即,豆大的汗珠扑簌簌地滴落,面色刷白。

⑫赵主任赶紧上前扶起,说:

“你哪里不舒服?

⑬“赵主任,我刚才用力过头,伤了脊梁骨。

”他惭愧地站立起来,“赵主任,大家都养成了习惯了,一下子要照你那样做,都不习惯……我的工作没有做好。

”赵主任朝走廊喊:

“快派车,送医院。

(摘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

第一步:

切分层次,理清情节

通过快速阅读小说,可知小说的线索是     ,围绕这一线索,大致有以下情节:

开端①~③:

发展④~⑥:

高潮⑦~⑬:

第二步:

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小说在塑造人物上,既写单位人员普遍“驼背”的群像,又特别突出    这一个人形象,他们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一种    心态,这种思想意识     。

所以,虽然赵主任实施行政手段措施也很难彻底解决问题

第三步:

分析环境,明确作用(意义)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      。

这里,人们在      的封建式的管理下,养成了习惯性哈腰的毛病,以至于新来的    千方百计也难以改变。

这一个典型环境,揭示了社会上存在的封建意识和等级观念的根源和危害

第四步:

联系多方,获取主旨

联系小说塑造的人物群像“驼背”,他们生活的典型环境——以弓着脊背表示恭敬、谦虚、谨慎的风气以及治理“驼背”的故事情节,可以看出这篇小说意在展示

讽刺了

同时暗示了

的主题思想

参考答案:

1.治理“驼背”

赵主任上任发现单位人员“驼背”,发起“挺直腰杆”活动 钱主任挂帅考核“驼背”,单位人员“挺腰”,年龄大的欲“跳槽” 赵主任询问,钱主任校正驼背“伤了脊梁骨”

2.钱主任 奴性 根深蒂固

3.一个单位 前几任主任 赵主任

4.机关工作人员的不正常的工作状态 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和奴性心理 在没有自觉意识的情况下,单凭行政手段很难彻底解决问题

学案1 情节的3种考法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事件的曲折跌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常考查3种题型:

情节梳理型、情节手法型、情节作用型。

题型一 情节梳理型

对小说情节梳理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的。

这要求考生既要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贯串线索,又要注意各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

[常见设问方式]

2014年江苏高考

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

2013年重庆高考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2011年安徽高考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2010年广东高考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其他设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

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例一] (2013·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

“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