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章末综合测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689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章末综合测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湘教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章末综合测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湘教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章末综合测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湘教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章末综合测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湘教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章末综合测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章末综合测评.docx

《湘教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章末综合测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章末综合测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章末综合测评.docx

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章末综合测评

章末综合测评

(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为某城区变化示意图。

城区由图a向图b方向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       B.河流

C.气候D.地形

哥本哈根为丹麦首都,位于丹麦东部的西兰岛上。

现今的大哥本哈根拥有全国560万人中的180万人口,面积约2800平方千米。

该城市在1947年提出“手指规划”(如下图所示),该规划为哥本哈根后来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影响至今。

据此读图,完成2~3题。

【导学号:

64490045】

2.影响该城市规划中“手指”向主城区以外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交通

C.市场D.河流

3.经过半个多世纪,该城市一直在按“手指”规划发展并不断完善。

此规划对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突出表现在(  )

A.避免地表硬化,减少城市内涝

B.减缓热岛效应,提高空气湿度

C.便于对外联系,扩大对外贸易

D.合理利用土地,交通通达度高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河流B.气候

C.文化D.公路

5.甲、乙、丙为城市主要功能区。

丙功能区的主要布局特点是(  )

A.靠近山地,环境优美

B.位于城市郊区,地价较低

C.靠近河流下游,水源优质

D.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

位于北京市周边的河北省保定市等多个城市,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此完成6~7题。

6.与北京市相比,保定市(  )

①城市规模小 ②城市级别高 ③服务种类少 ④服务范围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7.京津冀一体化可以(  )

①消除环境污染 ②扩大首都规模 ③加强地域联系

④共用基础设施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图中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中城市(  )

A.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

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

C.二级城市数目比三级城市数目少

D.乙、丙都是甲城的卫星城,服务功能相同

9.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

C.bd

读伦敦大本钟及北京故宫景观图,完成10~11题。

10.导致两地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B.历史

C.文化D.经济

11.故宫虽位于北京的城市中心,但这儿并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B.政治

C.历史D.环境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B.二环路

C.三环路D.环城路

13.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附近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人口向郊区迁移

③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④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⑤市中心交通拥堵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④D.②④⑤

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

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A.甲区  B.乙区  C.丙区  D.丁区

15.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16~17题。

16.在图中,③区(CBD)(  )

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

B.常住居民最多

C.内部分区明显

D.环境质量最差

17.①②是以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

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  )

A.与市中心的距离B.自然环境条件

C.基础服务设施D.交通通达度

读某城市道路和商业中心分布略图,回答18~20题。

18.该城市最大的商业中心应位于图中(  )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19.若该城市要建一个专业性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则该市场的最佳位置是(  )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20.该城市的重化工业应该布局在城市的(  )

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

读聚落演变示意图,回答21~23题。

21.聚落从阶段Ⅰ演变到阶段Ⅱ,与此相对应的是(  )

A.部分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B.人口向乡村迁移

C.城市规模缩小

D.工厂分散分布

22.聚落从阶段Ⅱ演变到阶段Ⅲ,带来的问题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

B.城市中心区地价较高

C.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

D.城市中心区出现大量的贫民窟

23.关于图中聚落的演变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

A.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的连续发展过程

B.前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城市化水平一直在下降

D.前期城市人口比重下降

城镇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近几年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

下表是1978年以来我国GDP、城镇化率和城镇投资率情况统计表。

据此回答24~25题。

年份

1978年

1998年

2008年

2012年

2013年

GDP(亿元)

3650

84884

316752

534123

588019

城镇化

率(%)

17.92

33.35

46.99

52.57

53.73

城镇投

资率(%)

4

25.4

30.15

36.46

40.17

24.由表格内容可知(  )

A.我国的城镇化率在不断提高,并不断促进GDP的增长

B.我国的城镇化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C.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必然造成环境的急剧恶化

D.我国应积极推进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职能多样化

25.与城市的繁华形成对比的是,在很多地区“外面像个村,进村不见人,老屋少人住,地荒杂草生”的农村空心化现象却日益加剧。

为发展农村经济,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加强户籍管理,控制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

B.将农村土地大规模开发成工业区,吸引农民返乡工作

C.由政府负责照管留守老人和孩子

D.开发新型农业,发展乡村旅游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图是T1~T3三个阶段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说出T2和T3阶段商业用地的分布特点。

(4分)

(2)据图总结T2到T3阶段工业用地变化趋势并说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3)T3阶段住宅区出现了明显分化,分析判断甲住宅区的类型和形成原因。

(5分)

27.下图是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2分)

(1)市政府计划将传统工业区A的工业外迁,在此建立大型文化广场和娱乐休闲之地,此举是否合理?

为什么?

(5分)

(2)该城市的规划是住宅区向东部发展,工业区向西部发展,是否科学?

为什么?

(3分)

(3)拟在B、C两地中规划一处商业用地,你认为选择在何地?

为什么?

(4分)

28.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材料一 城市岛国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该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解决了大部分国民的居住问题。

如今新加坡的金融服务辐射六大洲,成了全世界的旅游热点,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材料二 下图为新加坡城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1)新加坡城的中心商务区位于城市的____________(方位)。

图中公共住房沿____________分布。

(4分)

(2)新加坡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得益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4分)

(3)新加坡城市化水平高,但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请你针对其缺水情况从开源角度提出两点合理建议。

(4分)

29.读下图,回答问题。

(13分)

我国近几年城市化率变化图

(1)图中城市化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它是衡量________________的标志。

(2分)

(2)回答我国近年来城市化率呈现的趋势,说出其根本原因。

(4分)

(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4分)

①对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A

B

B

D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B

B

C

C

A

A

B

D

21

22

23

24

25

A

D

A

A

D

\

\

\

\

\

二、综合题

26.

(1)T2阶段商业用地位于城市几何中心;T3阶段多个新的商业用地出现在交通干线交会处。

(2)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原因:

主要是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和降低生产成本。

(3)甲处应为高级住宅区。

形成原因:

位于城市外缘,地势较高,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环境优美且交通便利。

27.

(1)合理。

该工业区位于住宅区中间,对环境污染严重,应该外迁。

居民区基本上呈半环状围绕A地,在此建文化娱乐场地,能最大限度方便所有居民的文化生活。

(2)科学。

西部邻近铁路和主要公路干道,运输方便。

东部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好。

(3)选择在C地。

C地离另外两个商业区的距离大致相同,B地与南侧商业区距离太近;C地交通条件好。

28.

(1)南部 快速交通线

(2)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经济发达(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3)从邻国调水;海水淡化;循环用水。

(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9.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

(2)加速增长。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3)①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②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

③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云雾天气(城市多酸雨)

④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

(4)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增强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